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板慄:地理標誌農產品開啟專項保護

2020-12-25 財經空間

「下一步,將圍繞打造泰安市農產品地標區域公用品牌這一中心,重點培植泰山板慄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大政策、資金等配套扶持力度,加強泰山板慄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廣綠色、有機生產等實用技術,加快泰山板慄產業化進程。」在第十八屆農交會期間,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士科就泰山板慄品牌進行專題推介。

泰山之所以為世人所熟知,是因為它不止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等多項殊榮,更是因為它早已成為華夏民族精神與氣質的象徵。而作為泰山特產的板慄走向世界,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事實上,泰山板慄的主產區正是在泰山景區。

泰山板慄的龍頭企業及相關基地先後獲得了的LOBALGAP、HACCP、OCIA有機認證及日本JAS有機認證,使板慄從種植、收穫、加工直至出口的全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如今的出口地已由日本迅速拓展到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黎巴嫩,歐盟的荷蘭、西班牙、英國,東南亞的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

提升泰山板慄品牌影響力

據泰山景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農發辦相關資料:景區主要以農業和旅遊業發展為主,形成一產二產服務於三產,農業依附於旅遊業、旅遊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格局。農業已經形成以泰山板慄等林果產業為主(其中板慄集中種植面積達21.6萬畝),泰山茶、泰山螭霖魚、花卉苗木、泰山四大名藥、生薑等為輔助的產業特色。而且,農業產業化發展已初具規模。」

王雅紅是泰山板慄產業一個標誌性的符號。2006年,王雅紅辭去了天津的工作來到黃前鎮,開始了創業之路。她發起並成立泰安市板慄協會,在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和泰山景區領導堅定的支持下,泰山板慄於2014年獲得農業部原產地地理標誌認證,2015年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批准,2018年獲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並且先後榮獲「全國林產品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銀獎」「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山東省名牌農產品」等多項榮譽。泰山景區今年獲得了「山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鄉村振興就要發展產業振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就要有質有量的品牌建設,品牌是產業發展的市場導向。如何更好地按需把產品服務做精做細,也是提高產品品牌價值。泰山板慄產業的發展也不例外。」2020年10月21日,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教授在泰安表示。當日,王雅紅參與組織的「岱下科技論壇——泰安乾果產業發展高端論壇」在泰山腳下舉辦。

為加快推動「泰山板慄」地標品牌建設,切實推進板慄產業綠色發展,全面實施好「泰山板慄」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泰安市板慄協會編制了《2020年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實施報告》,並樹立由農業農村部認證的「泰山板慄地標保護工程」刻石。

籌劃並設立泰山板慄文創館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深入挖掘農產品地理標誌特色優勢和歷史文化內涵,講好品牌故事,大力宣傳品牌人物,重點推薦品牌產品,解決好地標發展過程中品牌特色不鮮明、定位不清晰、傳播收效不明顯等問題。「我們也將啟動中國泰山板慄節,作為一個文創項目融入到泰山國際登山節,以加強品牌的推廣宣傳力度。」王雅紅說。

還包括與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合作,入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做好各項追溯工作數據整理和錄入和後期跟蹤服務。與15家企業和合作社達成共識,監督和規範包裝泰山板慄標識上市、做好臺帳管理,達到地標產品「三標並行,一網追溯」,即產品有規範的包裝,且附著「地標標誌」「註冊商標」「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標誌。這是科技賦能地標品牌保護的一個必要手段。

結合泰山景區泰山板慄品牌建設宣傳活動,板慄協會聯合央視17頻道組織拍攝45分鐘的「田間示範秀」宣傳片,從另一個角度宣傳泰山板慄的品牌。用「慄小泰、慄小安」卡通形象拍攝的泰山板慄動漫宣傳片,利用中國高鐵高畫質電視及騰訊等網絡新媒體廣泛傳播後,極大提升了泰山板慄的品牌影響力。

提高泰山板慄品質綜合力

「泰山板慄產業發展,就要換角度思考,不僅要提質增產,還要做好產品後續的精準服務,延長林下經濟種植、研學旅遊等產業鏈,滿足不同市場消費者需求,引進、培植科技專業人才,做好產學研結合,進而由產業帶動農民增收,鄉村富裕。」柯炳生教授在上述乾果產業論壇上說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了提高泰山板慄產量,提升泰山板慄品質,解決生長期、膨大期的用水,板慄協會創造性地提出建立山區微滴灌溉建設項目,內容的實施不僅解決了板慄灌溉的問題,還可以延伸為慄下種植食用菌、中藥材等慄下三產提供水源服務,形成立體種植提升產能,帶動多項收入。

