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陸遊有詩:今冬少霜雪,臘月厭重裘。漸動園林興,頓寬薪炭憂。意思很簡單:雖是臘月,但雪小霜少,穿著保暖裘衣都覺厚重。突然就有了遊園賞花的興致,溫暖天氣中,不用為取暖的火炭發愁憂慮。詩詞娓娓道來,仿佛是和詩人對話,側面寫出寫詩當年是暖冬天氣。
和陸遊詩中暖冬相比,今年冬天是冷冬無疑。現在是三九四九天,天寒地凍,能在河面玩冰上遊戲。按節氣看,現在是小寒,距大寒僅有幾天時間。今年大寒是1月20日,農曆臘月初八,和我國傳統節日臘八節同天。大寒是自然年中最後一個的節氣,過了臘八就過年,將迎來下個節氣輪迴。
立春將從大寒手中接過節氣的交接棒,立春到,驚雷響,柳枝綠意生,萱草來探春。俗語:「臘月立春牛欄空,正月立春米缸富」意思很簡單:農曆的立春在臘月,牛欄就變得空空如也;農曆的立春在正月,來年米缸就能被裝滿,暗示莊稼能豐收。俗語是從立春時間出發,推斷來年莊稼豐收與否,是古人勞動生產經驗的總結。
今年立春是2月3日,農曆臘月二十二。根據俗語中說法,是在臘月立春,即年前立春。農曆2021年立春在2020年,就導致2021年變成無春年,即人們口中說的寡婦年。民間素來覺得,寡年結婚變寡婦,家中六畜難安生。不過結合相關文獻看,並沒有科學依據,只是人們主觀臆測和推斷而已。
臘月立春立春早,同時預示著氣候不穩定性強。立春早有兩個問題:一是三四月出現倒春寒,倒春寒會給農業帶來致命打擊;二是春旱問題嚴重,立春早,降雪量小,冰雪融水不能給莊稼補給。立春早莊稼減產降質的概率高,產量不高,牛是主要生產力,作用下降,因此人們會將牛賣掉換錢,導致牛欄空空的現象。
正月立春早晚適宜,冬季持續時間長,立春晚有利莊稼生長。三大因素將成有利支撐:一是立春晚,冬季時間長,低溫會滅除土壤中的病蟲害;二是立春晚,積雪量大,春季回暖,冰雪融化,高山冰雪融水能用於灌溉;三是立春晚,莊稼能避免出現倒春寒和春旱問題。立春晚,有利農作物生長,莊稼產量高,因此就會米缸富。
立春時間早晚對農作物的影響有,但不是很大。結合今年實際,臘月立春和正月立春不過相差八九天時間,對農業生產影響微乎其微。在現代農業中,不管是倒春寒,還是春旱,都能通過提前預防解決或者減小損失。提前關注天氣預報,倒春寒發生的晚上在地裡放煙或覆蓋秸稈,能有效提高地溫;開挖澆灌水渠,引水到農田中,就能避免春旱發生。
農業生產中做好品種選擇、水肥管理和病害管理,米缸富的概率就會提高,要重農業生產管理,輕氣候變化影響。你對俗「臘月立春牛欄空,正月立春米缸富」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