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年橫財發展會」(ID:xrich666),作者 寧康康,36氪經授權發布。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國人通常沒有資格教印度人英語。
畢竟,中國學生苦啞巴英語久矣。而影視劇裡的印裔人士除了口音不那麼native,英語流暢度和詞彙量都能把中國人秒了。
△能阻止Raj用英語誇誇其談的,只有初次見面的美女(美劇《生活大爆炸》)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世界範圍內,有5000萬大眾指著一款來自東土大唐的App——U-Dictionary學英語。印度群眾尤其狂熱,甚至將它拱上了該國Google Play(谷歌應用商店)教育類應用下載排行榜的冠軍寶座,幫它在局部戰場擊敗了谷歌親兒子Google Translate。
而U-Dictionary正是網易有道詞典的海外版。
在YouTube上同時搜索「U-Dictionary」和「India」,你能找到很多短視頻,其中大部分都含有這個App的植入廣告,視頻介紹中還包含下載連結。
觀看次數排名第一的短視頻是播主 @KHANDESHI MOVIES 上傳的 #Choto Killer(矮子殺手)系列中的一集,被收看了6500多萬次。
這個系列也是印度網紅界的一個火爆IP,在YouTube上有一部收看量5.6億次的超級爆款短視頻。
△爺們兒闖江湖,全靠槍一把
主角都是同一個人——矮子殺手印大剛。U-Dictionary這集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南亞大陸一流槍手大剛不會開車,只會打槍和打車,出去執行任務都要租三蹦子。
好死不死,他這次出門就遇到了一個油滑三蹦子老司機——二搗蛋。後者給他添了不少亂,差點害得大剛落入法網。
△奔放的三蹦子司機二搗蛋以及他的坐騎
主線劇情跟詞典沒啥關係,在大剛上車前卻安排了一段U-Dictionary的使用方法,因為印度語言那麼多,沒有詞典在手,鬧誤會殺錯人可就麻煩了。
△他安利道:這App支持14種印度語言(2019年已增加至15種),用它,你碰見誰都能嘮上嗑
△大剛一臉懵B
△二搗蛋諄諄善誘:印度語言那麼多,出門哪能沒有U-Dictionary?聽不懂事小,鬧誤會殺錯人可就麻煩了
△大剛陷入沉思
還有些視頻走性喜劇路線。播主 @AASHIV MIDHA 在作品中復現了印度男女的青春困惑:如何正確購買胸罩和保險套。
故事圍繞著幾個開小賣部的小夥兒展開。他們跟中國很多小鎮青年差不多,上學的時候老拿學習當玩笑,沒混出文憑就開起了小賣部。
△店不大,貨挺多,買賣看來不好做
也是因為學習不好,小店主們經常聽不懂白富美妹子的消費需求,導致生意難做。不過這也能解決,畢竟印度人民早就掌握了特殊的溝通技巧。
△白富美誠心誠意地說:Show me a bra
△老闆聽不懂,但早有準備,向妹子祭出U-Dictionary。右上角LOGO出現
△簡單明了:我要買胸罩
△接著自然跟上一段安利。小夥:印翻英英翻印,都特別方便,你也下載個吧
這位博主的另一段熱門視頻更加發人深省:不會印地語的女友用U-Dictionary翻譯男友遞給小賣部老闆的紙條,發現了配偶背著自己買保險套的驚天秘密。
△然後就是一段靈魂拷問
還有些關於這個App的視頻,屬於百姓勵志傳奇,比如貧窮男高中生用App學好英語、撩得白富美,計程車司機師傅靠流利英文徵服觀光客……這些視頻的觀看數輕輕鬆鬆過百萬,超千萬也算平常。
印度人民變著法兒在自己的日常故事裡「植入」U-Dictionary;即使這些創作最早源於營銷企劃,熱度漲到這個地步,也足以說明這個App算得上國民級軟體了。
現象級的成功,來自U-Dictionary背後的有道詞典團隊對印度市場的準確把握。他們把印度用戶的需求摸了個明明白白、方方面面的。
事實上,U-Dictionary「勵志傳奇」視頻故事的生活原型應該不少,因為這個App本來就是為印度勞苦大眾服務的。Business Standard有文章稱,網易有道團隊在印度市場的目標有二:一是幫助文化水平較低的用戶解決翻譯難題,二是掃清不同邦之間的交流障礙。
印度百姓可能比你想像的更需要基礎教育。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UIS)在2015年所做統計,截至當年,印度成年人口識字率僅為72.1%,遠低於世界均值(86.3%),甚至比烏幹達(73.9%)、1997年才發行本國貨幣的厄利垂亞(73.8%)等國家還低,與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據IMF公布的全球購買力評價數據)的地位很不相稱。
△古吉拉特邦小城拉傑果德的購物中心。這座城市擁有125萬人口,街景看上去很像中國縣城
有將近三成印度平民甚至連自己的母語文字都沒掌握,更別提學英語了。可要是能快速學會點兒簡單的聽說讀寫,對很多老百姓而言,就意味著能觸及更多賺更多錢、改善生活甚至改變命運的機會。
△社會各界經過30年努力,把印度的15歲以上女性受教育比例從1981年的25.7%提升到2011年的59.3%,但這個數值仍然落後於世界大部分國家,全球排名第121
為了幫最普通的印度人學英語,U-Dictionary的產品是咋設計的呢?
