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夏至的含義知多少?
一年中有四4個季節,春、夏、秋、冬,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但您是否知道,一年裡最重要的8個節氣,都是哪些?
其中,夏至節就是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此時,我們正在在度過的「夏至節」又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含義呢?
本月的6月21日(農曆5月初8),是2018年的夏至節日。
夏至節和一年中的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是一年24節氣中最重要節氣。
因為,這8個節氣清楚的將一年中的季節轉換,劃出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
節氣的來源和發展,最清記載於春秋戰國時期,但那時還是個模糊的「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周朝時,古人用土圭測日影,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當土圭的影子移動最北方的一天,也就是最短的一天,就叫做夏至。
古人最初在定四方時,就是天南地北。而傳統文化中,又以「南方」為火,為炎熱,為夏天的象徵;而又「北方」為水,為寒冷,為冬天的象徵。
戰國後期的《呂氏春秋》,記載的「12月紀」中,就詳細記錄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等8個節氣。
直至後來的《淮南子》一書記載的現用的24節氣後,後人便沿用至今。
傳統文化裡,這樣記載24節氣中的夏至:北鬥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攝氏度。此時,陽光直射北回歸線上空,中午太陽最高。
除此之外,人們都知道,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也就是說,從夏至這天開始,就進入了炎熱的季節,天地間的自然萬物,在此期間會生長的很快,也最旺盛。
當過了夏至這一天後,太陽又會逐漸的向南移動,白天一天比一天減短,黑夜一則一天比一天增長。
古人也根據實踐經驗,也流傳下來不少關於「夏至」的諺語,比如:「芒種大家樂,夏至不著棉。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甲」、「夏至未過,水袋未破」、「夏至雨點值千金」等等……
《易經》國學認為,夏至節從陽氣到達極致,但物極必反,盛極則衰,此時,陰氣便又會生出。
「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每年的夏至,也正是陰陽轉換的季節。
而《易經》八卦中的「天風垢」消息卦,則是此農曆5月的卦象。「一陰初生」的初六爻,看似數量上不佔優勢,卻十分有力量、有潛力。這個陰爻則會帶著別的陰多由下慢慢往上發展,逐漸取代卦中的五個陽爻。
「熱極而寒生,寒生百病重」。
夏至時,也是養生的好時機,大家不妨在此期間多扶陽驅寒,注意養生、調理好身體。
在夏至不僅要睡好午覺,多飲水,還要儘量多吃些些青菜、瓜類等清淡滋補類食物達到避暑、養生的效果。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