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緬的中國遠徵軍有多慘?三萬人進野人山只剩3000,女兵更是僅存一位

2020-12-10 騰訊網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唐朝詩人曹松曾作《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其中有言:「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由此可見戰爭的殘酷。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之後,早有預謀的日軍迅速封鎖住了我國的海上通道,並且切斷了我國內陸僅有的幾條國際交通線路,意圖斷絕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同盟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因此,我國不得不於1938年8月派遣20萬名中國民工,重新修建了一條國際交通線路——滇緬公路。

▲侵華日軍劇照

1941年底,日本與美國的太平洋戰爭爆發,為了儘快從中國戰場上騰出手來,日軍開始入侵緬甸,準備切斷滇緬公路。察覺到日軍的意圖之後,我國迅速與英國籤訂了《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並在1942年3月從國內抽調了10萬名精兵奔赴緬甸戰場,這就是著名的中國遠徵軍。那麼赴緬的中國遠徵軍有多慘呢?

▲滇緬公路今昔對比照

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之初,曾與英美盟軍一起對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可是後來卻因為盟軍配合不力而損失慘重,不得不戰略性撤退,原路返回國內。然而,日軍為了將中國遠徵軍全部留在緬甸境內竟然斷絕了遠徵軍的歸途。於是時任遠徵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只得帶領僅存的3萬將士繞道進入野人山,試圖穿越野人山回到國境。

所謂的「野人山」位於中印緬交界,是一片綿延千裡,縱深200多公裡的原始森林,裡面的樹木遮天蔽日,不僅有著野獸出沒,傳說還有野人和原始部落存在,連當地人都其稱為「禁地」不敢踏足一步,更何況當時還正值雨季讓森林的充滿了危機。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無路可走的杜聿明只能帶著部隊朝著野人山鑽了進去。

▲遠徵軍油畫

進入野人山中的遠徵軍部隊,並沒有如預料的一般,遇到原始部落的襲擊或者日軍的埋伏,但是沒過多久他們便發現了其中隱藏著無數的致命危機。首先原始森林裡根本不能夠辨別方向,遠徵軍們經常走了幾天後又回到原點;其次是隨著遠徵軍部隊的深入,突如其來的山洪猛獸帶走了許多戰士的生命,也逐漸消磨著倖存戰士的意志。

▲野人山近照

除此之外,使遠徵軍部隊傷亡最慘重的還有那些隱藏在密林身處,平時並不起眼的毒蚊和螞蟥。儘管遠徵軍的戰士們已經全副武裝,但是毒蚊和螞蟥似乎無孔不入,這些原始森林裡的螞蟥個頭奇大,將很多戰士都吸到貧血。當然最致命的還是毒蚊,它們在吸血的同時還傳播著瘧疾,無數的戰士都因為患上瘧疾沒能走得出野人山。

歷時114天,經過了600多公裡的長途跋涉之後,遠徵軍部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此時杜聿明也已經身患重病,倘若不是部下拼死抬出,或許也已經遇難。即使如此,最初進入野人山的3萬將士,僅僅剩下3000人,而其中的女兵更是只倖存一位名叫劉桂英的護士班戰士。這些倖存的中國遠徵軍對試圖阻截的日軍發動了反擊戰鬥,在取得了勝利後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女兵照片

時隔多年以後,一位緬甸軍官在野人山中進行遊擊戰時,誤入了一個被人為遮掩的山洞,他在裡面發現了累累白骨。從這些白骨身上的衣服可以赫然看出,他們生前就是曾經試圖從野人山撤離的中國遠徵軍,大概是與大部隊走失後再也沒能找到出去的路。

▲遠徵軍雕塑

當年我國政府在接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即派人趕往野人山迎接這些烈士回國,但是因為那裡地理環境太過複雜,一直無法確定那位緬甸軍官發現的山洞的位置,此次行動還是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只得為那些犧牲的遠徵軍將士,在野人山下建造起一座座墓碑以作紀念。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出自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庾信的《徵調曲》。我們之所以能夠身處太平盛世,擁有如今的幸福生活,那些永遠留在了野人山的遠徵軍戰士們功不可沒,我們永遠都要「飲水思源」,不能忘卻他們!

