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特色農產品專屬名片——農產品地理標誌助力脫貧攻堅綜述

2020-12-26 臨安新聞網

在江西,有「中國通芯白蓮之鄉」的廣昌縣不斷做大做強白蓮產業,全力打造「廣昌白蓮」地理標誌品牌,有力助推了「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2019年,全縣2356戶貧困戶種植1.5萬畝廣昌白蓮,戶均增收2.6萬元,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路上的「同心蓮」。

在貴州,從江縣特產「從江香禾糯」自2016年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後,每斤價格超過20元,種植面積由3萬畝增長到5.1萬畝,成功帶動1500餘戶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成為從江縣的「富民米」。

「一個農產品地理標誌,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近年來,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努力挖掘和發揮地理標誌農產品獨特優勢,把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湖南黔陽冰糖橙、新疆伽師瓜、貴州關嶺牛等一批地理標誌農產品產業發展起來,有效助推農業提質增效與農民脫貧增收。

特色主導 帶動增收脫貧

「今年的魔芋收購價是每斤3元,比去年高。我3袋魔芋200多斤,賣了690元。」陝西省嵐皋縣蔣家關村魔芋種植大戶汪傳貴說:「這幾年,我擴大魔芋種植,現有七八十畝。品質好、產量高、不愁銷路,加上合作社保底收購,每年都有十七八萬元收入。」

嵐皋縣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自20世紀80年代種植魔芋就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縣域特色主導產業。期間,嵐皋魔芋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這為當地魔芋產業發展再添新活力。2019年魔芋種植面積達9.4萬畝,年產量9.8萬噸,全縣2765戶8102名貧困人口通過魔芋實現穩定增收脫貧。

重慶市黔江區大力發展黔江獼猴桃,目前全區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已成為重慶市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河南正陽花生種植面積近170萬畝,擔負起全縣85%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精準脫貧任務,年帶動超過1萬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目前,地理標誌農產品已經成為一些縣域、鄉域、村域的農業主導產業,成為貧困地區農戶經營性收入的主要來源。據統計,農業農村部共登記了805個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農產品地理標誌。據對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重慶、陝西、新疆9省(區、市)貧困地區農產品地理標誌調查,2019年共計286個農產品地理標誌共授權用標主體1091家,當年產值742.8億元,帶動75.6萬戶貧困戶增收。

保護提升 增強發展動能

為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地標產業的發展水平,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2019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了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據介紹,工程實施當年,支持了80個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產業發展。從實施情況看,貧困地區地理標誌農產品加強了品種繁育基地和核心生產基地建設,提升了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推進數位化技術應用,提高了管理和追溯能力,有力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脫貧增收。

藉助保護工程,河北省張北縣新建病毒檢測室,解決了「張北馬鈴薯」種薯病毒檢測難問題,構建了從馬鈴薯原種到淨菜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提高了標準化水平和產品質量。如今,張北馬鈴薯初加工產業鏈得到延長,目前年加工3萬餘噸,2000多農戶解決了馬鈴薯銷售問題。

鹽池灘羊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農業的「一號產業」,自實施保護工程以來,通過品牌提升、選種保育、全程追溯體系建設等,進一步提高了產業發展水平,預計實現年總產值17.4億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03萬元以上,增長12%,目前以灘羊為主導的特色優勢產業對農民增收貢獻率達80%以上。

樣板示範 助推提質增效

「我家果園有100多畝,過去主要以種植甘蔗為主,效益不太理想。後來改種芒果,現在每年收入有幾十萬元。」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四塘鎮百蘭村果農周利英說,「這些主要是得益於百色芒果的品質好、名氣大。」

近年來,百色芒果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建設,實施了「統一品牌名稱、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採摘上市、統一產品包裝、統一市場營銷、統一質量監管」,授權40多家百色芒果生產企業用標,產品價格比用標前提升了40%,累計有6.8萬戶25.23萬人通過種植百色芒果告別貧困。

同百色一樣,不少貧困地區在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中,通過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企業+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在有效帶動農戶增收的同時,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尼西雞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之後,香格裡拉市森吉尼達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新建保種孵化基地、建設標準化養殖場、搭建線上線下銷售體系等手段,企業實現銷量和收入雙豐收,並帶動1500餘貧困戶增收2500萬元。

重慶市黔中道紫蘇專業合作社是彭水蘇麻的用標單位之一,自2013年彭水蘇麻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誌以後,合作社核心基地從270畝增長到4000餘畝,核心參與農戶從35戶增長到1000多戶,每畝平均收入從最初的不足400元增長到2019年的2000元左右。

