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 | 買賣個人信息屬違法,情節嚴重的還要「坐牢」

2020-12-24 澎湃新聞

民法典 | 買賣個人信息屬違法,情節嚴重的還要「坐牢」

2020-10-23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您的新房子最近有裝修的打算嗎?」

「您的車輛保險快到期了,保險買了嗎?」

「您家孩子要參加課外培訓嗎?」

「地鐵口新開的樓盤您有考慮嗎?」

如果你經常接到這種電話

經常被這種電話騷擾

不用懷疑

你的個人信息已經被洩露了

個人信息是受法律保護的

對方已經違法

案例

董某是一家房產中介的老闆,2017年5月中旬,董某覺得自己業務發展太緩慢,為了拓展業務,增加中介的業務交易量,以五千元的價格向陳某購買了17000多條的公民個人信息,其中包括多個小區業主的姓名、房號、房產面積、業主的聯繫電話等信息,後來董某又將上述信息以2500元的價格提供給了江某。

公安機關對該案立案偵查後,董某於2018年1月18日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2018年11月30日,董某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路橋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二千元。

法律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路路提醒

廣大群眾不要輕信或者輕易將個人信息尤其是銀行卡、手機等信息載體提供給無關人員,在網絡註冊、實名驗證時要謹慎填寫個人信息,身份證號、支付帳號、手機號碼等個人私密信息。

遇到推銷的騷擾電話,可通過向消協、工商等主管機關投訴舉報。如果發現個人信息被洩露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高度重視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堅決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

(何文兵)

原標題:《民法典 | 買賣個人信息屬違法,情節嚴重的還要「坐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十)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1.規定了隱私的定義,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中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懸在違法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民法典》保護個人信息
    在表情包和短視頻中也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受到不法侵犯的案例屢見不鮮信息「裸奔」讓我們沒有隱私和安全感可言今後我們的個人信息受到《民法典》的守護,《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
  • 「您好,需要裝修嗎……」《民法典》:個人信息被洩露?我來保護你!
    這樣的事情很多人早已見怪不怪,但這背後的根源卻讓人細思極恐:這個時代,個人信息和隱私的洩露程度已經相當嚴重。相關案例鄭州某高校兩萬名學生信息遭到洩露,洩露內容以表格形式在社交網絡上流傳,信息具體到姓名、身份證號、專業宿舍門牌號等,而且多名學生反映接到了騷擾電話和營銷電話。
  • 人這一輩子遇到哪些事情,需要通過《民法典》來解決
    《民法典》已經開始實施,官方亦早就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對什麼是民法典,以及民法典的內容和實施的意義進行廣泛地宣傳。說實話,作為一個擁有最樸素價值觀的普通老百姓,對民法典調整的對象及其內容和實施的意義或許並不怎麼關心,亦更不知曉民法究竟是用來幹嘛的。就像我家隔壁的老王一樣,有一次他問我,若是他家不交物業費,物業把他告了,法院會判他幾年。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答: 生物識別信息、行蹤信息等都是個人信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關注】《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十)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1.規定了隱私的定義,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中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每日學法】《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民法典 | 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民法典 丨 49大亮點一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政法學苑 | 《民法典》之人人必知的49個法律要點
    (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轉需收藏:《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十)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1.規定了隱私的定義,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中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十)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1.規定了隱私的定義,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中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2020最新整理:《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建議收藏)
    (十)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1.規定了隱私的定義,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中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民法典後,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新舊對照表
    為正確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第二條 標的物為無需以有形載體交付的電子信息產品,當事人對交付方式約定不明確,且依照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買受人收到約定的電子信息產品或者權利憑證即為交付。第六條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買受人拒絕接收多交部分標的物的,可以代為保管多交部分標的物。買受人主張出賣人負擔代為保管期間的合理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婚內出軌後果更嚴重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婚內出軌後果更嚴重 2020-11-25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關於房子、婚姻及繼承等生活50問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答: 生物識別信息、行蹤信息等都是個人信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劃重點】《民法典》88處亮點解讀與16組數字
    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違反前款規定的買賣行為無效。"(十)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1.規定了隱私的定義,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中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民法典》解讀四】侵權責任篇
    因此司法解釋就對此進行了規定,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第二款「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則提升了其立法層級,明確了特定物損害的精神賠償責任。所以,應當管住自己,更應當管住孩子,不要隨便損壞甚至翻動別人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