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回憶戴安瀾抗戰往事:客死異國 終於魂歸故裡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日電 香港文匯報2日報導稱,「海鷗將軍」戴安瀾在中華民族反法西斯戰場上,留下一段精彩而悲壯的歷史。在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該報專訪了戴安瀾將軍之孫戴茗磊。

  「祖父進入黃埔三期學習後,為表示平息帝國主義欺壓中華民族、蹂躪華夏大地的惡浪狂潮的決心,遂改名為安瀾。」戴茗磊說,戴安瀾在從長城抗戰到臺兒莊戰役,再到武漢保衛戰、崑崙關大捷的大小數百次的戰鬥中身先士卒,英勇奮戰,血灑疆場。

  出徵緬甸時,面對歡送的民眾,戴安瀾笑著說:「為民族戰死沙場,男兒之分也。」當孤軍深入緬甸同古,決心與日寇決一死戰時,他在留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中寫道:「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立功異域 以少勝多

  戴安瀾,字海鷗,被稱為海鷗將軍,是中國近代抗戰史上著名戰將。1939年1月,戴安瀾被任命為中國首個機械化師--第5軍第200師師長。同年12月,桂南崑崙關戰役尾聲時,戴安瀾親臨炮兵陣地指揮炮擊日軍,不幸被彈片擊傷背部,因流血過多而被抬下戰場。崑崙關大捷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為壯烈的戰役之一,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以及該旅團90%的軍官。

  1942年,戴安瀾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徵軍的先鋒赴緬參戰。在同古會戰中,英軍自顧撤退把防務完全交給第200師,面對4倍於己的兵力,戴安瀾下定決心戰死疆場,立下遺囑:師長戰死,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各團、營、連亦如此。第200師同仇敵愾,日軍死亡逾5000人,中方犧牲1000人,以1比5的戰績創造了中日交戰史上前所未有的戰果,國際輿論為之震動,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史迪威評價戴安瀾將軍為「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

  斥同室操戈 挺國共合作

  與很多將領相比,戴安瀾是更加純粹的軍人,他對國共合作、全民團結抗戰的支持亦是無私的。戴茗磊告訴記者,在祖父的日記中曾有這樣一段,當聽說八路軍遊擊隊在一次戰鬥中給日軍以打擊,他寫下:「抵抗日寇必然是前方與後方兩個戰場一起之努力,中國之抗戰必然是全民族之抗戰。」戴安瀾將軍始終反對國人之間同室操戈,倡導全民團結一心抗戰。

  在面對重慶《新華日報》記者陸詒時,戴安瀾說,第二次國共合作,團結抗戰,這是深得民心的好事。要爭取最後勝利,必須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勝利以後的建設,仍然需要兩黨合作,民主建國。陸詒高度評價戴安瀾對國共合作的深刻見解,「非一般軍人所能比擬」。

  悲壯殉國 身故備極哀榮

  從中槍負傷到最終不治,戴安瀾將軍經歷了生命中極其悲壯的最後八天。戴茗磊的父親曾多次深入緬甸密林,探尋戴安瀾將軍最後的足跡,終於在2011年找到並確認了戴將軍殉國地--茅邦村。戴將軍後人決定在此建一座佛塔,以紀念戴將軍及200師陣亡官兵,在遠徵軍二代、三代的幫助下,這座紀念塔已於2013年落成。

  1942年5月18日,200師從緬甸返國途中遭到敵人伏擊,戴安瀾親臨第一線指揮,遭到敵人重機槍一陣掃射,胸、腹各中一彈。負傷的戴安瀾由擔架抬著前進,但仍然指揮部隊的行動,雨淋日曬使得他的傷口化膿生蛆。

  由於傷勢的惡化,戴安瀾處於半昏迷半清醒的狀態,已說不出話來。當參謀長周之再等人問:「師長,我們下一步如何把部隊帶回國去?」祖父示意拿地圖來,用手指著出國的路線,隨後示意衛士把他扶起來,未來得及說什麼,就與世長辭,年僅38歲。

