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要點

2020-12-12 中國農民合作社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關於印發《2020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省級工作機構:

2019年,整個工作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部黨組工作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提質量、穩增長、強基礎、補短板、促融合,履職盡責、奮發有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事業穩中向好、穩中向優,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強監管推進會議精神,做好全年工作,按照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總體部署,在認真總結2019年工作的基礎上,中心研究制定了《2020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要點》,現予印發,請各工作機構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2020年2月21日

2020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

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要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綠色食品事業創立30周年,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工作系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總體工作部署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強監管工作要求,圍繞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重點任務,以「提質量、穩增長、防風險、補短板、強品牌」為目標,在認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突出工作重點,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責任落實,組織實施品牌扶貧、規程進企入戶、規範用標、品牌宣傳月、服務企業「五大行動」,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高質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做出新的貢獻。

一、推動「兩品一標」健康發展,服務「三農」工作大局

(一)保持「兩品一標」穩步發展。堅持「標準至上、質量第一」的原則,按照「穩定存量、優化增量」的要求,推動「兩品一標」健康發展,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綠色食品要突出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積極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申報綠色食品,引導大型食品企業、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出口企業發展綠色食品,創造條件加快綠色食品畜禽水產品的發展。有機農產品要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農業系統的產業優勢和體系優勢,因地制宜開展認證,提升中綠華夏有機品牌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農產品地理標誌要繼續挖掘特色農產品資源,規範登記保護,加大培育力度,引導證書持有人積極授權生產主體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擴大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不斷做大做強做響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

(二)大力實施品牌扶貧行動。繼續採取優先受理、優先檢查、優先審核、優先評審、優先頒證「五優先」措施和費用全部免除政策,推動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地區、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環京津冀貧困地區以及其他國家級貧困縣「兩品一標」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聚焦「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兩品一標」發展,簡化申報材料,優化認證流程,強化對口幫扶,加強產銷對接,舉辦7期「兩品一標」培訓班。優先在國家級貧困縣創建「兩品一標」標準化生產基地,促進貧困地區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兩品一標」企業參加綠博會、有機博覽會和農交會地標專展,開展品牌宣傳和產品推介。

(三)紮實推進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總結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取得的經驗,發掘典型,示範推廣。積極協助出臺《發展地理標誌農產品的指導意見》,強化政策扶持和行業指導。配合開展調研和督導,分析評估各地保護工程實施情況。按照「一標一品一產業」思路,指導地標證書持有人發展特色生產基地,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指導地方開展資源普查,加強農產品地理標誌原生態特定品種繁育基地建設。配合修訂相關制度,加強農產品地理標誌智慧財產權保護。

(四)穩步推進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重點在國家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一批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化發展,推動食品加工企業與原料基地有效對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突出示範引領功能,穩步發展有機農產品基地。按照「特色鮮明、模式新穎、功能豐富、效益顯著」的要求,在每個省份布局發展1~2個全國綠色食品或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園區。

二、確保產品質量和規範用標,切實維護品牌公信力

(五)嚴格審查把關。堅持「嚴」字當頭,嚴謹執行標準,嚴格履行程序,嚴肅落實責任,把好「兩品一標」質量審查關口。綠色食品標誌許可要嚴格準入條件,加強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申報主體的審查。聚焦近年來風險預警問題突出的地區、產品和生產經營主體,緊盯受理審查、現場檢查、環境和產品檢測等重點環節,把控申報主體的資質條件、投入品使用、質量管理體系、合同協議履行等審查核查。修訂完善有關綠色食品審查工作規範,落實分級審查職責,組織開展飛行檢查,堅持問題通報制度,強化審查工作綜合評價機制。有機產品認證要完善產品風險檢測規範與目錄、多農戶組織項目風險控制方案等制度文件,突出現場檢查、抽樣檢測審查,確保認證工作的規範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地理標誌農產品要突出歷史、文化、環境、品種、品質等特性,嚴格評審和登記,確保產品信譽。組織專家指導地標證書持有人對質量控制技術規範審核把關,保持地標產品獨特品質。

(六)強化證後監管。壓緊壓實各級工作機構監管職責,明確任務要求,認真落實各項監管制度,確保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開展綠色食品企業年檢督導檢查,督促各地切實加強實地檢查。加大產品抽檢力度,全年計劃抽檢綠色食品3000個,有機食品410個。根據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擴大專項抽檢比例。鼓勵地方加大產品抽檢力度,形成中心、省、地市三級工作機構抽檢協同機制,提高產品抽檢覆蓋率。落實2020年風險預警監測項目,重點對專業合作社產品以及茶葉、調味品等產品開展風險監測與預警,強化預警結果應用。建立健全應急處理制度機制,及時應對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加強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監管,落實基地年檢工作,對蔬菜類基地全部安排抽檢,其他基地抽檢比例不低於30%。做好有機產品監督抽檢工作,對60家企業開展飛行檢查。繼續對2019年監測的地理標誌農產品樣品安全和品質指標進行跟蹤監測。

