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漁民捕獲史前腔棘魚 曾與恐龍同時代(圖)

2020-12-25 搜狐網

2001年曾被肯亞漁民捕獲的另外一條腔棘魚(搜狐科學配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印度尼西亞海洋生物學家日前證實,該國一名漁民在印尼北部蘇拉威西島海域捕獲了一條罕見的腔棘魚。而此前,科學家一直認定,這種魚類與恐龍在同時代就已經滅絕。

  據報導,這名漁民名為斯蒂努斯-拉哈瑪(Justinus Lahama)。上周六(19日),他在印尼著名的布納肯海洋國家公園(Bunaken National Marine Park)附近的海域捕獲了這尾長約1.2米,重達50公斤的怪魚。經過海洋生物學家鑑定,這是一尾罕見的腔棘魚,是一種兇猛的古魚類,擁有像翼一樣的鰭。據悉,這種魚繁殖後代並非產卵繁殖,而是直接產出小魚。

    點擊進入下一頁

(責任編輯:史少晨)

相關焦點

  • 印尼捕獲恐龍時代魚類 腔棘魚曾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滅絕
    據新華社電 印尼一名生物學家20日說,一名釣魚者釣到一條腔棘魚,而生物學界原本認為,這種魚類與恐龍在同時代滅絕。  印尼海洋生物學家勒基·路明戈斯說,釣魚者尤斯蒂努斯·拉哈瑪19日在印尼北部蘇拉威西島釣到一條長1.3米、重50公斤的魚,經過鑑定,這是條腔棘魚,屬腔棘魚目矛尾魚科,是一種兇猛的古魚類,擁有像翼一樣的鰭。  這一發現引起科學界廣泛關注。生物學界此前普遍認為,腔棘魚已在6500萬年前滅絕。  這條魚被釣上來後,在一個檢疫用的魚池中存活了17個小時。
  • 比恐龍時代還早的「腔棘魚」,是所有陸地生物的祖先,也包括人類
    腔棘魚,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現存古老的硬骨魚類生物,最早出現在3.77年的海洋之中。1938年被人於非洲南部附近海域偶然捕獲到,在當地常被人當做肉用來源之一。在某些分類系統中,腔棘魚和扇鰭魚均被認為隸屬總鰭亞綱。腔棘魚最早出現於3.77億年前衍化形成,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
  • 腔棘魚——恐龍時代的活化石,即將滅絕?
    腔棘魚在海洋中生活了近4億年,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然而,今天的生活對這個「活化石」造成了諸多影響。「活化石」還能存活麼?還能稱為歷史的化石麼?有關腔棘魚的一些保護工作已經在實施。比如,《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命令禁止腔棘魚貿易。
  • 科學家發現「活化石」腔棘魚 生存環境堪憂(圖)
    科學家發現「活化石」腔棘魚 生存環境堪憂(圖) 但在1938年12月,南非的漁民捕到一條魚,因覺得它長相太怪而向當地博物館報告,當時的博物館館長瑪喬麗·考特妮·拉蒂默小姐便請來魚類學專家史密斯博士進行相關研究,竟確認這是一條「活化石」腔棘魚。  有兩個近緣種  後來人們陸續發現了很多條活的腔棘魚個體,證實至少還有兩種同屬的腔棘魚仍然存活於世。
  • 腔棘魚以前被認為滅絕,對於這個物種,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腔棘魚是一種「活化石」,以前被認為在恐龍時期滅絕,直到1938年第一次科學注意到的重新發現。這個神奇的標本被稱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動物學發現」,該物種是一個已經存在超過3.6億年的古代血統的成員。發育中的魚有這個囊連接到它們的前腹部區域,隨著卵黃體積的減少和胚胎的發育,囊的大小逐漸減小,直到它完全消失。出生前不久,附著蛋黃的疤痕閉合併完全癒合。然後母親生下多達26隻活幼仔。腔棘魚的壽命非常長,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可以長達80年。
  • 印尼淺海發現珍稀魚類腔棘魚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新加坡媒體三十日報導,印度尼西亞漁民在萬鴉老海域捕獲一條珍稀的腔棘魚(coelacanths),引起科學家的關注。 據《聯合早報》報導,印尼漁民拉哈馬與兒子五月十九日捕獲一隻長達一點三米、重五十公斤的腔棘魚,這是這種珍稀魚類有史以來第二次在亞洲地區被活捉。
  • 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會「走路」的魚,可惜人類很難再見到了
    「腔棘魚」不像「非洲鯽魚」,非洲鯽魚指的是我們菜市場中常見的羅非魚這一種,在「界門綱目科屬種」裡屬於「屬」,而腔棘魚則是更大的範圍,它是腔棘目,所包含的範圍比「屬」更大,是腔棘目中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因為它的存在跨越了很長的一段歷史,比四大文明古國的歷史更加悠長,在這麼長的時間跨度裡,地球發生了許多氣候、地形上的變化,人們一度以為它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
  • [視頻]南非:研究腔棘魚 揭開深海生態系統之謎
    [視頻]南非:研究腔棘魚 揭開深海生態系統之謎   腔棘魚身長可達1.8米,重達100公斤,其生理結構和生活方式都很獨特,普遍認為腔棘魚曾大量生活在恐龍時代。現在,人們已經在南非發現了18條腔棘魚。西印度洋葛摩群島附近也有腔棘魚的蹤跡。