相關焦點

  • 赴緬中國遠徵軍有多慘?三萬人進野人山剩3000,女兵更是僅存一位
    戰爭開始後,有預謀的日軍迅速封鎖了我國的海上通道,只切斷了我國內陸的幾條國際運輸線,意圖切斷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盟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因此,中國不得不在1938年8月派出20萬中國民工重建一條國際運輸線——滇緬公路。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01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 中國入緬遠徵軍慘狀:穿越野人山3萬人剩3000,女兵更是僅存一位
    ▲野人山近照03入緬後,中國遠徵軍接到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任務,為此他們必須穿過一個叫做「野人山」的地方。▲遠徵軍穿越野人山場景繪畫在翻越野人山過程中,他們沒有遇到任何一支埋伏的日軍,也沒有遭遇任何原始部落,但是他們面對了來自大自然的「襲擊」——到處都有的螞蟥和蚊子如同無孔不入一般
  • 中國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人屍骨,女兵僅存活一位
    還調動了大量我軍士兵,組成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幫助英軍一起對抗日本法西斯。 中國遠徵軍正式入緬,幫助英國共同抵禦日軍。 次年,同古戰役爆發,這是緬甸戰場上規模最大,戰線拉的最長的一次防禦戰,我軍和英軍是守勢。為了掩護英軍撤退,中國遠徵軍必須穿越緬甸一個叫「野人山」的地方。
  • 倖存女兵回憶遠徵軍走野人山:白骨鋪就前進道路
    1942年5月,近3萬名中國遠徵軍將士因作戰失利被迫穿越野人山繞道回國,在數百裡的叢林之路上,2萬多名戰士喪身於此,最後只有幾千人活著走出了這片「綠色魔窟」。日前,記者找尋到了曾經從野人山走出的遠徵軍唯一在世女兵劉桂英。已經92歲高齡的老人聽力不大好,她在孫女的幫助下,向記者回顧了自己當年赴緬抗日的艱難歷程。
  • 她是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遠徵軍女兵,用經歷述說野人山的殘酷
    圖中的老奶奶名叫劉桂英,是遠徵軍穿越野人山唯一倖存的女兵。劉桂英出生湖南長沙的一戶農家,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那年,她正好考上長沙湘雅醫院。在醫院學成之後,有著報國志向的劉桂英和幾名同學報名參軍。劉桂英在新22師的醫療隊當了一名護士。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古往今來,從不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而抗日、解放戰爭中又有多少英雄為了國家、百姓僅僅留下草草姓名,便英勇犧牲?然而這片土壤下掩埋的遺骸,更多的則是連姓名都未留下的無名英靈。
  • 中國遠徵軍翻越野人山,戰士們的死法有哪些?她是唯一倖存的女兵
    這是中國遠徵軍戰歌的一句歌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不僅在國內抗擊日寇,還走出國門,奔赴緬甸抗戰。遠徵軍赴緬官兵共計10萬餘人。但在緬甸戰場,由於盟軍戰爭的失敗,中國遠徵軍的後路被日軍切斷,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為了躲避日軍的夾擊,杜聿明司令員選擇進入野人山,繞道回國。
  • 3萬人進山,僅3000人出山,野人山有多恐怖?唯一倖存女兵如此說
    「現在回想起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當年竟然能夠活著走出野人山!翻越野人山時,我的腦子裡就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死也要爬到祖國的土地上去死!」——中國遠徵軍唯一一位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劉桂英
  • 這位湖南女護士是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而當僅存的這寥寥無幾的官兵奇蹟般走出「野人山」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人們此時無比驚訝地發現,這其中竟然還有一位女性,在所有生還者的名單當中,他們第一次在性別那一欄裡填下了一個女字。 這位奇蹟般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叫劉桂英。
