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灑滇緬鏡,忠魂永常歸——鐵血英魂戴安瀾

2020-12-24 冰點歷史

01引言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海鷗將軍千古》

這首詩是毛主席,為一位國民黨將軍創作的吊挽五律詩,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國民黨將軍,能得到主席如此的尊重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夥談一談血戰滇緬的悍將---戴安瀾。

02少年壯志

1人窮志不短

戴安瀾將軍出生於1904年的安徽省無為縣,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裡人口較多,所以很是清貧。五六歲的戴安瀾那時還叫戴炳陽,經常協助父親下田務農,已然是一個非常懂事的乖小孩。

戴父在農閒時期,為了補貼家用,經常為遊走於鄉間的草臺戲班子打短工。在當時休閒的時候能看上一齣戲,已經是中國農村百姓最大的享受了,於是每到農閒的時候,戴安瀾就迫不及待的跟隨父親進入戲班,每當父親有機會在臺上助演時,戴安瀾都會在臺下看的津津有味。

戴父最愛的戲劇,就屬《滿江紅》了,戴父時常借著嶽飛來教育戴安瀾,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忠於國家,捨身忘死的價值觀早早的紮根在戴安瀾的腦中。嶽飛的形象深深的影響著戴安瀾,少年時期的他便立下志向,要做像嶽飛一樣精忠報國的大將軍。

看到戴安瀾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戴安瀾的祖母與其父親商量,準備把戴安瀾送進學校學習。就這樣戴安瀾進入了家鄉的私塾。私塾先生所教授的「忠義仁理」更是讓戴安瀾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2考入黃埔

1924年的中國正處在動蕩的大革命時期,各種思想、主義充斥在社會中,但這些思想、主義的目的只有一個,復興中華。此時的戴安瀾正值熱血青年時期,面對這樣一個落後,弱小的國家,戴安瀾心中只想投身於復興國家。

國民大革命席的浪潮席捲全國,無數有識之士紛紛選擇加入建立民主政府,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鬥爭中。國共兩黨聯合創辦的黃埔軍校備受人們關注。

對軍閥混戰深惡痛絕的戴安瀾,決定赴廣州上軍校。初到廣州的戴安瀾很快憑藉著優異的文化課成績,受到黃埔長官的注意,本以為能順利入學,但戴安瀾卻因身體原因未能入學,於是戴安瀾為了能上黃埔軍校,前去入伍當兵,鍛鍊身體。

第二年,有了強健體魄和戰鬥經驗的戴安瀾,順利的進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黃埔三期的一名學員。

在黃埔軍校中,戴安瀾也是最出眾的那一個,他不僅能對「三民主義、共產主義」說出自己精確的理解,還能隨軍作戰,奮勇殺敵。

03舉身赴國難

1首戰獲殊榮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變本加厲,日軍雖在東三省,但心卻早已覬覦全中國了。時刻準備想「效法清軍南下,奪取全中國」。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此時的戴安瀾恨不得飛身前往古北口前線。

2月25日,戴安瀾接到命令,火速率軍前往了古北口。古北口抗戰打的異常的艱辛,日軍在轟炸機的配合下,幾度險些全殲國軍,戴安瀾上司,國軍25師師長關麟徵身負重傷,戴安瀾救下關師長後,率部堅守等待增援。在戴安瀾的出色指揮下,國軍將士得以保全。戰後戴安瀾因戰功卓著,指揮得當,被授予五等雲麾勳章。

2再創輝煌

1938年臺兒莊戰役打響,臺兒莊戰役備受國共兩黨高度關注。戴安瀾接到強攻陶墩的命令後,所率領部隊星夜兼程的趕到陶墩。到達目的地後,戴安瀾觀察日軍的基本情況後,決定趁著黎明時分,用火攻的辦法攻取此地。

