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就是看星星?那是門艱深又浪漫的學科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3月13日,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一張照片顯示,隱藏在獵戶座星座最黑暗的角落之一的「宇宙蝙蝠」,穿越兩千光年的星際空間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前展示出它朦朧的翅膀。

  天文學就是看星星? 那是門艱深又浪漫的學科

  本報記者 張蓋倫

  前不久,清華大學官方微博宣布其正式成立天文系,納入理學院。這所頂尖高校,開始以獨立院系的方式,培養探索星辰大海的高級人才。

  其實,讓很多人驚訝的,並不是清華成立了天文系,而是原來清華此前並沒有天文系。

  天文學如此古老,在公眾心中,又如此神秘。它是「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礎學科之一,但又自帶「貴族」氣息。在我國,真正開設天文學系的高校寥寥,發展至今,不過也就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十餘所。

  不了解天文專業的人,對它會懷揣諸多浪漫想像。但宇宙的真相併不以詩句形式展現,數學才是它的標準化語言。

  這個專業的學生和研究者會告訴你,學天文也和學其他所有基礎學科一樣,要忍受枯燥的重複,要面對繁複的公式,要將熱愛和堅守作為指路明燈。

  課程很「硬核」,作業讓人「酸爽」

  「我都不說我是學天文的,因為一說天文,大家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北京大學天文系大三學生李嘉軒說。比如,「吃瓜群眾」會問天文是文科還是理科,學天文是不是學氣象,學天文是不是搞宇航……「我就乾脆說我是學物理的。」

  在各大高校的天文學人才培養方案中,也會清晰地列出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指出,其目前設有天文學專業和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其中,對天文學專業的描述是:「數學和物理課程是本專業的重要知識基礎,計算機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另外,本專業對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核心課程中,有天體力學基礎、理論天體物理,球面天文等。而對空間科學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則要學習電路分析、太空飛行器軌道力學、空間天體測量等課程。

  一看名字就知道,課程很「硬核」。

  「本科學習天文,其實意味著你選了一個要學很多數學和物理的專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李海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天文學專業一般有三個方向——天體物理、天體力學和天體測量以及天文技術和方法。不過,在實際的天文研究項目中,通常需要這三個方向的天文學家合力參與。

  具體到各個高校,方向設置會稍有不同。但課程體驗可能都會類似——艱深但有趣。

  在北京大學,天文學主要有天體物理和天文高新技術兩個方向,後者更偏工程,相對來說更加冷門。一門宇宙探測新技術引論,讓接受採訪的三個北大高材生回想起來都感覺「酸爽」——「像一門電子系課程」。

  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生劉暢向記者回憶起當時最 「崩潰」的一項作業——課程內容是講授射電望遠鏡的綜合孔徑技術,作業是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望遠鏡陣列,並用這個望遠鏡陣列去探測一片自己設計的星空,得到一組數據後,再還原星空本來的樣子。「光代碼就要調試好幾天。」

  星星可以不看,代碼一定要寫

  不要總問學天文的學生,那些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都是什麼星座。這並非他們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他們也並不常需要「夜觀星象」。實際上,就算真正做光學觀測,靠的也不是肉眼,而是靠專用的大型天文相機。更何況,很多時候觀測用的是射電天文望遠鏡,收集的是天體的射電波,無需等待夜幕降臨。

  觀測到底是怎樣的體驗?「就是等。」本科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和天體物理專業的彭冠辰說,寫好供望遠鏡使用的程序,設定好觀測時間和觀測對象,然後「開等」。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處理下之前望遠鏡返回的數據。

  李嘉軒也把他們做課題時拿到的圖片發給了記者。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黑白圖片,如同顯微鏡下的細胞圖,分布著各種意義不明的黑點,有的黑點大些,外圍還帶著模糊的一圈。「這個就是一個星系。就5000萬光年,特別近。」為了方便記者理解,他把平時常用的天文距離單位Mpc(百萬秒差距)換算成了光年。5000萬光年,特別近,這大概就是天文專業學生的距離觀吧。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或者都有條件去看天空的。」李海寧說,原則上念天文的學生需要具備觀測星空的常識,但做研究時,很多時候用的不是自己親自拿到的數據,而是其他望遠鏡採集到的數據。「現在更多的是一種全球數據共享的模式。」

  學天文就是寫代碼。星星可以不用看,但是代碼一定要寫。

  要用代碼做什麼事情?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生亢議不假思索地回答:所有事情。

  望遠鏡拍的圖片,要用代碼下載、用代碼打開——因為數據量太大,用常規方式打開下載可能要磨蹭到「宇宙盡頭」;然後,要用代碼提取圖片上的有用信息,再根據自己的研究問題和科學目標,用代碼去分析這一系列信息的特徵,用代碼去做模型的擬合……

