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戰爭#
1942年1月,在中國湖南的芷江機場,距離湖南省會長沙500公裡的地方,第三次長沙保衛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戰場上急需的武器彈藥早已經裝上了飛機等待起飛,可飛機所需要的燃油卻在距離此地2000公裡外的緬甸仰光,所以十幾架運輸機始終都無法起飛。
最糟糕的還不止這些,當時佔據嶽麓山陣地的第九戰區炮兵第一旅,在戰鬥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所需的炮彈也全部打光了。戰區長官急電重慶請求支援,可重慶方面卻告訴他彈藥還在緬甸仰光待運。
中國的抗戰歷來就非常的艱難,現如今軍用物資又如此匱乏,飛機無法起飛,彈藥無法送到,如果不將這種局面改變的話,那中國的抗戰必定會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而此時,中國所有的出海口都被侵華日軍佔領了,大量的抗戰物資早已經無法通過海路運輸到大陸,自打1940年,日軍佔領了越南後,滇越鐵路也從此被切斷了。
如此一來,1938年修建的連接中國昆明和緬甸仰光的滇緬公路,就成為了中國與國際聯繫的唯一一條交通命脈了。各種援華物資在這條公路上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中國,也因此被日軍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日軍急於掐掉這段世界對於中國的輸血管,從而使我國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942年1月1日,日軍第15集團軍先以兩個師團的兵力,分成兩路向著緬甸進攻,他們一路入侵毛淡棉,然後又向北推進,入侵拔安,繼而沿公路北上。這個時候,駐守在緬甸的英軍不堪一擊,且節節敗退,使得毛淡棉和拔安相繼失守。在萬般無奈之下,英國人終於接受了美國的一再建議,向中國國民政府發出了派兵支援的請求。很快的,中國國民政府就組建起了「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協同英軍作戰。
遠徵軍入緬苦戰,英軍卻無恥撤退
1942年3月8日,中國遠徵軍先頭部隊第五軍第200師,在師長戴安瀾的帶領下,經過長途急行軍,進入彬文那東籲一帶的陣地。按照遠徵軍最高指揮部的戰略部署,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協助英軍守住仰光,並掩護全軍集結兵力,準備和日軍決戰。
但是,仰光失守,英軍也不斷後撤200師就成為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一道屏障。因此,「東籲保衛戰」就成了中國軍隊入緬以後的第一場大仗,這場仗打了足足12天,並且打得十分精彩。
3月18日,日軍啟動了40多架飛機,分三次轟炸東籲,並於19日追擊英軍,在踏上皮尤河大橋時,由200師設伏的前哨部隊突然間引爆了大橋,並對日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3月22日,日軍向鄂克春的守軍發起了猛攻,中國軍隊頑強抵抗,日軍的攻擊毫無進展。於是,中國軍隊伺機點燃了鄂克春四周的雜草灌木,草叢中的日軍拼命向外奔逃,就這樣火燒煙燻,伴隨著鬼子們的嗷嗷慘叫,戰士們的機關槍和手榴彈就在灌木叢外等著,出來一個打一個,根據遠徵軍的隨軍記錄,這把火至少幹掉了幾百個鬼子。
為解救東籲之急,遠徵軍急調95師上前增援,但由於日軍的猛烈轟炸,部隊被阻截在了彬文那一帶。日軍四五萬人的兵力再加上重炮、飛機,車輪戰式的向200師進攻,可直到3月29日,東籲依然還在中國軍隊手裡。
然而,就在200師正在和日軍浴血奮戰的時候,西線的英軍不但沒有積極配合作戰,反而把卑謬給丟掉了,而此時遠徵軍的後續部隊也很難跟進支援。為避免更大的損失,第五軍軍長決定放棄東籲,200師接到命令後迅速撤離。
老戰士親歷野人山,回憶當年失聲痛哭
新38師在奪取仁安羌之後,孫立人一面掩護英軍撤退,一面迅速集中兵力擴大戰果,痛擊日軍,並準備一路向南推進。就在此時,孫立人卻突然接到了撤退的命令,由於多方戰鬥進展不利,史迪威命令孫立人向北後撤,並準備曼德勒會戰,如此一來,日軍也就再度佔領了仁安羌,而中國遠徵軍浴血奮戰的戰果也就隨之付諸東流了。
日軍佔領仁安羌後,又在4月29日攻佔臘戌,隨後便兵分兩路,於一周後一路攻佔了八莫和密支那,直到此時,標誌著中國遠徵軍回國的最後一條通道也被完全掐斷了。另一路則沿著滇緬公路向中國境內進犯,於五月初推進到怒江通惠橋兩側。
中國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宋希濂奉命從滇西和昆明調軍,和日軍隔江對峙阻截日軍,如此一來,中國遠徵軍計劃的曼德勒會戰落空了。而英國人認為固守曼德勒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了,所以決定放棄緬甸,退守印度。
入緬作戰失敗後,便開始了中英聯軍大撤退。史迪威將軍命令所有部隊撤退到印度,因為那裡是英軍的大後方,可中國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卻不大願意,在杜聿明的回憶錄中是這樣說到的:「我召集各部隊長及參謀長商量後,決心仍按照蔣介石命令,向國境撤退,當時各將領均無異議。」可是,回國的路全被日軍掐斷了,到底該往哪撤?又要怎麼撤呢?