(七)繼續開展綠色食品規範用標行動。修訂《綠色食品商標標誌設計使用規範手冊》,做好面向用標企業的宣傳推廣,指導企業主動規範用標,推進綠色食品防偽標籤使用方式的改革,探索在產品包裝上使用粘貼式綠色食品標誌,提高綠色食品標誌使用率。持續開展綠色食品商標境內外註冊、續展、監測等工作,依法保護綠色食品商標品牌。配合市場監管部門,打擊假冒綠色食品,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對侵權典型案例的分析總結,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範應對措施。

(八)深入開展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示範行動。總結試點省份做法和經驗,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在部分省份全面開展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示範行動。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生產操作規程、掛圖和農事操作歷、樹立技術指導匾牌等形式,為企業和基地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推動綠色食品標準落地生根,著力解決綠色食品標準推廣「最後一公裡」問題。

(九)積極推進質量追溯管理。繼續組織「兩品一標」申報主體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開展註冊,全面落實前置審批要求。及時向國家追溯平臺推送「兩品一標」獲證信息,實現數據交換共享。深入開展調研,及時了解「兩品一標」申報主體實施質量追溯存在的困難與問題,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措施。

三、加大宣傳服務力度,擴大品牌影響力

(十)開展綠色食品事業創立30周年宣傳活動圍繞綠色食品事業創立30周年,組織一系列宣傳活動。撰寫《綠色食品事業發展30年專題報告》,編撰製作《綠色食品事業30年》畫冊和宣傳片,評選「最美綠色食品企業」,開展「我與綠色食品30年」宣傳作品徵集活動,舉辦綠色食品事業30年成果展示,召開「發展綠色食品、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通過全方位的宣傳,回顧歷程,總結經驗,展示成就,提振信心,唱響綠色主旋律,譜寫綠色新篇章。

(十一)繼續開展「春風萬裡 綠食有你」宣傳月行動。以綠色食品創立30周年為契機,在全國繼續組織開展綠色食品宣傳月活動。舉辦綠色食品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基地等活動,邀請綠色食品企業與基地、採購商、消費者、新聞媒體等代表廣泛參與,共同營造綠色食品事業發展良好氛圍。引導各省重點做好宣傳月首場活動,集中宣傳展示綠色食品事業發展30年成就,同時積極邀請大型經銷商與綠色食品企業開展現場對接籤約、產業交流等活動。

(十二)持續做好「兩品一標」公益宣傳。繼續開展與主流媒體合作,結合綠色食品事業發展30年有關活動,開設綠色食品巡禮專欄,挖掘典型案例,講好品牌故事。鼓勵支持地方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公益宣傳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與做法。積極運用各種新興媒體,採用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宣傳「兩品一標」品牌,擴大宣傳效果。做好「中國綠色食品」和「綠色食品博覽」微信公眾號運維工作。在世界智慧財產權宣傳日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公益宣傳,推薦地標產品參與品牌價值評價活動,繼續支持《源味中國》第二季的拍攝和播出等工作。

(十三)積極開展助力企業發展服務行動。引導整個工作系統增強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轉變工作作風,幫助「兩品一標」企業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暖心服務、優質服務。多措並舉,積極搭建領證用標、品牌宣傳、市場營銷、技術指導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服務平臺,為廣大企業提供便利化、差異化、精準化服務。鼓勵和支持各地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手段,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進一步調動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兩品一標」發展的內生動力。

四、積極培育消費市場,不斷增強市場拉動力

(十四)辦好專業展會。認真組織舉辦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進一步提升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為廣大參展企業、經銷商和投資商構建招商引資、經貿洽談、交流合作和宣傳推介的高端平臺。辦好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交會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展和第六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推介會,促進地標產品產銷對接。在展會期間,進一步加大採購商的邀請力度。鼓勵和支持各地舉辦「兩品一標」產品推介、產銷對接活動,促進產業交流與商貿合作。

(十五)促進市場營銷。加強組織引導,發揮工作系統合力,拓展流通渠道,鼓勵支持「兩品一標」生產企業和專業經銷商開展形式多樣的產品營銷,開設一批實體營銷網點,打造一批電子商務平臺,培育一批專業經銷隊伍,線上線下同發力,共同搞活「兩品一標」市場流通,保障有效供給、滿足消費需求、實現品牌價值。鼓勵支持大型超市、配送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設立「兩品一標」專賣店、專櫃、專區,提高品牌的集中度,方便消費者選購。引導各地加強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構建便捷高效的網絡交易平臺。抓好綠色食品經銷商隊伍建設,建立經銷商隊伍資料庫,積極主動地提供信息諮詢與服務,促進廠商合作。