  「寫代碼也是我們很重要的智力成果。」亢議說,就算是偏向理論研究,一樣也要做模擬,要計算演化,這些都是人力難以完成的工作,必須交給計算機。

  天文專業的學生,雖然是「半野生」的,但也能當合格的程式設計師。在他們畢業之後,如果不想繼續求索宇宙的真相是什麼,轉行到計算機領域或者做數據分析,也完全沒問題。連宇宙這麼廣闊的數據都能分析,何況行業數據呢?用人單位會這麼想。

  宇宙這麼大,總有人想看看

  談起做天文的樂趣,李海寧說以前覺得宇宙和人們距離遙遠,做了這麼多年天文研究以後,會發現很多規律適用於宇宙萬物。「我們每個人跟宇宙大爆炸最開始的一剎那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你的身體裡帶著宇宙大爆炸的證據,這讓我覺得自己沒有這麼渺小。」

  描述自己對天文熱愛的源起,好幾位天文學專業的學生都會提到一個詞——「小時候」。一本書,一張照片,或者一個論壇,就成了冥冥之中的指引。

  「對小朋友來說,看星星難道沒有意思嗎?我覺得其他東西都沒有天文有意思。」李嘉軒來自甘肅定西,他在初中時無意間進入了一個天文論壇,從此就「掉坑」了。也是從論壇上,他知道了天文奧賽的存在,於是一口氣參加了三屆。最後念了天文系,也是順理成章。

  彭冠辰則是小時候被書上美麗的星雲圖片「撩撥」到,一直參加各類天文比賽,參加過社團,也在中學時就觀測過星空。不過,他的天文研究之路確實算得上坎坷——一開始,彭冠辰沒能考上心儀大學的天文專業,上了北京郵電大學;念了兩年應用物理之後,他退了學並申請上了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和天體物理專業。

  退學也不是沒遭到家人反對,畢竟天文是門看起來沒什麼用的學科。

  彭冠辰說,他一直相信「無用之用」。「我覺得自己開心,或者能讓別人開心就很好。有些人負責經濟建設,而我就負責保有自己的好奇心,把好奇心驅使下了解到的東西告訴其他人,我也是在完成自己的社會角色。」他說。

