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8種顏色的線,古稀老人耗時三年手繡6米長《清明上河圖》

2020-12-10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張素琴家住宿州市碭山縣,今年71歲。2018年初,她決定親手繡一件大作品,紀念來之不易的晚年幸福生活。三年來,老人光老花鏡就換了好幾副,終於繡好了長6米、寬0.5米的《清明上河圖》。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整幅作品以黃色和灰色為基色調,用了78種不同顏色的線,人物和建築的細節十分生動。

繡一件大作品,紀念幸福生活

「我年輕時算是無師自通,會裁剪、製衣。新款的衣服,我只要看過一遍,買布回家就能做出來。」張素琴告訴記者,當年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她做的,左鄰右舍也喜歡買布找她來做衣服。由於手藝好,張素琴以前開過縫紉班,收過很多徒弟。刺繡、手繡對她來說並不算難。

看著繡好的作品,張素琴(左)很滿意。

張素琴的兒媳李女士說: 「婆婆初次接觸十字繡還是在十年前。當時,家人擔心她無聊,就買小件十字繡給她打發時間。我婆婆陸續繡了一些小物件,很快就能完工,對她來說沒有什麼挑戰性。」

記者了解到,張素琴的幾個孩子都很省心,她和老伴與99歲高齡的老母親一起生活,日子過得越來越好。2018年初,張素琴想著繡一件大作品,紀念這來之不易的晚年幸福生活。經過精心挑選,她選擇繡一幅《清明上河圖》。

耗費三年時間,實現心中願望

「《清明上河圖》主要描繪北宋時期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各色人物,牛、騾等牲畜,來往車船,房屋、橋梁、城樓都描繪得十分生動,很適合刺繡。」張素琴告訴記者,她的作品長6米、寬0.5米,從2018年初開始繡,歷時三年才完成。

「婆婆眼睛漸漸老花,還有嚴重的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作品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有時我們也很心疼老人家,平時也給她很多鼓勵。慶幸的是堅持了三年,終於完成了這幅作品。」李女士說,婆婆張素琴在繡這幅作品的三年裡,光老花鏡就換了好幾副。頸椎受不了了,老人就靠在沙發上昂著頭,舉起手來繡;腰椎不行了,就用束腰帶進行固定……

記者看到,整幅作品以黃色和灰色為基色調,總共用了78種不同顏色的線,人物和建築的細節繡得十分生動。 「我們一家人都很開心,它凝結著時光和希望。我一直想把這幅《清明上河圖》繡完,現在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張素琴說。

