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錯覺 夏天真的一年比一年熱

2020-12-16 中文業界資訊站

大暑已至,又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不知此刻的你是否也在被夏天的火爐炙烤?剛剛過去的六月是有記錄以來歐洲經歷的最熱的六月,在中國北方,也有幾天熱的讓人不敢踏出家門。如今,熱浪天氣已成為全球性問題,與地震、颱風一樣,持續的高溫熱浪也是一種自然災害。

熱,是夏季最直觀的感受。2019年的夏天才剛剛開始,歐洲的氣溫記錄就已經被打破。2019年6月,歐洲平均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2°C以上,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6月28日,法國南部城市尼姆市的氣溫達到了45.9℃,打破了法國的氣溫記錄。歐洲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面臨危險高溫的地區。自5月中旬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遭受了近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熱浪,新德裡的氣溫更是飆升至48℃,這是印度首都6月氣溫的最高紀錄。

在中國,夏天依舊沒讓人「失望」。中國天氣網推出了全國高溫「點火」預警地圖,經過分析發現,從1981年至2018年的平均數據統計來看,北方火爐「點」得早,「熄」得也早,相比之下,江南華南火爐耐力更足,「燃燒」時間更長,往往9月才最後「熄火」。在7月初,北方短暫的涼爽之後,炎熱將再度登場。

目前的熱浪天氣絕不是一個狹隘的問題,更不是一個地方性的問題,它顯然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與地震、颱風一樣,持續的高溫熱浪也是一種自然災害。氣候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對近幾年觀察到的極端情況並不感到驚訝,因為這種情況已經被警告了很多年,但這些極端事件的嚴重性和數量仍讓他們感到吃驚。

越來越熱,已成常態

6月席捲歐洲的熱浪就像是氣候變化的紅色警報。強烈的熱浪影響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創造了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捷克共和國、瑞士和荷蘭的氣溫記錄。

2019年6月25-29日歐洲地區的平均氣溫異常。相比於1981-2010年同樣的5天內的平均氣溫,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超過正常水平6-10°C的高溫。| 圖片來源:[1]

中國天氣網的分析發現,1981年至2018年,重慶、武漢、南京、杭州四城高溫燃燒日均出現明顯變長趨勢,「點火」越來越早,「熄火」越來越晚。他們統計了1951年以來中國夏季年平均氣溫後發現,無論平均氣溫、最高氣溫還是最低氣溫均出現上升趨勢,越來越熱並非錯覺。

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3S)提供的數據顯示, 6月全球平均氣溫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由於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今年6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之前記錄的溫度最高的6月——2016年6月還要高出約0.1℃。[1]

對於熱浪,法國人比其他任何國家的人都更清楚極端高溫的致命程度。2003年,一場持續兩周的熱浪在法國造成了大約1.5萬人死亡,在整個歐洲造成7萬人死亡。在美國,每年大約有600人死於與炎熱有關的疾病。高溫會襲擊弱勢群體,例如老年人、嬰兒、健康狀況欠佳的人,但運動員和戶外工作者也會遭遇死亡。

6月份有很多人死於高溫。8月份會發生什麼?

歐洲地區(上)和全球(下)1880-2019年六月份的平均氣溫 (°C) 。圖中表示的是,以1850-1900年的平均溫度為參照得出的溫度差異。從更長的時間尺度看來,2019年6月歐洲的平均氣溫比1850-190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3°C以上,全球範圍的平均氣溫也提高了1°C以上。| 圖片來源:[1]

美國全球變化研究項目的氣候和健康評估項目預計,到本世紀末,氣候變化每年將導致成千上萬人過早死亡。熱浪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論,隨著氣候變化,我們將看到更多的人死亡。[2]

除了死亡,科學家還記錄了熱浪帶來的其他損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發現,隨著氣候的變化,不斷上升的溫度直接影響了灌溉農業的模式,這使得灌溉系統水蒸發率加強,導致中國北方平原空氣的溼度增加,而提高的溫度和溼度會直接導致熱浪強度的增強。2070年至2100年,中國的華北平原可能會因為極端的熱浪而變得不再適宜居住。不僅如此,印度的恆河和印度河流域以及南亞大部分地區,可能也將在21世紀的下半葉迎來極端的熱浪天氣。[3]

為何會因熱致命?

