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

2020-09-18 南方日報

編者按 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新規,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將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此,本報刊發《給大數據「殺熟」劃道「紅線」》一文,並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現將網友們的代表性見解刊出,以饗讀者。

回應了社會熱點

■孔德淇

所謂「大數據殺熟」,涉嫌「價格欺詐」,侵害消費者的知情同意權。文旅部的這則規定,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回應了社會熱點、行業痛點,填補了在線旅遊領域行政規範和市場監管的空白,將對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其處罰標準及力度仍有商榷空間。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商家最低賠償為500元,但相較於收益,處罰力度仍然略顯不足。個人認為,對「大數據殺熟」還需設定更具威懾力的標準,探索建立懲罰性賠償機制,按情節嚴重程度增加賠償。

「大數據殺熟」本質上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實施的價格歧視,平臺需要建立價格公示機制,對商品或者服務進行價格公示,提高在線旅遊市場透明度,扭轉消費者的信息劣勢,並引入權威第三方監督,及時處理和清退侵權商家,規避「殺熟」行為。

此外,相關部門應該建立行業「黑名單」,將不法行為列入信用記錄,適時通過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臺或者本部門官方網站公示,依法對嚴重違法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戒措施。

關鍵還得看落實

■楊燕明

應該看到,縱然超半數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殺熟」的經歷,但由於判定是否「殺熟」的界限比較模糊,經營者往往以新人紅包、新人專享、時間點不同或系統出錯等理由予以否認,消費者其實面臨維權困境。如何舉證?誰來舉證?這是最大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我認為有必要進行「舉證倒置」,讓平臺自證清白。在實際操作中,消費者不可能事無巨細地截屏記錄,相對平臺來說處於弱勢地位,不能很好地表達自我主張。因此,不妨考慮讓當事平臺承擔舉證責任,減輕消費者壓力。

在「舉證倒置」的基礎上,也可以引入公益訴訟。消費者比較分散,難以組織,即便有心於三倍賠償,但在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面前,多數也選擇了妥協。在此情形下,公益訴訟可以作為個人維權的替代選擇,對平臺形成掣肘作用。

徒法不足以自行,關鍵還得看落實。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對「產品本來就具有彈性空間」「存在支付方式、是否含早、取消政策等原因」「新客戶是優惠券折扣後的價格」等理由,監管部門也不能聽之任之,而必須嚴格核實,認真查處。

期待覆蓋面更廣

■劉 宇

「大數據殺熟」進行虛假標價,讓消費者以高價購買商品,違背了定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交易原則。不僅如此,還存在過度獲取、搜集用戶隱私信息的問題。這些都欺騙了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文旅部新規是針對在線旅遊市場的,但在各行各業,這樣的做法並不鮮見。一個手電筒軟體讀取你的地理位置和通訊錄,某些網站隔三差五就通過簡訊、電話等方式進行「精準營銷」,在一個購物軟體裡搜過的東西,打開某視頻軟體,竟然也能看到相關廣告……

目前,無論是《網絡安全法》,還是「兩高」司法解釋,雖然明確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但更多還是集中於買賣環節上,對大數據一筆帶過。相對而言,大數據許多細節還有待界定,包括數據質量、數據隱私以及數據採集界限等方面。

市場主體對於個人信息的使用究竟該遵循哪些強制規定,信息洩露後相關追責機制如何完善,最終還是有賴於建立起完善的個人信息安全監管機制。希望更多行業能加入進來,加以研究。

