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費文化學問大 華人須入鄉隨俗免鬧笑話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國僑網12月2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小費文化(Tips)在美國約定俗成,在這個大多數服務業講求「人力」的國度,無論是上館子吃飯、旅館住宿、搭乘計程車、美容院剪髮等消費行為,雖然小費並非法定消費項目,給予的數額也沒有明文規定,但顧客給小費似乎成了一種義務和習慣,在美國更會被視為一種社交禮儀,代表顧客用小費當作額外「酬謝」服務的方式,在工時薪資甚少的餐飲業中,小費成了大多數服務生的額外收入來源。

  不過在中西方文化認知差距下,不少華人遊客和新移民對小費習慣不甚了解,未能入境隨俗,不知「為什麼要付小費」、「什麼情況要付」、「要付多少」等問題,導致華人民眾外出用餐和享受服務之餘,忘了給小費大有人在,要不就是對付小費的規矩摸不著頭腦或給得不夠爽快,讓店家期待值產生落差,雙方起爭執、上演店家攔路追討小費案例,鬧出笑話,糗態一籮筐。

  就讀休斯敦大學研究所的留學生Joshua李說,初來乍到時,對美國小費文化一概不知,也不知數額要給多少,與一群朋友在一家美國餐館一頓酒足飯飽後,在晚餐用餐時刻,每個人只留下一美元小費就走。他事後想想,雖然並未發生店家追討小費的窘境,但確實聽到白人服務生默默碎念「That’s it?!」,還挨了一記白眼。Joshua說,「當初只是覺得本身是窮學生,賺錢有限,所以給一美元意思意思」,但事後想想,若能把小費文化的遊戲規則給摸透,就不會讓美國人認為華人「小費給得吝嗇小氣」。

  除了餐館吃飯遇到難解的小費問題,上班族俞先生則是不懂中國城理髮院剪髮的小費規矩,他曾經在消費後要用信用卡籤帳,但只給了三美元,事後聽朋友提起才知道一般小費應以消費額的7%服務費為基準,明顯就是少給了,害他給得有點尷尬。俞先生說,之後再去同一家店剪髮,小費都會給到五美元至七美元,也會是回饋對方服務的一種表現。

  任職於會計事務所的上班族鍾宜芳則是見過主流朋友給小費慷慨大方,曾經中午跟美國同事外出用餐,只不過吃份商業午餐,吃完籤帳時,她放了一美元在帳單上,只見那位美國同事一次就給五美元,給的數額都快可以吃一份餐了,鍾宜芳之後詢問同事,對方很習以為常的說,「在美國給小費很普遍,這是習慣,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嗎?」這一席話也讓她反省,自己平時給小費是不是有點太不懂規矩。

  不過,未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給小費大方的華裔移民還是不在少數。休斯敦老華僑王宇就說,曾經與妻子兩人去一家主流海鮮餐廳用餐,因為對方服務甚好,解釋菜單和餐點又非常詳細,她與妻子雖然只各點一份10美元以下餐點,最後結帳時,他大方用50美元現鈔付現,並且告知服務生不需找零了,剩下的他可以留著,只見那服務生又驚又喜,仿佛如獲至寶,還頻頻道謝。王宇說,對於他自身來說,也許給30美元小費稍嫌大方,但只要認為「對方的服務讓他感到受到尊重和滿意,以適當的數額做回報酬謝也是應該的」。

  美國小費文化攻略:

  給小費多寡往往取決於服務質量,立法上並無「鐵律」可循,小費費率在美國各地也有出入,一般來說,部分大都市比偏遠地區小費費率較高,小費費率依照消費時段,在德州中餐時段至少給10%;晚餐小費通常付15%至20%;在休斯敦費率通常介於15%至20%之間,小費費率算法基數以除去消費稅(Sales tax)的價格為準。

  許多主流餐館會對超過特定人數的消費者自動加收服務費(Service Charge)、小費或賞錢(auto-gratuity),常見如西餐廳以六人為基準,超過六人則為派對(party),會自動加收小費多數以15%至18%起跳,這時顧客就無需再額外給小費,除非認為服務奇佳,可斟酌額外給小費酬謝;但也有部分西餐館以八人為基準,這些規範一般會在菜單與其他服務費一同註明,提醒消費者一併留意。

  律師郭陽明表示,小費雖不是法律條文,文化差異可能會讓一些觀光客或新移民不了解美國人的特有習俗文化,給小費顯得錙銖必較。但美國餐飲業服務人員大多依賴小費收入維生,對難免會對小費多寡有所堅持,因此相較出手較「謹慎」的華人,他認為應入鄉問俗,學習尊重他國文化,才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服務不滿意該怎麼辦?

