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1月24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數以億計的中國遊客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佔領全球的旅遊勝地,這對於很多以旅遊業為生的海外華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然而,在很多美國華人導遊的眼裡,中國遊客這塊誘人蛋糕如今卻被人從眼前端走了,一種被稱為「全兼地」的同行,正一步步把他們逼上絕境。
所謂「全兼地」,是指從中國帶團全程陪同的領隊,到美國後兼做旅遊行程中各地區的導遊。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旅行社為了節省成本,正在繞開美國當地地接導遊,直接安排「全兼地」來美帶團。這種行為直接危及到了美國本土華人導遊的生存。
五年來,這些美國華人導遊群體一直在抵抗中國旅行團的「全兼地」行為,但收效甚微。可是,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生存形勢,他們還是準備做最後一搏。
身臨「絕境」
11月19日傍晚,夜色逐漸籠罩洛杉磯。已經過了晚飯時間,導遊安波依然在不停地接待前來造訪的人,這些人不是遊客,而是他的同行。
這一天是「美中地接導遊聯合會」成立的日子。由現場的狀況來看,這次成立儀式準備得有點倉促,由於地址是臨時租借的場地,位置較偏,讓從洛杉磯各地趕來的導遊找起來挺費勁。
但與稍顯簡陋的成立儀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能容納近百人的會場座無虛席,很多來晚的導遊只能站著參會。
「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抵制『全兼地』,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安波在洛杉磯做導遊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現在他又多了一個身份——「美中地接導遊聯合會」秘書長。
在美國做導遊這些年來,安波從未感受到如此大的壓力。「這裡有一半的人現在都蹲在家裡,沒活幹。再這樣下去,就只能考慮轉行了。」安波指著會場裡的人說。
據業內人介紹,由於相關旅遊法律的缺陷,在美國從事導遊工作,並不需要像中國「導遊證」一類的職業資格認證。之前,一些大陸旅行業者僱用一些持有美國綠卡或美國公民身份的人士或是曾在美國留學的人員擔任「全兼地」,這就節省了大筆地接費用,在價格競爭上成為優勢。
如今,這種「全兼地」導遊已經不僅限於擁有美國身份的人,一些在中國的導遊持來美旅遊籤證,以領隊的名義帶團來美,然後直接兼任地接導遊的工作。
「美中地接導遊聯合會」會長黃誠表示,現在大約1/3的中國旅行團使用「全兼地」導遊,這種行為正在擾亂美國的旅遊市場。
黃誠解釋,這些「全兼地」導遊經常在中國以低團費甚至零團費的噱頭吸引遊客,但是遊客來美後卻需要參加大量的自費項目,而導遊代收費用高於當地定價很多,宰客現象大量存在,無法保證旅遊品質。
黃誠說,讓華人導遊更加不能接受的是,「全兼地」導遊在美收取佣金、賣自費項目取得大量收入,但是卻不報稅,這對合法納稅的華人導遊非常不公平。
持續抗爭
在「美中地接導遊聯合會」成立儀式之前,一場募捐活動首先展開。安波說,這些錢將用於華人導遊的維權工作。
據介紹,「美中地接導遊聯合會」目前已經得到美國東西部近千名的導遊的支持,並計劃近期舉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希望引起政府有關機構對「全兼地」現象的重視。
事實上,面對「全兼地」導遊的競爭壓力,美國華人導遊一直在進行抵制。早在五年前,美國華人導遊與「全兼地」導遊的對抗就已經擦出火花。
2010年4月,華人旅遊業者組織的美中旅遊協會曾向美國聯邦商務部遞交訴狀稱,由於「全兼地」的出現,中國大陸的一些旅行團將一些來美遊旅團的團費壓低,有時甚至低於出團的成本費用,出現了一些「預算赤字團」,以吸引中國遊客參團,再通過高價的自費項目來賺取利潤,嚴重擾亂美國旅遊市場。
