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原因是……

2020-12-06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夏至,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此時,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間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

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又稱「夏節」、「夏至節」,有拜神祭祖的習俗。炎炎夏季,人們也會調整飲食習慣,各種形式的麵條成了餐桌上的美食。

土圭測日影確定夏至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那時,人們發現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

資料圖:夏至「雲景」扮靚甘肅戈壁古城。萬宗平 攝

夏至確立的時間很早。有資料顯示,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這一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便將這一天定為夏至。

《恪遵憲度抄本》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不過,這種類型的雨來去匆匆,範圍也比較小,常被稱為「夏雨隔田坎」。

為何夏至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

在《二十四節氣與民俗》中,民俗專家蕭放提到,古人認為二十四節氣運行的內在動力是陰陽二氣的流轉,不同的節氣時令,陰陽二氣在天地中處於不同的位置。

《管子·乘馬》中提到:「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按這種觀點來簡單劃分的話,夏至正是陽氣高漲至極,陰氣開始暗暗發生的時候。

按古人的觀念,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不過,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所以俗話說「熱在三伏」。

資料圖:6月21日是夏至日,近百名少年太極拳愛好者在江西都昌縣一廣場上表演太極拳,迎接夏至的到來。 傅建斌 攝

一般來說,三伏天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天氣炎熱的時候,要儘量在避免高溫時段外出,安然消暑度夏。

「實用」的習俗:女子互贈扇子、香囊

夏至時,正是麥收之後,古人感念天時,漸漸形成了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

《史記·封禪書》:「夏日至,祭地祇。皆用樂舞。」古代,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祭神禮典。有說法稱,在該節氣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是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古時,比較流行的習俗是女子之間互贈扇子、脂粉等物。《酉陽雜俎·禮異》裡說:「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子可扇風,塗抹脂粉可以消除汗水的異味,倒也實用。

宋朝還會給百官放假三天,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夏至的重視。

這個節氣吃什麼?

夏季空氣潮溼、溫度又高,飲食多偏向清淡。

資料圖:當日,正值夏至,昆明大觀公園裡荷花盛開,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賞。中新社記者 李進紅 攝

明清以來,做法簡單、美味的麵條成了民間飲食的寵兒,素「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帝京歲時紀勝》成書於清乾隆年間,據說,當時北京人夏至日家家都吃冷淘面,很是爽口。

在江南一帶,「夏至吃麵」也是一項重要習俗。麵條的種類就更多了,如陽春麵、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香氣撲鼻,令人饞涎欲滴。

由於日期臨近等一些原因,如今,古代夏至的一些習俗已經轉移到端午節。(完)

