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英雄詩必須英雄寫,句句凝聚志士豪情

2020-12-15 尋訪中國紅色遺蹟

是嶽飛寫的,我沒有懷疑的理由。質疑《滿江紅》的作者不是嶽飛的最早的兩個人分別是語言學家餘嘉錫和著名學者夏承燾,近六十年過去了,學術上是各有各的觀點,直到今天也沒有定論,也很難有定論;從情感上來講,嶽飛矢志不渝和殺敵雪恥的愛國精神,與《滿江紅》中的莊嚴誓詞貼合,《滿江紅》問世八百多年來,也一直以深沉強烈的感染力鼓舞著億萬同胞的愛國之心。

一、沒有真情實感,寫不出如此豪情的詞

嶽飛在紹興六年(1136年)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正值他第二次北伐受挫。先後攻佔了河南的伊陽(嵩縣)、洛陽、商州(陝西商洛)和虢州(河南靈寶),接著嶽飛想圍攻並收復蔡州(湖北棗陽西南),但州城防守嚴密,很難攻下。

這個時候,嶽飛發現自己已經孤軍深入,既無糧草又無援兵,不得不撤回距蔡州六百多裡的武昌(今湖北鄂州)。此次北伐,嶽飛壯志未酬,退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外面的急雨剛剛停下,自己一個人倚著欄杆,只能幹望著北方,敵寇橫行,山河殘破,「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有孤立無援的無奈,也有殺敵雪恥的決心。「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這與嶽飛的功名非常吻合,出生於1103年的嶽飛也是三十出頭,四處徵戰行程八千裡路,自然是個概數。

靖康之變是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對北宋軍民來說,國亡,加上皇帝被擄走,是奇恥大辱,愛國將領嶽飛時時刻刻掛在心上,才寫出「靖康恥,猶未雪」,符合當時史實;「臣子恨,何時滅」,嶽飛對野蠻的金軍恨不得食肉飲血,以報家仇國恨。

二、「賀蘭山」是實指還是代指,是爭議的關鍵。

嶽飛抗金,「金國」在哪?說起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之後於1616年,在遼寧撫順稱國,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後來又改為「大清」,這是大家都熟悉的。那麼三百多年前的「前金」首都是在黑龍江的會寧府,金國就在現今的東北地區。

所以,嶽飛抗金並不會走寧夏與蒙古交界的賀蘭山,夏承燾們也主要是抓住這點,認為《滿江紅》不是嶽飛所寫,而是明朝在賀蘭山下擊破蒙古韃靼軍的將領王越所作。「踏破賀蘭山缺」,在質疑者們來看,是王越在說賀蘭山之戰。爭議的焦點就在「賀蘭山」到底是實指還是代指。

而筆者翻閱宋之前實指賀蘭山的詩句,比如唐朝王維的《老將行》中「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就是在實指的賀蘭山下烽火重燃時,一位老將仍要為國立功的故事,還有盧汝弼的《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中「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然而,以唐詩中「賀蘭山」的實指來斷定《滿江紅》中之賀蘭山也應當為實指,這種邏輯是不是有問題呢?

我們應當將「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和下文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兩句聯繫起來看,「賀蘭山」和「匈奴」 雖然都是實有的,但筆者認為,嶽飛在《滿江紅中卻並非實指,而是他用這些來借古喻今,來抒發自己掃滅金兵的壯志,借代的手法有何不可呢?

嶽飛生在受外族侵擾的動亂時代,從小立志「 精忠報國 」,20 歲從軍,浴血奮戰,勵精圖治建立的「嶽家軍」 所向披靡,卻屢遭投降派打擊。《滿江紅》就創作於他的北伐宏圖與宋高宗的妥協國策矛盾公開化的時候。

《滿江紅 》是嶽飛用熱血和生命寫成的 ,凝聚了英雄的志願和豪情。如果並非嶽飛所作,我想不到還有誰能寫出如此貼合英雄心理和當時時代背景的詞? 要是沒有嶽飛那樣的生活、理想、胸懷和抱負,怎能寫得出? 總之,《滿江紅》應是嶽飛本人所作,後人代寫之說不能置信。