  忠勇勤廉治軍 戰術克敵制勝

  戴安瀾將軍是一個從基層「打」上來的將軍,其麾下的200師驍勇善戰。談及祖父的治軍良方,戴茗磊表示,戴安瀾非常注重軍隊的訓練和教育,教育官兵要有忠、勇、勤、廉這四個現代軍人的特性。

  不僅是精神上的要求,戴安瀾將軍根據現代戰爭需要,對士兵的格鬥、射擊、警戒、偵探、戰術動作等都提出具體要求。他集合200師全師官兵,分期進行訓練,親任教官,一絲不苟。在當年全國軍隊的軍事比賽中,200師多次獲第一名,成為國民黨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也是日寇最為敬畏的部隊。

  戴茗磊說,祖父在抗戰中戰果輝煌,絕非因為運氣好,而是他非常注重士兵的軍事訓練、戰役戰術的指導,是在用大腦和敵人戰鬥。早年在長城抗戰中,戴將軍看到官兵作戰非常勇敢,可是卻打不過日軍,於是就從戰術上鑽研總結怎樣訓練好自己的士兵,並寫了很多練兵教材。他提出了要三個「不打」:第一,看不見不打;第二,瞄不準不打;第三,打不死不打。

  「他不是一味勇敢、莽撞地不怕死,而是經常動腦子來考慮戰術,想著怎麼消滅敵人。」戴茗磊說,祖父善於思考學習,琢磨日軍的戰術,考慮怎樣才能克敵制勝。

  髮妻永結同心 名將魂歸故裡

  「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們母子今後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籬、澄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幾年,即可有福,自有出頭之日矣。望勿以我為念,我要部署殺敵,時間太忙,望你自重,並愛護諸兒,侍奉老母!」海鷗將軍在緬甸給妻子王荷馨寫下的遺書,至今讀起來仍叫人無比感動。

  戴茗磊回憶說,當時孤身帶著四個子女的祖母非常堅強。1949年,蔣介石集團派人要其祖母帶全家撤離到臺灣,祖母當即回絕:「我的丈夫葬在哪裡,我一輩子就帶著孩子在哪裡,決不離開他。」

  戴茗磊的父親戴澄東,曾先後任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等職,近年來浸心發掘中國抗戰史料。戴茗磊說,父親幾赴緬甸,費盡周折,找到了祖父戴安瀾將軍的犧牲地--茅邦村。離開茅邦村之前,戴澄東最後挖了兩小袋土,帶在身上,後來將這些土祭在蕪湖戴安瀾將軍的墓前。70多年後,客死異國的中華抗日名將戴安瀾終於魂歸故裡。(劉凝哲、凱雷)

