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電站發生氫氣爆炸 無須談「核」色變

2020-12-13 中國天氣

日本8.8級強震嚴重影響當地核電站的正常運行,特別是福島核電站出現了放射性物質外洩的情況,導致周邊居民緊急撤離。那麼,核電站出現事故的原因是什麼,又會對周邊產生多少影響?對此,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表示,目前來看,核洩漏的影響有限,至於未來情況如何要看事態發展。

一位核能業內人士更是用通俗語言向記者解釋了事故發生的前因後果。地震引發海嘯後,福島第一核電站全廠斷電,而負責向反應堆輸送冷卻劑的應急冷卻柴油機組卻無法運轉。反應堆內部的核物質長時間得不到冷卻,使堆芯溫度不斷上升。高溫導致冷卻液大量蒸發,使反應堆堆芯冷卻水位急劇下降,堆芯逐漸露出水面,積聚的熱量導致燃料熔化。同時,液體蒸發使反應堆內壓力增大,機組的安全殼面臨超壓的風險。如果安全殼出現損壞,內部的核物質就有外洩的危險,並可能釀成巨大的核安全事故。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當務之急就是對反應堆進行洩壓和冷卻,洩壓的方式是向外排氣,而冷卻靠的是水循環。據悉,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已根據政府的指示,從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反應堆容器內釋放出蒸汽,目前,容器內的氣壓已經開始下降。同時,東京電力公司利用消防水泵,直接向發生了燃料熔化的機組注入海水進行冷卻。

專家認為,對這次事故,民眾沒有必要談「核」色變。首先,據日本媒體報導,福島核電站內的爆炸是由氫氣引起的。核安全專家林誠格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推測,氫氣的來源很有可能是放置核燃料的金屬外殼中的鋯合金與水蒸氣在高溫反應下形成,氫氣分子的活躍性很高,很容易形成爆炸,這並不是所謂的「核爆炸」。其實,核燃料本身是不會發生「核爆炸」的。原因在於,鈾的濃度相差很大。核彈中的鈾235濃度在90%以上,而核燃料反應堆中鈾235的濃度不過3%左右。正如烈度白酒可以點燃,啤酒卻很難點燃一樣,反應堆即使失控,也不會像原子彈那樣爆炸。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12日也表示,反應堆堆芯產生的水蒸氣外洩至安置反應堆的容器外,因此產生的氫氣和建築物內的氧氣發生劇烈反應,導致爆炸。

其次,核電站有周密的防護措施。核反應堆外有三層安全屏障,最外層的安全殼是由堅固的厚混凝土加鋼板組成的,內部襯有防輻射金屬材料,即便在最壞的情況下,即反應堆機組核燃料棒熔融,徹底燒毀,密閉的反應堆安全殼也能把絕大部分的放射性物質都密封在內部,洩漏出來的只是中子、伽瑪等輻射。「只要放置核燃料的金屬外殼保持完好,情況就不會太嚴重;如果像俄羅斯車諾比核電站那樣,金屬外殼發生爆裂,輻射劑量才會大幅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核物理專家喬登江分析。據悉,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安置反應堆的容器本身並未在爆炸中損壞。