相關焦點

  • 一起讀古詩詞丨一曲《滿江紅》,唱不盡英雄豪情和愛國熱情
    遙感歷史,那一曲曲《滿江紅》,讓多少人淚目,讓多少人感懷。讀起來總有些「壯懷激烈」,亦或是「躊躇滿志」。熟悉《滿江紅》當然是從嶽飛開始。幼時不甚理解,卻也感覺心情激蕩,搖頭晃腦背誦一首《滿江紅》,神清氣爽。一直到現在,仍然隨時可以脫口而出,不為別的,只為那一片愛國的熱情和驅除韃虜的雄心壯志。
  • 《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原作者是「明朝的冒牌貨」,你信服嗎
    嶽飛英名流傳千古,除了他在抗金事業中立下的汗馬功勞和不朽功勳,也和他的文學作品相關。其所填作品《滿江紅·怒髮衝冠》可以說是史上最有名的英雄心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英雄兒女為保衛祖國而赴湯蹈火。然而,關於他的這首《滿江紅》,在學界是有爭議的,部分學者認為,這首詞不是嶽飛寫的,而是明朝人寫的。
  • 同樣的《滿江紅》,嶽飛寫了,郭沫若也寫了,你更喜歡哪個
    說起詞牌名《滿江紅》,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嶽飛的那首詞,我是小學的時候都到了他的這首詞,隨著年齡的增長,心中的熱血依然沸騰,那種磅礴大氣,那種鐵馬金戈,隨時隨地都能夠出現在腦海,那種精神鼓勵著我們一路成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 那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究竟是不是嶽飛所寫
    不論何時,讀罷這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作者表達出的那種渴望沙場徵戰、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滿腔報國熱忱,即便是千百年後的我們也會感覺熱血沸騰。長久以來,此詞都被認為是南宋名將嶽飛所寫。 但近代開始,認為該詞不是嶽飛原創的說法卻變得越來越多。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豪情不輸嶽飛《滿江紅》,女兒心比男兒烈
    提起《滿江紅》,我們首先就會想起南宋抗金名將的那首經典名篇,那首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熱血豪情,令人動容。不過,今天我們要讀的是秋瑾的《滿江紅》,這首詞的豪情不輸嶽飛,尤其當這首豪情從一介女子中迸發出來時,更讓人動容。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詩,這句詩正是出自於《滿江紅》,而這首詩的作者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英雄,精忠報國的嶽飛將軍所著。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也充分地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服輸,不甘屈辱的精神。這是後人一直推崇的一種民族精神。
  • 嶽飛的《滿江紅》家喻戶曉,卻被另一首詞取代,這樣做合理嗎?
    詩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送別詩、田園詩、抒情詩、山水詩等等,而在眾多的詩詞分類當中,愛國報國一直都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每當讀起那些慷慨激昂的句子時,仿佛身臨其境,與大英雄一起上陣殺敵,金戈鐵馬,豪情萬千。
  •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嶽飛《滿江紅》中寫的到底是哪一座?
    有人說,嶽飛《滿江紅》中所寫的「賀蘭山缺」指的可能是這個地方,理論根據是當年嶽飛抗金沒有到過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說歸說,《滿江紅》這麼大氣的一首愛國詞,在中國的詩詞長河根本找不到第二首,若放在這麼小的一座小山上,如何承受!「賀蘭山缺」本是指「邊疆」,「胡虜」則是指那些時常騷擾中原民族的邊疆少數民族。
  • 知名歌星被《滿江紅》打動,表示要找嶽飛合作寫歌詞,引發熱議
    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滿江紅·怒髮衝冠(節選)》一首《滿江紅》可以說是承載了愛國英雄嶽飛的無限情懷,相信大家對於嶽飛很熟悉吧?從小我們就聽過「嶽母刺字」的故事,在長大之後的嶽飛也是一直奉行「精忠報國」4個字。
  • 嶽飛登上黃鶴樓,寫下滿江紅,英雄城市傳英名
    提起嶽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時候聽《嶽飛傳》,即被他的英雄主義色彩所吸引,又被他的悲劇色彩而憤慨。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書中對他的描寫有些臉譜化,對歷史的描寫簡單化,但其教育意義和傳播意義是值得肯定的。
