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亟待技術監管創新

2020-09-05 光明網

虛擬世界不是法外之地。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簡稱《規定》),首個在線旅遊監管規章正式出臺,其中社會詬病頗多的「大數據殺熟」也被納入監管。

《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同時要求,在線旅遊網站不得擅自屏蔽刪除評價。該《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大數據殺熟」即「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網際網路企業利用所擁有的用戶數據,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以此獲得利潤最大化」。大數據分析本可用來精準營銷,卻被用來精準「殺熟」,了解你是為了更好地吃定你而不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你,於是,被「殺熟」的人們常常是有苦難以說出。

對「大數據殺熟」現象,去年北京市消協專門委託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技術研究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中近9成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存在,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其中網購、在線旅遊、酒店住宿、網約車、外賣、影視等消費場景最容易被大數據「殺熟」。據調查,被購物類APP「殺熟」的有44.14%,被在線旅遊類APP「殺熟」的有39.5%;而在57個樣本的體驗調查中,在線旅遊出現問題最多。

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快速發展,2019年在線旅遊用戶規模達4.13億人,同比增長5.36%,在線旅遊市場規模達10059億元,首次突破萬億。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如何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促進整個產業健康發展尤為關鍵。首個在線旅遊監管規章出臺可謂應時而生,其中重罰「大數據殺熟」等有關規定,無疑將引導在線旅遊平臺尊重消費者權益、善用大數據。

「大數據殺熟」無疑是一種短視的營銷行為。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手機消費購物、使用APP等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前手機「讀心術」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如只要你打開手機,你最喜歡的新聞、商品、娛樂就會推送到你最容易看到的頁面上;更有甚者,平臺等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瀏覽或消費記錄等信息,分析其偏好及消費習慣,並高價推送相關服務或商品等,此類大數據殺熟,其實質還是濫用大數據。大數據一旦被濫用,就可能異化為非法牟利的工具。

如何善用大數據,真正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升對消費者的服務,值得探討。

《規定》要求重罰在線旅遊經營者大數據殺熟,這一舉措固然具有威懾力,但仍然是治其標而難以治其本。隨著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殺熟或將越來越「高明」、並具有隱蔽性,消費者即便發現也很難舉證維權。大數據殺熟本質是平臺利用技術與信息壁壘,過度採集並隨意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與此同時,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大數據殺熟」暴露出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對稱性以及不透明,需加強關於大數據權利、流轉和買賣的相關基礎性立法。

當前關於大數據立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加快大數據立法將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以及大數據應用的快速發展,監管模糊地帶和監管真空凸顯。事實上,「大數據殺熟」不僅在於法治監管落後,更在於技術監管落後。加快監管創新特別是技術監管創新,仍是解決「大數據殺熟」這一現象的根本之道。如監管部門採取高技術手段設備,建立相應的大數據網上監管平臺,針對有關電商平臺進行全程在線監控,提高對隱性利用大數據實施違法行為的查處能力。

對於大數據殺熟,消費者自身也應當積極行動起來,一方面事先應加強防範意識,對於手機「讀心術」要理性對待,不可被手機「讀心術」牽著鼻子走;另一方面增強法律意識,遭遇「殺熟」後,要積極搜集證據投訴維權。

