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故事——水滴石穿

2020-12-16 獻縣廣播電視臺

水滴石穿:比喻堅持不懈,力量雖小也能做好很難的事情。

成語故事:

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

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住:「你這麼慌慌張張幹什麼?」

那庫吏雖鎮定自若地回答說沒什麼,但是雙腿卻在不停地發抖。張乖崖見庫吏這反應,又聯想到錢庫經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守自盜。於是他喝令隨從對庫吏進行搜查。結果,在庫吏的頭巾裡搜到了一枚銅錢。

張乖崖憤怒地將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共從錢庫偷拿了多少錢。誰知那庫吏竟然義正言辭地回答說自己從未偷拿過錢庫的錢,還狡辯說縣令不能僅憑著從自己頭巾裡搜出了一枚銅錢就斷定自己是竊賊。張乖崖見庫吏如此器張,便下令對其進行拷打。那庫吏剛挨了幾板子,卻是更加器張了,口裡心裡都是不服,怒衝衝地道:「偷了一枚銅錢有什麼了不起,你竟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罷了,難道你還能殺我?」

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憤怒,他拿起硃筆,宣判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盜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判決完畢,張乖崖親自拿劍走下臺階上前將庫吏斬首。然後自已去申臺府揭發罪狀去了。

自從庫吏被斬後,崇陽縣的盜賊們對張乖崖更是聞風喪膽,再也不敢輕易偷盜。又過了幾年,崇陽縣的偷盜風氣徹底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好轉了。張乖崖親手斬庫吏的故事也在崇陽縣流傳開來。

