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日落最早的一天為什麼不是同一天?

2020-12-13 天文在線

有趣問題:我住在北半球的中國,我注意到一年中冬至日的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並不是一年中日落最早的一天。那一天大約是12月10日,照此推算,12月10日以後太陽每天都會更晚落下,但是此時還沒到白晝時間最短的冬至日(12月21日)。當然了,自12月10日以後,太陽每天會更晚升起,以此抵消更晚日落造成的額外白晝時長,所以在12月10日以後的8~9天內,每天的白晝時間還是逐天減少。我把這一點告訴了我的朋友們,並用幾個可以計算日出/日落的網站提供的結果證明了我的觀測結果,可是他們還是不相信我。我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日落最早的一天不是同一天呢?一定在哪裡存在不對稱性!

物理學家答:如您所言, 「不對稱性」是解釋這個問題的關鍵。

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在太陽兩次回到天空中同樣的位置的過程中,地球需要旋轉略大於360度。經過一天的旋轉,地球在其軌道上會偏離1度(確切地講,是在365天一共偏離360度),換言之,這1度的偏離使得太陽會比其「應該」處在的位置偏離1度。

地球自轉的周期並不是整24小時,而是23小時56分鐘。24小時是太陽回到天空中同樣位置所需要的時間。如果從北極點上方進行觀測,我們會發現地球以逆時針方向沿自軸自轉的同時,還以逆時針方向繞著太陽公轉。

上述的偏差造成了「標準日」和「恆星日」(地球自身旋轉一次所用的精確時間)的不同。我們所熟悉的標準一天24小時,並不是從正午到另一個相鄰正午(太陽日)之間的精確時間,而是以一年為基準計算所得的平均數值。這種平均時間是一成不變的,也是我們能從鐘錶上讀到的時間。畢竟,現在大多數手錶足夠精確,一年內的偏差不過幾分鐘而已,因此相比每天根據太陽的位置來調整鐘錶,更簡單地操作是讓鐘錶自己運行。

然而,考慮到地球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地球每天掃過的角度是不同的。當地球離太陽更遠時,掃過的角度變化不大,太陽時比標準時略快。當地球離太陽更近時,掃過的角度變化得快些,故而太陽時比標準時略慢。

當地球離太陽很遠時,地球每天掃過的角度更小,因此太陽比我們的鐘慢一些(這個偏差會逐漸累積),所以此時日出和日落比預定時間要晚。當地球離太陽很近時,相反的現象會出現。

當地球距離太陽最近時,北半球正值冬至日,但這說法並不精確。實際上,地球處於「近日點」時大約是1月4日,而冬至日大約在12月21日。

在11月至來年的2月間,太陽時較標準時晚得越來越多(在1月4日晚得最多),據此日落越來越晚。另一方面,這期間每天的白晝時間越來越短,直到12月21日,據此日落越來越早。上述的兩種因素對日落早晚的影響相反,這兩種影響於大約12月10日(可能有些許偏差)恰好抵消。在12月10日前,每日時長的影響更重要;而在12月10日以後,標準時和太陽時之間的偏差更重要。

你並不一定要相信我。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意地方架一個照相機,每天在同一時間拍下天空的樣子。右邊的照片是某人按照上述的方法拍到的照片。

上述的兩種影響實際上很小,所以通常我們只在意一天的時長,而太陽時與標準時之間的偏差總是在15分鐘以內。在人們普遍使用標準時以後,日晷生產商會在日晷上標註「8字曲線」,方便使用者校正讀到的太陽時。

不管怎樣,請告訴你的朋友,你是對的!

以下內容大多與原題無關!四季更迭和晝夜交替,成因都是地球自軸的傾斜。我們知道,現在地球離太陽最近時,地球自軸的靠北的一端遠離太陽,而這僅僅是巧合。因為這個現象,北半球的天氣稍稍不那麼極端些。若是地球離太陽最遠時,地球自軸還是向北偏,北半球的天氣則會更極端些,而這會導致更多的積雪。北半球陸地面積更大,因此積雪更厚,並且白色的積雪會反射更多的陽光至外太空,這些因素都導致地球溫度會更低,此時地球便會迎來冰河時代。

此外,地球的自軸以2萬6千年為周期繞圓圈搖擺。換言之,在大約1萬3千年裡,當地球離太陽最遠時,地球自軸的北端遠離太陽。因此,冰河時期的周期大約為2萬6千年,或2萬6千年的整數倍。另外,北極星在過去和將來,都不會永遠是北極星,所以享受當下吧。古埃及人需要在兩顆星星之間取平均, 就像原始人一樣。