於是命令士兵準備大量汽油、木材、棉布等火具。天亮時分,發起總攻。戴安瀾身先士卒,帶頭衝向日軍陣地,國軍士兵因此大受鼓舞,紛紛像瘋了一樣砍殺日軍。

臺兒莊的日軍因戴安瀾的猛烈進攻,被迫後撤,因此戰後戴安瀾又獲得了寶鼎勳章。

04長眠滇緬

1崑崙關之戰

1939年,大半國土已淪陷於日寇手中。日軍的魔抓逐漸向我國的西南推進,此時的西南地區已成為我國最後能與外界取得聯繫的通道了。9月日軍發動「桂南戰役」,崑崙關告急。

200師師長戴安瀾向杜垏明情願支援崑崙關。接到進軍的命令後,戴安瀾率部前往崑崙關。崑崙關地勢極為險要,11月國軍進入崑崙關地區。在日軍整日的飛機狂轟濫炸下,國軍硬是和日軍對峙了1個多月。這樣的形式對於國軍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但為了最後的生命線,只能用無數將士的生命和意志堅守著。

崑崙山戰役的轉折發生在12月底。經歷了1個月的攻防混戰,國軍和日軍都已人困馬乏,時刻都有可能進入最後的決戰。12月31日國軍和日本人爆發了一場最慘烈的戰鬥。這場戰鬥中,戴安瀾將軍手執白刃,向陣地高喊:「弟兄們,當年狄青在此地創下不世功勳,今天就到了我二百師建功立業的關鍵時刻了」隨便飛出陣地,衝向日軍。

經過一天的戰鬥,崑崙關最終被國軍將士成功奪下,祖國的生命線得以保全。

2遠徵緬甸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敵我雙方都因長期戰爭,陷入了一段時間的僵持狀態。此時我國為了得到國際援助,同時為了馳援在東南亞的英美盟軍,國民政府決定組建中國遠徵軍。

1942年,戴安瀾在同古痛擊日軍,消滅日軍數千人威震緬甸。但還是無濟於事,日軍更加兇殘的進攻,迫使盟軍不得不撤退放棄緬甸。戴安瀾率軍從野人谷撤回國內,但東南亞叢林地形複雜,氣候多變,再加上日軍的瘋狂追擊,戴安瀾將軍不幸殞命於此。一代悍將就此落下帷幕。

戴安瀾將軍逝世後,國民政府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社會各界都有表示極度的惋惜和悲痛。