相關焦點

  • 奧秘的學科:什麼是天文學?
    天文學也有其實用和『接地氣』的一面,雖然這在今天看來不太明顯。從古至今,我們觀察宇宙的運動,以便在廣闊的空間及遼遠的時間中找到此時此刻的定位。因此,史前人類便已發現日照時長的變化與季節周期的關係,這有助於他們計劃狩獵和食物採集。同樣地,古時候農民農作安排或是航海員在海上定位都是依靠觀察星星的位置來實現。
  • 大學天文學學科專業簡介:關於宇宙和星星的科學
    天文學是六大自然科學基礎之一,是研究天體和宇宙的科學。當今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比如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等,都與天體物理學緊密相關。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更是風行一個時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喜歡天文學的學子。下面簡單介紹一個國內天文學領域內著名的幾所高校的天文學學科情況。
  • 天文學是什麼?入門必看!
    天文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現代的一級學科。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和應用曾經是世界領先的,不少有關天文的記載成為現代天文學研究的珍貴資料。但是,在我們現今的基礎教育中,天文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 第四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天文學
    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第四輪評估於2016年在95個一級學科範圍內開展(不含軍事學門類等16個學科),共有513個單位的7449個學科參評。評估結果按照「精準計算、分檔呈現」的原則,根據「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為9檔公布。
  • 天文學不是浪漫的科學而是經濟的需求(不辯讀史)
    中學時一直不明白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為什麼熱衷於天文學的研究?這門學科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無疑是沒有多少實際作用的,它不能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選擇,哪一個是對的,哪一個是錯的,在冰冰和紫霞之間我們應該選誰?也無法給我們的工作提出具體的意見,在什麼時候買入或是賣出股票。因此我一直錯誤的認為那可能只是貴族們的一種興趣愛好,就像他們著迷於音樂和詩歌一樣。
  • 天文學,不止看星星那麼簡單
    網友:我想進入天文學領域,正在斟酌哪個方向適合自己。我的數學很好,希望學習天文課程時用上數學。考慮到我喜歡數學,請問什麼大學課程或天文學方向是最佳選擇?答:很高興知道你對天文和數學都感興趣呀。對數學感興趣又能學得好可以讓你有非常好的知識背景去學習任何類型的天文學。事實上,任何天文學多多少少都需要用到數學。例如,你想用望遠鏡(即便是自動的)去觀察一個天體,你要知道如何去計算:該天體什麼時候會出現在天空中,能被看到的時間有多長,隨著天體亮度變化你需要觀察多長時間。
  • 浙商大老師畫的星座圖火了,想跟他去看星星!
    學習完何忠蛟的《星空文化》,一位同學感嘆,「上完課老師就帶我們走出A教學樓看星星,我用指星筆隨便指一顆星星問問題,他不僅說出星星的名字,還給出了詳細的介紹!簡直太神奇了!」最近,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星座圖」刷爆了朋友圈,甚至很多外校的學生慕名而來聽何忠蛟的星空文化課,跟著老師「看星星」。
  • 多所高校開設或恢復天文學專業,難道冷門專業要「翻身」?
    趨勢多所高校開設或恢復天文學專業天文學專業實為六大基礎學科之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數理化天地生」。但是此前,天文學在中國高校中屬於比較稀少的專業,較有口碑的包括南京大學、中國科大、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情況在這幾年有了比較大的變化。
  • 科普:天文學中使用經典牛頓力學對黑洞質量的測量
    黑洞示意圖說到天文學,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極為高深的宇宙起源問題,應用的是極為艱深的廣義相對論的理論,使用的是極為深奧的數學知識。但實際上經典的牛頓力學在天文學的研究中仍然有著很大的應用範圍,比如在本篇科普小短文中即將討論的黑洞質量的估算(或者測量)。
  • 07年研究生院天文學A++級二級學科學校名單
    2007年中國大學院 天文學A++級二級學科學校名單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 武書連 呂嘉 郭石林   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   根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1997年頒布的研究生專業目錄,在研究生學科分類中,"門"是學科的最高級別,共有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軍事學、管理學12個學科門(學科門也稱學科門類)。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88個一級學科。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88個二級學科。
  • 浪漫有很多種,陪你看星星是最璀璨的那一種
    >還有一種浪漫,叫陪你一起數星星。就是這麼一個荒涼地方,卻吸引了無數的旅遊者前去參觀,阿卡塔馬沙在2018年被評為「南美洲最浪漫的旅遊目的地」,這裡有著世界上最大最強的天文臺。它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十大觀星地之一,如果要去一個地方看星星,阿卡塔馬絕對不容錯過。
  • 獨屬於天文學的浪漫,大概就是紅火星與紅月亮一齊出現!
    如果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它肯定要被天文愛好者們封為天文史上最浪漫的一年。為什麼要那麼講……還記得藍色血月嗎?那一晚的震撼,足夠讓我們畢生銘記,那麼我們來看看今天(2018年7月27日)如何?「紅火星」完美邂逅「紅月亮」,更加震撼的事情來了:橙紅色的「火星」在今天迎來十五年一遇的「大衝」,而明天凌晨精彩的月全食也將現身天宇。
  • 陪你看星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春天的星空也浪漫,將上演水星西大距、雙星伴月、土星合月和金星西大距四大天象。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8日,和天文學家一起看星星  一部《來自星星的你》,讓很多人對星空更加好奇:「都教授」穿越的蟲洞真的存在嗎?普通人怎麼觀星?
  • 天文學的啟蒙,陪她去看星星,這些好處是難以想像的
    我說:「沒錯,就是這個,飄在太空裡看地球」兒子看起來很羨慕:「他們看到的星星一定很大」帶孩子去看星空,給他一個夢想我兒子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曾經在荒野裡睡過三次,晚飯後關掉營燈,偶爾看到滿天繁星和非常清晰的星系,偶爾看到流星經過。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天文學在天文學起源於對自然現象的人的困惑和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時間和導航測量。因此,幾個世紀以來,天文觀測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改進。一旦與佔星術聯繫起來,天文學已經成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學科,可以讓人們了解天體的組成,結構和位移。
  • 高中生│天文學專業強勢高校來襲,你離浩瀚星空僅有一步之遙
    有這樣一個專業,聽起來讓人「望塵莫及」,它就是「天文學」。提到天文,人們可能都會聯想到宇宙「黑洞」、浩瀚星空等,但對於高中生來說,想要報考這個專業可要慎重,天文學專業不僅招生院校數量有限,而且對選科有極高的限制,今天英才君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 南京大學天文學如此厲害,難怪《小歡喜》中喬英子如此鍾情!
    去年一部熱播劇《小歡喜》不但帶火了「高考」這個永恆的話題,還帶火了南京大學,劇中的喬英子學習成績優秀,就是上清華、北大的料,可是小姑娘非南京大學的天文系不上,箇中原因除了有她想逃離母親的控制之意外,南京大學的天文學實力也是實至名歸,的確可以令學霸們心心念念的嚮往之。
  • 一起聊專業第51課:天文學,你的評價為?
    本期課題:天文學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該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天文學和相關數學、物理學基礎知識,以及初步的天文實測和理論分析能力,能在天文、物理、空間科學、航天、測地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技術應用和科學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 清華大學天文系成立,天文學人才培養正當時,助力天文科學大發展
    雖然大多數人都喜歡看一些天文知識,然而天文學卻是大學學科中不折不扣的冷門,原因很簡單,天文學這種純研究學科畢業之後並不容易找到工作,因為這方面的工作機會太少了,就是找到也賺不了大錢,而且天文學項目研究本就實用性不強,撥款也相對較少,所以天文學研究實際上是一項比較清苦的工作,雖然大多數孩子小時候都對天文學感興趣
  • 如果可以取消一門學科,你會選哪個?我想,我可能不會選英語
    文|誠言呈語 網上有個話題一直挺火的,叫「如果能取消一門學科,你選哪個」。 你要是讓我說的話… 一門哪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