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斌:異域尋忠魂十四日記

2021-02-13 鐵軍文化

2011年5月30日    晴      27℃-34℃    星期一

早晨6時起床,7時緬甸外交部陪同人員已在酒店大廳等候,見面寒暄後,一起乘坐長龍公司提供車輛向莫媚地區出發,莫媚距離曼德勒200多公裡,200公裡在中國只需兩個小時的車程,而在緬甸卻需要11個小時,因為緬甸的公路絕大多數都是年久失修,我們今天走的路據介紹還是100多年前英國所修的,道路上的橋梁都是二戰所建,若要拍一部反映二戰的電影,道路部分可以直接來取景了,因為我們所前往的地區是緬甸非開放地區,沿途關卡很多,幸虧有外交人員陪同,才能順利過關。晚8時抵達莫媚的Happy賓館,講起來叫高興酒店,我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其實就是簡陋的私人招待所,客房內無衛生間,若需洗漱只能去公共衛生間,衛生間極其髒亂差,滿地汙水讓人無法下腳,想起佛說:順其自然,隨心就好。人要適應環境,就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一天也活不下去。

一路疲憊,天氣炎熱,用一桶井水把自己從頭到腳澆透後,方才睡覺。

△宿寺廟

2011年5月31日     晴    26℃-35℃  星期二

天蒙蒙亮就起床,晨,無事可做,就到小鎮上走走,小鎮上的人都用詫異的目光看我這個不速之客,就有點像我們改革開放前看外國人一樣。

7時早餐之後,我們又繼續出發,隨行又多了幾位新夥伴,他們都是當年遠徵軍的後代,還有一位原莫洛地區學校校長伍岡愛先生。車輛經過3小時的顛簸,抵達瑞麗江邊,在一處水電站休息後,又轉乘木船,逆江而上,有一隻老鷹一直在我們船頭上空飛行,時而盤旋時而向前,我們跟戴老師說,這隻鷹可能是戴將軍派來迎接我們的,戴老師笑笑說:「父親應該在天有靈」。為感謝隨行的緬甸人,我把一條「南京」煙分給他們,他們捨不得抽,藏起來,菸癮犯時,還不停的向我要煙,說中國的煙好抽。經4小時的船程抵莫洛村,莫洛村是離戴安瀾將軍犧牲地最近的一個村莊。到莫洛村後我和戴老師又走訪了村上三位85歲的老人。三位老人都記得中國遠徵軍撤退時路過莫洛村的情景,都說中國軍隊很守紀律,沒有擾民,是自己扎木筏過江的,整個過江花了一天時間。

晚上宿莫洛村一座寺廟,也無水洗澡,用毛巾擦擦身子,穿著短褲四仰八叉地赤裸躺在地板上睡著了。

△去莫洛途中

2011年6月1日  晴  大雨  26℃-38℃  星期三

晨,在一片念經聲中醒來,身上多出瘙癢,仔細一看,身上爬著許多無名小蟲,用手彈去。7時,7輛摩託車已在寺廟門前候著,清理行裝後向茅邦村出發,7輛摩託車載著我們7人在山林道中行駛,講起來是山道,其實有許多地方根本沒有路,還需摩託車手用隨身帶的砍刀砍去樹枝,劈開一條道,真是有當年遠徵軍殺出一條血路的味道。經過摩託車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我們每個人都被顛的撕心裂肺,終於到達茅邦村,發現此地與史料上記載的戴安瀾將軍遇難地在地形地貌上有不同之處,在熱心的村民幫助下詢問了村上一些老人,老人說我們要找的可能是老茅邦村。現在由於緬甸的行政變遷,老茅邦村根本無人居住,且沒有道路通行,只能徒步在林中穿越,無人識路。眼前的情況出乎我們意料,讓人一籌莫展,我蜷縮在一旁抽菸,戴老師過來說:「先斌,如果找不到老茅邦村,我們就在新茅邦村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舉行憑弔和祭祀儀式,表達我們對先烈的懷念」,我看看戴老師,贊同他的想法,但心有不甘。我繼續靜靜的抽菸,戴老師轉身去忙碌,大約抽了有半包煙的功夫,戴老師又急匆匆來找我說:「先斌,有人認識老茅邦村的路」,我把菸頭一扔問:「誰?人在哪兒?」戴老師說是當地村秘書,他願意帶我們去。天無絕人之路,生火做飯,準備出發。

