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將圍繞打造泰安市農產品地標區域公用品牌這一中心,重點培植泰山板慄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大政策、資金等配套扶持力度,加強泰山板慄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廣綠色、有機生產等實用技術,加快泰山板慄產業化進程。」在第十八屆農交會期間,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士科就泰山板慄品牌進行專題推介。
泰山之所以為世人所熟知,是因為它不止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等多項殊榮,更是因為它早已成為華夏民族精神與氣質的象徵。而作為泰山特產的板慄走向世界,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事實上,泰山板慄的主產區正是在泰山景區。
泰山板慄的龍頭企業及相關基地先後獲得了的LOBALGAP、HACCP、OCIA有機認證及日本JAS有機認證,使板慄從種植、收穫、加工直至出口的全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如今的出口地已由日本迅速拓展到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黎巴嫩,歐盟的荷蘭、西班牙、英國,東南亞的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
提升泰山板慄品牌影響力
據泰山景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農發辦相關資料:景區主要以農業和旅遊業發展為主,形成一產二產服務於三產,農業依附於旅遊業、旅遊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格局。農業已經形成以泰山板慄等林果產業為主(其中板慄集中種植面積達21.6萬畝),泰山茶、泰山螭霖魚、花卉苗木、泰山四大名藥、生薑等為輔助的產業特色。而且,農業產業化發展已初具規模。」
王雅紅是泰山板慄產業一個標誌性的符號。2006年,王雅紅辭去了天津的工作來到黃前鎮,開始了創業之路。她發起並成立泰安市板慄協會,在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和泰山景區領導堅定的支持下,泰山板慄於2014年獲得農業部原產地地理標誌認證,2015年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批准,2018年獲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並且先後榮獲「全國林產品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銀獎」「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山東省名牌農產品」等多項榮譽。泰山景區今年獲得了「山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鄉村振興就要發展產業振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就要有質有量的品牌建設,品牌是產業發展的市場導向。如何更好地按需把產品服務做精做細,也是提高產品品牌價值。泰山板慄產業的發展也不例外。」2020年10月21日,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教授在泰安表示。當日,王雅紅參與組織的「岱下科技論壇——泰安乾果產業發展高端論壇」在泰山腳下舉辦。
為加快推動「泰山板慄」地標品牌建設,切實推進板慄產業綠色發展,全面實施好「泰山板慄」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泰安市板慄協會編制了《2020年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實施報告》,並樹立由農業農村部認證的「泰山板慄地標保護工程」刻石。
籌劃並設立泰山板慄文創館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深入挖掘農產品地理標誌特色優勢和歷史文化內涵,講好品牌故事,大力宣傳品牌人物,重點推薦品牌產品,解決好地標發展過程中品牌特色不鮮明、定位不清晰、傳播收效不明顯等問題。「我們也將啟動中國泰山板慄節,作為一個文創項目融入到泰山國際登山節,以加強品牌的推廣宣傳力度。」王雅紅說。
還包括與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合作,入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做好各項追溯工作數據整理和錄入和後期跟蹤服務。與15家企業和合作社達成共識,監督和規範包裝泰山板慄標識上市、做好臺帳管理,達到地標產品「三標並行,一網追溯」,即產品有規範的包裝,且附著「地標標誌」「註冊商標」「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標誌。這是科技賦能地標品牌保護的一個必要手段。
結合泰山景區泰山板慄品牌建設宣傳活動,板慄協會聯合央視17頻道組織拍攝45分鐘的「田間示範秀」宣傳片,從另一個角度宣傳泰山板慄的品牌。用「慄小泰、慄小安」卡通形象拍攝的泰山板慄動漫宣傳片,利用中國高鐵高畫質電視及騰訊等網絡新媒體廣泛傳播後,極大提升了泰山板慄的品牌影響力。
提高泰山板慄品質綜合力
「泰山板慄產業發展,就要換角度思考,不僅要提質增產,還要做好產品後續的精準服務,延長林下經濟種植、研學旅遊等產業鏈,滿足不同市場消費者需求,引進、培植科技專業人才,做好產學研結合,進而由產業帶動農民增收,鄉村富裕。」柯炳生教授在上述乾果產業論壇上說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了提高泰山板慄產量,提升泰山板慄品質,解決生長期、膨大期的用水,板慄協會創造性地提出建立山區微滴灌溉建設項目,內容的實施不僅解決了板慄灌溉的問題,還可以延伸為慄下種植食用菌、中藥材等慄下三產提供水源服務,形成立體種植提升產能,帶動多項收入。
在泰安市板慄協會高家圈板慄基地,正在增加山區微滴灌溉系統及配套設備,為了滿足生產所需,將建成滿足300畝地微滴需求的蓄水池一個。300畝實際需求500立方,考慮到實現林下兼做的需求,最終將建設1088立方的蓄水池,配套實施部分水肥智能自動化、更科學實用的每棵樹環形微滴設備(山區板慄專用設計)、預留智能化管理系統等,山區微滴灌溉系統的建設不僅合理利用了水源、肥料,更好地提升了地標高標準化種植優質板慄品質。
山區微滴灌溉建設項目得到了當地農民特別擁護,許多七十多歲的老人自發地到現場幫忙。老人們動情地說,「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飯,乾旱的時候也從來都是手提肩扛地給慄子樹澆水。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這麼科學地澆水,真是解決大問題了!」
王雅紅表示,智能現代化山區微滴灌溉建設項目的實施,既解決了勞動力的匱乏、減少成本、提高肥水的利用率、保護了水源和環境、提高板慄品質和產量,又形成了立體種植,增加格外收入。專業細緻的據實規劃設計,為具有特殊地理(山體落差大)、老中青樹建園的標準園,更為更好地實現現代農業智能機械化生產,樹立了一個標杆。
另外,板慄協會通過聯合農機合作社,實施人工智慧無人機飛防項目測試。數據顯示,產量提升30%,品質提升20%,還解決了對土壤和水的汙染,一個無人機能抵60個人力,使人們身體免受農藥的危害,也避免了不合格購買和超標使用農藥,解放了勞動力省了成本,既省錢省力,還讓果樹生產管理變得簡單高效。
無人機智能植保、水肥智能操作、智能化氣象監測、土壤分析儀數據實施、農殘檢測等一系列的現代化智能生產,為安全生產、數據預測、以及產量分析、市場把控等提供了堅實的數據保障。自動化剝米設備、冷庫智能化管理系統,都讓泰山板慄插上了現代智能科技的翅膀,讓板慄這個靠天吃飯的物種,也走上農業現代智能化之路。更為十四五規劃「農業農村現代化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奠定基礎。
目前,全球板慄生產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板慄生產國家,年產量佔據全球板慄產量比重的80%以上;而泰山板慄的出口量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曾達到全國第一。如今,泰山板慄種植基地面積達到了31萬畝,年產量近3.5萬噸,出口量穩居全國第一。在王雅紅看來,泰山板慄色澤光亮,肉質細、水分少、糯性大,香甜可口,品質為中國乃至世界食用板慄上乘,不但會成為地標品牌的「金字招牌」,也將成為古老泰山走向世界的另一張名片。(記者 王好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