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不熟 小魚
2020,中國頂級名校的畢業生都去哪些企業、哪些城市了?從2018年開始,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在關注這個現象了。
近日,多所名校相繼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我們按照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前十名大學,找到其中六所名校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六所名校分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
另外,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2020的就業質量報告還未發布,本文暫用2019年的報告來分析。
通過這些就業質量報告,我們來看看哪些企業、哪些城市對頂級名校的畢業生更有吸引力。
01
清華畢業生去向:華為第一騰訊第二阿里第三
2020年,清華畢業生都去哪了?
清華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6995人,其中本科生3081人,碩士生2404人,博士生1510人。
截至2020年10月31日,清華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97.8%,其中國內深造比例為33.8%,出國(境)深造比例為9.6%,籤三方就業比例為40.2%,靈活就業比例14.2%。
其中本科生就業比例為21.5%,繼續深造比例高達76.3%;碩士生就業比例高達88.6%,繼續深造比例僅為9.7%;博士生就業比例為67%,繼續深造比例為30.2%。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未就業率分別為2.3%、1.7%、2.8%。
那麼,清華應屆畢業生最喜歡去哪些單位呢?
如上圖所示,2020屆清華畢業生去到國有企業佔比29.5%、去到民營企業佔比29.7%、去外資企業佔比4.7%;去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其他事業單位合計佔比24.1%;去到黨政機關佔比11.3%。
籤三方就業畢業生的單位行業分布來看:從事最多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次是金融業、教育。
下面是籤三方就業20人(含)以上的單位:
如上圖,2020屆清華畢業生去到最多的企業:第一是華為(187人),第二是騰訊(80人)、第三是阿里(61人)。此外知名網際網路公司中:去到字節跳動33人、網易31人、美團29人、微軟20人。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招碩士生比較多、本科生相對較少。
從2018年~2020年曆屆就業報告看,華為在清華分別招聘167人、189人、187人。
下面是從就業地域來看:
從就業地域來看:超半數畢業生選擇京外單位就業,其中本科畢業生留京比例為21.9%,畢業碩士生留京比例為39.6%,博士畢業生留京比例高達52.1%。與2018、2019年的畢業生就業報告相比,本科、博士畢業生留京比例均有所上升,碩士畢業生相較2019年有所下降。
2020屆清華畢業生留京之外的去向:第一去向是廣東,第二去向是上海,第三是浙江、第四是四川、第五是江蘇。
不過,裡面還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比如畢業博士生留京比例為52.1%,去上海為11.4%,去廣東為9.3%,去浙江佔4.2%,原因大概是北京、上海的名校、科研機構比較多,所以對博士生吸引能力較強。
02
北大生:留京之外,第一區向是深圳,第二上海,第三廣州
2019年北大畢業生就業去的最多的五大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
本科畢業生籤約就業佔比6.16%,出國留學佔30.01%,國內升學佔43.51%,靈活就業佔17.72%,未就業佔2.6%;
碩士畢業生籤約就業佔比48.58%,國內升學佔比3.4%,出國留學佔4.85%,靈活就業佔42.44%,未就業佔0.72%;
博士畢業生籤約就業佔比62.28%,出國留學佔11.54%,靈活就業佔25.67%,未就業佔0.52%。
下面是2019屆北京大學畢業生籤約就業城市TOP5:
2019屆北京大學畢業生去到最多的城市分別是:留在北京1229人,去深圳443人,去上海183人,去廣州119人,去杭州109人。畢業生留京工作比例為43.55%。
下面是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來看,去到國有企業最多,佔比27.14%;其次是去到高等教育單位,佔比18.04%。
下面是2019屆北京大學畢業生籤約重點用人單位:
去華為並不是最多的,但也達到134人,排名第二。網際網路公司中去騰訊68人。
03
浙大生流向:華東第一、華南第二、華北第三
浙江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計12727人,其中本科生5692人,碩士生5307人,博士生1728人。