戴老師把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方便麵集中起來,向村民借了一口大鍋,用泉水煮了一鍋麵條,填飽肚子好幹活。午餐後全體人員棄車,在村秘書的帶領下,徒步前去老茅邦村。我背著攝像機照相機,扛著三腳架走在隊伍的後面,十幾公斤的攝影器材壓在我身上,每邁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體力,叢林中,氣溫高達40多度,不一會兒就氣喘籲籲,汗如雨下,我手腕上的紅木珠被汗水侵染成白色,用舌頭舔了一下竟然很鹹,我明白自己的體力消耗狀態,戴老師是水利專家出身,有野外生存經驗,不知他在哪裡摘了一把橙色野果讓我嘗嘗,我吃了幾顆,又酸又甜,提神醒腦,繼續向前。路過一處山泉,我用喝光的空瓶盛滿水,以備路上急需。密林之中我們三次迷路,艱難行走三個小時,爬了好幾座山頭,耗盡了我全身所有力氣,幾乎達到了我的生理極限,終於聽到戴老師喊:「找到了,找到了」,兩棵榕樹、寺廟,寺廟已毀,舊跡依在,地形地貌與史書上記載完全符合。我也不顧地面潮溼髒亂,使盡我最後一口力氣撲向榕樹下,仰天趟地,氣喘籲籲大聲喊到:「戴老師,看樣子我這輩子還要發財」,仰望天空,心想,戴將軍一定會護佑我這輩子發大財,做大事。話音剛落,天上開始下雨,雨點落在我臉上,這雨點仿佛天泉甘露滋潤我心,我想更應該是戴將軍的淚水。69年了,今天終於有他的親人和他用生命護佑的民族後代來他的犧牲之地憑弔他,看望他,這雨點是將軍的喜極而泣。

我稍有點力氣後,從地上爬起來,憑弔將軍英靈正式開始,方才的細雨也變成了傾盆大雨,所有人員全身溼透,我手中攝影機潮溼警告燈在不停的閃爍,我用塑料布緊緊裹著攝像機,用身體護著防止雨水滴到攝像機上,一旦攝像機發生自鎖無法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對宣傳抗戰歷史來說也是一個遺憾。燒香、冥紙、磕頭,戴老師念佛經,念經前戴老師跟我說:「先斌,你看,待我把經書念完,保證不下雨」。果然念完經書,把經書焚燒後,天空雨停放晴。戴老師跪在地上呼喊著:「親愛的爸爸戴安瀾將軍,敬愛的中國遠徵軍犧牲的將士們,我戴澄東帶著媽媽和各位前輩的遺願,帶著我們兒女子孫和親朋好友的心願來憑弔你們了,你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來要把你們的英魂帶回家、帶回祖國,和家人團聚,和祖國人民團聚。我們不要你們做他鄉之鬼,不要你們成為異鄉之魂,跟我們回家吧!回到祖國的懷抱!」所有在場人員都被戴老師想念父親之情深深感染。我在將軍犧牲的榕樹下取了一抔黃土,象徵將軍的英靈,與我們一道下山回家,逝者魂安,生者慰藉。

戴將軍的豐功偉績,中華民族子孫應世代永記。

緬甸茅邦村,一個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的名字,因為是將軍犧牲之地,英魂所在之處,被中國人熟知,牢記!

△在榕樹下祭拜戴安瀾將軍

又經幾個小時的跋山涉水回到莫洛村寺廟,宿寺廟。晚上,坐在寺廟臺階上跟戴老師閒聊,我說:「我以後可以在我的名片上多印一行頭銜」,戴老師問印啥,我說印一個「中國尋找戴安瀾第一人」,戴老師笑起來說:「好,我舉雙手贊成!」人在艱苦的環境中說點狂詞妄言,只要不失理性,對自己提升信心,有百益而無一害。

