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博客實名風聲水起(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5日 22:49 來源: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今年1月19日,以真實姓名註冊和發布網絡信息的全實名制博客網站——博客聯合社區在北京上線開通。 本報記者 陳建力/攝
在保護個人隱私與如何有效管理之間,中國「博客實名制」的鞦韆已經搖擺了很久。5月17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秘書長黃澄清表示,近期將發布「博客服務自律公約」向網民徵集意見,其中就涉及博客實名問題。消息傳出,網上譁然,在反彈之聲不絕於耳的情況下,國外的博客管理方式或許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美國:博主自律是關鍵
雖然美國並不存在強制性的博客實名制,但無論如何署名,博主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青帝發自華盛頓美國是博客的發源地,雅虎、My Space個人空間等大眾化網站都提供博客服務。在博客管理上,美國更講究個人自律,並不強制要求實行實名制。
申請博客先分級
個人自律的方式很簡單,比如在雅虎上申請博客時,便要求作者說明此博客是否包括「成年內容」,也就是說,會不會使用不適合18歲以下青少年閱讀的汙言穢語或是發表淫穢色情的信息。如果博客裡有這些內容而又不做聲明,網友可以向網站舉報。
提供博客服務的網絡公司作為私人公司,在法律上並沒有權利過濾博客的內容,但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則可視為使用者違反合約,可要求作者修改博客的內容限制級別或者撤銷內容。
這類博客都是免費的,寫博客的人五花八門,內容良莠不齊,絕大多數都使用網名。
付費博客實名多
與享受免費服務的博客相比,美國還有另外一種真正有影響力的博客。這些博客主人使用的是付費的個人網站服務,他們一般不會隨便寫寫而已,博客內容往往都有明確的主題,也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這種博客的主人更願意使用實名,他們希望通過這個自由而快速的傳播途徑,達到傳播個人思想、樹立其在某個領域影響力的目的。
當然,一旦使用實名,博客的質量就與作者的專業水平劃上了等號。因為不少美國公司招聘前都會在網上搜索應聘者個人信息,如果其博客是「滿紙荒唐言」,將使此人形象受到影響。
出言不慎後果大
在美國,雖然強制性的博客實名制並不存在,但無論如何署名,博主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2002年,美國博客界發生了著名的「dooce」事件:一位20多歲的網站設計師因為在博客(dooce.com)上談到自己的工作而被炒了魷魚。自此,因博客而遭殃的事就被稱為「你被dooce了」。這位年輕的女子失業後一蹶不振,然而她的博客因為名聲大噪而獲得了很多點擊,如今竟然靠博客的廣告就可以養活一家三口,實乃因禍得福。
現在,也有一些人對博客的管理感到了擔憂,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就致力於創建一套「博客行為準則」。「你可以在博客中表達異議,但不應說出招人反感的言論。」威爾斯稱其發布博客行為準則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種個人表達與建設性討論相結合的博客文化。
日本:博客內容禁忌多
日本人大都覺得網絡實名制不可能實行:放出去的東西再收回來就難了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羽策發自東京近日,有關中國提倡實名寫博客的消息也傳到了日本,在網絡上引發了一些討論。如何保證博客上發言時的責任感,在日本也是一個難題。周圍的日本朋友向本報記者表示,他們大都覺得中國和日本一樣,網絡實名制恐怕不大可能實現,理由是:放出去的東西再收回來就難了。
運營商用規則對博主說「不」
與中國國內相比,日本的博客雖然也並非實名制,但網站運營商卻往往會通過各種規則來提醒博主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其中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個人情報保護法》,對博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能違反這個法,不能誹謗傷害他人。
比如Excite博客就規定了一些禁止事項,如:不能刊登對他人的身體、生命、自由、榮譽、財產造成損害的消息;他人的電話號碼、郵箱等未經同意不得公開;不能把他人的名字用於不正當的目的;不能寫對未成年人的人格造成損害的文字;不能違反個人的肖像權;不能在網絡上勸誘自殺行為等等。
