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航海者,無懼逆風,無懼駭浪。
旅行的意義在於領略未知的風景,
挑戰自我的過程。
遠航的人是值得驕傲的,
見過城市的喧囂,
見過人山人海的熙攘,
當直面大海的深邃,
才是真正的美景。
8月30日,已近初秋的旅遊島並無炎熱,凌晨三點,航海家楊建新正在帶領他的團隊在三貝明珠碼頭做出航前的最後準備。船隻狀況、電子設備、食品補給、急救藥品,每一項都馬虎不得。
此次,楊建新團隊將帶領十餘位航海愛好者從旅遊島出發,橫穿渤海灣,目的地為山東大欽島。記者也有幸跟隨楊建新一同出發。
三點三十分,航海愛好者們陸續登船,對於他們而言,並不知道即將開始的遠航會遇到怎樣的狀況,每個人的興奮溢於言表。而楊建新卻有些嚴肅,他深感肩上的責任之重,他要保障每一位成員的安全,即使這條航線他已走過了無數次,但每次他都心存敬畏,認真嚴謹。
凌晨四點,楊建新駕駛著他的「聖母二號」雙體重型帆船緩緩地駛出了碼頭,團隊其他成員則各司其位,瞭望、查看船隻狀態每個人都一絲不苟,這種默契的配合,是經過了千百次的磨鍊所形成的。楊建新是團隊的核心,下達指令、分配任務,有條不紊。
對於初次遠航的人來說,暈船是不可避免的,楊建新儘量放慢船速,讓船行駛的平穩些,同時他不斷調動著成員的興奮度,讓大家儘量保持適量活動,為成員講解帆船運動的各項知識,從而讓大家避免暈船。他的樂觀和自信感染著每一個人,海面上,帆船搖曳,笑聲陣陣。
夜幕降臨,成員大都枕著波濤入睡了。楊建新在駕駛位已連續開了近15個小時的船了。與記者閒聊,楊建新說,航海是一項十分鍛鍊意志的運動,面對茫茫大海和前方的未知,你必須要打起十足的精神,嚴陣以待,不能有絲毫的麻痺大意。航海是挑戰自我,而不是挑戰大海,挑戰大自然,我們是在藉助自然的力量,實現自我的價值!
「航海者是孤獨的,又是最不孤獨的。我們與大海為伴,與藍天為伴,能領略常人難以見到的景色,能遇到常人難以遇見的困難。航海者最重要的是責任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稍有放鬆,大海便會還以顏色!」楊建新對記者說到。
次日的凌晨一點,經過二十小時的航行,我們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大欽島。楊建新因放心不下他的船,選擇留在了船上。
返航的路上並不順利。出港時還沒有一點風,行進了不久便狂風大作!八九級的大風,帶起了近三米高的浪,眾人都穿好救生衣,緊張了起來,楊建新站在駕駛位,緊握舵盤。即使是二十多噸重的重型帆船,此時也開始在狂風和大浪中上下翻動,幾個大浪過後,許多人都暈船了。
楊建新駕駛著帆船在風浪中穿梭了三個小時,依然沒有繞過風區,最終為了成員的安全,他選擇回港避風。返航的路,楊建新選擇了折返的航行路線,他說,人員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得把大家安全的帶回去。
遠處,一輪紅日躍出了海面。楊建新和他的「聖母二號」在晨光中駛向遠方。
後記
楊建新是無私的,他向身邊所有的人介紹航海運動,教授他們帆船的操作,帆板的使用,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帆船帆板運動,讓更多的人了解航海。他會為每一個體驗遠航的人準備好一切所需,食物、藥品等等,會為他們講解航海的知識,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楊建新是自私的,他一心想成立一支屬於旅遊島自己的帆板運動隊,讓隊員都加入他的俱樂部,他要讓這支隊伍強大,去參加賽事,為的只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旅遊島,知道旅遊島也有一支具有專業素養的帆板隊伍。他熱愛他的帆船,他與船形影不離,他不忍心把船單獨留在港口,只要他在,就會吃住都在船上。
這就是楊建新,一位已過半百卻心懷信念的航海人!
(記者 徐小躍)
唐山國際旅遊島管委會
轉載請註明出處
攝影|徐小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