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提到法國,「浪漫」、「優雅」這些美好的形容詞都會高頻出現。甚至於提到法國的美食,你也會不自覺的聯想到精緻的法國餐廳、浪漫的燭光晚餐、求婚等。
除了少數的專業美食家會關注到食材本身的口感與風味,大多數人們對法餐與法式西點仍然停留在「考究的餐具、高端的食材、精美的擺盤、美好的外觀」上。
其實,當你褪去這些充滿光華的輿論包裝,從食物最本真的角度出發時,你會發現,法國帶給你的味蕾體驗,是比外觀更真切和豐富的內涵。
說到法國美食,法式西點不可不提。在我心目中「最法國」的傳統法式西點,是國內近兩年剛興起的,高級西點店才會售賣的閃電泡芙。對,你沒有看錯,並不是馬卡龍。
馬卡龍發源地是義大利,經過法國人的改良開始在法國流行起來,而「少女的酥胸」是近幾年國人概念營銷的經典案例。
正統的泡芙,外型長得像圓圓的甘藍菜,法文名叫Choux。
而長條形的泡芙在法文中叫éClair,意指閃電,不過名稱的由來不是因為外型,而是因為實在太美味,嘗試的人們都會用閃電般的速度吃完。也有小部分的臺灣翻譯作「手指泡芙」。
閃電泡芙有著非常美麗多變的外觀,不同風味的夾餡又讓它的口感極其豐富,又因為長條形狀方便取用及品嘗,一直在法國的各色甜點中佔據重要位置。
幾乎每家西點店都會有幾種招牌閃電泡芙陳列在展示櫃中招徠顧客,最壯觀的,各色泡芙甚至可以擺滿整個店面,琳琅滿目。
一隻完美的閃電泡芙,修長而優雅。經過高溫烘烤,泡芙麵團內部迅速膨脹,形成中空的泡芙皮,酥脆並略帶鹹香。
外表裹上一層美麗的糖霜或巧克力,再擠上冰淇淋般柔滑的內餡,或香濃馥鬱,或清爽酸甜,一口咬下,酥脆的外殼裹著內餡融於舌尖,驚喜的味道讓你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一般來說,閃電泡芙的淋面裝飾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糖霜,一類是巧克力,各種顏色對應著各種不同口味,和內餡相呼應。最簡單的內陷是卡仕達醬,傳統的圓形泡芙使用最多。
而法國人向來擅長在甜品的口味上大做文章,在甘納許和奶油霜的基礎上加入各種口味,甚至於加上水果粒和糖果,使得餡料也有千萬種變化,讓簡單的泡芙有千萬種可能性。
法國最著名的閃電泡芙專賣店【L'éclair de Génie】,位於巴黎瑪黑區,一進店滿目都是bling bling的各式閃電泡芙。
他們的Chef名叫Christophe Adam,把每一款閃電泡芙都當成藝術品來做,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都是無與倫比的享受。
最推薦caramel beurre salé焦糖+海鹽+黃油,絕對黃金配比,「甜而不膩」就是為了這個餡料創造的,來法國的朋友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下,才不枉此行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