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於世濤
(點擊下方音樂結合一起讀文章哦)
我爺爺奶奶的墓地,就在彰武、康平、法庫三縣交界處的平頂山腳下,這裡素有「雞叫鳴三縣」之稱。每年清明節去給爺爺奶奶上墳時,都要穿過平頂山村,往東爬上一個山崗,山崗下邊有一片農田,呈「棋盤」狀,當地人叫棋盤地。爺爺奶奶的墓地在棋盤地底邊的半山坡上。在棋盤地的頂邊,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土丘,上面長滿蒿草,爬滿碎石,乍一看就像一個天然形成的亂石崗。殊不知,這下面就掩埋著四十八名抗日誌士的忠魂。
在當地的老輩人當中,都知道早年「白洋法」英勇抗擊日寇血戰平頂山的戰鬥故事。
故事發生在偽滿康德四年三月初六(即1937年4月6日)。這天上午十點多鐘,村民們正在家裡吃早飯,忽聽外面傳來陣陣喊殺聲和密集的槍彈聲。有膽大的村民爬上房頂往遠處觀看,只見村子東南邊的半山坡上有一大群頭褁白巾、腳穿白鞋、上穿白衣、下穿白褲,手拿大刀、長矛、棍棒的「白洋法」教徒們正在和日偽軍的騎兵英勇拼殺。
所謂「白洋法」,又叫白蓮教或白刀會,其實就是一種民間道教教會組織,入教的道徒多為農民。平時,教會組織道徒們行善吃齋、傳道誦經、普度眾生,農閒時還組織習練武功、強身健體。據說入教後的道徒喝下「白洋法」法師的「神符」,就會「法體入身」,就可以消災免難、飛簷走壁、刀槍不入。
由於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日本強行佔領東北,並成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東北民眾從此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生活更加艱難,老百姓反滿抗日的情緒日益高漲。
就在這種形勢下,法庫縣勝寶山(又叫馬鞍山)上福興寺的「白洋法」教主宮良棟、蘇義等人積極發展會員,擴大組織力量,逐步把教會發展成為秘密的民間抗日組織。就是在上文說到的這天早上,「白洋法」的二百多名教徒手持大刀、扎槍等武器,高舉「反滿抗日」狼牙紅旗,高呼著「打倒日本,恢復中華」的口號,從勝寶山上衝下來,直奔偽東科前旗公署所在地後新秋——現在的彰武縣後新秋鎮。
在經由法庫縣十家子日偽警察分所時,起義隊伍衝進警察所,活捉偽警察一名,繳獲步槍一支。據說偽警察所長是光著腳丫子跳後窗戶逃跑的。宮良棟等人搗毀偽警察所,砸碎電話,割斷電線,燒毀文件,並向圍觀的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宮良棟、蘇義向現場的群眾說:「大家不要怕,我們是反滿抗日的白刀會,全國各地的白刀會都在今天起義,我們要打倒日本,恢復中華,絕不當亡國奴!」接著就開倉濟貧,還把剛剛繳獲的錢、糧、物等分發給周圍的貧苦群眾。
當時的偽東科前旗公署參事官叫淺野良三(日本人),接到「白洋法」要襲擊旗公署的消息後,立即組織六十名日偽騎兵、一卡車偽滿警察,共一百多人,攜帶步槍、機槍等輕重武器急往法庫方向攔截,準備在平頂山下設伏阻擊「白洋法」。同時,淺野還給通遼偽治安隊和警備隊發電報請求增援。
當淺野的隊伍來到平頂山下還沒來得及設伏時,其先頭部隊的日偽騎兵就和「白洋法」義軍遭遇了。
「白洋法」的教徒們看到日本鬼子分外眼紅,一起喊著「殺!殺!殺!」衝向敵群。由於短兵相接,日偽軍的步槍發揮不了優勢,而「白洋法」的教徒們揮舞著大刀長矛,不要命似的來回衝殺,如入無人之境,直殺得日偽軍暈頭轉向,幾個回合下來,就把日偽軍的騎兵隊給擊潰了。
淺野在遠處的卡車上看得清清楚楚,氣得暴跳如雷。他命令卡車上的機槍射手射擊,掩護騎兵撤退。真是無巧不成書,恰在此時機槍卡殼了,老半天也打不響。淺野帶著潰下來的騎兵等暫時撤退到平頂山村的北大溝處研究對策。有個蓄著小鬍子的日本騎兵從馬背上跳下來用熟練的漢語說:「真他媽見鬼了,刀槍不入!槍子兒打在身上閃個趔趄,跟沒事一樣。」那個三十多歲的機槍射手也說:「可不是咋的,老子當了十多年兵,大小仗也沒少打,可今天連機槍都打不響了!」這時,人群中站出一個日偽老警察(本地人,漢奸)向垂頭喪氣的淺野獻計說:「報告太君,這是一幫邪教。據說把子彈頭塗上女人的髒血,就能破了他們的妖術,保證一槍一個。」