相關焦點

  • 戴安瀾38歲犧牲:次女80高齡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三子攜家移居美國
    中國遠徵軍之魂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隨即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在"南進"戰略的指揮下開始分兵南下,大舉入侵東南亞各國,試圖從南面包圍中國截斷中國最後的生命線。
  • 聽到「回家」才閉上眼睛 旅居臺灣老兵魂歸陝西
    華商報訊(記者 王衛平 曾春)昨日下午5時許,離開大陸已經65年的抗戰老兵虞成芮終於回家了——他的骨灰被臺灣志願者莊銘悅女士專程送回,將被安葬在故鄉勉縣。  回家是老人一生的心願,莊銘悅說:「他在天堂一定很開心。」  投筆從戎 抗擊日寇  「謝謝,謝謝!」
  • 戴安瀾之子祭拜父親 將軍一生戎馬倥傯不失儒雅
    昨日是「七七事變」紀念日,戴安瀾的幼子戴澄東帶著妻子、兒子、孫女一家人來到安徽蕪湖,祭拜永眠在此地的抗日英雄戴安瀾將軍。69年前,作為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戴安瀾率部在緬甸與日作戰時,不幸壯烈殉國。
  • 重讀抗戰家書|戴安瀾·捨生取義 家國情深
    奈何戰在緊要前方。雙親大人,若兒難歸,請必保重玉體;家中的妻,若我難回,望勿以我為念;親愛的兒,不要忘記,未曾停止愛你。2015清明重讀抗戰家書,祭拜壯士國魂。戴安瀾 1904—1942中國遠徵軍第五軍第200師師長朗誦:張光北  1942年,作為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戴安瀾將軍率第200師赴緬參戰,保衛同古、收復棠吉,立下了赫赫戰功。1942年5月18日,他在突圍戰中身負重傷,後壯烈殉國。
  • 二戰時他們走出國門抗戰,何時他們才能魂歸故裡
    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開始了艱苦的抗戰,在1941年的時候,中國可以說已經抗戰了10年了,無論是財政還是民生等都面臨巨大的危機,幾近崩潰,但是在如此困難的時候,中國依舊響應盟軍號召,先後分兩批,向東南亞(入緬)派出了40萬精銳
  • 抗日烈士胡啟哲魂歸故裡
    7月22日,本刊二版刊發《一路追尋,惟願烈士魂歸故裡》一文,對埇橋區曹村鎮元窪村胡啟哲烈士的親屬在民政部門幫助下尋找到烈士遺骨一事進行了報導,當時烈士親屬很希望胡啟哲烈士魂歸故裡。
  • 抗戰名將戴安瀾,38歲入緬作戰不幸犧牲,留下4子女皆國家棟梁
    中國遠徵軍之魂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隨即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在''南進''戰略的指揮下開始分兵南下, 大舉入侵東南亞各國, 試圖從南面包圍中國截斷中國最後的生命線。
  • 血灑滇緬鏡,忠魂永常歸——鐵血英魂戴安瀾
    今天我就來和大夥談一談血戰滇緬的悍將---戴安瀾。看到戴安瀾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戴安瀾的祖母與其父親商量,準備把戴安瀾送進學校學習。就這樣戴安瀾進入了家鄉的私塾。私塾先生所教授的「忠義仁理」更是讓戴安瀾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 山河無恙,抗日烈士、黃埔一期榮超有望魂歸故裡,安徽阜陽人
    曾在80年前為保家衛國浴血拼殺的抗日英雄,英魂有望重歸故裡。榮超畢業於黃埔軍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國軍43師127團中校副團長,1941年9月在反攻宜昌戰役中殉國,被安葬於湖北省長陽縣磨市鎮。不久前,當地誌願者通過在墓碑上覆蓋宣紙,拓印墓碑,字跡清晰顯現。
  • 期盼五華籍抗日英烈魂歸故裡
    幾十年辛苦尋找、萬裡漂洋過海、數日的奔波勞累 …… 張琦終於找到了因在馬來西亞參加「神山遊擊隊」抗日而犧牲的烈士英雄兄長。 「一封家書」萬裡尋親 1982 年來到深圳的張琦有著一個美滿的家庭,事業有成,兒子也很有出息。但是,他心中一直有個牽掛令他無法釋懷。
  • 圖:湖南抗冰三烈士魂歸故裡
    圖:湖南抗冰三烈士魂歸故裡 2008年03月05日 1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當日上午,湖南省漣源市白馬鎮楊世村的父老鄉親早早在村口等待,當載著羅海文、羅長明兩英烈骨灰盒的靈車一出現,鄉親們用震天的鑼鼓和齊鳴的鞭炮迎接英雄魂歸故裡。   事件回放:2008年1月中旬,湖南省遭遇了50年罕見的冰雪災害,電力設施遭到嚴重摧毀,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志願加入到抗冰保電搶險隊伍。
