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大區經理制的企業背景雖然非常迥異,但概括起來有以下共性:
1、大區劃分:大區經理制適用於做全國市場的企業,一般公司設華東、華南、華中、華北、東北、西南和西北七個大區中心,每個大區轄3-6個省市辦事處(業務部/分公司)。實務中,西北因消費力有限一般與西南(或華北)大區合併;浙江、江蘇和廣東三省因市場規模較大往往劃分為獨立大區,如浙江大區轄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辦事處;江蘇轄蘇南、南京和蘇北辦事處等。
2、管理層級:大區經理處於銷售管理層級的中高層,上向銷售總監匯報,下管轄省區經理。大區經理對下轄省區的銷售額負責,是真正的大區總司令,公司總部的銷售(sales)政策必須通過大區經理層級分解、執行和落實,但大區經理一般不負責市場策劃推廣(marketing)工作。
3、大區預算制:大區經理制的本質特徵是銷售預算大區中心制,實施大區經理制企業的前提是公司總部全面實行預算管理制度,有關年度/月度的銷售額計劃、銷售費用預算下達到大區經理一級,在預算計劃內,大區經理在所轄省區內擁有全面的銷售資源(人、財、物)配置權,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臣」。
4、大區經理主要權職:作為所轄省區的最高銷售長官,有銷量規劃(預估和分解銷售指標),人員配置(增減員,區域調動,晉升,降職和辭退等權限),銷售費用配置等職權,以及作為管理者本身所擁有的指揮、控制和監督等職責,作為領導者所必須的人員激勵、培訓等職責。
5、大區經理任職特徵:多數大區經理從基層業代,省區經理層層晉升上來,但部分外企習慣於外部空降引進。他們多數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銷售工作經歷5年以上;精力充沛、身體健康、積極向上;溝通能力強;有良好的業績背景;銷售工作經驗豐富;愛好學習;具有管理者和領導者的專業素養。
不必懷疑,大區經理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因為有管理層級分明,銷售權責清晰,管理規範等諸多優點,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但是,事因時移,過去成功的經驗可能成為發展中的枷鎖,過去可行的管理層級不等於現在就一定是合理的。伴隨管理扁平化趨勢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大區經理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條件。
筆者認為,在許多企業,顛覆大區經理制的時機已經來到,沒有實施的企業也不必「拿來主義」盲目引入大區經理制,具體理由如下:
一、銷售管理扁平化趨勢,大區經理制存在的必要性降低
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提高企業運行效能,縮減管理層次,管理扁平化是大勢所趨。銷售管理層級過多至少帶來以下弊端:銷售費用上升(例如,一個大區經理的薪酬及辦公差旅費用幾乎是下級3-6名省區經理相應費用的總和);信息溝通不暢,多一層級,管理信息就多一層扭曲,「接耳傳話」的遊戲是信息傳遞扭曲化的形象例證。
傑克.韋爾奇曾形象的比喻管理層級如穿衣服,多一個管理層級就多穿一件衣服,等穿到四五件衣服的時候,人體已經基本與外界的氣溫隔絕,感覺不到外界氣溫的變化。商場如戰場,信息萬變,銷售系統對外部「氣溫」的感應應該尤為敏感,可是,當企業高層要將決策信息經過四五層才到前方一線銷售人員時;當一線人員的銷售報告,競爭信息經過四五層可能的扭曲最後到達高層決策者時,這種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可想而知。
相應的,扁平化管理有節約管理費用,信息通暢,決策高效,執行力強等優點,已經被通用電器等眾多的大公司所重視,大象也能跳舞,全球範圍的管理扁平化趨勢不可阻擋。在銷售管理的各個層級之中,因為大區經理本身職責的可替代性等因素,此管理層級所發揮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弱,存在的必要性降低。
二、遠程溝通的便利性與經濟性,銷售管理幅度呈擴大之趨勢
實施大區經理制的一個重要假設前提是:銷售人員分布在全國各地,遠程溝通、指揮、協調、控制非常不便,管理難度遠大於辦公室內管理。但是因為網際網路、行動網路等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幾乎100%的銷售人員都配有手機,稍有實力的公司的省區經理一級都配有手提電腦,EMAIL,行動電話,簡訊,QQ,MSN,公司網站公告等等,遠程溝通的便利性已經大大提高。
近年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的通話費在不斷降低,通過EMAIL,MSN的溝通又幾乎不花錢,遠程溝通的成本顯然在大幅度降低,經濟性在不斷提高。
為了加強對銷售人員的遠程控制,市場上甚至有專業GSM定位手機軟體公司提供系統服務,管理人員足不出戶,看看電腦屏幕就可即時監控,實現對業務人員定時定點定事的遠程管理。現在,注重遠程控制和過程管理的可口可樂、養生堂公司在部分銷售區域導入了此類遠程信息和監控系統,預計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採用高科技手段管理銷售人員,相應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必然減少。
在傳統管理學理論裡,標準的管理幅度是6-8人,顯然大區經理制也遵循了這一原則。但我們必須了解,管理幅度6-8人的經驗總結髮生在半世紀前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移動通訊、連固定電話也沒有普及的年代裡。如今通訊技術給社會帶來了巨變,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必然大幅度提高,無論是傑克.韋爾奇所直轄的40-50人高管,還是國內許多新興公司銷售總監直轄20-40名省區經理,都順應了信息社會發展的潮流。
另外,越來越快捷的航空、高速公路,提高了管理者出行辦事效率,管理者顯然存在進一步擴大管理幅度的現實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