所謂女人的髒血,就是女人生孩子的血。淺野聽完這個偽警察的獻計,急令騎兵速去周圍村莊尋找這幾天生孩子的人家,同時命令部隊做好阻擊準備,固守待援。
再說「白洋法」這邊,初戰告捷,教徒們更加確信「刀槍不入」的說法。為了鼓舞士氣,隨隊來的一位身披黃色袈裟的老法師坐在山坡上給眾弟子現場做法念經,準備做短暫休息後再向日偽軍發起攻擊。這時,遠處傳來了汽車轟鳴的聲音,原來,日本鬼子的援兵到了,來了好幾卡車日偽軍。「白洋法」的教徒們一躍而起,「嗷嗷」叫著向敵人的卡車衝去,喊殺聲震動著平頂山山谷。淺野命令用粘有髒血的步槍子彈首先射擊,結果真的把衝在前面的教徒打到了。這時,鬼子的機槍也叫了起來,子彈像雨點似的射向勇士們,成片的教徒倒在敵人的機槍下。前邊的犧牲了,後邊的又衝上去,沒有一個退縮的。
黃昏的時候,戰鬥接近了尾聲。日偽軍在人數、武器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把「白洋法」義軍打散了,開始全面搜捕剿殺教徒。有些教徒一看「法術」被日本人給破了,被迫轉入巷戰,繼續和日偽軍戰鬥。有三個教徒躲進村西頭的一個碾坊裡,日偽軍衝了幾次沒衝進去,就由偽軍向裡喊話,讓他們出來投降,保證不殺頭,還發給他們現大洋。可裡面的人就是寧死不降。最後,日偽軍爬上房頂,把房蓋扒開朝裡面射擊,三人當場被打死。
這場發生在平頂山下的血戰,共持續了七、八個小時。由於「白洋法」以寡對眾,以冷兵器對熱兵器,戰鬥結果可想而知。「白洋法」教徒當場戰死四十八人,十三人被活捉。戰死的人,日本鬼子不讓掩埋,讓死者的家屬或親屬前來認領。可在當時清查餘黨的白色恐怖下,誰敢前來認屍?
三天以後,善良的平頂山村民,懷著對抗日誌士的崇敬心情,冒著被日本鬼子報復的危險,把這些遺體掩埋在村東頭的棋盤地旁。人們在清理遺體時發現,在四十八名死者中,有五名是女性,年齡最小的是一位十四、五歲的小姑娘,最大的一位是六十左右歲的老婆婆,但在遺體中沒有找到穿袈裟的老法師。村民們按照性別區分,挖了一大一小兩個墓坑,埋了一大一小兩個墳頭。由於當時地凍天寒,掩埋的比較淺,等到來年開春的時候,屍體的腐臭味實在讓人作嘔,村民們又不得不各家出人出車拉土培墳。
這樣,原來的兩座墳就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小山包。
「白洋法」抗擊日寇的喊殺聲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可「白洋法」血戰平頂山的戰鬥故事卻一直在當地世代流傳,而且越傳越神。有人說,「白洋法」能騰雲駕霧,刀槍不入,來無影去無蹤;還有人說,當年日本鬼子看見身披袈裟的老法師「騰雲駕霧」往西南天上飛去,誰也沒敢開槍……
荒山野嶺埋忠魂。這些掩埋在平頂山腳下的白骨,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沒名沒姓,但他們憂國憂民,敢於犧牲,有民族氣節,有愛國主義精神。正是這些無數革命先烈在民族危難之際,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雖然沒有人給他們樹碑立傳,但他們英勇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豐碑。
◆文章來源:於世濤,一位愛好文學,人生經歷豐富的退休警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話說#
@ 日軍發動的侵華戰爭,給我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苦痛,正因為有那些不畏生死的勇士們,才有再次繁榮的我們,他們那種英勇無畏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一代代年輕人,勿忘國恥,勿忘歷史。
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