浙江大學2020屆畢業生籤約就業比例為56.07%。
從事行業來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業,衛生和社會工作這三個行業最多。
從流向單位來看:到世界500強1746人,到重要央企單位687人,到民營50強企業578人,到「雙一流」高校(A類)372人,到重點科研單位218人,到重要金融單位36人,到主流新聞媒體6人。
就業去向來看:第一,在華東地區最多,佔比76.13%;第二去向,是華南地區,佔比9.61%;第三去向,是華北地區,佔比5.66%;第四去向,是西南地區,佔比3.14%。
04
上海交大:留滬之外,第一去向是廣東,第二是浙江
2020屆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留滬比例達到71.92%。
上海交通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計11588人,其中本科生3733人,碩士生6438人,博士生1417人。
籤約就業佔比60.76%,國內升學佔21.95%,出國(境)深造佔11.57%,靈活就業佔比3.34%。
下面是按畢業生生源地來看:
畢業生生源地分布:最多的是上海(17.15%)、江蘇(10.79%)、浙江(7.88%)、山東(7.84%)、河南(6.42%)。
下面是畢業生就業前五省市分布:
從畢業生就業前五省市分布來看:留上海最多,達到4062人,佔比71.92%;
除了留滬之外,第一去向是廣東,佔比6.34%;
第二去向是浙江,佔比4.55%;
第三去向是北京,佔比3.86%;
第四去向是江蘇,佔比3.58%。
下面是畢業生生源分布以及就業去向:
無論哪個地區的生源,留滬比例都是最高的,顯示出上海的本地就業滿意度很高。
下面是畢業生就業行業流向分布:
從畢業生就業行業來看,與清華、浙大有所不同,上海交大畢業生幹的最多的行業是製造業,其次才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然後是衛生和社會工作、金融業。
上海本身也是中國第一工業強市,2019年上海工業增加值排第一,達到9670.68億元;其次是深圳9587.94億元;蘇州8316.49億元。
細分領域來看,碩士畢業生主要流向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製造業;本科畢業生主要流向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博士生主要流向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教育行業。
下面是就業人數10人及以上的重點單位:
畢業生就業去到企業來看:第一是華為,有402人,第二是上海交通大學,有190人;去到網際網路企業:騰訊86人,字節跳動60人,阿里51人,網易29人。
05
南大畢業生:留南京之外,第一去向上海,第二深圳
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8161人,其中本科生3171人,碩士生4160人,博士生830人。
籤三方就業佔比65.53%,升學佔比24.94%,出國佔比8.38%。
2020屆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省市分布:
就業去向,分省份來看,留江蘇最多,其次是去到上海、廣東、浙江、北京、安徽、山東,分別佔比45.45%、12.93%、9.39%、8.22%、5.93%、2.39%、2.22%。
下面是2020屆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最集中城市:
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最集中的十大城市為:南京、上海、深圳、杭州、北京、蘇州、廣州、合肥、無錫、成都。
從入職單位性質分布來看:
從企業性質看,到民營企業最多,其次是國有企業。
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去到世界500強企業人數一覽:
從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在500強企業就業數據來看,去到華為最多,人數達到223人;阿里67人;騰訊57人;美團34人;拼多多31人;網易23人;百度15人;小米16人。
06
復旦:留滬之外,第一去向是廣東,第二浙江
其中畢業生就業留滬比例為72.75%,其次是去到廣東、浙江、北京、江蘇比較多。
復旦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去到最多的企業:到華為128人、上海尋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3人、騰訊43人、普華永道41人、復旦大學39人、中國工商銀行36人、平安集團31人、阿里28人、招商銀行22人......
07
中科大去向:第一安徽,第二上海,第三浙江
2019屆畢業生就業地域流向分布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留在安徽最多,人數達622人,佔比23.3%;其次是去到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北京、四川、湖北。
去到哪些單位比較多呢?