塑強品牌 擦亮地方名片

地理標誌農產品具有獨特品質,充滿文化內涵,有些產品更是流傳了幾百年,具有天然的品牌優勢,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在農業農村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公布的《2019年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中,碭山酥梨、永順獼猴桃、鹹豐茶等8個地理標誌農產品入選,佔到全部13個產品的62%。

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大力推進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扶貧,取得積極成效。但有些貧困地區由於對登記後的管理、品質保持、品牌提升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足,仍存在「重登記,輕管理」現象。還有一些地方的地理標誌農產品以原料產品為主,缺乏延伸和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產業化程度不高。

對此,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強農產品地理標誌基本概念和文化內涵的普及宣傳,尤其是獲證產品的宣傳,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各級地方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將產業相關的技術機構、行業協會、生產經營企業聚合起來,舉辦和參加各種形式的推介活動,推動地標產品銷出產區、銷往國外,實現更高溢價。同時,要利用好現有的產業扶持政策以及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強化與科研機構對接,加大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種保持、品質檢測、產品加工和包裝等相關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力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相關焦點

  • 黔西南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黔西南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發布時間:2020-12-14 11:18:57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
  • 我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本報訊 (記者 鄧忠勝)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對望謨八步茶、仁懷功夫紅茶、石阡土雞等14個農產品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其中,我州望謨八步茶、興仁牛乾巴、興仁薏仁米、貞豐火龍果、魯容百香果5個農產品上榜。至此,黔西南州已擁有26個國家地理標誌登記農產品。
  • 我省再添 14個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
    據了解,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特徵主要取決於該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因素及特定生產方式,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2007年,原農業部依據《農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啟動了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工作,通過核定特定出產區域,確認獨特品質,並以地域冠名。
  • 千餘種優質農產品亮相,長三角「趕集」助推脫貧攻堅
    本次活動以「區域共推農商互聯  消費齊助脫貧攻堅」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精準扶貧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響應2020年9月首屆全國消費扶貧月活動,助力消費升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本次活動重點邀請對口地區政府參會,邀請對口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商參展,同時邀請長三角地區各類農產品流通企業、餐飲企業、新零售企業、電商企業等採購商參加現場對接洽談。
  • 甘肅地理標誌農產品薈萃農交會
    新甘肅客戶端重慶11月27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朝霞)「每一種農產品都是獨特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文明碰撞的結晶,蘊含了一方水土的風土人情,一方勞動人民的千年記憶……」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甘肅地理標誌農產品,以其特有的「土生土長」和「家鄉味道」
  • 甘肅省地理標誌農產品精彩亮相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
    本屆農交會以「品牌強農,助力脫貧攻堅;開放合作,共促全面小康」為主題,以創造交易機會、促成貿易合作為核心,加強產業扶貧成果展示展銷,強化產銷對接和品牌營銷,集中展示農業各行業新業態新產品。圖為甘肅農產品地理標誌展區
  • 南寧市青春助力脫貧攻堅農產品展廳正式開業
    中青在線訊(楊陽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謝洋)2月8日上午,由團南寧市委重點打造的青春助力脫貧攻堅農產品展廳正式開業。    青春助力脫貧攻堅農產品展廳位於南寧市西鄉塘區明秀東路189號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大門向西50米處。
  • 2020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要點
    提質量、穩增長、強基礎、補短板、促融合,履職盡責、奮發有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事業穩中向好、穩中向優,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積極作用。
  • 陽泉打造地理標誌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本報訊11月24日,記者獲悉,「平定砂器」和「西南舁蘋果」成功申請國家地理標誌商標,這是陽泉市加快地理標誌培育、助力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地理標誌是一項重要的智慧財產權,其在拉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提升品牌優勢和競爭力等方面作用十分明顯。
  • 膠州市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地理標誌產品優勢 打造高端農產品品牌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一向具有附加值高、市場銷量好的品牌優勢,其價格通常要比同類產品高20%-90%。註冊地標對提升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地域知名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積極意義。目前,我市共有「膠州大白菜」、「裡岔黑豬」、「膠萊大蔥」、「膠萊大姜」4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標數量居青島各區市前列。