主持人:丁建庭 郵箱:nfrbpl@126.com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越來越肆無忌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大數據殺熟,為什麼越來越肆無忌憚?文/曹彥君 編輯/陳曉平美團最近陷入「殺熟」的風波。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學者張敏告訴《21CBR》記者,大數據殺熟現象非常普遍,在電商網站、網約車軟體、外賣平臺、在線旅遊服務等平臺上尤為突出。層出不窮大數據殺熟,狹義上理解,說的是同樣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貴過新客戶;廣義上,就是指企業分析和預測消費者大數據,對不同對象收取不同價格的行為。
  • 給大數據「殺熟」戴上法律轡頭
    出臺相關配套條例,給大數據「殺熟」戴上法律轡頭,以嚴密無隙的法律規範,讓不良商家沒有利用大數據「殺熟」的任何空間。  作者:張智全  北京市消協3月27日對外公布大數據「殺熟」問題的調查結果。
  •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你被大數據宰過麼
    「大數據」突然成了殺熟的工具: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在平臺上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最初源於微博上名為「廖師傅廖師傅」的微博吐槽,說自己通過某個旅行網站訂了常出差的酒店,長年都是同一個價格。但是有次發現用自己帳號訂的價格和朋友帳號的不一樣,自己的反而更貴!
  • 又被「大數據殺熟」了?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2019年7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網購、在線旅遊、網約車領域問題較為突出。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網友:大數據本來可以服務於民,但卻被某些別有用心之人鑽了空子,反而用來欺詐消費者,可惡!延伸閱讀: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殺熟當選為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數據殺熟」這次讓美團佔上了熱搜。最近,網友「漂移神父」寫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在各大社交圈刷屏,文中記錄了他在美團點外賣時發現,同一店鋪、同一時間,用兩部手機點單,其中開通了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竟然比未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貴,直指美團「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新華網評大數據殺熟
    摘要: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是系統BUG,涉及上百個訂單 ---22日,攜程客服微博官網帳號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美團也同樣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的質疑。而美團和攜程對外的態度非常一致:否認"殺熟"。調查顯示:56%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 。
  • 說說大數據「殺熟」
    說說大數據「殺熟」 10月1日起,文旅部制定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 此次文旅部新規僅限於對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予以規範制約。或許,以此為開始,各大行業主管部門也會出臺類似的規定吧。
  • 警惕大數據「殺熟」背後的算法權力
    核心觀點:大數據「殺熟」與數字經濟中的算法權力問題密不可分。當消費者個人數據成為數字經濟中的「流通物」而被獲取和使用時,任何情況下都要考慮到對這些數據的保護,而企業對消費者個人數據的挖掘和使用必須讓消費者知情並經過消費者的授權。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問題來了:大數據殺熟怎麼解決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問題來了:大數據殺熟怎麼解決 前兩天美團疑殺熟:充會員後配送費飆漲的熱搜剛過,今天又來了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這是什麼情況?到底大數據殺熟怎麼解決呢?
  • 20 年前,亞馬遜就推出了大數據殺熟算法
    By 超神經 內容提要:近年來,大數據「殺熟」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商家被公開的秘密,這一行為深受廣大用戶詬病。不過,根據文旅局最新發布的規定,大數據「殺熟」行為將於 10 月 1 日起被明令禁止。
  • 央視點名「大數據殺熟」, 知道這些讓你有效反制「大數據殺熟」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大數據殺熟你經歷過麼?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我們該如何反制呢?01 何為「大數據殺熟」?如果你經歷過這樣的現象,那恭喜你,你被大數據殺熟了。
  • 客戶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
    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講述作者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昨日晚間,多家媒體報導美團關於此事的回應,稱會員和非會員配送費有差異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但資本邦注意到,截至發稿,美團官方平臺上並無正式聲明。
  • 「大數據殺熟」被明令禁止背後:如何破解「取證難」?
    規定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這意味著,禁止「大數據殺熟」行為首次寫進政府規定中。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網際網路商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自身所擁有的用戶數據信息深度分析,對分析出的客戶消費習慣進行分類,進而對老用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價格歧視」。
  • 「大數據殺熟」亟待技術監管創新
    「大數據殺熟」即「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網際網路企業利用所擁有的用戶數據,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以此獲得利潤最大化」。大數據分析本可用來精準營銷,卻被用來精準「殺熟」,了解你是為了更好地吃定你而不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你,於是,被「殺熟」的人們常常是有苦難以說出。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管不住?
    新規施行後的第一個長假,「大數據殺熟」消失了嗎?從微博的檢索結果看,情況並不樂觀。仍然不斷有消費者在圖文並茂地質疑攜程、飛豬、美團等平臺存在「大數據殺熟」。 2019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布的一項針對大數據「殺熟」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為「大數據殺熟」禁令叫好
    此規定針對「大數據殺熟」「非法刪評論」「不合理低價遊」等行業熱點和監管問題,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大數據殺熟」本質上是一種差異化定價策略,通過大數據分析和預測的手段,同樣的商品和服務,對不同對象收取不同的價格。例如你要訂一張機票,在訂票軟體上高頻搜索和持續關注時,機票價格會持續上漲,而訂票後又會回落。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12月17日,「大數據殺熟」又被頂上微博熱搜,這一次的主角是美團。打車軟體對相同客戶採取不同定價,訂酒店會員比普通用戶花錢更多……近年來,「大數據殺熟」頻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