在泰安市板慄協會高家圈板慄基地,正在增加山區微滴灌溉系統及配套設備,為了滿足生產所需,將建成滿足300畝地微滴需求的蓄水池一個。300畝實際需求500立方,考慮到實現林下兼做的需求,最終將建設1088立方的蓄水池,配套實施部分水肥智能自動化、更科學實用的每棵樹環形微滴設備(山區板慄專用設計)、預留智能化管理系統等,山區微滴灌溉系統的建設不僅合理利用了水源、肥料,更好地提升了地標高標準化種植優質板慄品質。

山區微滴灌溉建設項目得到了當地農民特別擁護,許多七十多歲的老人自發地到現場幫忙。老人們動情地說,「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飯,乾旱的時候也從來都是手提肩扛地給慄子樹澆水。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這麼科學地澆水,真是解決大問題了!」

王雅紅表示,智能現代化山區微滴灌溉建設項目的實施,既解決了勞動力的匱乏、減少成本、提高肥水的利用率、保護了水源和環境、提高板慄品質和產量,又形成了立體種植,增加格外收入。專業細緻的據實規劃設計,為具有特殊地理(山體落差大)、老中青樹建園的標準園,更為更好地實現現代農業智能機械化生產,樹立了一個標杆。

另外,板慄協會通過聯合農機合作社,實施人工智慧無人機飛防項目測試。數據顯示,產量提升30%,品質提升20%,還解決了對土壤和水的汙染,一個無人機能抵60個人力,使人們身體免受農藥的危害,也避免了不合格購買和超標使用農藥,解放了勞動力省了成本,既省錢省力,還讓果樹生產管理變得簡單高效。

無人機智能植保、水肥智能操作、智能化氣象監測、土壤分析儀數據實施、農殘檢測等一系列的現代化智能生產,為安全生產、數據預測、以及產量分析、市場把控等提供了堅實的數據保障。自動化剝米設備、冷庫智能化管理系統,都讓泰山板慄插上了現代智能科技的翅膀,讓板慄這個靠天吃飯的物種,也走上農業現代智能化之路。更為十四五規劃「農業農村現代化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奠定基礎。

目前,全球板慄生產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板慄生產國家,年產量佔據全球板慄產量比重的80%以上;而泰山板慄的出口量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曾達到全國第一。如今,泰山板慄種植基地面積達到了31萬畝,年產量近3.5萬噸,出口量穩居全國第一。在王雅紅看來,泰山板慄色澤光亮,肉質細、水分少、糯性大,香甜可口,品質為中國乃至世界食用板慄上乘,不但會成為地標品牌的「金字招牌」,也將成為古老泰山走向世界的另一張名片。(記者 王好鳳)