首先,界面簡潔醒目,上來就是一個大搜索框,突出一個直奔主題。上手起來非常快。
△U-Dictionary界面
其次,考慮到用戶可能遇到的文字輸入障礙,App應用了谷歌語音識別技術,能較為準確地辨識十幾種語言。剛才提到過的YouTube視頻裡,各路人物基本都展示了這個功能。
學習模塊也更強調多管齊下,視覺、聽覺,各種方式能用的都用了。
△「Aha Moment(頓悟時刻)」金句卡,點一下就會出現含有句子原聲的影視片段,性感裘花在線朗讀
用戶可以看視頻學語法,通過做遊戲學拼寫,還可以跟其他用戶互動,根據每期主題一同練習寫作。
△寫作模塊也可以算個互動區,這天的主題是寫電影《調音師》的評論。提交了自己的評論,你就能看見別人的
用戶們對U-Dictionary提供的模塊和內容都挺買帳。
△「每日拼字測驗是我的最愛!我媽說了,一天不學習,趕不上買買提」
△「最喜歡篇幅短的閱讀材料,畢竟沒人愛看裹腳布似的文章」
還有件重要的事:印度手機用戶選App,很在意「這個在我的手機上好使嗎?」據《經濟觀察報》對網易有道副總裁劉韌磊的專訪,有道團隊在一開始沒考慮到這個問題,後來發現印度用戶對U-Dictionary的卸載率高達70%。
這個讓人喪氣的數字差點讓有道團隊打了退堂鼓。他們仔細研究了下,發現還真不是產品不好用,而是印度人民習慣把App裝了刪、刪了裝——因為他們的手機內存太小。用戶為了給手機騰空間常常隨手刪軟體,需要再用的時候再重新安上。
流量貴,也是印度消費者的一大痛點。2017年以前,在印度用1G流量需要花費4美元,這對平民來說真不便宜。
綜合這些客觀條件,App研發人員把產品佔用內存做小,還把很多功能做成離線可用。都是為了讓鐵子們放心使。
△U-Dictionary印度版LOGO,最下面寫著Offline(離線可用)
還有一條攔路虎也曾是研發團隊的心病。作為一款語言教育類App,U-Dictionary需要做好的核心工作無疑是語言資料庫建設。但在印度市場,這個工程大到了嚇死人的地步。
因為印度人用的語言實在太多了。1961年,有學者經調查認定印度有1652種語言;而根據2001年的統計,有29種印度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百萬。
由於國內政治、文化環境錯綜複雜,印度法律沒有將任何一種語言定為正式全國通用語,而只有關於第一官方語言(印地語)和第二官方語言(英語)的規定。
△U-Dictionary官方短片:一個女孩被妝扮成印度不同區域的姑娘。接下來1分鐘內,她換上印度各地節慶服飾,展示了App支持的印度各地區語言
△穿安得拉邦農曆新年(Ugadi)服飾的妹子,該地區官方語言是泰盧固語
△穿泰米爾納德邦彭歌節(Pongal)服飾的妹子,該地區大部分居民講泰米爾語
△穿排燈節(Diwali)服飾的妹子,地圖上呈現的是北方邦,該邦用語以印地語為主。印度可能是全世界節日最多的國家,除了法定節日,還有眾多宗教、地域性節日,幾乎每天都有個節,幸虧不用天天吃餃子
有道團隊為此下了很多笨功夫,「花了一年時間,僱傭印度當地語言專家逐條編輯」。在老農犁地式的努力下,如今印度93.78%的人口使用的語言都能被這款軟體支持了。
一切努力都沒白費。2016年,登陸印度數月後,U-Dictionary飛速在Google Play Store拿了「年度最佳應用」獎,在美譽度方面幹翻了Duolingo(多鄰國)和印度本土學習App——BYJU'S。這些成績,也為2019年U-Dictionary打敗谷歌翻譯打下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當時還只支持10種印度語言,就俘獲了印度用戶
除了U-Dictionary,還有很多中國App在印度很流行。比如抖音海外版Tik Tok、茄子快傳海外版SHAREit等。
△抖音在印度大火幾乎是必然的,世界上還有哪個民族更會唱、跳?印度人天生適合玩抖音,開掛民族的魔性歌舞能讓你看得拔不下眼
就拿SHAREit來說,它在印度的成功,也與印度公共設施,特別是通信基建不發達有一定關係。早期,這款App迅速打開市場,就是因為近距離傳輸文件的速度快,彌補了印度沒有4G網絡的缺陷。
△不過現在情況變了,加爾各答4G網絡的好用程度甚至超過了新加坡和香港(據The Better India)
總體來說,成功出海印度的App有個共同點:認真做好了本地化。
中國有十幾億智慧型手機用戶,市場足夠大,網際網路公司有充分的空間試錯,也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可用來不斷迭代產品。久經中國市場考驗的手機App,一旦出海,只要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障礙,多半能打出一片天。
而打敗水土不服,關鍵還是要找準當地用戶的實際需求,搞明白他們在各種場景下有或可能有哪些需要,然後不懈怠地下硬功夫,跟難題死磕到底。
以印度為代表的廣大海外市場,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來說仍是一片藍海。一部分人已經開始了航程。
而你,打算何時出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