五、夯實基礎,增強事業發展支撐保障能力

(十六)不斷完善標準體系。組織開展20項綠色食品標準制修訂工作,完成50項區域性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編制工作。繼續開展綠色食品品質、營養指標研究課題。制定《綠色食品產品適用標準目錄(2020版)》。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有機生產操作規程農業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制訂6項有機生產操作規程。

(十七)加強基礎理論和技術研究。依託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綠色食品發展研究院,組織完成「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評價」課題研究工作。組織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構建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體系及典型宣傳》課題研究工作。依託華夏有機農業研究院,組織開展有機農業基礎理論、產業發展與生產技術研究。組織完成「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化」課題研究。發布2019年度《綠色食品發展報告》、《有機農業發展研究報告》、《綠色食品統計年報》。

(十八)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創造條件,爭取支持,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利用3年時間構建「兩品一標」審核與管理信息化系統,基本實現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業務協同、挖掘數據價值、擴大信息服務的平臺功能,不斷提升服務事業發展、支撐業務運行的能力和水平。圍繞綠色食品標誌許可核心業務,補充改進系統有關功能,推廣應用綠色食品基地系統功能。啟動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網站升級改版工作,充分發揮網站的功能作用。

(十九)穩步推進境外交流與合作。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境外檢查,加強互認合作,擴大境外產品發展規模,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在質量認證、品牌管理、市場推廣等領域,積極開展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配合做好首批35個中歐互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宣傳推介工作,對已遴選的第二批54個產品的技術規範進行整理、修改和完善。繼續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對臺交流與合作工作,啟動在臺灣地區申請註冊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工作,促進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和農產品流通貿易。

(二十)加強檢測機構管理。積極組織綠色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定點檢測機構參加部裡能力驗證活動。組織開展綠色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定點檢測機構飛行檢查活動。組織舉辦綠色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檢測機構能力提高培訓班。統籌做好綠色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檢測新增機構的遴選考核工作。完善《有機農產品檢測機構能力評價和檢測機構管理辦法》,加強對檢測機構的規範管理。

(二十一)加強體系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各地爭取政策支持,改善工作條件,充實人員力量,提高素質能力。支持各地舉辦「兩品一標」檢查員、監管員、核查員和企業內檢員培訓班,提高培訓質量,著力提升專業隊伍的業務能力和水平。統籌做好專業人員的資質審核、註冊管理和績效考評工作,加強動態管理。引導工作系統切實加強作風建設,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廉潔意識,處理好與服務對象「親」和「清」的關係,做到辦事講原則,服務要熱情,共同維護整個工作系統的良好形象。

(二十二)積極支持協會工作。加強指導與協調,支持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發展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擴大綠色生資推廣應用。支持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積極開展品牌宣傳、產銷對接等工作。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影響和嚴峻挑戰,整個工作系統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信心,勇於擔當,迎難而上,一手毫不放鬆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手堅持不懈地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兩品一標」事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滿足城鄉人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網站

點擊【藍色標題】查看徵訂指南

合作社人必讀|2020年《中國農民合作社》在線訂閱指南(視頻)