作者:■何翠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新民快評丨對「大數據殺熟」堅決說不
    《規定》第十五條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不少分析認為,這是在給「大數據殺熟」行為畫下禁止的紅線。一方面,不時有消費者反映,自己遭遇「大數據殺熟」,購買同樣的產品或服務,作為老客戶,需要面對比新客戶更高的價格;另一方面,相關平臺往往否認存在「大數據殺熟」,以技術原因、系統漏洞、享受套餐優惠不同等來解釋價格差異。
  • 還想大數據殺熟?沒門!堅決說不!給大數據殺熟戴上「緊箍咒」
    北京華訊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韜指出,「大數據殺熟」是近年來消費者頗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在在線旅遊市場表現得同樣突出。《規定》第十五條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 又被「大數據殺熟」了?
    但不久前文旅部突然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從10月1日起開始施行。今年最熱鬧的旅行黃金周,你被「大數據殺熟」了嗎?長假臨近結束,是時候覆盤合計一下了。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問題來了:大數據殺熟怎麼解決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問題來了:大數據殺熟怎麼解決 前兩天美團疑殺熟:充會員後配送費飆漲的熱搜剛過,今天又來了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這是什麼情況?到底大數據殺熟怎麼解決呢?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新華網評大數據殺熟
    摘要: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是系統BUG,涉及上百個訂單 ---22日,攜程客服微博官網帳號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美團也同樣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的質疑。而美團和攜程對外的態度非常一致:否認"殺熟"。調查顯示:56%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 。
  • 「大數據殺熟」
    編者按 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新規,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將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此,本報刊發《給大數據「殺熟」劃道「紅線」》一文,並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現將網友們的代表性見解刊出,以饗讀者。回應了社會熱點■孔德淇所謂「大數據殺熟」,涉嫌「價格欺詐」,侵害消費者的知情同意權。文旅部的這則規定,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回應了社會熱點、行業痛點,填補了在線旅遊領域行政規範和市場監管的空白,將對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說說大數據「殺熟」
    說說大數據「殺熟」 10月1日起,文旅部制定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 此次文旅部新規僅限於對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予以規範制約。或許,以此為開始,各大行業主管部門也會出臺類似的規定吧。
  • 旅遊行業大數據殺熟被禁!你被「殺熟」過嗎?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說白了就是,作為老客戶(熟客)的你,在網上看到的商品價格,很可能比新客戶(生客)要高得多。青妹為大家列舉一些大數據殺熟的經典案例:在同一家酒店的同樣房型,一個旅遊網站常客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看到的價格貴了百元以上。
  • 美團大數據殺熟,資本家甩鍋
    #美團會員割韭菜背後的大數據殺熟#最近美團大數據殺熟又再次登上了熱搜,曝美團會員配送費比非會員多兩倍,實際上就是購買的會員優惠與普通消費者最終消費基本一致。殺熟當然不能認,只能甩鍋程式設計師同一時間,地址,店鋪價格不一致。會員的配送費遠遠高於普通帳號。根據官網的聲明問題甩鍋給地位,這是一個合理的理由嗎,當然不是用戶設定了地址,難不成還能送錯地址?只是將資本家的手段引向技術,這是宣布我們錯了,但這是一個技術問題。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管不住?
    2019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布的一項針對大數據「殺熟」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如何正確理解「大數據殺熟」,我們需要將大數據與「殺熟」拆開進行分析。
  • 你被大數據殺熟了麼?
    本文由「網絡安全檢測與防護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東塔安全學院」總結歸納即將迎來雙節同慶但比放假更重要的是再看看「雙節」起明令禁止的大數據殺熟行為(其實塔塔子內心深處還是放假)那大數據都幹了些什麼?還得讓文化和旅遊部專門點名呢?01大數據「殺熟」事情線下的「殺熟」,相信大家肯定都是知道什麼意思的,就是拿熟人開刀,然後專門來賺熟人的錢,而這現在的在網際網路上,這種「殺熟」的操作也是層出不窮,基於搜索頻率等分析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需求的迫切程度,動態浮動加價。
  • 在線旅遊新規正式實施 「大數據殺熟」等被戴上「緊箍咒」
    「大數據殺熟」「不合理低價遊」等亂象將被戴上「緊箍咒」。   新規10月1日起實施 遏制在線旅遊亂象   最近幾年,我國在線旅遊發展迅猛,在線旅遊預訂用戶規模和使用率都呈現持續上漲勢頭。喜歡旅遊的白女士經常在線上訂購機票,然而,「殺熟」的情況讓她非常頭疼。
  • 在線旅遊新規正式實施「大數據殺熟」等被戴上「緊箍咒」
    「大數據殺熟」「不合理低價遊」等亂象將被戴上「緊箍咒」。新規10月1日起實施 遏制在線旅遊亂象最近幾年,我國在線旅遊發展迅猛,在線旅遊預訂用戶規模和使用率都呈現持續上漲勢頭。喜歡旅遊的白女士經常在線上訂購機票,然而,「殺熟」的情況讓她非常頭疼。「有一次訂從南寧飛西安的機票,第一次查詢發現是600多元,第二次刷新就是800多元了。
  • 為「大數據殺熟」禁令叫好
    此規定針對「大數據殺熟」「非法刪評論」「不合理低價遊」等行業熱點和監管問題,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大數據殺熟」本質上是一種差異化定價策略,通過大數據分析和預測的手段,同樣的商品和服務,對不同對象收取不同的價格。例如你要訂一張機票,在訂票軟體上高頻搜索和持續關注時,機票價格會持續上漲,而訂票後又會回落。
  • 遏制在線旅遊大數據「殺熟」
    2020-09-24 04:20:32 來源:人民日報莊鵬在網上訂酒店、買機票,同一個酒店房型,不同用戶看到的價格不一;同一張飛機票,瀏覽幾分鐘後漲價,這一被稱為大數據「殺熟」的問題飽受詬病。今年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正式施行,明令禁止在線旅遊行業利用大數據「殺熟」行為。今後消費者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將有法可依。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12月17日,「大數據殺熟」又被頂上微博熱搜,這一次的主角是美團。打車軟體對相同客戶採取不同定價,訂酒店會員比普通用戶花錢更多……近年來,「大數據殺熟」頻上熱搜。
  • 國慶出行,謹防大數據殺熟
    說到大數據殺熟,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據北京商報調查,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而攜程利用大數據辨別熟客,然後以高於新客的價格出售機票和酒店的投訴,更是不斷出現在各大主流媒體。所以該網友懷疑,攜程利用大數據看人下菜碟,隨意更改價格。
  • 央視點名「大數據殺熟」, 知道這些讓你有效反制「大數據殺熟」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大數據殺熟你經歷過麼?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我們該如何反制呢?01 何為「大數據殺熟」?如果你經歷過這樣的現象,那恭喜你,你被大數據殺熟了。
  • 大數據殺熟被明令禁止
    根據《規定》第十六條,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有律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
  • 去哪兒副總裁:「大數據殺熟」等於自殺,價格變動系技術原因
    大數據「殺熟」成為了近年來網際網路平臺頗受指責的「罪狀」之一,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領域都被公眾認為是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為何同一個航班不同的用戶預訂價格不同?為何搜索時一個價、付款時又一個價?平臺是否會對消費較高的用戶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