對了,日晷上「8字曲線」的形狀由以下這些因素綜合決定:地球自軸的偏離程度,至日(夏至和冬至)以及二分時刻(春分和秋分),軌道的離心率(橢圓性),到達公轉軌道上近日點和遠日點的時間。類似地,其它行星各自有它們的「8字曲線」。我們可以簡單地算出行星們「8字曲線」的形狀(火星除外),但是因為種種困難,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畫出精確的「8字曲線」。例如,我們無法將探測器發射到氣體巨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我們無法勘測金星的天空;我們無法將探測設備發射到水星上,因為探測器很可能會融化。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askamathematician- The Physicis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最早的日落不是發生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呢?
    為什麼最早的日落不是發生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呢?地球在一月到達近日點的這個事實可以解釋這一現象嗎?我們的時鐘和平均太陽日同步,平均太陽日也就是當地球軸傾斜度(或者傾角)為零和地球軌道為完全的圓形(也就是零橢圓率)時的太陽活動。所以,首先讓我們先設想一下,當傾角和橢圓率為零。然後,黃道(太陽系的行星和太陽在這些恆星天空中的軌跡)將會和天球赤道相一致。
  • 最早的日落來了,但為什麼不是發生在最短的白天呢?
    上圖:紐約日落,圖片來自於弗裡克用Jerry Ferguson.拍攝對於美國最南端和類似緯度的地區——北緯30度左右——一年中最早的日落髮生在11月底和12月初。對於更北的緯度地區——北緯40度左右——一年中最早的日落髮生在12月7日左右。
  • 六月至日:一年中最長和最短的一天
    北半球2020年的六月至日發生在6月20日(星期六)的世界標準時間21:44,這一天也是這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繼續閱讀,你將了解到更多有關這一天文現象的知識。至日是一個天文現象,發生在太陽離赤道最遠的時候。它是由地球自轉軸傾斜及地球繞太陽公轉造成的。每年我們都會經歷兩個至日——冬至和夏至。它們分別發生在6月20-22日期間和12月20-22日期間。在至日,太陽到達離赤道最北或最南的位置。
  • 為什麼最早的日落沒有出現在一年中最短的這一天?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上個十二月份太陽在冬至的前幾天傍晚時分落下得更早,為什麼最早的日落沒有出現在一年中最短的這一天?難道地球在一月處於近日點和這個現象沒有關係嗎?我們的時鐘與「平太陽日」是同步的。那麼讓我們先來看看傾角和橢率均為零的情況。然後,黃道(太陽系的平面與太陽在天空中相對於恆星的運行軌跡)會與天赤道重合。正因為我們的時鐘與太陽運動的完美同步,這個時間總是位於子午時分,也就是午夜十二點整。但是實際上地軸傾斜了23.5度。因此,黃道也相對於天赤道傾斜了23.5度。那麼會發生什麼呢?
  • 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冬至不光是北半球一年中最冷時段的開始,也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此時人們常常感嘆白天太短,天黑太快。詩聖杜甫就發出了「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的感慨。  晝短夜長的這種變化,緯度越高的地區越明顯。
  • 廣州全年日落最早的一天即將到來
    事實上,廣州全年日落最早的一天即將到來,根據預報,11月29日,廣州日落時間為17時40分22秒,為全年最早。冬至日黑夜最長竟不是日落最早?或許有市民會疑惑:冬至日當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所有地區迎來全年夜長最長的一天,理應也是全年日落最早的一天。為何日落最早不是那一天?
  • 後天廣州將迎全年「最遲日落」,為什麼不是夏至日?
    後天廣州將迎全年「最遲日落」,為什麼不是夏至日?後天19時16分52秒,廣州將迎來全年「最遲日落」。如果天色晴朗,在日落時間,市民仍可在室外利用日光讀書看報。 同樣是日落,廣州全年日落時間最早將在11月28日,日落時間為17時40分22秒,比後天提早了1小時36分30秒。
  • 一天中哪個國家的時間最早? 和北京時間又差多少?
    一天中哪個國家的時間最早? 和北京時間又差多少?時間:2018-03-09 10:47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天中哪個國家的時間最早? 和北京時間又差多少? 每天時間都在不停的更換,不論你身處哪個國家,時間一點也不等你,一直在往前走。我們知道出國旅遊出差,有時差。
  • 廣州日落全年最早的一天!17時40分就夕陽西下
    今日(11月28日),廣州全年日落最早,天黑也最早。記者從廣州市五羊天象館了解到,今天17時40分,夕陽已西沉地平線。同樣是日落,廣州今年的11月28日比全年最遲的7月3日提早了97分鐘。
  • 明天廣州的日落時間全年最早 下午5時41分
    新快報訊 (記者 楊升華 通訊員 李建基)廣東天文學會昨日預告,明日廣州的日落時間為全年最早,當日下午5時41分太陽將從羊城地面消失,30分鐘後夜幕降臨。  近日不少市民發現,下班回到家時已是披星戴月了。為何未到「冬至」(12月22日)天就黑得這麼早呢?據廣東天文學會的專家解釋,「冬至」雖然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但它不是黑夜來臨最早的一天。