1979年,人民政府為其樹立了紀念碑,以紀念將軍,銘記歷史,警示後人。

相關焦點

  • 孫子回憶戴安瀾抗戰往事:客死異國 終於魂歸故裡
    戴茗磊說,戴安瀾在從長城抗戰到臺兒莊戰役,再到武漢保衛戰、崑崙關大捷的大小數百次的戰鬥中身先士卒,英勇奮戰,血灑疆場。  出徵緬甸時,面對歡送的民眾,戴安瀾笑著說:「為民族戰死沙場,男兒之分也。」當孤軍深入緬甸同古,決心與日寇決一死戰時,他在留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中寫道:「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 【原創】碧血灑疆場 丹心照汗青
    碧血灑疆場 丹心照汗青   ——戴安瀾將軍抗戰殉國及祭奠事略      陳述
  • 「外交九烈士」誓死抗日護僑:血灑異域 魂歸故土
    「外交九烈士」誓死抗日護僑:血灑異域 魂歸故土 2015-09-01 21:14:43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南京9月1日電 題:「外交九烈士」誓死抗日護僑:血灑異域魂歸故土
  • 戴安瀾38歲犧牲:次女80高齡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三子攜家移居美國
    駐守東南亞的英國盟軍不戰自愧,就在這時中國政府連忙調集最精銳的一隻機械化部隊入緬作戰,將日軍欲從西南方向滅亡我國的陰謀擊破。 中國遠徵軍的勝利不但保衛了我國在抗戰時最後的生命運輸線,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 戴安瀾,遠徵緬甸的「第一將軍」(4)
    那天,他正在學校玩雙槓,高年級的同學走過來問:「你爸爸是戴安瀾?」「是。」「死了。」哥哥聽到手一滑,從雙槓上摔了下來。回家後,母親已得知父親犧牲的消息,兩個人抱頭痛哭。母親曾收到父親從前線寄回的「為國戰死,事極光榮」家書,但真正面對父親的死訊,還是沒法接受。迎接父親棺木時,母親哭得撕心裂肺,一定要開棺見人,幾個抬棺木的士兵勸了好一陣子,說「公殯過了才能開」,母親才作罷。
  • 吳先斌:異域尋忠魂十四日記
    晚上,坐在寺廟臺階上跟戴老師閒聊,我說:「我以後可以在我的名片上多印一行頭銜」,戴老師問印啥,我說印一個「中國尋找戴安瀾第一人」,戴老師笑起來說:「好,我舉雙手贊成!」人在艱苦的環境中說點狂詞妄言,只要不失理性,對自己提升信心,有百益而無一害。
  • 歷史會說話: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榮耀徵途與噩夢歸國路
    活下來的人,部分分布在緬甸,少數在雲南西南部苟生,這些曾經血經沙場的老兵慢慢凋零,有的在貧困線上掙扎,孤苦伶仃;有的已經舉目無親。更多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一個的離開這個世界,見證曾經那段艱苦歷史的人越來越少了!本著重現歷史,緬懷逝者的心態,向這支鮮為人知的軍隊致敬!
  • 堯華清:緬懷周恩來總理(詩八首)
    慧蒼生魄載天【來】去留芳魂怒放【總】由使命度橫穿【理】懷天下心操碎【逝】去諸國旗半懸【世】外名聲雷震宇【四】方魅力品超凡【十】分謙遜梅蘭雅【五】四運動青年聯【周】濟蒼生天地豔【年】憶無私億眾牽03懷念恩來淚染襟,全民痛哭奠忠魂
  • 入 緬 收 藏(上篇) 段生馗
    繼續南行到了冬籲,冬籲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同古」或「東瓜」,人口11萬。仰光北大門,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衝,城北有一座永克岡軍用機場,七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日軍「必須迅速佔領之地」。駐守在同古一帶的英緬第一師士氣低落,做好了後撤的準備,日軍向同古推進,英軍撤往普羅美。戴安瀾指揮的200師發動了同古戰役,蔣介石的計劃是以200師不惜代價死守同古,爭取時間,掩護中國遠徵軍主力向同古集結。從1942年4月19日起,日軍第55師團第112聯隊向同古發起攻擊,第143聯隊20日投入戰鬥。
  • 中國遠徵軍入緬苦戰,老戰士親歷野人山,回憶當年失聲痛哭
    而此時,中國所有的出海口都被侵華日軍佔領了,大量的抗戰物資早已經無法通過海路運輸到大陸,自打1940年,日軍佔領了越南後,滇越鐵路也從此被切斷了。如此一來,1938年修建的連接中國昆明和緬甸仰光的滇緬公路,就成為了中國與國際聯繫的唯一一條交通命脈了。
  • 緬梔,開花最美的熱帶植物!
    我這才想起來,原來又是緬梔花開的時節。        我不由得停下來,駐足觀看。但見緬梔除了秀麗雅致的迴旋覆瓦狀花容可供觀賞外,它的葉片都簇擁在枝條的頂端。站在樹下,可以清楚看到,除枝條頂端,每根枝條上都沒有一片葉子,但明顯地留下落葉後的「葉痕」。        綠色的葉子,葉脈非常明顯,排得整整齊齊,好像拿尺畫的一樣。
  • 70載崢嶸歲月稠 滇緬胞波情誼深——記滇緬友好往來70周年紀念日
    70載崢嶸歲月稠 滇緬胞波情誼深——記滇緬友好往來70周年紀念日6月8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共和國建交70周年紀念日。70年來,雲南作為中國與緬甸接壤的省份,牽手「胞波」在多個領域收穫豐碩合作成果,不斷增進兩國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