而在日本頗有人氣的SNS博客網mixi則規定,不能把博客用於商業目的,如「這樣使用mixi能增加與異性接觸的機會」、「這樣做會賺錢」之類的話是禁止發布的,在博客上做連鎖販賣也是不允許的。萬一遇到有以身試法者,mixi就會提醒用戶,如果接到不明不白的勸誘信息,不要去理會,而且要通報給負責管理博客的運營部門,他們將可能強制關閉這樣的博客。
專業公司提供網絡稽查服務
日本人寫博客不僅習慣用網名,很多人也不願發布自己的照片,博客首頁的照片常是小動物或者卡通形象。只有一些特殊群體用實名,如政治家、演藝人員、作家、運動員等,他們利用博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有人是親力親為寫博客,也有的人則將博客完全交給經紀人或者網絡管理公司操作。
網絡管理公司的業務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代理更新博客,另一部分業務就是24小時監視、管理博客。後者是他們的一項重要業務,看到有問題的文章或評論,他們將予以清除或者修改,同時與作者聯繫,對其給予警告等。
儘管如此,利用博客攻擊、誹謗他人現象在日本青少年中仍很突出,這也讓學校老師和家長大為頭痛。今年3月,一名女生因不堪在博客上被人指名道姓謾罵,留下遺書欲自盡,幸好被家人發現及時制止。
俄羅斯:特工監控博客言論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郭宣發自北京在博客中討論時政、體育及文化已經成為俄羅斯非常流行的時尚。據俄羅斯著名搜索網站yandex.ru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份,俄羅斯博客的數量就超過了百萬大關,達到了115萬個。當然,隨著博客數量的增加,關於博客的責任問題,也成為了俄羅斯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
代理伺服器被特工監視
4月23日,俄羅斯Finam.ru網舉行了一個名為《網際網路言論自由》的在線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大部分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將文字放到網上並允許公眾閱讀,博客上的文字就應當屬於公開意見,即使是伺服器在外國的網站上寫博客,也應當受到俄羅斯法律的管理。
在與網友熱烈討論之際,俄國家杜馬議員維克託·阿爾克尼斯明確表示,俄國家杜馬暫時沒有研究任何調控網際網路的法案,但是,俄羅斯大部分代理伺服器都處於特工部門的監視之下。
註冊時必須提供真實郵箱
由於俄國的電信業尚不如中國發達,電信服務資費要比中國貴很多,所以,俄羅斯人的博客通常都有很強的目的性,圈子文化也很重。關於博客的實名,各博客服務商並不做明確的規定,很多博客網站,只需要登記一個郵箱就可以開博了。不過,博主提供的這個郵箱必須是真實的,這主要是因為,俄國人認為博客的互動非常重要:除了評論之外,信箱真實才可保證網友和博主真正保持良好的互動。
博客服務商下給博主的禁令通常包括下列兩條:禁止在博客中觸犯他人的著作權;禁止汙言穢語辱及他人。只有那些嚴肅的、有可能涉及到國際事務及國際商務的網站才會加上兩條:不許涉及可能引起國際、種族及宗教糾紛的內容;不許公開有可能觸及俄羅斯法律的信息及材料。
韓國:「迷你小窩」都起了實名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元濤發自首爾韓國人將博客稱為「個人迷你主頁」,一般人則稱之為「迷你小窩」。目前,韓國的「迷你小窩」數量已經達到近百萬,大多集中在naver、daum和yahoo等網站。過去博客上發布的信息一度比較混雜紛亂,尤其是一些對明星進行無端攻擊的言論更曾引起法律糾紛。韓國媒體一致認為,歌手UNEE和演員鄭多彬的自殺,與這種侮辱性的攻擊有一定關係。因此,要求「迷你小窩」實名,不只是政府方面的建議,大多數韓國民眾也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今年年初,韓國國會通過了《關於利用情報通信網和情報保護的法律》,其中規定個人在網站發言必須使用實名,即填寫註冊資料時必須提供真實姓名與身份證號,否則不予註冊。該規定本來計劃在今年7月才生效,但實際上各大網站從2月開始就已經提前進入了實名制管理,眾多註冊用戶也理解這一點,紛紛更換註冊資料,以防到7月份時發生網路擁堵,給自己造成不便。
這樣,韓國的博客管理就變成了如今的格局,「迷你小窩」公開在網頁上的內容可以保留匿名,因為絕大多數博客並不包含攻擊性內容,但是,在後臺註冊時必須提交個人的真實資料,這對於管理方以及司法機關而言,與實名制沒有差別。這種變通的實名制,既保留了隱私權,也在很大程度上足以保證博主負責任發言,一旦發生法律糾紛,警方很容易找到肇事者,也節省了社會運行成本。
精彩推薦《國際先驅導報》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和http://xqdb.blog.sohu.com/
責編: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