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是《巴黎氣候協定》達成5周年紀念日。這份協定的主要目標是要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上周,由多國氣候變化研究專家組成的「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發布報告稱,目前看來,到本世紀末,人類的確有望通過行動接近或實現《巴黎氣候協定》提出的核心目標。
這可以說是在2020年,地球人聽到的一個難得的好消息。
12月12日,全球首個通過「淨零碳排放法案」的主要經濟體英國,宣布到2030年,其碳排放量要比1990減少68%,比之前承諾的53%有了大幅提高。
英國能源與氣候情報主管 布萊克:(在這方面)英國已領先於大多數國家,比歐盟的承諾更加有力,比美國和澳大利亞所做的都要多。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英國每年需在減排項目上投入約500億英鎊,但在未來十年,這些減排項目也能讓英國在能源消耗方面節約180億英鎊。
德國氣候學家 霍恩:(接近核心目標的)趨勢非常明顯,我們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嚴肅認真地對待(氣候變化)問題,並設定了十分具有影響力的目標。
2020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承諾:到2030年前,力爭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
《華盛頓郵報》認為:在目前110多個作出碳中和承諾的國家中,中國的承諾意義深遠,影響最大,實現這一承諾可在本世紀末令全球升溫減少約0.3攝氏度。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亞洲總監 費楠茉:中國的(碳中和)承諾為國際氣候談判提供了強大動力,也令中國國內的政策有所改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每個部門、每個公司、每個國有企業、每個研究機構現在必須將氣候變化,與碳中和承諾考慮在內。
「碳中和」並非「零」碳排放,而是允許排放適量二氧化碳,但同時要通過節能減排等行動抵消在一定時間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從而實現「淨零碳排放」,即「碳中和」。
和絕對的零碳排放相比,「碳中和」較少受限於經濟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是更具現實意義的目標。
發展新能源,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2019年全球風能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風力發電發展迅速,其中中國新增風力發電站數量居於首位,佔全球新增總量的43%。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到今年10月底,中國已成為擁有太陽能發電站和風能發電站最多的國家。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亞洲總監 費楠茉: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商、投資者和消費者。現在,全球三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板、三分之一的風力渦輪機都在中國,中國擁有全球一半的電動小汽車,以及全球98%的電動公交車。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截至2018年末,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供電量的26.73%。但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的測算,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至少要達到90%。
在中國作出「碳中和」承諾後,日本和韓國也作出了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承諾。
日本首相 菅義偉:政府將會竭盡全力達成綠色社會,具體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讓日本成為淨零碳排放國家。
11月6日,日本首架使用可持續航油的「綠色」航班從東京羽田機場起飛,該航班由全日空航空公司執飛,採用由芬蘭公司供應的、從食物垃圾中提煉出的可持續航油,成功飛越太平洋,抵達美國德克薩斯。之後,全日空航空公司宣布將於2023年開始使用可持續航油。
可持續航油,被視為航空業減少碳排放的關鍵,但與傳統航空燃油相比,可持續航油產量少、價格高。據彭博社報導,目前全球可持續航油年產量為4千萬升,僅佔全球航油市場的0.015%,價格則相當於傳統燃油的3到4倍。
2020年11月28日,上海浦東機場。一架由法蘭克福飛來的波音777貨機,完成了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首次「碳中和」貨運航班飛行。
漢莎貨運集團董事長 格伯:這趟航班的特別之處是可以做到碳中和。作為全球首個碳中和貨運航班,這無疑是一個裡程碑。
該航班往返行程都使用由動植物油脂製造的可持續航油,比使用傳統航油減少了約80%的碳足跡,而剩餘的20%碳足跡將通過植樹造林進行抵消,從而實現碳中和。
漢莎航空表示,將在2021年嘗試在中歐航線定期執飛「碳中和」航班,但目前尚未給出航班執飛表。
迄今為止,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國際社會作出的最大努力便是由186個國家與地區參與的《巴黎氣候協定》,110多個國家作出了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承諾。
但碳排放累計總量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國,對於《巴黎氣候協定》的態度卻是忽退忽進。
川普: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重新開啟煤礦,開始新的海上油氣租賃計劃。
自2011年至2017年6月,川普在推特上至少115次對氣候變化提出質疑。
川普:歐巴馬經常說全球變暖這件事,這基本上就是場騙局,這就是場騙局,這只是一些賺錢的工廠,對吧,這就是場騙局。
上任第一年,川普就推翻了數十項由前任政府推行的氣候變化相關法案,放寬了128條環保法規,並將重振傳統煤炭產業作為其核心政策之一。
川普:賓夕法尼亞州的礦工們,當我還不是總統時,我就說過,我將終結煤炭戰爭,讓你們這些優秀的礦工,重新投入工作。
2019年11月4日,川普政府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書面通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2020年,在競選連任期間,川普仍多次為其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辯白,稱該協定將扼殺美國經濟。
川普:看看俄羅斯、看看印度那麼髒,空氣那麼髒,退出巴黎協定是因為這協定將讓我們不得不花費數萬億美元,這對我們非常不公平。
川普:巴黎協定的目的不是拯救環境,而是要摧毀美國經濟。
2020年9月,美國《政客新聞網》報導稱,川普執政四年間,美國政府在氣候政策上的一系列改變,如果持續推行下去,從2020年至2035年,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18億噸,超過德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國一年排放量的總和。《紐約時報》稱之為:川普影響最深遠的政治遺產。
VOX能源氣候專欄記者 羅伯特斯:如果川普連任,全球升溫1.5攝氏度的目標,就徹底不可能實現了,只升溫2攝氏度的可能性也幾乎沒有了。
而隨著川普在2020大選中敗北,當選總統拜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今年7月,拜登提出,不僅要帶領美國重歸《巴黎氣候協定》,還提出了一項兩萬億美元的環保計劃,包括對環保減排設施的大力投資,鼓勵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據「氣候行動追蹤組織」預計,拜登的「碳中和」計劃如果得以實施,可令全球升溫減少約0.1攝氏度,但倘若民主黨人最終無法同時拿下參眾兩院,拜登計劃的可行性將大打折扣。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11年至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暖的10年」,溫室氣體濃度創下新高並且還在持續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形容今年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十字路口,如果各國能堅守對「碳中和」作出的承諾,人類將有望走上更安全、更可持續和更加公平的發展道路。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雷斯:我堅信,2021年將會是朝著碳中和大步邁出的一年。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2021年,人類可能迎來多場旨在保護地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國際會議,包括將在中國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在英國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以及原定今年召開、但因疫情推遲的全球可持續交通會議、聯合國海洋大會等。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對於人類和地球來說,現在就是按下『綠色開關』的決定性時刻。唯有全人類共同努力,才能塑造更美好的地球未來。
責編:陳亞楠
31938468,.《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能實現嗎?按下「綠色開關」需要你!,.2020-12-14 21:49:16,.204309,.陳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