相關焦點

  • ...四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全市15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你知道哪些?
    我市新增四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全市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已達15個,全省第二9月26日,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 我市近日新增4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 總數已達15個, 位居全省第二。
  • 讓更多的農產品戴上綠色食品標誌
    上周,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19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名錄,並要求對超期、超範圍違規使用認證農產品證書及標誌的要進行清理和查處,以維護農產品品牌形象和社會公信力。有進有出,既有利於企業和產品在市場中公平競爭,也讓百姓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 解讀|中國有關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官方標誌的使用要求—《中華...
    本期,食品夥伴網將梳理相關法規要點,與您一起了解中國有關食品和農產品的地理標誌官方標誌的使用要求。   要了解中國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官方標誌的使用要求,就不得不提一下相關管理機構的演變,因為機構的改革重組也使目前這方面的管理工作發生了改變。
  •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它們的區別您都知道嗎?
    綠色食品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並經過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誤區2  野生的就是安全的、綠色的、有機的  市民劉女士:只要是野生的,就是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吧。
  • 涼城縣有機綠色農產品產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涼城縣把發展綠色食品產業與種植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將無公害農產品發展作為綠色產業的啟動點和突破口,全面推動了綠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一是推進總量規模增長。
  • 「數說甘味」農產品!2020貧困地區綠色食品推介會舉行
    新甘肅客戶端11月6日廈門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朝霞)「厚道甘肅、地道甘味,品嘗『甘味農產品』,觀賞『甘味』宣傳片,請您感受『甘味』農產品的真實溫度,分享『甘味』農產品牌的淳厚品質……」今天下午,在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組委會舉辦的2020貧困地區綠色食品推介會上,甘肅展團作為第一家
  • 全省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啟動會在潛召開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省農科院相關人員,湖北省各市州(縣、區)綠辦主要負責人,湖北省各市州(縣、區)2020年地理標誌保護工程項目實施單位分管領導及業務骨幹參加會議。會議為2020年新認證的部分地理標誌農產品頒發了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書。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2019年,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標誌企業達281家,品牌總數達到4690個,品牌數量保持全國前列。
  • 2020年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精析!
    從時間線來看,2008年開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有寧夏、陝西、山東、山西、黑龍、湖北、內蒙、重慶、吉林、湖南、遼寧9個省(市) 121品牌被登記、保護;2010年新增「農產品地理標誌」數最多,達333個;2015年海南省第1次有產品登記了「農產品地理標誌」,中國大陸31個省(市)開始在空間範圍上實現了全覆蓋;截至2020年1月21日,全國累計有2930個「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
  • 崑山「張浦黃桃」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定
    日前,在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張浦黃桃」順利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評審,成為崑山市第1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張浦黃桃」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面積217.3公頃,覆蓋10個行政村,年產量4000噸。  黃桃是張浦鎮的傳統特色農產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
  • 喀什地區名優產品專欄丨喀什地區榮獲國家級品牌的商標、景區、酒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和酒店嗎?通過申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可以合理、充分利用與保護特色產品的一種通行做法。1、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並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
  • 青海這款農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誌
    12月8日至9日,在2020年第三次和第四次農畜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申報的「雪多犛牛」農產品經過專題匯報、專家評審答辯、樣品鑑評等環節,最終順利通過專家評審。至此,河南縣河曲馬、歐拉羊、雪多犛牛三項農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國家地理標識產品可以擴大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通過品牌效應帶動產業發展。
  • 「澧縣石菖蒲」順利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家評審
    12月8日,為期兩天的「2020年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在北京舉行,評審會由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其發展中心領導及相關專家組成評審組,對來自全國各地的187個符合形式審查條件的地理標誌申報產品進行了評審答辯。
  • 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有故事的產品,有鄉愁的產業
    「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有故事的產品,有鄉愁的產業。」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連續六年組織舉辦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展和品牌推介會,充分展示地理標誌農產品發展的蓬勃生機和中華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一展一會」宣傳推介平臺。特色,能認得出、記得住走進展區,以麥穗、地球、日月等元素構成的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隨處可見。
  • 味在眉山丨創響農產品地域品牌——丹稜縣桔橙農產品地理標誌建設...
    丹稜縣境內生產的「丹稜桔橙」,於2013年4月正式被原農業部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編號:ACIO1162,並準予在農產品或農產品包裝物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這是丹稜縣繼「丹稜凍粑」之後的第二個國字號品牌。
  •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華榮: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 張華榮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歷史任務,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其中,「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載體,「產業振興」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而這其中有機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 我省再添 14個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
    據了解,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特徵主要取決於該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因素及特定生產方式,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2007年,原農業部依據《農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啟動了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工作,通過核定特定出產區域,確認獨特品質,並以地域冠名。
  • 泰山板慄:地理標誌農產品開啟專項保護
    「下一步,將圍繞打造泰安市農產品地標區域公用品牌這一中心,重點培植泰山板慄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大政策、資金等配套扶持力度,加強泰山板慄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廣綠色、有機生產等實用技術,加快泰山板慄產業化進程。」在第十八屆農交會期間,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士科就泰山板慄品牌進行專題推介。
  • ——讓2020年第四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
    ——讓2020年第四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告訴您2020-12-15 10:1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352 次 我要評論
  • ...市農業農村局參加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農產品地理標誌展
    根據四川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關於組織參加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農產品地理標誌展的通知》(川綠髮[2020]22號)精神,2020年11月27-30日,西昌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人員參加此次地理標誌展會。
  • 海南「冬交會」|瓊中綠橙和白馬嶺牌紅茶分獲農產品地理標誌獎和...
    12月17日晚,在2020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開幕式上,揭曉了「2020年海南十大農產品地理標誌評選活動」和「2020年海南十大最受歡迎綠色食品評選活動」的評選結果。其中,「瓊中綠橙」榮獲「2020海南十大農產品地理標誌獎」,白馬嶺牌紅茶榮獲「2020年海南十大最受歡迎綠色食品」。副縣長高旋出席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