△茅邦村的小孩

2011年6月2日  晴雨相繼  26℃-34℃  星期四

晨,5時起床,其實根本沒有床,昨晚席地而睡,早餐後乘船、坐車,晚上11點回到曼德勒。

在回程中,經過一個水電站工地,熱心的水電站工地負責人知道我們的意圖後,找出一張1938年緬甸軍事地圖,確證了我們所去的茅邦村就是將軍犧牲之處。

戴澄東先生見地圖後說:「這真是人順天,天助人,天人合一」。

在快到曼德勒郊區時,我們被緬方移民局攔車檢查,經緬方外交部陪同人員交涉後放行!在返回途中,路過收費站,我發現有的車收費,有的車不收費,我就問司機阿高怎麼回事,阿高說:「不收費的車上肯定有大人物」,我跟阿貴開玩笑說:「我們不是大人物嗎?」 ,阿高年輕調皮,有我年輕時的影子,他把車子開到收費亭時,衝裡面大喊,收費站立馬開閘放行,因說的緬語我聽不懂,過收費站我問阿高剛才喊的什麼,阿高說:「我向他們喊,你沒看見這是部長的車嗎?」,我跟戴老師哄然而笑,因為戴老師確實當過省某部副部長。

△途中加油

2011年6月3日    晴雨相繼    26℃-36℃    星期五

緬甸正式進入雨季。過幾天就是中國的端午節,上午在緬甸華僑、遠徵軍後代王建貴家中吃粽子、休息,下午去東吳,東吳過去叫同古。在同古,當年戴安瀾將軍曾經下過一道氣壯山河的命令,命令各團營進入陣地,準備戰鬥,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為國戰死,事極光榮。這不足百字的命令,是中華民族在最危險時候的錚錚吶喊,更是一個鐵血男兒寧死不屈、血戰到底的決心所在,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是所有抗戰軍人的真實寫照。今天重讀這段文字,依然能讓人眼含淚花,催人奮進。

 △中國遠徵軍紀念館內牌匾及中國遠徵軍紀念碑

2011年6月4日     晴    27℃-36℃   星期六

上午和戴澄東先生探訪、考察、觀看當年中國遠徵軍的幾個主要戰場,尋找中國遠徵軍200師師部。中午時分拜謁中國遠徵軍紀念碑,這個紀念碑最初在同古市區,因緬甸政府干預,被迫遷到華人社區裡。緊接著參觀中國遠徵軍紀念館,看了以後,除了我對英雄的崇敬心情以外,更多了一些悽楚,紀念碑僅是普通水泥澆築,紀念館其實就是一個倉庫,裡面堆了很多雜件、百貨,牆上只掛了一個宣傳性的標語,並無一個紀念館應有的資料和文物,館裡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說,因館和碑都是當年遠徵軍後代募捐修建的,平時靠將紀念館出租給人做倉庫的租金來維護,待有活動時,在將堆放的雜物搬出去,平時也沒有人來參觀,幾乎幾年才做一次活動,由於當年日本人進行「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許多緬甸人都錯誤的認為當年中國遠徵軍是來幫助英國人統治他們國家的。我聽了這些介紹,心裡很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是做了一個行為上的決定,向中國遠徵軍紀念館捐贈人民幣1000元。

下午又驅車300公裡,近十多個小時車程抵達棠吉,夜宿王建貴的妹妹家中。緬甸鄉村衛生條件極差,途中吃飯常常會有許多「蒼小姐」圍著手捧的飯碗翩翩起舞,一不留神「蒼小姐」就有可能成為口中「美味」。為了防止食物不潔,吃飯時戴老師往我碗裡放了幾個大蒜頭。

△棠吉全景

2011年6月5日     晴     20℃-31℃   星期日

棠吉,也是200師的戰場,毛主席有詩: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同古是200師打的阻擊戰,棠吉是200師打的攻擊戰,這一仗,200師擊潰日軍十八師團在棠吉的守軍,200師佔領棠吉,但代價也是巨大的,戴安瀾的衛士也在攻打棠吉時犧牲。但因日軍十八師團主力已佔領臘戍,切斷了遠徵軍回國之路,遠徵軍只能被迫撤進野人山。野人山是中國遠徵軍傷心之地,出徵時有十萬人,回國僅剩四萬人,其中有五萬人在野人山犧牲、失蹤,從野人山回來的著名詩人穆旦多年緘默不語,直到抗戰勝利他才寫道:「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來形容中國遠徵軍在野人山的艱辛與悲壯。