相關焦點

  • 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
    可是,已經夏至了呀!夏至不是夏天到了,立夏就意味著夏天到了。夏至的「至」,是「極」的意思,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此時,太陽運行到黃道面的90°角,地球的北半球正對太陽。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北極地區甚至整天都在太陽的照耀之下。
  • 夏至到,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入伏後哪天最熱
    在夏至節氣這天,不僅是太陽最偏北的一天,同時在正午的時候也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所以這一天也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在北半球將得到的太陽幅度最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從夏至節氣以後,天氣也一天比一天炎熱了。夏至節氣到了,那三伏天也就不遠了。老話常說「夏至三庚數頭伏」,那今年哪天入伏?入伏後哪天最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一年中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夏至的含義知多少?
    一年中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夏至的含義知多少?一年中有四4個季節,春、夏、秋、冬,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您是否知道,一年裡最重要的8個節氣,都是哪些?其中,夏至節就是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此時,我們正在在度過的「夏至節」又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含義呢?本月的6月21日(農曆5月初8),是2018年的夏至節日。夏至節和一年中的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是一年24節氣中最重要節氣。
  • 夏至到,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入伏哪天最熱?
    今日夏至,人們談起夏至總是會首先想到三伏天即將來臨了,夏至雖然是標誌著夏天的來臨,但卻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是三伏天,人們總是對極端天氣有著特別重視,所以從古代開始就一直有「夏數三伏、冬數三九」的說法,畢竟這兩個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影響最大。
  • 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今天是今年入伏的頭一天,入伏就代表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也會即將來到。俗話說得好「冷三九,熱在三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是三伏天,而三伏又分為頭伏,二伏,和三伏,我們都知道,入伏的時間是根據農曆節氣為準,夏至過後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天,每年都是如此。
  •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夏至是什麼意思含義
    2020年已經過去了五個月份,現在迎來了六月份,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例如兒童節、芒種、夏至以及端午節等。 那麼2020年夏至日是哪一天?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夏至日是哪一天  2020年的夏至在6月21日,今年的夏至剛好與父親節是同一天。
  •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2019今年入伏從哪天算起時間表
    入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也屬於比較熱的時候,因此,有的人認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麼,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2019入伏從哪天算起?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關。
  • 2019年夏至具體時間是哪一天 夏至是什麼意思夏至節氣吃什麼好
    2019年夏至具體時間是哪一天?夏至是什麼意思?「驕陽漸進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19年夏至是2019年6月21日23時54分迎來「夏至」節氣。夏至是什麼意思,夏至之後進入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段,人體易出現乏力、疲倦等「苦夏」症狀,飲食上有哪些講究?
  • 中國農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天
    題目中國農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天,北京的黑夜時間是白天時間的3/5。白晝和黑夜分別是多少小時?普通學生思路:本題的隱藏條件是一天有24小時。方法一:由「黑夜時間是白天時間的3/5」可知,單位「1」是白天時間,而白天時間未知,所以單位「1」未知,可以列方程。解:設白天時間是x小時,則黑夜時間是3/5x小時。
  • 夏至到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哪天最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夏至到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哪天最熱?今年的夏至就是6月21日,夏至已經到來,夏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了一年中的最北端。這時候我國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開始達到一年中最長的時間。以那麼為例,現在基本上到了晚上20:30左右才正式天黑,白晝時間最長的時間已經到來。
  • 2017年夏至具體時間是哪一天 夏至是什麼意思吃什麼好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6月21日12時24分,迎來「夏至」節氣。夏至是什麼意思,夏至之後進入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段,人體易出現乏力、疲倦等「苦夏」症狀,飲食上有哪些講究?尤其是夏至江淮一帶正處「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溼,俗話說「夏至陰生」,防身體入梅,合理的養生非常重要。
  • 六月至日:一年中最長和最短的一天
    北半球2020年的六月至日發生在6月20日(星期六)的世界標準時間21:44,這一天也是這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繼續閱讀,你將了解到更多有關這一天文現象的知識。因此,至日的意思是「太陽停止這一名稱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在至日這一天,太陽在天空中似乎靜止不動或停止移動,也就是說,太陽在一年中赤緯最北或最南的位置暫停,然後轉向。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日入伏,2020年啥時候最熱,要熱多久?
    文【土味龍】現在還是小暑節氣,還有一周左右就到大暑了,有人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是大暑,可能從這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裡理解的,以為到了大暑就進入夏天的燒烤模式。其實夏天最熱的階段是三伏天,今天就開始入伏了,而三伏中最熱的時間是中伏,那麼中伏是什麼時候,今年要熱多久呢?
  • 你對夏至了解多少?據說古代夏至居然放假
    在千百年的演變中,逐漸才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並加入了「憑弔屈原」等一系列內容。端午節最初並不是紀念屈原的NO.3 夏至只是一個時間點 而不是一天雖然日曆上標出來的夏至是一整天,但其實夏至指的是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的那一瞬間。比如今年夏至的準確時間應該是2017年6月21日12:24:06。
  •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時間:2020-06-19 13:17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 2020年已經過去了五個月份,現在迎來了六月份,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例如兒童節、芒種、夏至以及端午節等
  • 俗語: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有道理嗎?19年夏至是什麼時候?
    俗語: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有道理嗎?19年夏至是什麼時候?現在已經到了六月中旬,夏天也馬上就要到了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了。上一個節氣芒種也剛剛過去不久,馬上就要到下一個節氣夏至了。夏至是我國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民種地可以看天氣預報,根據天氣情況種植農作物。但是以前是沒有天氣預報,但是以前的先輩可以根據二十四節氣播種。小磊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夏至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那麼這句話有道理嗎?
  • 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日落最早的一天為什麼不是同一天?
    有趣問題:我住在北半球的中國,我注意到一年中冬至日的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並不是一年中日落最早的一天。那一天大約是12月10日,照此推算,12月10日以後太陽每天都會更晚落下,但是此時還沒到白晝時間最短的冬至日(12月21日)。
  • 【小醫知節氣】夏至
    夏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陽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夏至日過後,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逐日降低。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臺灣四省區,這四省區是我國境域內太陽在天空位置最當中的地區,日影最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即如古人所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同時,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在當地屬最高的一天。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 夏至一年中最長的一天,除了吃麵,原來還有這些風俗習慣
    馬上就到夏至了。關於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夏至你了解多少呢?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 今年5月初1是夏至,農村老人說夏至也有「99歌」,啥時候最熱
    在新五月的到來之際,也正值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夏至來臨,今天將會是全年日照最長的一天,太陽會在天空停留很久很久,才會戀戀不捨地落下西山。這也是夏至跟冬至的最直接的反差,那就是一個是全年日照最長,另一個卻是全年日照最短。大家都知道,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不入夏至不知熱,不到冬至不知冷,冬至和夏至是兩個分水嶺一般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