溫度調節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類是恆溫動物,不管體外環境溫度如何,人體內的各種機制總是使其核心體溫保持在37℃左右的正常範圍內。這種溫度調節是由下丘腦控制的,它是人體的生物恆溫器。而因熱致命的誘因有一部分就是人類恆溫動物的特徵。

大量的科學證據顯示,過熱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有害影響,導致從抑鬱症到心臟病等各種疾病的發生。在炎熱的天氣裡,出汗是最有效的降溫機制。但如果汗腺被「堵」,汗液不能有效排出的話,人體的溫度調節機制就會失效。

為什麼失效?首先,由於各種生理原因,某些特殊人群不能有效利用出汗機制來降溫,這些人會在熱浪天氣感受到巨大的生理壓力,他們主要是老人、兒童或患病的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等機構就曾發出過警告:過熱對老年人、嬰幼兒或生病的人來說都是致命的。

除此之外,空氣中的溼度也會影響人體汗液的排出。通常,在炎熱的天氣裡,原本從皮膚蒸發的汗液會使人身體降溫。但如果周圍環境非常潮溼,空氣中充滿了水分,汗水就無法蒸發,進而導致人體的體感溫度過高。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曾提出利用炎熱指數的概念來表示溫度和溼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在針對美國五大湖的一項研究中提到,在本世紀的晚些時候,一些海灣國家夏季的平均溫度可能會高到不適宜居住。[4]

如何對抗炎熱?

為了對抗炎熱帶來的危害,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做出努力。

法國一再因熱浪天氣受損,因此面對新一輪的熱浪來襲,法國當局需要時間來確定它造成的「過度死亡率」,但包括冷卻中心和噴霧機在內的預防措施似乎已經防止了災難的發生。[2]而包括洛杉磯在內的西方社區意識到,城市高溫對公共健康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而氣候變暖只會加劇這一問題。它不像其他災難那樣明顯,但影響可能很深遠。[5]

全球變暖使地球溫度升高,「城市熱島效應」變得越來越嚴重。城市規劃者也正在尋找減輕「城市熱島效應」的方法,其中一種策略就是種樹。樹木可以使建築物降溫,尤其是當樹木種植在建築東面或西面時,樹木的陰影可以防止太陽輻射穿透窗戶或加熱外牆。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城市街區,至少需要40%的樹冠覆蓋來抵消瀝青的變暖效應。覆蓋範圍擴大顯然會帶來更多的降溫效應,但即便是在不到一半的街道被遮擋的情況下,城市也能看到實際的好處。當然,這只是一個整體數字。樹木的降溫效果與不透水地面的面積也有關。一般在路面四分之三區域有樹蔭遮擋時,降溫可以超過2.5℃,但在以瀝青為主的街區,大多只能減少0.5~1.0℃。[6-8]

是全球變暖惹的禍麼?

將人類活動影響從天氣氣候系統的自然變率中分離出來十分困難,因此科學家不願將任何單一的天氣事件與研究人員長期測量的氣候變暖聯繫起來,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不斷揭示出,由於全球變暖,像這樣的熱浪可能比過去更頻繁地發生,而且情況或許會越來越糟。

2017年,史丹福大學的氣候科學家諾亞·迪芬巴夫(Noah Diffenbaugh)等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稱在全球範圍內發現了氣候變化的特徵。研究人員通過可靠的觀測數據發現,氣候變化導致了全球超過80%的地表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如果碳排放沒有減少,情況將會變得更糟。事實上,由於人為活動導致的氣溫升高,已經使熱浪的發生變得更加頻繁。據估計,到2040年,在2003年熱浪中記錄的極端溫度將成為正常的夏季溫度。到那時,熱浪將會更長、更頻繁、更強烈。所以,迪芬巴夫在文章中指出,當回顧歷史數據時,可以看到全球變暖正在發生,很多區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均在增加。

今年6月,歐洲大陸連續幾天在破紀錄的高溫下悶熱難耐,這促使研究人員試圖理清熱浪與氣候變化的關係。[9]根據評估,異常的熱浪更有可能是全球變暖造成的。新研究使用計算機模型來計算預計,在法國氣溫上升1°C時和沒有1°C時的氣溫。然後他們觀察了法國整體和土魯斯市6月份三天的平均氣溫,並將觀察結果與模型進行了比較。法國整體的結果表明,氣候變化使得熱浪比正常情況下高4℃左右,而熱浪發生的可能性會增加至少5倍,土魯斯的結果也類似。[10-11]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的Geert Jan van Oldenborgh說,雖然5倍是最低水平,但真實的數字「可能要高得多」。研究小組表示,這種可能性可能達到100倍,但不應過於認真,因為對雲層、大氣與土壤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模型中再現如此極端、破紀錄的氣溫進行建模非常困難。

