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禁

2020-09-16 上海網際網路軟體集團

很多朋友旅遊時

都會通過旅遊APP

快捷地訂機票、訂酒店、訂門票

那你遇見過

經常使用某個APP

卻發現自己預訂酒店機票的價格

比「新手」貴

給商家的差評無法顯示……

這樣的情況嗎?



從今年10月1日起

這些現象將得到規範!


國家文旅部近日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


文化和旅遊部表示,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遊,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同時,一些在線旅遊經營者上線不合規旅遊產品,擾亂市場秩序,侵害遊客合法權益,給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要求加強法治建設、強化行業監管、規範市場秩序成為社會共識。此外,隨著旅遊法、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的頒布實施,出臺《規定》的上位法基礎初步完備,立法時機基本成熟。



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僅僅是OTA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在線旅遊主要指OTA(在線旅行社)企業,如攜程、同程藝龍等企業,而在《規定》中,在線旅遊的經營主體進一步明確,凡通過網絡提供相關服務的,均需受到《規定》約束。《規定》第二條明確,在線旅遊經營服務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為旅遊者提供包價旅遊服務或者交通、住宿、餐飲、遊覽、娛樂等單項旅遊服務的經營活動。


《規定》第三條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是指從事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在線旅遊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提供旅遊服務的經營者;平臺經營者是指為在線旅遊經營服務交易雙方或者多方提供網絡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平臺內經營者是指通過平臺經營者提供旅遊服務的在線旅遊經營者。


《規定》不僅明確了以自營為主的攜程、以平臺為主的飛豬等屬於在線旅遊經營者,通過平臺提供相關服務的企業等也屬於在線旅遊經營者。比如你開了一家民宿,在平臺上開通網店提供客房預訂服務,你也屬於在線旅遊經營者,再比如你開了一家旅行社,但你的產品放在網上售賣,也同屬於在線旅遊經營者。《規定》第十條還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經營旅行社業務的,應當依法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


不得擅自刪評論或刷好評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網絡口碑成為了人們選擇產品或服務的重要參考,差評的多少、差評的描述往往影響著人們的最終決定,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差評無故消失,或預訂的酒店全是好評,但住了以後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針對上述情況,《規定》在第十三條明確指出,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保障旅遊者的正當評價權,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遊者作出評價,對旅遊者作出的評價應當保存並向社會公開。在線旅遊經營者刪除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評價信息的,應當在後臺記錄和保存。


不得利用大數據分析「殺熟」


大數據「殺熟」,是去年以來網絡上的熱門話題,機票越搜越貴則是在線旅遊疑似大數據殺熟的焦點。「搜了一次某個地方的機票,過一段時間再搜,價格就變了,而搜的次數越多,價格就變化得越厲害,換一個APP搜結果就會完全不同,這不是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有網友反映。


《規定》第十四條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保護旅遊者個人信息等數據安全,在收集旅遊者信息時事先明示收集旅遊者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旅遊者同意。第十五條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不合理低價最高罰三萬


99元跨省四天團、199元跨省雙飛團……這樣明顯不合理的低價產品,以後可能無法在在線旅遊平臺上看到了。《規定》第十八條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協助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對不合理低價遊進行管理,不得為其提供交易機會。《規定》第三十六條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規定,為以不合理低價組織的旅遊活動提供交易機會的,由縣級以上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並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此外,《規定》第三十四條還明確,未取得質量標準、信用等級使用相關稱謂和標識的,由縣級以上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並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隨著在線旅遊經營者不斷增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利用超低價吸引下載、消費的案例近年來也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以為買了超低價產品是薅到了羊毛,但是實際上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業內人士表示,以前只是不法商家用「套路」欺騙不懂旅遊業務的消費者,但是現在不合理低價難滅還有個新現象,就是有些消費者明知是不合理低價仍然想要購買,以為依靠自己的小聰明可以跟商家鬥智鬥勇薅到真正的羊毛,但這是非常冒險的行為,有可能會出現人身傷害的問題,「明顯不合理的『羊毛』,不要試著去『薅』,這樣的做法不僅助長了不法商家的氣焰,擾亂正常經營秩序,更有可能會給自己或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轉自:微信公眾號「網信上海」