專家表示,此次事件為進行核科普提供了契機,也給世界核技術領域帶來了一個新課題——在未來核電站設計時,需要將地震與海嘯的疊加作用考慮進去,在沿海與地震頻發地方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曾發生兩次爆炸!視頻揭露福島一核3號機組爆炸瞬間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有關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調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基於9、10月實施的現場調查及相關視頻解析研究,得出結論認為3號機組反應堆廠房瞬時發生了2次爆炸。 調查指出,不僅是氫氣爆炸,還有其他可燃氣體的爆炸。這些將寫入到2021年3月匯總的事故調查報告。
  •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福島一核3號機組2011年曾發生兩次爆炸
    共同社12月13日消息,有關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調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基於今年9、10月實施的現場調查,得出結論認為3號機組反應堆廠房當時瞬間發生了2次爆炸。調查指出不僅是氫氣爆炸,還有其他可燃氣體的爆炸,將寫入到明年3月匯總的事故調查報告。
  • 日本政府曾考慮讓明仁天皇躲避福島核災
    日本政府曾考慮讓明仁天皇躲避福島核災胡若愚日本前政府官員披露,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洩漏事故發生後,時任民主黨政府一度考慮讓當時的天皇、現上皇明仁等王室成員到日本西部避難。圖為2011年3月25日,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東京舉行記者會,並在會上鞠躬,表示將竭盡全力控制福島核洩漏事態。新華社/法新明年是福島核事故發生十周年。按照共同社的說法,避難想法顯現當時日本政府對放射物洩漏的擔憂和緊迫感。
  • 福島第一核電站各機組表面溫度均低於100攝氏度
    3月12日  當地時間15時36分,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廠房的外牆和屋頂坍塌。20時,1號機組發生了第二次爆炸。  3月13日  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注入海水冷卻、2號機組等待排氣減壓、3號機組注入海水冷卻。情況似乎基本穩定。
  • 車諾比核事故比原子彈爆炸更嚴重嗎?看看這些數字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9級地震,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造成15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當地的土壤、水、食物被輻射汙染。另外,事故造成1.5萬人遭受較大劑量的核輻射,發現18人患上了甲狀腺癌。按照核事故危害等級劃分,福島核事故被定義為7級,跟車諾比核事故一樣是最高等級,美國的三哩島核事故等級是5級。
  • 福島核電站輻射物質洩漏最終定性為7級核事故(組圖)
    日本研究機構新近檢測發現,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地區的輻射物質已滲入地表以下10釐米至30釐米的土壤。  去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輻射物質洩漏後大約3個月,研究人員發現輻射物質滲入地表以下5釐米。
  • 仙臺核洩漏後下首場雨 將減少核輻射向外擴散
    攝/本報特派日本記者吳海浪2號機組出問題 有核洩漏危險 隨後4號機組也發生爆炸福島核電站上午連傳爆炸聲附近輻射數值陡增10倍可致人死亡 風向突變將致核輻射物向內陸轉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15日上午說,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小規模氫氣爆炸
  • 六問福島核洩漏:還能去日本嗎?日本食物還能吃嗎?
    當核燃料元件失去水的冷卻,溫度就會迅速上升,它的主要成份二氧化鈾熔點為2878℃,高於燃料包殼和鋼製壓力容器的熔點,所以事故發生後,第一、二道屏障很大概率會被損壞。 地震後,幾臺機組相繼發生了氫氣爆炸,氫氣的來源是燃料包殼發生的鋯水反應,這個反應需要900℃以上的高溫作為啟動條件,本身又是一個放熱反應,而包殼的熔點是1200℃,已經可以宣告第一道屏障失守了。
  • 日政府曾考慮讓明仁天皇躲避核災
    日政府曾考慮讓明仁天皇躲避核災胡若愚日本前政府官員披露,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洩漏事故發生後,時任民主黨政府一度考慮讓當時的天皇、現上皇明仁等王室成員到日本西部避難。明年是福島核事故發生十周年。按照共同社的說法,避難想法顯現當時日本政府對放射物洩漏的擔憂和緊迫感。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電站斷電,三座機組同月12日至15日相繼發生氫氣爆炸。
  • 福島電站瓦礫清掃 超七成福島人對政府做法不滿
    【福島電站瓦礫清掃】據日媒30日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0日就發生氫氣爆炸的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發布消息稱,已經著手清掃掉落在反應堆廠房上方的房頂大型瓦礫周邊的細小瓦礫。8萬人死亡或者失蹤,由東電公司運營的福島核電站因海水灌入導致斷電,其4個核反應堆中有3個先後發生爆炸和堆芯熔毀,造成災難性核洩漏,福島至今仍有不少民眾處於「避難狀態」。福島核事故已過去5年,但核洩漏的影響依舊深遠。一些民眾認為,現實與日本政府「核事故影響有限」、「善後處理進展順利」的宣傳反差強烈,福島核事故處理需要多少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幾何?去汙染做到了什麼程度?廢物最終如何處理?
