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回顧「十三五」全區生態環保歷程,回首三年攻堅戰,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一核心目標,集智聚力打造藍天白雲、水清岸綠、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靚麗底色。
打好藍天保衛戰增強群眾幸福感
自2016年執行大氣環境新監測標準以來,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分別為287天、319天、324天,呈逐年遞增的良好態勢,今年截至11月30日,全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15天,同比增加14天,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不少市民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裡紛紛曬出「綦江藍」,喜悅分享各自的藍天獲得感幸福感。
「綦江藍」背後,是全區各級各相關部門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聯防聯控、齊抓共管,是每一個生態環保人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間,我們圍繞交通、揚塵、工業和生活汙染四大方面,紮實開展了水泥燃煤發電等重點行業汙染治理改造、揚塵控制示範工地道路建設、10家重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治理、4家企業鍋爐清潔能源改造、7127輛機動車路檢路查、1823輛老舊營運柴油車輛淘汰等一系列工作,及時啟動汙染天氣應對20餘次,做到管理細、行動快、參與全,通過有效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持續改善了全區空氣品質。
多方發力齊治水碧波清流好生態
今年11月初,綦河迎來了一群「特殊客人」——數百隻紅嘴鷗來此棲息覓食,為綦江增添了一道美麗風景線。近年來,每到遷徙季節,總有成群的鳥兒飛經我區,還有部分選擇留在這裡繁衍。野生鳥類的頻頻光臨,是綦河水質改善的實證。
「十三五」期間,我們切實肩負起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責任,在治水、管水、護水上狠下功夫,統籌推進綦河及其重要支流流域綜合治理。實現園區工業廢水有效處理,完成城市汙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及一級A提標改造,全區21個街鎮均建成汙水處理廠。近3年來,我們對17座鎮級汙水處理廠實施擴容技改,完成綦河城區段8個汙水散排點治理工程,新建城區及街鎮汙水管網167千米,進一步補充完善城區汙水管網缺失短板;實施沙溪河、通惠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境內河流全面推行河長制,形成全域監控、落實落細的河湖管護機制。
從2018年起至今,綦河北渡斷面、蒲河寨溪斷面兩個國控考核斷面年平均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2019年起,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穩定達標。隨著綦河生態環境的改善,「一泓碧水穿城過、兩岸綠意入畫來」的美景呈現在人們面前。
我們繼續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系列決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工作要求,從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鞏固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全力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等各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全區生態環保事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