  • 三萬多遠徵軍在野人山大敗,三千人活著出來,僅她一個女的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054,閱讀約3分鐘野人山位於緬甸最北端。那是一片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有一群人生活在森林裡,他們與外界文明並不交流。因此被當地人稱為「野人」。這片熱帶雨林也被稱為「野人山」。「野人山」對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同一般。抗日戰爭時期,遠徵軍兩萬多人犧牲在野人山。他們不是被日軍殺害,而是被野人山的叢林折磨致死。3萬多遠徵軍進入野人山,只活著走出3000多人,只有一名女兵。唯一從野人山中倖存下來的女兵是劉桂英。她當時是部隊的一名女護士。
  • 令人恐懼的野人山:三萬人進去三千人出來,為了生存連尿都要喝
    所以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應盟軍的要求中國組織力10萬遠徵軍入緬作戰,然而第一次中國遠徵軍的入緬作戰在持續了六個月之後終究是以失敗而告終,10萬遠徵軍只有5萬回到了中國,而其中只有2萬是戰鬥減員,其餘的三萬都留在了一個叫「野人山」的地方,這裡埋葬了大量的中國軍魂,那麼野人山這個地方究竟有多恐怖呢?
  • 唯一1位活著走出野人山的中國女兵,晚年做了這樣1件事,令人感動
    在經歷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之後,中國遠徵軍雖然偶有出色表現,但由於入緬作戰時機過晚,盟軍作戰缺少協同,部署不當,多頭指揮等原因,導致在日軍的強勢攻擊下,場面一直很被動,滇緬公路最終也被切斷。1942年5月,中國遠徵軍的最高軍事指揮者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便命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
  • 4萬人進野人山,僅走出3千,唯一倖存女兵:山中此物比日軍更恐怖
    ——劉桂英(中國遠徵軍中唯一一位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1942年3月8日,狡猾的日軍攻佔了緬甸的首都仰光,切斷了中國當時最重要的國際運輸線路——滇緬公路,中國若是再不行動,所有國際援華物資就難以進入中國,這將是致命的打擊,為了保衛滇緬公路,我國派出了10萬精兵組成「遠徵軍」奔赴緬甸抗日,其中就有第5軍新22師野戰醫院的劉桂英。
  • 她18歲參軍,是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回國後為此事差點自殺
    而在中國遠徵軍赴緬作戰之中,更是有名女兵創造了奇蹟,活著走出了號稱「綠色魔窟」的野人山,這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她就是18歲就參軍報國的巾幗英雄——劉桂芳。她192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自幼命運多舛,3歲被送走當養女,10歲養父養母病逝,隨後學習護理並報名參加了國軍新22師,成為該部野戰醫院的一名護士兵。
  • 中國遠徵軍:野人山到底有多恐怖?倖存女兵講述悲壯的一幕幕
    1942年,中國遠徵軍遠赴緬甸協同駐守在此的英軍一起抵抗日軍的侵略,然而戰局比想像得還要糟糕,駐守緬甸的英軍猶如驚弓之鳥,毫無鬥志,顯然把中國遠徵軍當成了掩護他們撤退的工具,趁中國遠徵軍抗擊日軍之時,英軍頭也不回的撤往印度,絲毫不關心中國遠徵軍的安危,不錯,當時中國遠徵軍的處境異常危急
  • 中國遠徵軍:杜聿明為何執意走野人山回國,而拒絕繞道印度?
    1942年,為了保護滇緬公路這條給國民政府提供物資援助的國際救援線,也為了幫助英軍在東南亞抗擊日軍,國民政府組建了十萬人的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然而在緬甸的戰事並沒有像先前預期,在英軍全部退往印度,中國十萬遠徵軍成了日軍精銳師團在東南亞的活靶子,要知道此次出徵,蔣介石盡出自己的精銳部隊,包括當時唯一的機械化步兵師第五軍200師,
  • 中國遠徵軍入緬苦戰,老戰士親歷野人山,回憶當年失聲痛哭
    而眼前最麻煩的事還不止這些,「野人山」裡沒有食物,雖然進山前每個人都帶了乾糧,但很快就吃光了。為了保持體力,乾糧吃完就得殺戰馬,戰馬吃完就得逮野獸,野獸也抓不到了,戰士們就只能煮皮帶,但這些卻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 遠徵軍老兵回憶穿越緬北野人山:每一步都是「死亡之旅」
    然而,隨著日本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沿海城市,中國與美國的運輸路線只剩下了滇緬公路這一條道。遠徵軍老兵回憶穿越緬北野人山:每一步都是「死亡之旅」。歷史上野人山屬於中國雲南,後來新中國成立,劃界之後成了緬甸國土。野人山地區是一片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
  • 中國女兵遭野人土著斬首,頭蓋骨用來當水瓢。後人跪哭:對不起
    中國赴緬遠徵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部隊加入到緬甸來對抗日本部隊的。可是在赴緬遠徵軍中有很多我國的英雄並沒有榮歸故裡,而是永遠的沉睡在了異國他鄉。段生馗先生為了尋找先輩們的遺物,來到了曾經的緬甸抗日主戰場野人山。但是沒想到他看到了讓人驚訝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