  • 白令海峽首次發現福島核事故汙染物
    美國研究人員27日說,2011年發生核洩漏事故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汙染物已向北漂移至位於白令海峽的一個美國阿拉斯加州偏遠島嶼附近。這是白令海峽首次發現福島核事故汙染物。
  • 核反應堆發生堆芯熔毀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事故範例
    在核電站中,堆芯熔毀穩定化系統(Core Melt Stabilization System)會用來減緩堆芯熔毀的影響,並確保核心保護殼的完整性。核反應堆核洩漏雖也可指使用核動力的航海器具(如潛艇或航空母艦等)所發生的災害,不過一般是指用核電站內發生的核熔毀事件,例如車諾比核事故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 日本311核洩漏3周年 汙水仍是福島核電站頭等難題
    日本311核洩漏3周年 汙水仍是福島核電站頭等難題     3月10日,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東京電力公司工作人員建造廢水儲存罐。
  • 公然排核汙水,日本制度解決不了福島核洩露事件
    溫度的本質就是微觀粒子無規律運動的動能。這就是最恐怖的堆芯熔毀的情況。石墨中子慢化劑是車諾比事件毀滅性的主角兒,那這個福島核電站出事又是啥原因啊?大致了解一下這個核電站的原理,與車諾比核電站的R B M K沸水反應堆相似。
  • 白令海峽首次發現福島核事故汙染物,迄今海水飄移「最北端」
    據新華社3月28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27日說,2011年發生核洩漏事故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汙染物已向北漂移至位於白令海峽的一個美國阿拉斯加州偏遠島嶼附近。這是白令海峽首次發現福島核事故汙染物。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海洋補助項目研究人員說,他們分析去年在聖勞倫斯島附近收集的海水,發現放射性銫137水平輕微上升,達到每立方米2.4貝克勒爾,高於2011年福島核事故前水平。 歷史數據顯示,太平洋中天然存在的銫137濃度低於每立方米2貝克勒爾。研究人員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分析2014年至2017年聖勞倫斯島附近海水,發現銫137含量幾乎沒有變化。
  • 【地震特輯】日本核電站危機大事記(16日)
    15日上午發生爆炸,爆炸使反應堆中的控制壓力容器發生損壞。目前正在持續注入海水降溫。據推測,截至15日下午3點半,2號機組有33%的反應堆燃料受損。1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稱,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的反應堆主保護殼可能已受到爆炸的影響而破裂。
  • 日本新政:搬到福島核電站附近 一家獎勵12萬人民幣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瞬間(日媒)海外網12月15日電 據日本《讀賣新聞》13日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從2021年夏天開始,為搬到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家庭發放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5
  • 核電站失電:如何度過危險72個小時
    福島事故發生了10個月後,中美針對福島事件對於兩國現有核設施和反應堆設計的考察與完善即將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去年12月22日,美國核管會(NRC)發布聲明,正式批准了新的AP1000的DCD19版本設計證書。這是美國在福島事故後所批准的第一個認證,也基本給予了AP1000在福島核事故後能在美國繼續開發的「路條」。
  • 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後,周邊沒人敢居住,現在竟成了野豬佔領區
    自2011年東日本遭受9級大地震之後,福特核電站便發生了洩露。福島核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之一,由兩個站點組成,共有十臺機組,均為沸水堆。其發生洩露,產生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旦人類接觸這些放射物,將會危及生命健康。日本原子能機構將福島核電站核事故定性為最高級7級。
  • 日本出臺新政:搬到福島核電站附近,一個家庭可獎200萬日元
    資料圖: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瞬間海外網12月15日消息,據日本《讀賣新聞》13日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從2021年夏天開始,為搬到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家庭發放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5萬元)的補貼。資料圖:福島核電站爆炸現場報導稱,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周邊12個市町村的居民被緊急疏散,目前,當地只有約1.8萬人口,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佔四成。為了推動地區發展,日本政府和福島縣政府決定,在推動避難民眾返回家園的同時,將通過發放補助吸引新的外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