儘管很難將這種熱浪直接歸因於氣候變化,但隨著地球在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繼續變暖,預計這種極端天氣事件將變得更加常見。

相關焦點

  • 在深圳這座城市生活越久,越容易產生錯覺
    六十多塊的網紅冰淇淋買好拍個照就吃兩口,三百多塊一頓的下午茶就是去看看風景的,口紅都是全色系的,缺個顏色真的要了命了。這還沒算,夏天要避暑,冬天要滑雪,國內國外遊一遊的錢,家裡養個貓貓狗狗的錢……現在看來這好像不是錯覺呀,這大深圳感覺除了我都很有錢。
  • 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原因是……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夏至,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此時,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間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那時,人們發現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資料圖:夏至「雲景」扮靚甘肅戈壁古城。萬宗平 攝夏至確立的時間很早。有資料顯示,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這一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便將這一天定為夏至。
  • 號稱「歷史上最熱夏天」是哪天,那一年究竟熱到了什麼程度?
    歷史上最熱夏天」究竟有多熱?乾隆八年夏天,平均超過40攝氏度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總是顯得是微不足道的,畢竟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出現才不過是幾百萬年時間而已,而地球已經是誕生了46億年之久,這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 2020年不是最差一年,這一年才是!歐洲沒有陽光,中國夏天降雪
    合作:Xiaofu_Lu  美國」時代周刊「年終特輯,主題是」2020年,歷史上最差的一年「。  但是,放眼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維度,如此說法又是否經得起考驗?  直到兩年前,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McCormick與團隊的研究成果,終於統一了學術界共識,當年還沒有被歐洲人所發現的冰島,發生了多場火山大爆發,大量火山灰充斥大氣層,導致北半球的太陽黯淡無光,歷時約18個月,也就是一年半時間。
  • 一年中什麼時候最熱 一年最熱是幾月份
    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國也開始慢慢進入溫暖的春天,那麼一年之中什麼時候最熱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中什麼時候最熱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是三伏天,也是大暑。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三伏天多出現在每年公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間。
  • 乾隆八年夏天是史上最熱的夏天!那一年為什麼這麼熱?
    說到乾隆八年的夏天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還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故事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卻是知道的,那就是話說乾隆八年的一個夏天,話說也別譽為是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最近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熱,所以下面我們不妨一起看看是當時熱,還是現在熱呢?當然到底又有多熱呢?下面就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分析揭秘看看具體是怎麼回事吧!
  • 小城留壩:有一年夏天,借山而居
    進入了高溫三伏天,幸運的是我已經從這個熱爐裡逃離出來,在漢中一個叫留壩的小城開始了一段風輕雲淡的夏日旅居生活。我在留壩的旅居生活是從老街清晨的濛濛細雨開始的,坐在書屋靠窗的桌前,細雨霏霏從房簷流下,落在舊時的石板街,一種來自前世的錯覺頓生,但留壩並非前生,更似二十多年前的故鄉。泡上一壺清香的漢中綠茶,配著洋芋餈粑呷上幾口,一個人等待雨歇,或等一兩好友前來暢談詩與遠方,這種體驗大概就是我來小城旅居最初的嚮往吧。時近大暑,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一場雨給老街增添了不少詩意,也讓溫度降到了秋意一般濃。
  • 澳洲夏天下雪 今年可能是最熱的一年(圖)
    連結  此前,英美兩國的氣象專家警告說,由於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的聯合作用,2007年可能成為比以前「最熱的年份」—1998年還要熱。目前,世界各地都表現出反常的氣候。  挪威《晚郵報》說,2006年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平均氣溫比普通時候高2℃,這使2006年成為自1937年以來最暖和的一年。
  • 為什麼一年有四季而不是五季六季
    溫帶的氣候也跟著熱帶變化,但比熱帶四季明顯度要差些,主要表現在夏天沒那麼熱,冬天更冷些。緯度越高就越冷,到了60度以上地區,就叫做南北寒帶地區,再往上,就是南北極了,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但為什麼人們把一年分為四季呢?這是歷史上人類在長期對太陽光照的觀察和和氣溫體驗中漸漸形成的。