  • 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原標題: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曾經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滅絕,但1938年被人再次發現蹤影,腔棘魚便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科學網—「活化石」腔棘魚及祖先都有肺
    本報訊 腔棘魚也有肺,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則報告稱。這種魚一度曾被認為已經滅絕,雖然它們的肺並不具有實際功能,但卻有助於了解腔棘魚4.1億年前的祖先們是如何生存的。 腔棘魚是一種大型食肉鰭魚,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38年在南非海邊發現了存活的該物種——西印度洋矛尾魚,從此,它們獲得了「活化石」的稱號。和已經變成化石的腔棘魚相比,矛尾魚缺少一個典型的「鈣化肺」,這種肺被認為是對淺水的適應特徵。
  • 有哪些類似於恐龍的生物,以為它滅絕了可是近代歷史中它還存在?
    那就不得不提腔棘魚了。這種魚類被認為是現代地球陸地所有脊椎生物的始祖,曾經長期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而1938年卻在非洲南部近岸捕獲到現生種類。目前來看恐龍的確是全部滅絕或者部分進化為其他物種了,恐龍的體型大,且大多數生存在陸地上,而人類也活在陸地上,生活的環境之間有交疊,只要它們還存在,被發現的機率相當高,但是從古至今的人類傳說和史前的一些巖洞壁畫中,並沒有類似恐龍的生物形象,更多的是獅子老虎野牛等人類常見的動物。
  • 漁民捕獲深海怪魚稱是地震前兆 印尼官方:只是日本傳說(圖)
    來源:海外網印尼漁民捕撈到的深海魚(朝日新聞)海外網12月11日電印度尼西亞的一位漁民10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捕獲的一條長約3米的深海魚的照片,並表示這是大型地震和海嘯的前兆,這在印尼網上引發了不安。
  • 古生物:這些絕種的史前動物今天還活著嗎
    腔棘魚腔棘魚是我們曾經認為滅絕的活史前生物的最好例子。這條6英尺長的魚從化石記錄中得知,但據認為在6500萬年前死亡,大約與恐龍同時消失。研究人員不知道非洲沿海漁民多年來偶爾會捕獲它們。1938年,西方研究人員重新發現了一種腔棘魚,1998年又發現了另一種。
  • 印尼漁民捕獲一條深海怪魚「白龍」,引起日本網友的不安與驚恐!
    海外網12月11日電印度尼西亞的一位漁民,在印度洋深海,捕獲一條一條長約3米的深海怪魚,只見它全是披著白麟,形同一條「白龍」!
  • 從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生物
    從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生物 提起侏羅紀,大家就想起了恐龍,嘎嘎君想問,初次之外,你還見過那些從恐龍時代就存活至今的生物嗎?大約距今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曾經稱霸一時的恐龍突然完全消失了。與此同時,地球上70%的生物都在那個時期突然滅絕,至今留下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團。
  • 海洋生命起源說,人類始祖腔棘魚,某些遠古的生物還存活於世
    在十九世紀,人們還一度以為這腔棘魚物種已經消失了。因為在當時,根本就找不到腔棘魚的身影,不管是化石還是活體,都沒有。 因為有一部分的腔棘魚是有著腳的。這部分上過陸地生活的腔棘魚在某個時間段因為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又回到了海洋之中生活。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這部分腔棘魚是可以呼吸空氣的,下魚鰭就是用來走路的腳。當然它們也是可以在水中生活的。所以說,這部分腔棘魚已經是兩棲動物了。兩棲腔棘魚大約是在四億年前上到陸地的。
  • 印尼漁民捕獲「中國間諜」裝置?美媒:可能不是給潛艇探路用的
    美國《福布斯》網站1月4日發表文章,對印尼漁民捕獲的無人水下航行器是否是中國的間諜裝置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為,這並不一定是中國的間諜裝置。[印尼漁民捕獲的無人水下航行器]在2020年12月2日,印度尼西亞漁民捕撈到一條不尋常的「魚」:一條像魚雷一樣的潛水無人機,或稱無人水下航行器(UUV),它的指示燈仍在閃爍。他們把它交給了印尼當局。軍事分析家們很快就確定這艘無人水下航行器是「海翼」,是中國製造的UUV。但事情可能不那麼簡單。美媒表示,大多數UUV的為亮黃色或橙色,以便於回收。
  • 樣貌詭異的史前怪魚現身泰國 比恐龍還早已瀕臨滅絕
    近日,泰國武裡南府普太頌縣發現「怪魚」,身長約1米,重達11公斤,全身深灰色,頭嘴像鱷魚,軀幹像烏魚,尾巴卻像鯰魚,有著長長的嘴巴和鋒利的牙齒。這種樣貌詭異的水生怪物引發網絡熱傳和當地人圍觀。一探究竟,嚇了一跳,這條「半鱷半魚」的生物是一種名叫「福鱷」(Aligator Gar)的史前魚類,也叫鱷雀鱔。它在地球上存活已達一億年之久!比恐龍還早出現在地球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