美中旅遊協會會長許承武當時表示,因「全兼地」的出現,美國導遊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由於「全兼地」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某些場合下中國領隊還與美國導遊發生過肢體衝突,甚至引發了官司。
當年11月,南加州的本地導遊與中國旅行團的自帶導遊由紛爭轉為衝突,在洛杉磯國際機場打響了一場「遊客爭奪戰」。洛杉磯當地的一名導遊在洛杉磯國際機場攔住一位「全兼地」導遊,問她「是否有在美國當導遊的資格」,並悄悄向她的遊客分發他的價目表及手機號碼,並表示「我不想你們被多收費」。兩位導遊為此發生了爭執。
在此之前,加州本地導遊和來自中國的導遊在好萊塢、環球影城和科羅拉多的一家旅館也爆發過「熱戰」。
2014年,中國一直銷公司曾組織7000人的會獎團來加州開會,引發美中兩地轟動。但當時美中旅遊協會發布公開信聲稱,此團在使用中國領隊和中國導遊上違反了加州法律。
可是,加州旅遊局表示,美國與加州並無相關的旅遊法,因此無法做出懲罰。在美國華人導遊看來,正是法律缺失讓他們的抗議收效甚微。
截至目前,美國除了夏威夷和紐約市存在旅遊法外,包括加州的其他地方旅遊業均沒有法律保護,這也是為何一直有旅遊糾紛存在,但律師、警察卻都很難介入。
黃誠表示,「美中地接導遊聯合會」即將舉行的抗議活動,其目主要目的就是推動加州政府一直未通過的AB836號法案,保護本地旅遊業者的利益。
這一法案將規定在美導遊的資格證制度。
安波說,他們最終希望加州也能像夏威夷一樣,讓本地導遊承接旅行團的地接業務,只有這樣,才能杜絕「全兼地」的存在。
模式對抗
事實上,感受到「全兼地」導遊威脅的不只有美國華人導遊。
2014年6月,英國華人導遊協會於邦德街攝政街一帶開展示威遊行以表示對「全兼地」導遊的憤慨。這並不是第一次英國華人導遊針對中國導遊來英「分食」行為發聲。
據英國當地媒體報導,2014年4月中起,英國華人導遊協會自發到旅遊景點「執法」維權。另有8至10名導遊到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和西敏寺大教堂等華人遊客常去的名勝古蹟門口,勸阻中國導遊不要非法講解,同時向中國遊客介紹英國的法律規定,讓遊客明白:領隊兼導遊是違法行為。
業內專家認為,華人導遊與所謂「全兼地」導遊,以及其背後組團社的糾紛,也反映了旅遊行業大環境的變化。
長時間以來,在中國出境旅遊團的接待過程中,組團社(即在客源地與遊客籤訂合同,把他們組織在一起形成團隊)從客戶那裡獲得最詳細的需求,把這個需求細化後,發送給地接社(旅遊地負責接待、服務的旅行社)。隨後地接社根據客人的需求,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組合資源,報價給組團社,且通常是一個整包的價格,這也是地接社的利潤空間所在。
然而隨著行業發展,這種商業模式似乎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需要。
「傳統上組團社在業務中會對地接社會有一定依賴,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各類信息(包括價格信息)越來越透明化,地接社擁有的「信息優勢」已不復存在。現在有的組團社甚至不需要地接社的任何服務,也可以把一個旅遊團安排妥善。」有旅遊業人士直白地說。
而帶團門檻的降低就意味著競爭的激烈,導遊間利益爭鬥,最終會導致遊客損失。
紐約執照導遊介紹,紐約導遊考試總共有150道全英文問題,需要答對97道才能獲得資格。考試內容涵蓋很多方面,比如紐約的歷史,文化,藝術以及紐約的名人等。
而據紐約政府部門數據顯示,紐約的執照導遊為3125名,但是華人持證導遊數量不足40人。紐約尚且如此,在完全不需要資格證的加州,地接導遊水平的參差不齊可以想像。
也因此,安波表示,成立協會的目的不只是抗議,他們還希望搭建一個平臺,為華人導遊提供培訓,除了用法律維權,提升自身的素質才是應對競爭的最終武器。(李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