  小費代表對優質服務的認可,美國講究服務水平高、服務至上,但難免碰上態度欠佳,讓人一頓飯吃得一肚子火,服務生不按牌理出牌,這時還需要痛快的給小費嗎?

  郭陽明說,小費多寡是相對應服務質量,若顧客對於業者服務不甚滿意,理當可用小費金額表達不滿,降至10%至15%以下,甚至有權拒付小費,向餐館經理或高層投訴。有些餐館會直接將小費加在帳單裡而不告知,再額外加收小費,這就非常不合理,提醒民眾在付帳時應該看仔細看清楚帳單,若有疑問就該馬上提出,若服務真的不周全、不滿意,不需當冤大頭,可向對方Say no。

  中國城華資餐館業者遊先生也說,消費者在合理範圍內,以小費的形式給予服務業者肯定是良性且正向的,而提供服務的人,為了更多的收入而加強服務質量,能達到和睦愉悅的效果,所以小費反而是多數業者鑑定自己服務的最佳利器。(黃相慈)

相關焦點

  • 入鄉隨俗 在美留學生:付小費有助了解當地文化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2月26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設計學院的中國留學生郭爽表示,小費曾讓她困惑,但後來慢慢明白小費不僅是服務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一個「外國人」了解美國文化、制度的好途徑
  • 入鄉隨俗 在美中國留學生:付小費有助了解當地文化
    入鄉隨俗 在美中國留學生:付小費有助了解當地文化
  • 美國小費文化難倒華人 從業者:服務差顧客可拒付
    美國小費文化難倒華人 從業者:服務差顧客可拒付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很多剛剛移民到美國的或者來美國旅遊的華人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這裡的小費文化,吃飯要小費,住賓館要小費,坐計程車、剪頭髮、做美容……總之不管到哪,都要先琢磨琢磨,是不是要給小費。
  • 在泰國,給小費也是一門學問,網友:漲見識了
    大家都知道,很多中國遊客是出了名的大方,在吃飯是會給服務員小費,但是,在泰國這個國家,給小費也是有講究,有學問的,千萬不要亂給。在我們看來,給小費是代表的是對服務員的感謝,但是因為所在地域不同,文化習俗的差異,給小費這麼一個簡單的舉動,也成為一種講究,一種學問。第一、在泰國,給服務員小費,不能給硬幣,因為一般硬幣都是給乞丐的。
  • 華人給小費:給多像傻瓜 給少是大傻瓜
    大傷腦筋。多項調查顯示,在美國,三分之一的受訪者不知道如何給小費。     另據《小費小指南》一書的作者之一史黛西·克瑞奇爾說:「每個人對如何給小費,見仁見智,一提到就情緒激動,而且大家還不願承認,自己其實也不懂如何給小費。」     康乃爾大學旅館學院教授林恩指出,多數人不喜歡給小費,只是為了避免尷尬不得不給。
  • 美國小費騙局多華人被坑,你可能還沒發現!
    民以食為天,美國的華人餐館也是越開越多。海外的遊子為了吃一口家鄉菜,一解思鄉愁,沒少光臨大大小小的中餐館。吃飯本身是開心的,老鄉見老鄉也格外親切,可是最近有幾位華人在中餐館買單付小費時又遇到了糟心事! 華人買單屢屢被騙騙小費這種事,無良商家可謂是屢試不爽,怕華人對老騙局有「免疫力」,近期又出現了新招數!
  •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無論在美華人或到中國發展的美國,不少人入鄉隨俗的取個中文或英文名字。
  • 中國沒有小費文化,到了國外卻成為「小費羔羊」
    中國人喜歡去國外旅遊,但是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是不同的。所以,中國人去國外旅遊,就必須做好攻略,首先最要了解的就是當地的文化了。入鄉隨俗,這是必然的,無論是中國人去國外旅遊,還是外國人來中國旅遊,都必須要做到這一點。
  • 海外旅遊付小費 不妨入鄉隨俗
    中國僑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人出境旅遊,其中去西方國家旅遊常面臨的一個困擾,就是給服務員付小費的問題。網民「Shabby-P」稱,小費其實是指在比如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中,顧客額外給服務人員金錢以表示對服務人員優質服務的一種表示感謝的報酬形式。
  • 美國不同族裔付小費各有特點 華人體恤他人較慷慨
    中國僑網12月3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小費制度改革」引起民眾熱議。對在餐館已經打工五年的服務生小張而言,各族裔的客人付小費也各有特點。「印度裔客人上門,一般小費會比較少;華人則普遍都會給,而且比較多。」  餐館老闆John在美國中西部開過三家餐廳,從事餐飲工作超過15年。綜合各個族裔給小費的「習慣」從低到高排列,他說,印度裔居冠,非裔第二,華人則至少會給10%到15%。經營三家美甲店的柯小姐也說,印度裔的確小費給得很少。