  • 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原因是……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夏至,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此時,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間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那時,人們發現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資料圖:夏至「雲景」扮靚甘肅戈壁古城。萬宗平 攝夏至確立的時間很早。有資料顯示,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這一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便將這一天定為夏至。
  • 中國農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天
    題目中國農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天,北京的黑夜時間是白天時間的3/5。白晝和黑夜分別是多少小時?普通學生思路:本題的隱藏條件是一天有24小時。方法一:由「黑夜時間是白天時間的3/5」可知,單位「1」是白天時間,而白天時間未知,所以單位「1」未知,可以列方程。解:設白天時間是x小時,則黑夜時間是3/5x小時。
  • 一天,一年,一生!( 寫的真好)
    一天,一年,一生!,日落而歸一天已逝矣一生的時間很短暫短暫到未細品盛世就已經要告別繁華一生就要轉眼即逝笑聲中迎接生命,哭聲中結束生命不要影響今天愉悅的心情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一天很短,所以別爭爭吵吵一年很短,所以別總是傷感一生很短,所以別留下遺憾
  • 為什麼一天不足24小時,一年多出5小時
    為什麼一天不足24小時,一年多出5小時?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天文曆法的問題。是的,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在夏季的時候,天亮得早,黑得晚;而在冬天,正好相反,天亮得晚,黑得早。各個經度緯度度也不一樣,低緯度的不太明顯,高緯度地區,比如到了哈爾濱,就特別的明顯了。那麼為什麼這樣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 古代元旦跟春節是同一天,那為什麼春節七天假,元旦卻只有一天?
    一年一度的元旦假期過去了,今年恐怕是史上放假最短的一個「小長假」了,還沒進入放假狀態呢,馬上又上班了。過節放假多久,其實跟節日的分量息息相關。你看春節,就從來沒人敢打主意吧!曾經有一年大年三十白天還上班,結果引發全國人民憤怒。
  • 今天為什麼是白天最短的一天
    很多人覺得好像冬至的時間是固定每年的12月22日的,其實不是的,雖然冬至的多數時間都是每年的12月22日,但是有時候也會為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當天,時間並不是固定。因此冬至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它會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這三天之內出現。
  • 踏雪尋冬,這是一年白晝最短的一天
    這一天太陽直射的位置是地球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或22日,因為這天是沒有固定的,所以也被稱為"活節"。這舉動和詩中寫冬天裡孕育著春天氣氛的基調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至節即事》【元】馬臻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繡幕家家渾不捲,呼盧笑語自從容。
  • 一天為什麼是24小時?古代一天是多長?地球自轉為什麼越來越慢?
    地球人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每小時有60分鐘,每分鐘有60秒,就算以小孩子的認知水平也能接受這件事。但是,一天究竟為什麼是24小時呢?為什麼不能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呢?這就要從人類的計時方法說起了。這個時間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越來越多的科學發現證實,地球的自轉速度在逐漸變慢,也就是自轉周期變長,所以現代人理解的「一天」和古代人理解的「一天」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古代人的一天比我們的更短暫。現在國際上有專門的計時機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根據地球自轉周期的變化,校正最新的時間,於是就出現了「閏秒」這個概念。每逢「閏秒」,全球增加一秒。
  • 最黑暗的一天:大批英國民眾聚集在格拉斯頓伯裡山丘上,看日落
    據英國《太陽報》12月20日報導,英國民眾聚集在格拉斯頓伯裡山丘上,等待著在這一年中最短的一天裡,靜候著看日落。今天是一年中光照最少的一天,在西方的傳說中,耶穌在約瑟小時候,拜訪過格拉斯頓伯裡,據說,在山丘的下方,是通向安溫童話世界的門戶。
  • 2021年將成史上過得最快的一年,最短的一天在7月|地球
    來源:科研圈  近期地球自轉速度有加快的趨勢,自有記錄以來最短的 28 天都發生在 2020 年。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今年我們將見證史上過得最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