  • 嶽飛:是否真的創作過《滿江紅》
    為什麼認為這首廣為人知的《滿江紅》是偽作呢?理由是什麼?總結起來,理由有三:首先,如果《滿江紅》真是嶽飛所作的話,為何在南宋與元朝一百多年的史記文獻中沒有任何的記載呢?唐、宋時人們以賀蘭山入詩,都是實指,直至明代中葉以後仍是如此。因此,如果此詞是嶽飛所作,為何方向會如此乖背?而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第一個大勝仗。因此「踏破賀蘭山缺」更像是此時明朝人的一句振奮人心的抗戰口號。所以.《滿江紅》很可能是作於明代。
  • 嶽飛《滿江紅》的真偽之爭
    作者:王樹人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嶽飛統軍北伐,逼近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大有一舉收復中原並直搗敵軍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金故都)之勢。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嶽飛滿懷激情,寫了《滿江紅》這首氣壯山河的詞。
  • 嶽飛《滿江紅》被同名詩詞替換是因噎廢食的做法
    嶽飛廣為人知的人設是精忠報國,死而後已的將軍。嶽飛是個有文化的將軍,他寫了一首《滿江紅》入選了語文課本。詩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應該是很多人讀書時的座右銘吧。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這首詞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裡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 嶽飛的一首詞滿江紅
    滿江紅寫懷宋~嶽飛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讀古詩詞一起《滿江紅》,唱不出英雄的激情和愛國主義
    遙感歷史,那首歌《滿江紅》,讓多少人流淚,讓多少人感慨。他總是「壯懷激烈」,或「躊躇滿志」。熟悉《滿江紅》當然從嶽飛開始。當我年輕的時候,我不太明白,但我也感到興奮,我搖搖頭,背誦了一首歌《滿江紅》,令人耳目一新。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可以隨時脫口而出,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是為了愛國的熱情和驅趕韃靼人的野心。
  • 兩位大學教授模仿嶽飛,寫了一首《滿江紅》,楊振寧記了80多年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800多年前,南宋名將嶽飛寫下了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從此這首詞便定義了「滿江紅」 這個詞牌。哪怕後來金元明清很多文人都填過此牌,卻無一人能望其項背。
  • 嶽飛名作《滿江紅》被移出課本,替代的是一首近代同名作,是什麼道理?
    嶽飛是一個讓人十分敬佩的英雄,當時南宋受到了金軍的騷擾,嶽飛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是南宋時期最出名,功績最大的統帥。在20歲起,嶽飛就已經先後有過4次從軍的經驗了。可以說,他是南宋難得的人才
  • 李玟讀完《滿江紅》,激動的問:嶽飛是誰?能請他幫我寫歌詞嗎
    因此,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論述那些能夠被稱之為民族英雄的人,嶽飛的大名絕對位列前茅。 事實上,嶽飛並不只是一個能徵善戰的軍事家,他並不是人們所想的一個單純的「武夫」,他還是一個文學素養相當高的人。從嶽飛所作的《滿江紅·寫懷》一詞,便可以看出他的文學素養水平絕對是驚人的。只不過,他的文學素養水平,跟他在抗金方面的壯舉相比,就顯得太過微不足道了。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那麼,嶽飛的《滿江紅》與秋瑾的《滿江紅》有何異同?為何後者能夠取代前者,如果知道嶽飛和秋瑾的一生境遇,你也許會對此有更深的體會。 一、嶽飛壯志終遺恨 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一生志在收復祖國山河,手下嶽家軍曾讓金軍聞風喪膽,然而這樣一位英雄卻遭主忌臣饞,殞命風波亭,著實可悲可嘆。
  • 《滿江紅》與嶽飛一生事跡毫不違和,為何有人說不是嶽飛所寫
    那麼,《滿江紅》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嶽飛呢? 認為這首詞的作者不是嶽飛的人,主要持以下觀點。 其一,嶽珂編撰的《金佗粹編》中並沒有收錄這首《滿江紅》。 嶽珂是嶽飛之孫,三子嶽霖之子,他將嶽飛一生的詩詞編輯成冊,形成了《金佗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