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著「嘎嘣脆」的韓國海苔、喝著日本的波子汽水,吃著加拿大波士頓大龍蝦……這些好吃不貴的洋貨,不再是武漢人的奢望,甚至將成常態。近日,武漢連鎖超市老大——武漢中百集團開出5家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加速零售業態升級。另一邊,武漢的保稅店一年將超10家,在數量上全國領先。跨境電商平臺上武漢人的消費力驚人……業內人士估算,武漢市民一年買進口商品大概要花費30億元。
本土超市轉型賣洋貨
付費會員價拼「網價」
本月26日,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同時花落中百倉儲的常青、沿港、唐家墩、金凱、珞獅路這五大購物廣場。原店內外生活劇場高級超市全面升級換代,成為集團首批全球商品直銷中心。
此批單店體量在500-1000平米的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實行店中店、店外店、獨立店形式設立賣場,結合全球零售業最具競爭力的美國好市多(costco)「會員制倉儲式」與德國阿爾迪(AIdi)「廉價折扣式」的經營模式,再進行本地化創新。
首批上架的食品、水果、冷凍冷藏、非食品等1000餘種商品,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採取了付費會員制的模式,沒有達到一定消費金額的市民,花50元可以辦張會員卡,否則就享受不了會員價。記者發現,會員和非會員價之間價差較大,約20%。
中百集團高級超市事業部經理裴宏國說,該中心通過全球直採和拼櫃直採方式聯合採購,壓低進價。「全球直採主要是通過港口自貿區與國外廠商以及在華總代理合作,直採一手貨源,減少進口商品的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拼櫃直採則是與其他有實力的買家一起聯合向海外採購,以量壓低進價。」
大部分商品都是現金直接採購,而非以往零售業慣例的帳期付費方式,因此,價格大大低於一般超市進口商品,爆款商品低於網購價格10%左右。
不少武漢人熟知的進口商品價格「抄底」:依雲礦泉水330毫升規格,一箱24瓶,價格是76.8元,算下來一瓶不過3.2元;日本花王紙尿褲大號裝,售價109.6元;加拿大波士頓熟凍龍蝦,一隻有一斤多,賣價58元……
本地超市進口專區
每年銷售增幅三成以上
本地的傳統零售商和全球零售巨頭陸續深挖進口商品市場。武商量販人士透露,從2004年在大賣場設立進口專區以來,進口商品銷售始終保持30%以上的增長。截止2015年,量販進口商品銷售已突破3億元。去年4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2015年度全國商超(不含外資)進口商品經營情況排名,武商量販位列第三。「2013年,我們還成立了進出口公司,對進口商品進行海外直採,採購模式多樣,如海外直採、拼櫃採購、以及與在華總代理合作等。目前,商品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其中,東南亞商品佔比略高。但近兩年,隨著歐美商品引進力度的加大,其銷售提升較為顯著,商品種數增長數百個,商品銷售同比增長35%以上。
中商優品匯負責人表示,以往中商平價內的進口商品區,很少有人光顧。自2012年底,將中南的中商平價重新定位,改為優品匯,且逐漸加大進口商品的比例,單店營業額逐年攀升,到了2015年已突破1億元。目前,優品匯的進口商品比例已近四成。
「我們暫未考慮開設專門進口商品門店。」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外資超市表示,他們依舊會採取大賣場內設置進口商品區域的方式營銷。「比如我們的進口商品有143個品類接近5000個品種,以法國的紅酒和食品為優勢產品。」家樂福負責人介紹,市場足夠大,不同品牌的進口商品賣場各有特色,側重點不同,走差異化路線。
武漢保稅店將超10家
店面數量全國之最
除了一般貿易模式,「保稅模式」近年來如火如荼,也使得進口商品加速進漢。
2014年12月,東湖綜保區誕生武漢首家保稅店,其後保稅店迅速發展;去年7至9月,由武漢本地老闆投資的愛保稅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在泛海城市廣場和中南路相繼開店;9月初,東湖綜保區展示交易中心在市內開了3家分店,分別位於百步亭、奧山世紀廣場和常青花園;9月末,東西湖保稅區進口商品直銷中心開業;11月,經發保稅商品交易中心在沌口開業。
2016年1月,3萬平方米的全球保稅商品直銷中心在東西湖區開業,創下武漢保稅店規模之最。近日,保稅港全球商品自貿中心在武昌街道口的銀泰創意城也開了業。在漢陽王家灣、武昌司門口、光谷等地馬上也會有各保稅店的分店開業。
不到兩年時間,武漢保稅店單店面積從一兩千平方米到數萬平方米,翻了10倍有餘,保稅店的數量將超10家。
保稅店不同於普通超市,進口商品存入保稅區的保稅倉庫,不必繳納進口關稅,只需繳納存儲費和少量費用,如果要進入關境則需繳納關稅,保稅店可以把保稅倉庫的貨物放到店裡展示,銷售後再完稅。目前武漢市內保稅商品的進口渠道主要有三種,一是擁有進出口權,國外直採;二是與國內自貿區內企業合作,從上海、福建、廣州、天津等地自貿區進貨;三是企業買手在貨源地進行購買,再轉運回國。
「從保稅商品消費能力預期看,武漢店面數量已是全國之最。」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上海,此類門店尚未有此數量級;深圳,此類保稅店單店面積超過武漢,但數量不及武漢。
上半年人均海淘花四千多
跨境電商巨頭看好武漢
跨境電商巨頭也在網上大掏武漢人的錢包。網易旗下的考拉海購今年6月也在漢發布湖北人「海淘畫像」。整體來看,湖北在各省份銷售額佔比位居全國第七;在銷售額和用戶增幅上,位居全國第一;湖北人購買的海淘產品中,母嬰、美妝兩大類目前銷售額佔比超過六成,服飾鞋包、輕奢類商品佔比明顯高於其他省份,這也說明湖北人購買力強,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近日也發布《2016上半年中國海淘消費報告》,數據顯示,武漢人2016年上半年人均海淘消費金額為4552元,全國居中。而在花費力度上,武漢甚至超過了東部沿海的部分城市。
進口商品不再高高在上,也不再神秘。「當下,武漢人買進口商品,一年大概要消費掉30億元。」全球保稅商品直銷中心副總經理王雪說,這還是保守估計。中百集團高級超市事業部經理裴宏國也認為「差不多」。
王雪說,三年內,該公司要在湖北省布點100家保稅商品直銷中心。「我們看好湖北以及武漢的商業前景,漢新歐國際班列、陽邏深水港,潛在的自貿區紅利,我們希望填補地區進口商品的短板。」據悉,這家公司還在直銷中心旁設了保稅倉,很快將投入運營,這樣發貨更快,還可提高退換貨效率。
他認為,在充分競爭下,很快,進口商品的價格會在各個渠道拉平,不會再出現很大的價差,老百姓能買到更實惠的洋貨。「市民的眼光也會越來越高,對進口商品的品類、品質、品牌以及性價比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