棠吉現在的名字叫東技,上午登棠吉最高處,在棠吉市區內一座山頂眺望棠吉全貌,戴澄東先生講述父親當初在戰鬥中的情節。下午回王建貴妹妹家中休息,閒來無事,讀戴安瀾將軍生前寫的文章,感觸很深,也讓人啟發,一個人的英雄行為不是一時衝動之舉,也不是義氣行事,他是由英雄不斷學習、探索、總結、反思,且束身自律的結果。

晚上停電,躺在床上思念中國,思念家人。

2011年6月6日     晴     24℃-36℃   星期一

今天是端午節,借宿的女主人、王建貴的妹妹非常客氣給我們早餐安排了粽子,特別吃到了白面饅頭,使自己胃口大開。

有一緬甸人向我們介紹,在棠吉的一個長壽寺裡,有許多方塊字,因不認識中文,不知是什麼意思,也不知是什麼人寫的,我們很感興趣,隨緬甸人去郊外的這個寺廟,在寺廟的佛身上確實看見一些文字,仔細辨認發現是日本人刻的,因時間長久,佛身上又幾次刷金漆,無法辨認出所刻字的全部內容,但有幾個字依然清晰可見「龍部隊激戰之跡  參拜紀念」,我不禁心中一愣,龍部隊是日軍56師團簡稱,這支惡魔部隊曾擊傷戴安瀾將軍,使將軍不幸殉國。陪同的王雨順先生找來廟內的僧人,詢問什麼情況,僧人找出一本資料本,我在翻閱後得知這些字都是當年日本老兵、老兵後代以及日本民間團體來棠吉後超度在此戰死的日本士兵亡靈刻下的。翻閱整個資料本,沒有一個中國人來此超度自己民族的英魂。此時我心中有許多感慨,強烈要求在資料本上留下我們的名字,戴老師所寫的是:中國遠徵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幼子戴澄東,我寫的是: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吳先斌,我寫完後又仔細看了一遍,心中才有些踏實,僧人說,在此之前,沒有中國人來過為自己的民族英魂祈禱並留下名字。閒暇之餘,我與僧人聊天,我讚譽他很有學問,僧人只是淡淡回答一句:我只有愛心。這句話讓我沉思許久,試圖在僧人的回答中找到緬甸人對那場戰爭的價值觀。

離開長壽寺,乘13小時車程到緬北重鎮臘戍,臘戍是中國遠徵軍緬北集結地。夜宿王建貴大哥家。

 △日本人在寺廟留言

△中國人在寺廟留言

2011年6月7日    大雨    22℃-28℃   星期二

由於進入雨季,所睡的被褥都是半溼的狀態,很不舒服。

上午和戴澄東先生去了臘戍火車站,臘戍火車站是當年200師乘火車去同古和日本打第一仗的地方,車站還有69年前的樣子,沒有變化,只是多刷了幾遍油漆,讓歷史又多了幾層撲朔迷離,但真實的歷史總能穿透時空,展現在世人面前。去臘戍機場,因機場是禁拍區,偷偷拍了幾張照片就被戴老師喊上車匆匆離去。下午找到當年蔣介石在臘戍開會的地方,現在是臘戍政府招待所。

傍晚時分離開臘戍前往眉謬,行前,當地僑領設宴為我們踐行。提到設宴千萬不要想到我們國內的奢侈和浪費,其實就八道普通的菜,我估計不會超過200元人民幣,但不管錢多少,都是華僑的一片心意,和他們對戴安瀾將軍的尊敬,也讓我了解到當地華僑生活不易,若不是比當地緬人勤勞,可能早無立錐之地了。

餐後,在夜色中行車5個小時到眉謬,宿王建貴家。建貴兄家中床少,安排我與戴老師一張床,跟一個男人一張床睡覺很不適應,就躺在床上想我這輩子跟幾個男人「同床」過,苦思冥想,只有一次,小時候隨父親出差,跟父親「同床」過一次,今晚是第二次。戴老師與我父親年齡相仿,從這個角度講,也如同父子。