杜聿明看著作戰地圖,突然間想到了一條不是路的撤退路線,那就是「野人山」,「野人山」地區又叫作胡康河谷山,位於中國、緬甸和印度的交界處。1942年5月初,杜聿明率部進入「野人山」,由於是雨季,電臺受潮以後,根本無法和外界取得聯繫,眾人只能靠著指北針在原始森林中估計方向,還要時刻警惕著日軍飛機的偵查轟炸,因此行軍速度非常緩慢。
而眼前最麻煩的事還不止這些,「野人山」裡沒有食物,雖然進山前每個人都帶了乾糧,但很快就吃光了。為了保持體力,乾糧吃完就得殺戰馬,戰馬吃完就得逮野獸,野獸也抓不到了,戰士們就只能煮皮帶,但這些卻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於是,很多戰士就開始摘野果子吃,可野果子有很多都是有毒的,這樣一來,被毒死的、被餓死的戰士也就越來越多。最可怕的還不止這些,而是熱帶雨林中巨大的蚊子和吸血螞蝗。
中國遠徵軍的老戰士朱錫純,就曾親身經歷了「野人山」撤退的全過程,每當提到這件事,老人都是痛哭流涕。據朱錫純老人回憶:在野人山裡,螞蝗鑽進你的身體你都不知道,還有好多都鑽進戰士的腎袋裡面去了,有些人連心臟裡面都是螞蟥,後來路上死的人就越來越多了。而死的那些人也很奇怪,就那麼坐在那裡,抱著槍就死了。有一個地區,至少有兩三百公尺沒有斷過死人,連屍水都是黑色的……
因為沒有食物,很多戰士走著走著就倒下了,隨著戰士的倒地,成群的蚊子也會撲上來。據朱錫純老人講,「野人山」的蚊子個頭很大,就像銅錢大小,如此厲害的蚊子撲上來,很快就會把人身上的血吸乾。還有很多的戰士累得走不動,就想坐下來,可只要他們一坐下,成群的螞蟥就會悄悄地鑽進他們的皮膚裡吸血,吸著吸著人就昏死過去了,直到身體裡的血被吸乾,那時候,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著走出「野人山」。
據杜聿明回憶,此次「野人山」大撤退的傷亡人數僅以第五軍為例:軍直屬隊、200師、22師、96師,入緬作戰時一共是42000人,在作戰中直接傷亡7300人,在「野人山」撤退過程中傷亡人數卻高達14700人,最後只剩下了2萬人。
在大撤退中,沒有大戰鬥的情況下,傷亡人數竟是戰時的2倍多,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倒在了野人山的原始密林中。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遠徵軍都進入了「野人山」,由孫立人帶領的部隊,他既沒有聽從蔣介石的命令,也沒有聽從自己直接上級的命令,而是聽了史迪威將軍的指揮,帶著自己的部隊撤到了印度,可見這孫立人還真是不簡單。
孫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杜聿明將軍肯聽從史迪威的命令的話,把軍隊全部撤到印度,那可以肯定的就是,不會有這麼多年輕的生命葬送在「野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