  • 出鏡旅遊需入鄉隨俗 各國小費給多少合適?
    現在,國人出境遊多了,也會入鄉隨俗,而給小費就是其中一個入鄉隨俗的表現。不過,關於給小費這件事,還真是讓人感到有些煩惱。畢竟各國對於小費並不會有明文規定,只是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規矩,若沒有當地熟悉情況的人提醒,諸如「在哪些國家一定要給小費,哪些國家不一定給,給哪些人小費,一般給多少」等等小費的煩惱還真是接踵而來。
  • 美國小費文化,揭露美國小費制度文化背後
    不論是到歐美國家留學還是旅行,對於沒有小費支付習慣的我們來說,「給小費」這事經常是我們適應當地文化的第一道難關。但當我們撥開中西文化隔閡之後,你會看到歐美小費文化的精髓,原來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處處需要支付小費的美國社會TravelLeisure之前做過一份各國小費支付指南,奉行小費文化的國家還不少呢!從指南可以看出看,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有支付小費的習慣,尤其是美國!
  • 1美元時代已終結,在美國應該給多少錢小費?
    在美國,付小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來美的華人也漸漸習慣了這一「合情合理」的美國文化。然而,你知道嗎?這付小費也是門學問,一般情況下,美國的小費額度差不多是午餐付10-15%的小費,晚餐相對多一些,約餐費15-20%的小費。
  • 能省就省VS入鄉隨俗 國外小費知多少?
    國外小費知多少  在國外,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支付小費。因各國、各地區收小費的比例不一,差距較大。初到一地,應事先向有經驗的人了解有關情況,並與同行者研究一下付小費的合理辦法。不要把它看作是區區小事,「能省就省」,而應以「入鄉隨俗」的態度認真對待,以免帶來不好的影響。
  • 知道在美國小費該怎麼給嗎?有些場合千萬不要給!
    在去餐館的路上,老公突然說,你記得提醒給小費啊,上次Roger堅決不收我們的飯錢,結果小費好象也忘記了,真是糟糕。之後他又抱怨了自己好幾次,好象犯了多大的錯似的,直到我說上次是老闆Roger親自給我們服務的,不用給小費,他才釋然,哦,是的是的。給小費是一種西方文化,體現的是對體力勞動者的一種尊重。
  • 在美國給小費是一門大學問,不學你得小心後果!
    小費雖然不是美國人的發明,但美國人大概是全世界給小費最慷慨的。在美國想不給小費?哼哼,你試試,你可得小心後果!你不給小費,人家養不起自己,養不起家。付小費是對服務品質的一種評估,代表你對服務人員的尊重和謝意,也代表你的人品哦。在美國,付小費是一門學問,有套路的。一起看看,歡迎補充!
  • 中國遊客難理解的外國小費文化:美國少給很丟臉,英國卻正在取消
    在亞洲儒家文化圈裡,中國、日本並沒有小費文化的習慣。 所以中國、日本遊客到歐美東南亞等國旅行時,很難「入鄉隨俗」,甚至感覺好像被坑了一把。
  • 美國的小費文化
    美國的小費文化 2014-09-12 16:31:36來源:作者:責任編輯:陸春豔   美國人講究給小費,特別是在大快朵頤的場合,付小費是必備程式。
  • 國外傳統的小費文化,現在卻被英國說「不」,美國人表示難以理解
    我相信大家在出國遊的時候都會去當地特色的餐廳品嘗當地美食,吃完之後也要選擇適當性的給一些小費,畢竟入鄉隨俗,也要尊重外國文化的傳統,也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特別是在一些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
  • 美國華人餐館「小費騙局」新招,只針對中國遊客!
    自從幾十年前,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中國人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還有不少移民到外國的中國人,我們稱其為華人同胞,很多華人同胞都在海外開了屬於自己的店鋪,很多人在國外還開了中國餐館,而當我們中國遊客走向世界各地旅遊時,而在異國他鄉見到華人同胞的店,總會首先光顧,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人卻在國外被宰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