- END -

相關焦點

  • 水滴石穿的意思是什麼 關於這個成語小故事賞析
    有網友會問水滴石穿的意思是什麼?其實我國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是有著自己的小故事的,那水滴石穿的意思是什麼?成語水滴石穿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小故事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水滴石穿的意思是什麼   水滴石穿意思是,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
  • 一個成語,一段故事,觀光君小講堂之水滴石穿
    一個成語,一段故事,觀光君小講堂之水滴石穿 2020-08-24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成語小課堂: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這則成語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此成語源於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史》:乖崖援筆判日:"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從前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附擔任縣令。當時,社會上還存在軍卒凌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風氣。張乘崖想找個機會嚴懲這種行為。
  • 成語小故事:水滴石穿
    1、故事內容 宋朝時期,張乖崖在崇陽(今屬湖北)當縣令,為官清正廉潔。張乖崖大怒,在判決書上寫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假如每天偷一個銅錢,一千天就是一千個銅錢。同樣,如果用繩子鋸木頭,時間長了,木頭會被鋸斷。水滴時常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乖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 歇後語水滴石穿下一句是什麼 歇後語答案及解析介紹
    歇後語是大中華人們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歇後語如同猜謎語,但是與猜謎語不同的是歇後語是通過俏皮的方式表達出來其意義,不少網友會問歇後語水滴石穿下一句是什麼?下面就來看看吧。    歇後語水滴石穿下一句是什麼?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水滴石穿成語解析: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
  • 《水滴石穿》的力量
    原標題:《水滴石穿》的力量北宋初年,與趙普、寇準齊名的北宋三大名臣之一張詠(字乖崖)任崇陽知縣5年間(980-984年),為官勤政廉政,體察民情,勸農耕作,興修水利,植茶種桑,懲處汙吏,整治民風,深得民眾愛戴。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冬離任時,崇陽民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一錢誅吏」的典故載入史冊,「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成語得以流傳。
  • 傳說是他發明了水滴石穿這個成語,還殺過人,為人又正直又狂傲
    水滴石穿,是一個任何人都不會覺得陌生的成語,這句成語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儘管水的力量很薄弱,石頭的質地很堅硬,但是只要水一直堅持著,石頭就有被滴穿的時候,那麼你知道,是誰發明了這個成語嗎?據說,是宋朝一個叫做張詠的人,他不僅能文能武,還做了大官。
  • 「中華好故事之成語故事」舞臺劇震撼上演
    成語故事包羅萬象,讓中國故事走進千家萬戶,把中國故事說給世界聽。4月15日,在萬象天成購物中心一樓共享空間,由石家莊萬象天成購物中心與國家話劇院青年藝術家聯袂打造的成語舞臺劇震撼上演。舞臺劇傾力打造系列中華文化演藝,將經典中華成語故事搬上舞臺,表演了一場美輪美奐的饕餮盛宴。
  • 中華成語小故事——沉魚落雁
    因此,莊子當初講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稱讚女性的美貌,而是說美貌沒什麼意義。但後來,大家在稱讚一個女人長得很漂亮,就說她有「沉魚落雁」的容貌! 成語解釋成語chén yú luò yàn沉魚落雁解釋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
  • 中華成語小故事——功虧一簣
    「功虧一簣」一成語便出於此。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踏踏實實,堅持到底,否則,雖然只差一點,也會前功盡棄。歷代許多激勵人們堅持不懈的格言警句都出自於這句話,如「功勤一簣可成山,由少而多莫懼煩」等。
  • 中華成語小故事——南轅北轍
    季梁講完這個故事後,對楚王說:「現在大王要想成為一方霸主,一舉一動都應該讓人信服。如果仗著自己國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鄲,藉以擴充土地,樹立威望,那就離您想做諸侯領袖的理想越來越遠了,這就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國人卻駕著車子往北走一樣,那是多麼荒唐的事啊!」魏王聽了這番話後,覺得很有道理,就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劃。後來,人們用「南轅北轍」來比喻背道而馳,目的同實際行動相反。
  • 中華成語小故事——刻舟求劍
    成語解釋成語kè zhōu qiú jiàn刻舟求劍解釋比喻拘泥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
  • 除了成語之都邯鄲,想不到還有這麼多地方盛產成語
    成語是一種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或人們的口頭故事,長期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成語結構固定,意思精闢,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被人稱之為濃縮的中華文化。邯鄲成語園成語石首先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的河南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等古都,在這些人口密集、文化發達的政治經濟中心
  • 「水滴石穿」真正的含義你懂嗎?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01「水滴石穿」這個成語很多人都知道,也知道它寓意著做事要堅持但實際上這個成語真正的意思並不是這個,它真正的含義卻常常被人忽略了,在這個成語的背後其實還有一條人命。宋朝的時候有一個縣令叫張乖崖,他聽說縣裡面常常出現有小吏不尊重將帥甚至有的還侮辱將帥的情況,決心要整治一下這些小吏。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小吏匆匆忙忙從縣衙的庫房裡走出來,覺得小吏的行為十分可疑,於是叫住小吏問話。問話中張乖崖發現小吏的帽子裡藏著一文銅錢。
  • 成語中的地質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字語言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長河裡光彩照人,熠熠生輝。成語,作為固定短語,是漢語文化中一大特色。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一定的意義,很多成語都是由古代漢語傳承下來,背後往往有一個典故。看出來這個圖片的寓意了嗎?
  • 中華成語故事解析系列之「龍馭上賓」
    讀懂中華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成語是「龍馭上賓」,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封禪書》,封禪就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儀式。在《史記·封禪書》裡,司馬遷記述了這麼一件事情。這個方士叫公孫青,他與漢武帝講述了一個關於軒轅黃帝的故事。公孫青對漢武帝說:「晚年後的黃帝去了首山採銅,然後到荊山腳下去鑄造的一隻大鼎,等到鼎鑄成之後,有一條龍,垂著長長的鬍子就從天上下來了。上天因為黃帝的豐功偉績特意派了這條龍來接黃帝上天。
  • 成語之龍 錦上添花:訪中華成語龍發明人陳漢東
    在家庭的影響和薰陶下,我從小就對成語情有獨鍾。大家都知道,成語是經過千錘百鍊而形成的語言文字的精華,它們大多來自古代的詩詞歌賦、戲曲、小說、歷史故事、寓言、典故、諺語和俗語等。經過去粗取精、沙裡淘金,成為我國詞彙寶庫中最耀眼的明珠。由於成語言簡意賅、短小精悍,不僅因形象、生動、簡練而獨放異彩,還能以含蓄、豐富、深刻的寓意反映深邃的哲理。
  • 《婷婷講成語故事》在京首發 把中國成語「演給孩子聽」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記者 蔡娟 攝影 張必聞 通訊員 謝一帆 吳咪咪)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下來的語言瑰寶。學習成語,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詞彙積累,還能見微知著,培養孩子的歷史觀、想像力和創造力。成語跟詩詞一樣,是中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有對成語知識的考核。那麼,如何讓孩子們愛上成語學習?怎樣才能記得住、用得好?
  • 一滴水一個石頭打一成語 一滴水一個石頭打一成語是啥
    中國的成語源遠流長,有許多成語光從字面就能大概了解成語所要表達的意思。這些成語中有跟動物有關,有跟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物品有關。那麼你知道一滴水一個石頭的成語是哪個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華成語故事——夜以繼日
    成語故事:周公旦是西周初年傑出的政治家。他為人忠誠,辦事認真負責,非常有能力周公旦先幫助他的哥哥周武王贏得了天下,建立了西周王朝。後來,他的哥哥死了,他的侄兒當了皇帝,也就是周成王,他又繼續幫助周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