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制F-16D Block52+戰機
中廣網北京3月3日消息 (記者李豔)美國國防情報局日前發表評估報告稱,臺灣戰鬥機水平落後,已經影響到臺軍的實戰能力。有評論認為,美國這是在放出口風,表示有意要向臺灣出售F-16C/D戰鬥機。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黃雪平隨即發表談話,表示「高度關注美國國防情報局近日拋出所謂臺灣戰鬥機水準落後的報告」,強調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美售臺武器嚴重幹擾中美關係,中方要求美國謹言慎行,避免進一步損害兩國關係和兩岸和平發展。就這一話題,中廣網記者李豔採訪了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為您作詳細解析。
記者:在陳水扁時代臺灣當局就曾非正式的探過美國口風,是否能夠購買F-16C/D戰鬥機。當時小布希政府因為擔心激怒中國一口的回絕了。為什麼臺海各方對於出售F-16C/D戰鬥機會如此敏感?
金一南:F16戰鬥機實際和美國的F4戰鬥機一樣在美軍服役中超過20年、30年,當然在此期間它的型號在不斷更換,像最初的F-16A/B型,它的空中雷達系統,包括搜索雷達、火控雷達,和所掛載的空空飛彈攻擊距離都有限,所以F-16A/B型擔負著有限的空中攻擊任務。但發展到F-16C/D型,它的空中目標搜索、火控、引導等系統就先進多了。同時掛載飛彈中程的空對空飛彈,甚至對地攻擊能力都很強。雖然F16型號沒有變,但C/D型比A/B型空中和地面的攻擊能力都大大增強,攻擊性也更強,這也是臺軍所尋求武器目的。
同時,我們也反覆向美方提出警告,因為美方承諾,不對臺灣出售攻擊型的武器,F16完全超出了所謂防禦性武器的範圍。嚴格說F-16A/B型不是單純防禦的武器,它具有一定攻擊能力。F-16C/D型的攻擊能力更強,屬於完全進攻型的武器。
國防情報局釋放出的信息按照外電的輿論評論,很可能是一種暗示、公開叫板、威脅,當然也可能是一種未來的趨向。在美國對臺售武之後,中方停止了與美方全部的軍事交往。
在這種情況下,美方國務院特使談中美關係,秉承他們所慣用的所謂「胡蘿蔔+大棒」的政策。一方面緩和,包括派副國務卿來,並且國防部長蓋茨反覆的承諾想訪問中國等等。美軍高層人物同樣說盼望與中國軍方的交往,這可以歸入「胡蘿蔔」類的。另一方面就是「大棒」那類的,包括國防情報局發表的評估報告,美國有可能對臺灣出售F-16C/D型。
當然國防情報局的報告並可能是政策建議、行為建議。如果這個行為建議加以公開,它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威脅和威懾。也就是說,如果美方不達成某些條件的話,下一步有可能對臺出售此類武器。
記者:有評論認為,中國在發表措詞嚴厲的抗議之後,後續行動沒有跟上。這也是美國變本加厲一再侵犯中國核心利益的一個原因,對此您怎麼看呢?
金一南:這一點值得思考和改進。中國有句話是「君子一言,言必行,行必果」,抗議絕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還要實質性的行動,行動帶有實質性的意義。
一方面中國確實採取了行動,比如中美軍事交往全面的停止,從這點看,從處理中美兩國、兩軍關係,表現了非常理智、冷靜。另一方面就是對付美國這樣的強國、強權,僅僅靠語言和理智行動是遠遠不夠的,有時候確實需要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以展示在堅決阻止美國進一步對臺售武的決心。否則不排除美國下一步可能對臺出售F-16C/D型。
雖然美國有多年的承諾,絕不對臺出售進攻型武器。並且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中講的更清楚:逐步減少以至最終取消對臺灣出售武器。但在中華民族講究「言必行,行必果」的時候,美國的一切都基於國家利益考量,而並不是出於道義、遵守承諾,所以,我們今天採取措施的時候,要適應我們的對手,要了解他的戰略心理,採取
適當的措施。
責任編輯: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