記者了解到,張素琴和老伴年輕時沒讀過大學,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雖然生活在農村,但老兩口哪怕再苦再累,也會供孩子們讀書。讓張素琴和老伴欣慰的是,孩子們都很努力,也很爭氣,他們實現了夢想,都上了大學。 「現在三個兒女的小家庭和諧美滿,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殷子昂 記者 王吉祥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女子用壞10把剪刀繡出《清明上河圖》(圖)
    繡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劉運鳳用了5年時間  耗時5年,鄭州市民劉運鳳繡完了長達22米的《清明上河圖》全景圖十字繡。  這幅十字繡有20公斤重,一共下了2438800針,每針只有頭髮絲那麼細;繡完全圖用的線長達36582米,比鄭州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26.2公裡)還長。  22米長的十字繡 用了3萬多米線  劉運鳳繡的《清明上河圖》全景圖,長22米、寬約1米,光購買原材料(布、線、參考圖)就花了5000元。
  • 容桂主婦5年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也許有人會覺得十字繡只不過是依樣畫葫蘆,比如十字繡抱枕、車枕、錢夾等,算不得藝術品,但當它是一幅22米長的皇皇巨著時,當它用了80多種顏色的絲線時,你就不得不感嘆這是一門民間藝術了。       每個走進霞姐家中的人,首先都會被一幅釋迦摩尼佛像所吸引,畫面上佛祖坐在菩提樹下參禪悟道,遠方的樹木青翠如黛,蓮花座下流光溢彩,給人以祥和寧靜之感。
  • 瀏陽六旬老人耗時5年,絲絹上烙出9.6米《清明上河圖》
    絲絹上烙出《清明上河圖》   瀏陽六旬老人耗時5年,完成全長9.6米的長篇巨作   4月1日,城西社區居民潘敏芝家。一軸長卷鋪展開來,卷中拂堤楊柳,廊腰縵回,簷牙高啄,人車如流。   這是一幅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烙畫摹本,其繁雜的樹木、亭閣與數百人物都與原作一般無二。今年66歲的潘敏芝老人,花了5年時間,在9米多長的絲絹上精心烙制了這幅長篇巨作。
  • 雲南會澤農家女5年情注手工繡24米《清明上河圖》大長卷
    當買布就花了4400多元,點畫筆就買了100多支,彩色線80多種顏色。在當時4400多元對貧困的我家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家人的反對並沒阻止我的決定,當凌晨太陽沒出來,我就出門做農活……回到家做飯吃後,抽空就拿起布來繡,丈夫在昆明打工掙錢養家餬口……歷時1820多天,於2015年臨近春節,寬70公分,長24米的手工針繡《清明上河圖》大長卷終於完工了。」
  • 渭南婦女十字繡 繡出21米長《清明上河圖》
    它長3.5米、寬90公分,用了100多種線,歷時10個月完成。十二釵裡的頭飾相當複雜,光一個簪子就要用好幾種線。一有空就繡,越繡越起勁,完成的時候,劉燕玲徹底愛上了。2013年初,她完成了作品《富春山居圖》,長14米、寬60公分,歷時一年半。劉燕玲告訴記者,當時繡十字繡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挑戰這麼大幅的。
  • 農家女愛上十字繡 挑戰24米《清明上河圖》
    3.4米長的《琴棋書畫圖》、2米長的《紅樓群芳圖》……12月28日,看著農家婦女張應伏家裡33幅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十字繡作品,筆者為之震撼。  刺繡有天分愛好醞釀成夢想  今年46歲的張應伏,是石蟆鎮正林村6社村民。2010年7月從深圳打工回來後一直住在老家。「應伏小時候就喜歡針線活。」
  • 耗時6年,故宮做了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美到震撼
    點擊圖片,立即購買故宮的珍寶千千萬萬,但如果選出至為神秘、磅礴的一個,《清明註:一套三件,立體書+《清明上河圖面面觀》+《清明上河圖》拼圖虹橋/市井/城門樓三大盛世主景,酒樓/肉鋪/醫館等六幅市井街像,一一落於眼前,翻頁間遊歷汴京繁華、市井街巷~僧、商、農等人物,車、轎、船等交通工具.數以千計的小零件,複雜精細,怪不得故宮用了6年時間。
  • 老人用手撕出了一張清明上河圖,希望能把這項手藝傳承下去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一個總長很長的話,想畫出來已經很難了,有個老人卻把這幅畫用另一種方式表現了出來。老頭兒花了十個月的時間,用手撕紙撕出了一張完整的清明上河圖。圖中有數不清的船隻,數不清的人物,這些作品的創作難度都很大,其中最難的應該是手撕橋了。
  • 花梨上雕刻清明上河圖長8米 亮相濰坊十笏園
    花梨上雕刻清明上河圖長8米 亮相濰坊十笏園日前,一件長8米、寬63釐米、厚5釐米的大型木雕《清明上河圖》亮相十笏園文化街區。據了解,該作品是已逝浙江東陽老藝人項松田晚年耗時5載嘔心瀝血完成的傑作,採用的雕刻原料是十分罕見的獨板大料珍稀木材黃花梨。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3個月用粉筆畫32米清明上河圖怎麼回事?這個畫面簡直讓人起雞皮疙瘩
    6日下午,一則「3個月用粉筆畫32米清明上河圖」的新聞消息引人關注,很多網友在看到這畫面都被震撼到了!先點個讚!繼而也來了解詳情內容。據了解到,這齣自山西繁峙縣一小學美術老師之手,他耗時3個月完成了這幅作品。
  • 十字繡繡布的挑選,選什麼樣的繡布和繡線好?
    一般十字繡布沒有特殊要求,都選擇11ct或14ct的棉布,當然不同作品有不同要求,例如靠墊、嬰兒圍兜等由於用途特殊,要求面料比較軟。編輯本段基本材料十字繡線:十字繡使用6股的線,每束8米,一般來說,11CT的面料使用3股線繡,14CT的面料使用2股線繡。各種品牌之間都會提供顏色的對照表。
  • 河北農民銅板雕刻《清明上河圖》 完成後全長70米
    【解說】河北省無極縣張段固村62歲的村民劉勝保,有一門祖傳的制錫、雕刻手藝,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能雕刻完成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1年前在巨幅銅板上開始動手雕刻以來,他已完成20米長的浮雕,完成部分超過全圖內容的四分之一。
  • 當《清明上河圖》開始72變 你pick哪一款?
    11米的《清明上河圖》手撕畫。這幅長達24米的十字繡作品花費了創作者整整五年的時間和多達一百多種顏色的線料。》產生了興趣,所以一位美術老師挺身而出,耗時三個月的時間用粉筆在八塊黑板上畫下了全場32米的「清明上河圖」。
  • 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張興發展示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張興發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是其歷時7年一針一線繡出,共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記者看到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惟妙惟肖地繡了出來。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局部。供圖張興發說,自己是湖北利川人,從2000年開始做焊工,最初接觸十字繡,是希望在工作之餘,再「開拓」一門技藝,多賺點錢。
  • 柘林鎮丨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88秒|耗時一年用壞70個刀片 濟南一綠化工人剪出10米《清明上河圖》
    不同於傳統剪紙作品的紅色,其中《青花瓷》系列作品選用了藍顏色的紙。《蒙娜麗莎》則在加入現代元素的同時,選取了黑顏色的紙。姜慶水說,當時《蒙娜麗莎》用黑紙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呈現效果不錯。記者來到了姜慶水工作的地方,一米長的方桌子上放著一個檯燈,一個工具盒,和一些零零散散的剪紙半成品。姜慶水介紹道,所有的剪紙作品都是在這張桌子上完成的,剪《清明上河圖》時,下班回來就開始剪,有時顧不上吃飯,剪到凌晨才睡,早上五點起床繼續剪,有的時候只睡四個小時。
  • 大宋風華:超長5米《清明上河圖》立體書
    如果說,《<清明上河圖>面面觀》是學術研究成果,用來深度了解清明上河圖。這幅《細說〈清明上河圖〉》是帶你繼續欣賞《清明上河圖》的「參觀導覽」。另一種是屏風式展示,家裡空間比較大的,可以把它當成紙藝展品全部展開,全長5.04米,相當霸氣。這本立體書,前後花了5年的心血研究打造,做到終版時,單單一本書就超1000道手工工序,每本平均耗時1440小時。
  • 70米長!2噸多重黃銅板《清明上河圖》震撼登場
    70米長、重達2噸多的黃銅板雕刻作品令人震撼,每一幅畫面都熠熠生輝,帶給人別樣的感官體驗。△劉勝保在黃銅板上雕刻出的《清明上河圖》,長70米、寬2米,總重2噸有餘。在無極縣張段固村北邊一處廢棄的廠房裡,70米長的黃銅板雕刻作品《清明上河圖》一字排開陳列著,這就是劉勝保二十多年來的心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