△臘戍火車站

2011年6月8日    晴,大雨    24℃-31℃    星期三

7時起床,主人準備了豐富的早餐,因我肚子不適,一口未吃,只喝了一點熱水,8時出發,去尋找蔣介石在眉謬開軍事會議和接見戴安瀾的地方,接見完後蔣特地將戴將軍留宿在自己的行宮內住宿。戴安瀾將軍日記記載:四月六日接電,要他到眉謬,不知何事?他打算去霞飛兄住處。夜十時才到,由於眉謬道路彎曲複雜,竟然迷了路。遂站在路旁,意欲尋一英人問之。這時兩輛轎車迎面疾馳而至,戴招手停下,用英語問路,車中人告之,這是委座的車,他向車中望去,見委座夫婦端坐車中。蔣對戴說,明早去見他

經幾位當地老華僑的介紹和帶路,在眉謬市南邊找到一幢二層別墅樓,現已改為賓館,在賓館門口的牌子上明確寫著此樓建於1904年。與史料的描述核對後,確認此處就是當年蔣介石開會和留宿戴將軍的地方,大家欣喜,我拍照攝影記錄。至此我們緬甸一行的目的全部完成,並圓滿成功。

下午趕回曼德勒,回到曼德勒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在緬甸能洗一次熱水澡是一件幸福的事。十天前剛到曼德勒,感覺這是一個十分陳舊的城市,一圈鄉村跑下來,感覺這城市雖陳舊,但還是一座城市,能滿足人們城市生活基本所需,就是會經常停水停電。

△戴安瀾將軍留宿處

2011年6月9日    晴   24℃-35℃  星期四

幾十年前,我們贏得那場戰爭,幾十年後,在對待那場戰爭中陣亡者的態度上,我們中國的民間力量輸給了日本的民間力量,但我相信,未來,我們一定會有巨大的改觀,因為我們民間的精氣神仍在,中國人世世代代捍衛國家的尊嚴的信念從未放棄過。

上午去曼德勒最高處的什放山,在山上我見到日本民間團體修建的十座超度他們民族亡靈的紀念碑,以及刻著三千多名日本戰死官兵的姓名。作為一個中國人,到此處未見到一個我們中國遠徵軍將士的紀念碑,未見一個我們犧牲者的名字,該作何感想呢?反正我想哭,卻不知道眼淚向哪裡流,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為我們的抗日將士在緬甸修建一個紀念碑,以表達我對民族先烈的尊重和敬意,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今天民族人格上的獨立和完整。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頻繁,後者改變前者的一切,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國號和政體制度,但唯一不改變的有兩個字:中國。當年出徵異域,揚我大漢威名的中國遠徵軍,就是因為捍衛「中國」這兩個字,許多人永遠成為異域之「鬼」,他們的事跡驚天動地,卻沒有驚醒我們的遺忘。

下午去看望了中國遠徵軍老兵,分別是徐中英,92歲,第八軍炮兵營第二連連長,48年升為營長;林峰,93歲,廣東梅縣人,是第二次入緬作戰的軍隊;張福麟,38師通信兵上士,濟南人。

臨別傍晚的時候,去中國駐曼德勒總領事館,領事館總領事唐英先生接待了我們一行,並對我們這次活動作了高度評價,他說戴安瀾將軍是國共兩黨都認可的民族英雄,我們今天的行為也是中緬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晚上總領事設宴款待我們。

△日本陣亡者鎮魂碑和戰死軍馬紀念碑

2011年6月10日    晴     24℃-32℃     星期五

兒行千裡母擔憂,上午去玉石市場買一枚翡翠戒面回來給母親,讓老母親開心一下。下午2:40航班飛昆明,在昆明轉機回南京,因飛機晚點,抵南京機場時已是次日凌晨兩點半,走出機場大廳,仰望星空,回想這十多天在緬甸頂高溫、穿密林、登崎嶇、行泥潭、吃乾糧、喝泉水、宿寺廟,艱辛頗多,付出頗多,但畢竟生命無虞,而當年中國遠徵軍歸國之路付出的是血淚與生命。回到家中,家人都已熟睡,今天我們託和平之福,才會有一份安寧。

△伴我在緬甸渡過十四天的鞋襪,去時它們「意氣奮發」,歸來「滿身疲憊」

注釋:文中加粗字部分出自於網絡及戴澄東先生文章

附記:

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月26日,中國遠徵軍第200師紀念佛塔在緬甸孟密縣落成,200師部分犧牲將士名單如下:

戴安瀾(師長)安徽無為人

柳樹人(團長)貴州安順人

劉吉漢(副團長)

黃景什(副團長)

陳維林(上尉連長)

黃生榮(上尉連長)四川人

王若坤(少尉排長)

孫建良(少尉排長)河南人

吳基文(皖)吳琪立(湘)鄧定中(湘)李長晚(粵)阮廉清(湘)蔡雪松(皖)曾維郎(湘)楊青雲(黔)王有明(魯)

袁瑞生(贛)譚繼禹(皖)樊國祥

黃道生( 贛)黃持楚(贛)肖洪勳(贛)吳寶康(蘇)何思林(皖)曹新育(鄂)嚴大生(湘)王有林(皖)吳國楨(蘇)

楊子貴(川)楊松山(豫)張起祿(蘇)王金山(湘)任天祥(粵)舒芳華(湘)楊方建(湘)張月華(湘)金子成(蘇)

銀金玉(湘)梁冠臣(粵)楊秀建(湘)周南生(湘)王師堂(湘)石作輝(桂)周南成(湘)陳立明(鄂)黎前仁(湘)

農國泰(桂)蔣虎成(蘇)楊厚福(贛)阮躍光(湘)

    .

更多的陣亡遠徵軍名單,等待我們尋找!