相關焦點

  • 泰山板慄:2020地標保護工程項目助力品牌發展升級
    「下一步,將圍繞打造泰安市農產品地標區域公用品牌這一中心,重點培植泰山板慄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大政策、資金等配套扶持力度,加強泰山板慄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廣綠色、有機生產等實用技術,加快泰山板慄產業化進程。」在第十八屆農交會期間,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士科就泰山板慄品牌進行專題推介。
  • 地理標誌文化:被譽為東方黑珍珠、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津板慄
    >附:地理標誌天津板慄的小知識天津板慄為天津市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津板慄(天津產區)地理標誌產品的保護範圍包括:天津市薊縣下營鎮、羅莊子鎮、孫各莊鄉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本文作者: 王浩 為跨界創客、資深策劃人、中國地理標誌文化產業的發起人與倡導者、萬慧智庫研究院地理標誌委員會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下個月,泰山茶將啟用新版地理標誌防偽標識
    特別是通過近十年的發展,泰山茶成為北方茶中當之無愧的優秀代表和我市最具活力的特色產業之一。2019 年,"泰山茶"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泰山茶"區域公用品牌先後入選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和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 金華兩頭烏豬獲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浙江在線05月02日訊 「金華兩頭烏豬和浦江葡萄最近剛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我市農產品地理標誌獲證產品已經有了4個。」市農業局質監處處長陳浩貴介紹,先前我市已有兩個金華農產品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分別是武義鐵皮石斛和義烏紅糖。
  • 全省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啟動會在潛召開
    全省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啟動會在潛召開 2020-10-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省78個農產品獲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央廣網西寧12月11日消息(記者劉澤耕)記者日前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日,河南縣雪多犛牛、同仁青稞、尖扎山羊、尖扎蕎麥、湟源犛牛肉等10個農產品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專家委員會評審。截止目前,青海省78個農畜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佔普查資源數的87.6%。
  • 「溱湖籪蟹」上榜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名單,泰州特色農產品「溱湖籪蟹」上榜。至此,泰州已有7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中國的文字中,有一個專為溱湖而生的生僻字——「籪」。「溱湖籪蟹」因獨特的產地環境、特定生產方式、品質特徵、歷史淵源及產業發展前景而聞名全國,地域保護範圍為姜堰區所轄溱潼鎮、婁莊鎮、沈高鎮、淤溪鎮、俞垛鎮、三水街道全部水域。
  • 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有故事的產品,有鄉愁的產業
    ,一批「產自特定地域、彰顯獨特品質」的優秀地理標誌農產品亮相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展。「剁蕎面的原料就是地理標誌農產品靖邊蕎麥,全程有機化種植,具有高蛋白、含糖低的特點,是適合糖尿病人的保健食品。」工作人員說。展位雖小,但展現著一二三產的大融合。品牌,能立得穩、走得遠此次參展的產品,既有近兩年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支持產品,又有首批中國歐盟地理標誌互認產品。既有全國知名度高的地標農產品,也有產自於鄉鎮地域的特色地標農產品。
  • 安徽2020年秋季地理標誌保護專項行動成果豐碩
    9月份以來,針對安徽省農業大省,秋季糧油、水產、瓜果、蔬菜、畜禽、茶葉、中藥材等產品進入營銷旺季的實際,省市場監管局專門發出《關於開展2020年秋季地理標誌保護專項行動的通知》,部署開展了秋季地理標誌保護專項行動,取得了豐碩成果。   完善保護範圍。
  • 國山傲土,慄香九州 泰山板慄亮相第十八屆農交會
    繼泰山茶在第十七屆農交會受到與會嘉賓及領導的高度認可和一致讚揚之後,泰山板慄強勢來襲,驚喜亮相第十八屆農交會。在展會同期重大活動「農業投資風險與社會資本支持「三農」發展論壇」上,泰安市農業農村局領導攜手本土品牌「泰山板慄」再度亮相。
  • 強化地理標誌保護、打造區域特色品牌……我市強化智慧財產權運用...
    經過多年的打造,目前,我市有5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分別是「新會陳皮」「臺山大米」「杜阮涼瓜」「大沙天露茶」「恩平簕菜」,五個市(區)實現「一縣一地標」。地理標誌保護產品3個,分別是「新會陳皮」「新會柑」「臺山鰻魚」。多措並舉提升農產品品牌價值近年來,我市多措並舉,採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提升農產品品牌價值。
  • 平江白朮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會
    「平江白朮」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順利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紅網時刻嶽陽9月22日訊(通訊員 邱文忠 胡梅花) 9月22日,從2020年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傳來喜訊:「平江白朮」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順利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
  • 從中歐地標協定探秘歐盟地理標誌保護
    根據歐洲理事會發布的公告,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將確保來自歐盟和中國的各100個地理標誌產品在對方市場上得到保護,從而確保雙方相互尊重對方的優良農業傳統。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報導,從2011年中歐開啟地理標誌協定談判,到2019年10月談判結束,8年間,中歐雙方經過多次談判和磋商,最終達成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定。
  • 「文成楊梅」獲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溫州累計9個農產品入選
    溫州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0年第二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公告,我市特色農產品「文成楊梅」榜上有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第378號)公告發布2020年第二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根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全國178個農產品實施登記保護,並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 我省再添 14個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
    據了解,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特徵主要取決於該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因素及特定生產方式,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2007年,原農業部依據《農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啟動了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工作,通過核定特定出產區域,確認獨特品質,並以地域冠名。
  • 2020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要點
    有機農產品要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農業系統的產業優勢和體系優勢,因地制宜開展認證,提升中綠華夏有機品牌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農產品地理標誌要繼續挖掘特色農產品資源,規範登記保護,加大培育力度,引導證書持有人積極授權生產主體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擴大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不斷做大做強做響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
  • 優質特色農產品專屬名片——農產品地理標誌助力脫貧攻堅綜述
    目前,地理標誌農產品已經成為一些縣域、鄉域、村域的農業主導產業,成為貧困地區農戶經營性收入的主要來源。據統計,農業農村部共登記了805個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農產品地理標誌。據對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重慶、陝西、新疆9省(區、市)貧困地區農產品地理標誌調查,2019年共計286個農產品地理標誌共授權用標主體1091家,當年產值742.8億元,帶動75.6萬戶貧困戶增收。
  • 黔西南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黔西南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發布時間:2020-12-14 11:18:57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
  • 解讀|中國有關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官方標誌的使用要求—《中華...
    圖1 原工商總局商標局發布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  圖2 原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及其比例說明  圖3 原農業部發布的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   這三者的區別是什麼?分別適用哪些產品呢?
  • 第十八屆中國農交會|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已達3090個 重慶有62個
    11月28日,第六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推介會在重慶舉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並講話。CQDK全媒體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已達3090個,其中重慶有62個。發展地理標誌農產品對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振興鄉村經濟、弘揚農耕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實施兩年來,各地共落實專項資金13億多元,支持了443個地理標誌農產品發展,打造了一批以地理標誌農產品為引領、一二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樣板。目前,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已達309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