  • 據預測2020年夏天將會是最熱的一年!
    準備好五一假期剛過,相信大家對本次假期的印象就是:熱! 多地氣溫破五月上旬歷史極值,上海、杭州、西安等地紛紛破了30度高溫,而太原氣溫甚至達到了35℃!
  • 我國夏天較熱的城市,素有「火洲」的稱號,卻不是新四大火爐城市
    炎熱的夏天馬上就要到來,那麼說到我國最熱的城市,相信大家立馬會想到我國的新四大火爐城市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這些城市在夏天最熱的時候氣溫可以達到40度以上,想想真的像是在火爐裡一樣。而緊挨重慶的「中國涼都」六盤水在重慶人眼裡就是天堂一樣的存在,六盤水也成為了很多重慶人夏季避暑的地方。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我國夏天較熱的城市,卻不是新四大火爐城市。
  • 歐盟:去年是歐洲史上最熱一年,刷新高溫紀錄!
    ▲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的一年。(圖/網絡圖片)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發布的最新報告稱,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的一年,比過去40年平均氣溫高出大約1.2攝氏度,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導致地球近年來異常溫暖,屢屢刷新高溫紀錄。
  • 2018年,地球將迎來最熱的一年,人類將迎接大自然的考驗
    現在人們普遍感覺到冬天不冷,夏天熱死,過去,冬天下雪很常見,但現在北方很多地區冬天都不下雪了,溫度也不怎麼冷,這些都是環境汙染造成的。可能很多人說了,冬天不冷好啊,不用穿厚厚的衣服,但如果冬天不冷,環境中的細菌就無法殺死,第二天天氣一熱,細菌就會大量滋生,各種流感病毒就會暴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到春天各種疫情就會發生,感冒的人特別多,甚至會暴發一些未知的,威脅人類生命的病毒。
  • 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來啦!吃火鍋能減肥去溼,這難道是真的?
    日常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清心除煩,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清淡飲食 益氣養陰天熱汗多,易耗氣傷陰。因此夏天首先要重視補水,平時喝溫開水最好,必要時則應該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所需。
  • 農民的生活真的是一年比一年難啊
    當個農民真的真的不容易,特別是經歷這幾年的情形,看來做農民真的太不容易了。種糧食不賺錢。作為一個農民,當下最重要的就是種植糧食的問題。但是雖然國家的政策都在不斷鼓勵種植糧食。實際上卻沒有多少能夠掙錢的方面。
  • 世界上真的存在天庭嗎?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並不是傳說?
    有人說過有一次在坐飛機的時候拍到了天宮,很多人就立馬出來吐槽了,說這個只是利用手機ps做成的合成技術,說簡單點就是一個特效而已,生活當中是不可能存在天宮的,因為天宮之說本就是一種傳說,也有人說過如果不是傳說的話那估計就是海市蜃樓了,畢竟有圖有真相,而且圖片還那麼清晰,大家都眾說紛紜,什麼結果都有。
  • 2018年為澳大利亞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三熱的一年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雪梨1月2日電據《澳大利人報》報導,揮別南半球悶熱的12月,2018年成為澳大利亞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三熱的一年。氣象局2018年氣候報告顯示,2018年記錄的歷史第三高溫也意味著有史以來10個最熱年份中的9個都出現在2005年以後。氣象局表示,這些數據與預估的人為因素導致氣候變化的長期趨勢相符。對於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而言,2018年記錄的日最高溫比過去30年平均溫度高出1到2度。
  • 揚州火車站時隔一年又被投訴熱如蒸籠,答覆仍是空調線路老化
    揚州火車站時隔一年又被投訴熱如蒸籠,答覆仍是空調線路老化 黃媛媛/「揚州發布」客戶端 2017-07-07 11:55
  • 2020年是4年來最熱的一年,這還只是開始!
    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我們的科學技術推飛猛進,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地球似乎變得越來越熱了。以往我國北方的城市有著分明的四季,但進入2020年以來,夏天變得越來越炎熱,冬天出現的越來越晚,也不再是之前的寒冬了。
  • 今年會是最熱的一年嗎
    近期,網上傳言,今年將是我國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對疫情控制有利。那麼,這種說法可靠麼?近年來我國的氣候是否異常?記者就此在發布會上採訪了相關專家。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首席方翀表示,這並不能說明北京已經提前進入夏天,近期只是氣溫有所起伏,晝夜溫差大:「五一」前期北京的氣溫偏高,但北京5月3日夜間有一次小雨過程,伴有雷電,局地可能出現風雹天氣,雨後5月4日、5日氣溫下降。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志華表示,從全國來看,「五一」期間全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偏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