  • 都是最優質特色農產品 「一座保山」落地昆明
    記者 李承韓 攝  雲南網訊(記者 李承韓)6月28日,隨著「一座保山」昆明旗艦店的正式開業,標誌著保山市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擴大保山農特產品的推廣銷售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據介紹,保山市是國家和我省重要的蔗糖、畜牧、林果、咖啡、茶葉生產基地,培育了享譽全球的「保山小粒咖啡」「昌寧紅茶」「龍陵石斛」等多類優勢特色農產業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一座保山」是保山市打造的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負責品牌運營管理的遠鄉谷農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屬於保山市政府直屬企業,並已於今年1月21日在上海市閔行區召開了品牌發布會。
  • 河南鄧州:農產品嘉年華助力脫貧攻堅
    日前,魅力裴營農產品嘉年華啟動儀式在鄧州市裴營鄉成功舉辦,有力助推了該鎮脫貧攻堅工作進程。裴營鄉特色小鎮金街項目建設,對裴營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將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裴營鄉緊緊圍繞經濟戰略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按照「一抓三突破」的目標要求,加快集鎮建設,高標準規劃,高起點打造品質卓越,商業興旺,配套齊全,管理完善,生態宜居,街風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商業街,建成後將成引領為鄧州小城鎮的標杆,也將為脫貧攻堅工作產生有力推動作用。(鄧州市扶貧辦 劉光銀供稿)
  • ...武夷紅茶地理標誌產品入選中國農產品地域 品牌價值2020年標杆...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與阿里巴巴聯合發布中國農產品地域品牌價值,首批發布的9個農產品地域品牌價值累計高達3000億,其中,福建共有武夷巖茶、琯溪蜜柚、武夷紅茶3個地理標誌產品入選中國農產品地域品牌價值2020年標杆品牌。
  • 海南新增萬寧金椰子、文昌馮家灣花螺兩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海南萬寧金椰子、文昌馮家灣花螺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39個,涵蓋熱帶作物類、水產養殖類、畜禽養殖類、中藥材等。近年來,海南省高標準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對三亞甜瓜、興隆咖啡、屯昌黑豬、五指山蜘蛛實施保護,打造農產品地理標誌精品工程;推進「三品一標」企業入駐國家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和海南重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創新實施「優質農產品出口免於出具檢驗檢疫證書和備案」監管模式,為特色產業發展和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助力全面鄉村振興,打造代表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的亮麗名片作出積極貢獻。
  • 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有故事的產品,有鄉愁的產業
    「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有故事的產品,有鄉愁的產業。」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連續六年組織舉辦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展和品牌推介會,充分展示地理標誌農產品發展的蓬勃生機和中華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一展一會」宣傳推介平臺。特色,能認得出、記得住走進展區,以麥穗、地球、日月等元素構成的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隨處可見。
  • 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農產品地理標誌簡介
    龍門大米擁有「一米愛「、雙豐魚、」「惠興」「、「順喜來」、山鋤谷、」「錦燕」、東門等一批民營大米品牌,先後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廣東省名牌產品」、 「我最喜愛的惠州品牌農產品」等榮譽稱號,2017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2018年我縣成功申報了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2019年,「龍門大米」成功入選「粵字號」縣域區域公用品牌百強,品牌價值12.9億元。
  • 2019中國·貴陽國際特色農產品交易會開幕
    央廣網貴陽9月25日消息(記者王珩 通訊員王亙 陳思思) 9月25日,2019中國·貴陽國際特色農產品交易會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來自國內外的近千家展商攜帶自家的優質農產品參會,展會持續到29日結束。今年是貴陽農交會創辦第十年。
  • 永康灰鵝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永康灰鵝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源稿: 發布時間:2019年01月21日 12:12:29 編輯:陳其欣日前,在2018年第五次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評審會上,永康灰鵝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值得一提的是,加上之前通過評審的方山柿、五指巖生薑、舜芋,我市目前共有4個農產品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走在全省前列。永康灰鵝是在我市特定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條件下,通過長期養殖和選育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已有1000餘年的飼養歷史,主要分布於永康江及支流水系兩岸,也有分布武義、縉雲等毗鄰的各縣市,被列入《中國優良地方畜禽品種名錄》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志》。
  • 思南縣舉辦脫貧攻堅農產品扶貧展銷會
    思貨出山正當時,消費購物助脫貧。 為了將綠色、無汙染的優質農產品送上百姓餐桌,此次參加展銷的各類商品全部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農特產品,不但地方特色突出,而且綠色安全、貨真價實;在展銷現場,來自全縣各鄉鎮的18家合作社和農副企業攜上百款農副產品現場展銷,產品包括水晶葡萄
  • 助力農民增收 完勝脫貧攻堅 農產品大集再度奏響消費扶貧強音
    &nbsp&nbsp&nbsp&nbsp婁煩雲頂山的野山菌、米峪鎮的雜糧、陽曲河上咀的瑞興蜂蜜、北小店村的喜毛小鮮辣椒醬……17日是國家第七個扶貧日,我市組織婁煩、陽曲等縣區78家合作社、企業的200多種特色農產品亮相山西省展覽館,舉行太原市名特優農產品消費扶貧展銷活動,將今年我市拉動消費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