相關焦點

  •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讓更多日本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真相
    從2014年開始至今,為了讓日本普通民眾了解南京大屠殺真相,吳先斌多次赴日本多地舉辦展覽,被譽為中日民間友好交往的使者,今年在日本廣島舉行的展覽還受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積極評價。  憑藉自己的力量,吳先斌扛起了保衛民間抗戰記憶的重擔。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0年,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年,吳先斌比往年更為忙碌。
  • 海軍新聘文職人員入職 在劉公島北洋水師忠魂碑前宣誓
    海軍新聘文職人員入職   把誓言鐫刻在海天之間   ——海軍首次組織新聘文職人員入職宣誓儀式側記   ■本報記者 陳國全 通訊員 趙 煒 馬英智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我宣誓: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人民軍隊,遵守國家憲法法律……」盛夏,威海劉公島,在高聳的北洋水師忠魂碑前
  • 尋色宇宙,盡收眼底,完美日記與中國航天攜「玉兔」迎來第二代動物...
    (原標題:尋色宇宙,盡收眼底,完美日記與中國航天攜「玉兔」迎來第二代動物眼影)
  • 異域風情
    異域風情
  • 固始縣:紅色專題紀錄片《青山忠魂》觀影座談會召開
    河南縣域經濟網信陽訊 9月1號下午,紅色專題紀錄片《青山忠魂》觀影座談會召開。信陽市作協主席陳峻峰、固始縣文聯主席曹本國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和紀錄片主創團隊參加座談。與會人員首先共同觀看了紅色專題紀錄片《青山忠魂》。
  • 世代守護 不負忠魂
    埋骨於此的將士不知姓名,也沒有家人來尋,只有蔣家人在樸素的土堆前做標記的三塊磚頭,以及一塊紅色立牌,才顯示出這裡的特殊。小時候的蔣石林還不懂這段歷史的殘酷和壯烈。他跑到軍墓後面的樹林裡玩,在那裡撿到子彈殼,還會拿去換糖吃。後來上小學時,曾經在腳山鋪阻擊戰後隨紅軍離開的蔣再來學校裡作報告,他才開始懵懵懂懂地了解到,當初自己的爺爺和爸爸掩埋的人為何而獻身。
  • 十年前熱播緝毒劇《忠魂》主角原型尹大寶被查
    十年前熱播緝毒劇《忠魂》主角原型尹大寶被查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7-27 06:40 來源:澎湃新聞
  • 山西懷仁:大型全域鼓樂實景演繹《忠魂》國慶巨獻!
    大型全域鼓樂實景演繹《忠魂》國慶期間傾情獻禮,一首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致敬禮讚!《忠魂》是一部以忠義文化為創作理念,以傳播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的作品。該劇目以楊家將金沙灘之戰和天門陣之戰為題材,通過講述楊家將千年忠魂不滅,守衛疆土的忠義精神,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實景演繹。該劇以景區為演藝場地,通過劇情切換,實現人在劇中,劇在景中的立意。
  • 第十四講:如何寫好一篇日記?
    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化的兩大奇觀是列夫·託爾斯泰的日記和安東·契訶夫的書信,足見日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雖然日記人人可寫,但每個人未必都敢說自己寫得好,更不用說教別人如何寫好日記了,可見日記並非一種心情塗鴉那麼簡單,而是有自己特殊的寫作格式。
  • 廉潔頌丨文物裡的廉政故事系列之:楊椒山祠憶忠魂
    廉潔頌丨文物裡的廉政故事系列之:楊椒山祠憶忠魂 2020-11-0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原創散文:荒山野嶺埋忠魂
    殊不知,這下面就掩埋著四十八名抗日誌士的忠魂。 在當地的老輩人當中,都知道早年「白洋法」英勇抗擊日寇血戰平頂山的戰鬥故事。 故事發生在偽滿康德四年三月初六(即1937年4月6日)。這天上午十點多鐘,村民們正在家裡吃早飯,忽聽外面傳來陣陣喊殺聲和密集的槍彈聲。
  • 鳳凰網黨支部:請英烈忠魂檢閱鳳凰青年
    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前,我們敬獻鮮花,深深悼念,英烈忠魂永垂不朽!他們的崇高信仰、勇於獻身、赤膽忠誠、無私奉獻,讓大家感到無比震撼。黨員王墨堯表示,「長河落日留忠魂、青山處處埋忠骨」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為了祖國的統一,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維護國家統一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我們要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奮鬥終身。
  • 鐵血戰士 永恆忠魂
    原標題:鐵血戰士 永恆忠魂 他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譜寫了光輝的篇章,用自己對中華民族、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滿腔熱血譜寫了永恆的忠魂。 史忠恆的出生地是當時的永吉縣孤店子鎮北三臺子屯(1958年孤店子被劃歸吉林市區管轄)。史忠恆原名史恆,從軍時為避免敵人報復其家人,改名史忠恆。他一生牢記父親囑託,在外只說是永吉縣人,不提具體是哪個村屯。所以,現在網際網路上關於史忠恆的資料都只有永吉縣人字樣。
  • 墨爾本封城日記(十四)
    很多年後,會在雜蕪的文字間揀到這些特殊的日記,也會記得我們曾經一同經歷了這場席捲全球的曠世大疫。疫情之中的溫情格外溫情,我們說過的話如篆,即便垂落成觸手可及的星辰大海,兩岸蔥蘢,遠隔千古河川,早已心照不宣。一箋泛黃的詩,一曲陳舊的歌,足以安頓紛飛的季節。不變的客棧,流淌的夢,終有不屈不撓的守護,在夢中的相望裡,在醒來的呼喚裡。
  • 抗戰忠魂,遙望故鄉78年
    自此,從尋親信息發布,到尋訪到榮超副團長的長孫榮學立,只用了短短的12個小時。感謝網絡的力量,感謝為之付出的志願者和愛心人士。 一段湮沒了78年的烽火記憶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 徐歡:杏花時節祭忠魂
    杏花時節祭忠魂 文/徐歡去西大雲疃村是在今天四月中旬,這時節正是蔚縣杏花盛開的季節。方圓幾百裡的塬上盆地從山腳到河川,從溝壑到農田全都浸潤在一片粉白色的煙霞中。天藍了,白雲漂染,水清了,綠樹掩映;小路邊,杏花開了……一切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南山腳下的忠魂。「川下杏花白似雪,山頭白雪曉飛銀。一朝紅騎從天降,帶到壺流兩岸春。」杏雨紛飛的磨笄山下,我們與英雄同在!
  • 花溪區政法系統召開「學訓詞、鑄忠魂、鍛鐵軍」學習實踐活動推進會
    為加強全區政法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學訓詞、鑄忠魂、鍛鐵軍」學習實踐活動工作有關精神,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11月26日,花溪區委政法委組織全區政法系統召開「學訓詞、鑄忠魂、鍛鐵軍」學習實踐活動推進會。
  • 淄博中院「黨旗耀天平 公正鑄忠魂」黨建品牌在「活力黨建」評選中...
    淄博中院「黨旗耀天平 公正鑄忠魂」黨建品牌在「活力黨建」評選中勇奪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