  • 據統計,抗戰時期有66位黃埔生為國捐軀,為何戴安瀾的名氣最大
    黃埔生是指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學生,據戰後統計,在八年抗戰時期,共有20萬黃埔生走上抗日前線,而在抗戰結束後,僅存萬人, 犧牲率高達95%。足以可見,在八年抗戰時期,黃埔生抗戰意志堅定,在抗戰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上屢建戰功,為國家民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 戴安瀾,遠徵緬甸的「第一將軍」(4)
    那天,他正在學校玩雙槓,高年級的同學走過來問:「你爸爸是戴安瀾?」「是。」「死了。」哥哥聽到手一滑,從雙槓上摔了下來。回家後,母親已得知父親犧牲的消息,兩個人抱頭痛哭。母親曾收到父親從前線寄回的「為國戰死,事極光榮」家書,但真正面對父親的死訊,還是沒法接受。迎接父親棺木時,母親哭得撕心裂肺,一定要開棺見人,幾個抬棺木的士兵勸了好一陣子,說「公殯過了才能開」,母親才作罷。
  • 「奧運狂人」陳冠明魂歸故裡安葬
    3月25日下午,奧運狂人陳冠明魂歸故裡安葬,海內外華人與家人鄉親沉痛悼念。 在老人魂歸故裡安葬之時,紛紛舉行各種活動或發表詩文,以示悼念。   美國亞特蘭大市僑領周曉燕發來悼念:魂歸故裡,老陳安息。   北京律師唐海龍先生與福建籍華人劉女士賦詩追憶狂人陳冠明:   昔日夢斷阿根廷,今日魂歸其故裡。   霞客馬可波羅行,其後唯有陳冠明。
  • 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之子向無為捐贈「日軍投降書」……
    為了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民族英雄戴安瀾將軍幼子戴澄東先生,再次向家鄉捐贈了2件珍貴文物,1975年戴安瀾將軍紀念郵票1玫和1945年侵華日軍投降書(影印件)1份。1975年9月3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30周年,中國臺灣印製發行了戴安瀾將軍紀念郵票,用以紀念弘揚戴安瀾將軍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 紀念抗戰不能被忘卻的那些人 戴安瀾:為國戰死 事極光榮
    戴安瀾1904年,清末動蕩年代,戴安瀾出生於地道的莊戶人家。家人為剛出生的孩子取名「衍功」,希望他長大後能建功立業。勤奮好學、品行端正的戴安瀾,贏得了周先生的垂青。他曾對人說,此子稟賦優異,少有大志,後必有成。之後,戴安瀾又進入無為縣城區學堂讀書,後考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南京安徽公學學習。  1924年3月,從在廣東粵軍任團長的叔伯戴端甫的來信中,獲悉國共兩黨合作創辦黃埔軍校的消息後,戴安瀾辭別父母,與本鄉一批熱血青年奔赴廣州。
  • 一個抗日小兵,連殺9個鬼子兵,犧牲78年後終於魂歸故裡
    忠骨流落他鄉78年後,無數網友幫他尋找家人,終於魂歸故裡。他就是抗日英雄耿維忠。由此,流落他鄉78年的英雄終於魂歸故裡,葉落歸根。
  • 讀《抗戰家書》:穿越時空的不朽民族魂
    穿越時空的不朽民族魂■倪雅玲 徐山林凝望《抗戰家書》封面,一派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陰沉肅殺、生死契闊的氣氛——彤雲密布,火光沖天,標題殷紅如血,士兵憔悴奔突,城垣頹敗荒涼……倏然,我們又被帶回到70多年前炮火連天
  • 紅色女特工60年後魂歸故裡 骨灰加蓋黨旗並在八寶山設靈堂公祭
    紅色女特工60年後魂歸故裡 骨灰加蓋黨旗並在八寶山設靈堂公祭 2011年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朱楓烈士才得以魂歸故裡。
  • 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
    客家祖地寧化600年劉氏祖祠舉行「把紅軍英烈接回家,讓魂歸故裡世代緬懷」活動。圖為活動現場。 呂明 攝中新網寧化1月10日電 題: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中新網記者 林春茵「共和國有今天,正是他們當年出走革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