2019屆畢業生去華為最多,人數為264人;其次是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83人,到中國科學院81人,到百度61人,到中興通訊52人,到阿里40人,此外還有:到騰訊29人、科大訊飛29人。
08
華科大畢業生流向:湖北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
分兩個部分看,分別是本科生就業報告、研究生就業報告。
(1)先看2020屆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就業報告
華中科技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共6936人
其中,升學 4041 人,佔畢業生人數的 58.26%;協議就業 2091 人,佔畢業生人數的30.15%;靈活就業 330 人,佔畢業生人數的 4.76%。
從就業單位地域分布來看,就業人數最多的三個省市為湖北省(33.91%)、廣東省(21.33%)、上海市(7.94%)。
從畢業本科生就業去向來看,去到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人數最多,達到139人;第二多是華為,達到42人;其次網際網路巨頭當中,去騰訊26人;去網易11人;去百度3人。
(2)2020屆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研究生就業質量報告
華中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研究生共計7770人,其中博士生1086人,碩士生6684人。
其中協議就業人數佔比90.85%,升學人數佔比4.73%,出國(境)佔比1.61%,未就業佔比2.81%,
從畢業研究生協議就業流向省份來看:
留湖北省最多,人數為2678,佔比37.94%;
第二去向,到廣東省人數為1465,佔比20.75%;
第三去向,到浙江省450人,佔比6.37%;
第三去向,到北京市429人,佔比6.08%;
第四去向,到上海市422人,佔比5.98%;
第五去向,到江蘇省364人,佔比5.16%;
數據看出近三年,畢業研究生留鄂、留漢的人數逐年增多,說明武漢的人才吸引力逐年增強。
09
武大畢業生流向:湖北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
2020年,武漢大學共13561名畢業生,本科畢業生6666人,碩士畢業生5823人,博士畢業生 1072人。協議就業率為54.93%,國內深造佔24.5%,出國(境)深造佔7.79%。
2020屆武大畢業生去到人數最多的企業是華為,達到202人;去到騰訊94人;去到字節跳動51人;去到阿里35人;
從近四屆本科生就業地區來看,去廣東的在減少,去長三角、北京的在增多。
武漢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分布:在湖北最多,人數佔比25.62%,其次是去到廣東20.09%,到北京7.15%,到上海6.58%,到浙江5.79%。
2020屆已就業畢業研究生就業地區分布來看,留湖北最多,佔到32.6%;其次到廣東佔19.5%;到北京佔7.24%;到上海佔5.94%;到浙江佔5.79%;到江蘇佔5.3%;到河南佔3.12%;到四川佔2.78%;到湖南佔2.54%;到山東佔1.65%。
10
中大畢業生流向:留大灣區比例超75%
下面是中山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區域分布:
報告顯示共有4788名畢業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留在大灣區比例為75.76%;406人去到西部就業,佔比6.42%;209人去到京津冀地區就業,佔比3.31%;去往長三角佔比7.17%;
下面是畢業生就業單位規模:
11
小結
把以上10所985高校的信息匯總,可以總結如下:
總體來看,10所985高校中,有6所省外就業的第一去處是廣東,有3所省外就業的第一去向是上海。
10大高校中,留本省比例最高的中大,其次是復旦、上海交大。從本科就業數據來看,留本省比例最低的是清華,其次是中科大、武大、華科大。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清北復交以及武大華科六所名校,省外就業的第一流向都是廣東,原因是什麼呢?
我猜想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方面,是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國企和外企對名校畢業生的吸引力大不如從前,取而代之的是大科技公司成為最佳僱主,而廣東是除北京之外大科技公司最多的省份,特別是深圳。
另一方面,廣東本土的大學實力較弱,無法為本土大科技公司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外地大學生過來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比如,像武大、華科等學校的畢業生,如果去到北京、上海,優勢不大,但去到廣東,競爭優勢馬上就出來了。
另外,廣東企業對長三角頂級名校來說,也有較大的吸引力,復旦、交大、浙大的畢業生,如果不留在本地,去到外地最多的也是廣東,而非京津冀和其他地區。
珠三角的經濟總量、科研機構、教育資源,都和長三角有差距,但珠三角勝在塔尖企業多、高收入民營企業多,這類企業的工資水平已經超過了國企和外企,是吸引名校學子的重要籌碼。
編者註:本文所有數據主要來自各大高校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所有數據和結論僅供參考,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延伸閱讀:
統計近10年分數線,這些大學最難考
從購物中心租金看中國城市的排名
從寫字樓租金,看中國城市的排名
從千萬級房產的成交量,看城市排名
廣州為何是一線城市?要從工業大道說到琶洲
CBD藍皮書發布,有關CBD的排名都在這了
巨頭紛紛搬離矽谷,給大灣區什麼啟示?
松山湖:「農村打敗城市」的最佳範本
中國聯繫度最強的10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