相關焦點

  • 文旅部: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禁!
    國家文旅部近日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文化和旅遊部表示,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遊,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
  • 旅遊行業大數據殺熟被禁!你被「殺熟」過嗎?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說白了就是,作為老客戶(熟客)的你,在網上看到的商品價格,很可能比新客戶(生客)要高得多。青妹為大家列舉一些大數據殺熟的經典案例:在同一家酒店的同樣房型,一個旅遊網站常客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看到的價格貴了百元以上。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網友:大數據本來可以服務於民,但卻被某些別有用心之人鑽了空子,反而用來欺詐消費者,可惡!延伸閱讀: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殺熟當選為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客戶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
    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講述作者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昨日晚間,多家媒體報導美團關於此事的回應,稱會員和非會員配送費有差異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但資本邦注意到,截至發稿,美團官方平臺上並無正式聲明。
  • 國家文旅部:嚴禁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
    國家文旅部最新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文化和旅遊部表示,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遊,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
  • 旅遊行業大數據殺熟被禁,你被「殺」過嗎?
    這就是所謂的:「大數據殺熟」行為。在龐大的數據面前,人類越來越像一個輸入變量,任何試圖偽裝自己的舉動,在360度無死角的數據監控下都毫無作用。我們每天刷的抖音、知乎、百度、微信、支付寶、淘寶等軟體所留下的應用數據,每一天都在抓取你的信息。
  • 給大數據「殺熟」戴上法律轡頭
    出臺相關配套條例,給大數據「殺熟」戴上法律轡頭,以嚴密無隙的法律規範,讓不良商家沒有利用大數據「殺熟」的任何空間。  作者:張智全  北京市消協3月27日對外公布大數據「殺熟」問題的調查結果。
  • 網際網路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真的是「冤案」嗎?
    此事再次引發輿論對網際網路平臺「殺熟」現象的強烈關注。近幾年,從旅行平臺、電商平臺、打車軟體到外賣平臺,多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都曾被曝利用大數據分析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據北京市消協一項調查顯示,超八成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如今相當普遍,且有超五成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越來越肆無忌憚?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學者張敏告訴《21CBR》記者,大數據殺熟現象非常普遍,在電商網站、網約車軟體、外賣平臺、在線旅遊服務等平臺上尤為突出。層出不窮大數據殺熟,狹義上理解,說的是同樣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貴過新客戶;廣義上,就是指企業分析和預測消費者大數據,對不同對象收取不同價格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行為十一起明令禁止,你是否遭遇過「被宰」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登上微博熱搜榜第11名。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是指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利潤的行為。
  • 利用大數據「殺熟」?明令禁止
    國家文旅部最新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文化和旅遊部表示,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遊,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管不住?
    「殺熟」行為。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對「大數據殺熟」的解釋為: 「利用大數據對老客戶進行利益宰割。劉先生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三快科技公司多收1元的配送費是利用「大數據」區別定價,侵犯了其公平交易權。 這件明確主張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進行區別定價的案例,因證據不足而折戟。
  • 又被「大數據殺熟」了?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2019年7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網購、在線旅遊、網約車領域問題較為突出。
  • 國家出手整治大數據殺熟行為,消費者必須得到公平的對待
    目前,旅遊市場的各大電商平臺,管理還比較混亂,這也催生了「大數據殺熟」這樣高科技的宰客、坑客現象的出現,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是一種不公平的消費體現。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數據殺熟」。這就是國家對我們廣大消費者,深惡痛絕的「大數據殺熟」問題的直接響應。有了國家的這個《規定》,消費者在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就有規章制度可以依據了,最起碼可以直接震懾住這些無良電商APP的不合規矩的行為,讓他們不再敢於明目張胆的進行「大數據殺熟」的違規行為。
  • 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近日,國家文旅部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據悉,《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禁止利用大數據分析殺熟大數據殺熟,是去年以來網絡上的熱門話題,機票越搜越貴則是在線旅遊疑似大數據殺熟的焦點。「搜了一次某個地方的機票,過一段時間再搜,價格就變了,而搜的次數越多,價格就變化得越厲害,換一個APP搜結果就會完全不同,這不是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有網友反映。
  • 「大數據殺熟」
    對此,本報刊發《給大數據「殺熟」劃道「紅線」》一文,並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現將網友們的代表性見解刊出,以饗讀者。回應了社會熱點■孔德淇所謂「大數據殺熟」,涉嫌「價格欺詐」,侵害消費者的知情同意權。文旅部的這則規定,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回應了社會熱點、行業痛點,填補了在線旅遊領域行政規範和市場監管的空白,將對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大數據殺熟終於被禁!國慶不想被宰,這些套路要知道
    >就在最近,#大數據殺熟行為隨著類似的問題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大數據殺熟」這個詞終於浮上來水面。」問題調查結果中,88.32% 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且 56.92% 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大數據殺熟」被明令禁止背後:如何破解「取證難」?
    規定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這意味著,禁止「大數據殺熟」行為首次寫進政府規定中。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網際網路商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自身所擁有的用戶數據信息深度分析,對分析出的客戶消費習慣進行分類,進而對老用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價格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