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開始,買房少花一筆「冤枉錢」?官媒已表態,沒買房的有福了
房地產這些年的發展可以說是極為迅猛,不少投資人也因此賺的是盆滿缽滿,近幾年的房價更是一直居高不下,對於很多商人而言,這確實是發展的好機遇。但是對於一些急需買房的青年來說,現在的房價真的是讓大家望而卻步。就拿普通的縣城來說,一套房的價格可能就要高達百萬,這和當地人們的平均收入很有可能就不成正比。所以很多購房者也等待著房價的下調。
除了期待房價下調之外,大家也開始在其他方面做文章了。比如說在購房環節中需要的一些手續費之類的,大家是能省就省,希望能從這些方面節約一些開支。尤其是在貸款等環節,哪類貸款最為省錢是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事情,可能單一一個環節大家不當回事,但是綜合起來這些環節可以省下不少錢。
在買房的過程中,讓人們最無法理解的可能就是公攤費用了。比如說電梯樓道這些面積都算在公攤面積之中,如果購房面積為100平,那真正的使用面積可能也只有80平,但是花的錢卻是100平的錢,這讓購房者很不舒服。對於很多開發商來說,這樣的方式更有利於他們撈金,但是這種讓業主買單的方式並不是個長久之計。早期香港開始公攤,內地也去效仿,但是現在香港已經取消公攤了,而內地依舊延續這種方式,確實也有點說不過去。所以現在不少購房者也在質疑,內地為什麼不改?不少人猜測,明年開始,買房少花一筆「冤枉錢」?官媒已表態,沒買房的有福了
如果沒有公攤費用的話,購房者可以省下十幾萬甚至20多萬,這對於急需節約成本的購房者來說確實是極為有利的。大部分購房者都認為自己花的所謂公攤費用完全就是冤枉錢。由於廣大民眾對此事的反應比較強烈,所以相關部門也對於住宅項目規範向外界徵求了意見,其中有一點指出希望購房者買房時只按照套內面積算,不算公攤面積。這份徵求意見稿發布之後,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雖然說現在還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之中,但未來很有可能就會實現。
當然現在已經買房的人對這件事情的關注度並不高,因為他們早就已經支付過公攤費用了,即使之後取消公攤費用和他們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對於之後想要買房的人來說,或許明年後年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契機,如果真的沒有了公攤費用,那就可以省下一大筆錢。而且官媒也有所表態,此前新華社曾針對公攤問題給出12個字的回應:公攤面積傷民,矛盾亟待求解。這其中表達的態度很明顯了。
也有一些業主比較好奇,雖然他們當時已經支付過了公攤費用,但是等到相關條例出臺之後,他們是否能夠拿到補貼。對於這類說法,業內人士表示希望渺茫,即使是真的出臺了規定不允許再收取公攤費用,之前收的這些開發商絕對是不會退回來的,而政府自然也不可能去給每個業主一份補貼,也希望大家不要抱著這類希望。當然現在這都是大家的假設,至於徵求意見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一些阻礙,也是尚不可知的。畢竟在考慮了民眾利益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開發商的利益,所以之後這件事的後續還是會獲得不少關注的。
你覺得公攤該不該取消?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