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 為城市建設者送祝福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走出去」系列公益演出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3日電(記者 姜正紅)隨著五月的到來,國家大劇院第十屆五月音樂節啟幕在即。2018五月音樂節以「弓弦盛宴」為主題,在18場星光熠熠的音樂會奏響之前,五月音樂節的重要板塊——「走出去」系列公益演出已率先邁開了腳步。21場公益演出將走出劇院,走進百姓的生活中,用美妙的樂音為市民送上一份春日裡的音樂祝福。

  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自2009年創辦,將於今年五月期間迎來十屆。為響應中央號召,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做好新時代文藝輕騎兵,作為「文藝小分隊」之一的國家大劇院力求以多樣化的演出形式讓高雅藝術覆蓋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讓室內樂流淌在城市的血脈中。從2012年起,國家大劇院策劃推出了五月音樂節的「走出去」公益活動,每年音樂節期間,都會策劃組織一系列頗具溫度的院外公益演出,帶室內樂走進田間地頭、大街小巷,成為百姓生活中一抹不期而遇的明媚色彩。在過去的六年中,「走出去」公益活動已累計達到120餘場,國家大劇院已將其打造成為一項輻射全城的藝術公益事業,此舉也得到了眾多中外藝術家與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藝術家們紛紛踴躍地「走出去」,把平時只能在劇院舞臺上演奏的作品與更多普通百姓分享,眾多社會場所也熱情邀請室內樂「走進來」,從學校到醫院,從博物館到車間,都熱情地向室內樂敞開大門。而除了演奏家和室內樂團體外,白巖松、於丹、任魯豫、劉芳菲、李楊薇等一批社會知名人士也都曾經志願擔任五月音樂節公益演出的主持人,他們與國家大劇院共同攜手,搭建起一座室內樂與百姓之間的橋梁。

  

  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走出去」系列公益演出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今年5月3日至5月21日期間,國家大劇院再度策劃了21場公益活動,將在首都各地廣泛蔓延。從北京城市副中心到忙碌的京津高鐵列車,從文化氣息濃厚的博物館到書聲琅琅的中小學,從故宮博物院的華夏音韻到協和醫院的真情傳遞,呂思清、黃蒙拉、陳曦、劉霄、高參、朱亦兵等知名演奏家,以及萊比錫四重奏、艾莫森四重奏、斯圖加特室內樂團、義大利爵士樂團、田野裡的聖馬丁室內樂團、國王歌手合唱團、朱亦兵大提琴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國電影樂團、北京交響樂團管樂五重奏、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四重奏等中外優秀音樂團體將為社會各界群眾帶來精彩演奏,此外,還有白巖松、劉芳菲、冀欣等知名主持人將助力五月音樂節公益活動。21場精心策劃的音樂會,涵蓋獨奏、重奏、協奏、獨唱、合唱、大師課等形式,以美妙的旋律喚醒春日的生機,以靈動的色彩點燃初夏的激情,讓室內樂的綺麗花朵在京城的每個角落綻放。

  

  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走出去」系列公益演出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5月3日下午,五月音樂節藝術總監、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與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張心、劉嵩虎、張揚、關致京,鋼琴伴奏蘆靜怡、嶽鵬,以及特邀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一同來到了今年公益活動的首站——「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在中建一局生活區內,為300餘位奮戰在副中心項目施工一線的建築工人帶來了親切的慰問演出。這場公益演出中,呂思清為觀眾們演奏了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幹》,優美的小提琴名曲《愛的憂傷》《愛的歡樂》《維尼亞夫斯基D大調波蘭舞曲》等。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們則帶來了久唱不衰的《我愛你,中國》《草原之夜》《我和我的祖國》、藝術歌曲《虞美人》、家喻戶曉的歌劇《卡門》選段《鬥牛士之歌》,還有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優美的二重唱《小路》。他們的表演極富感染力,以精湛的技巧及默契的合作向觀眾傳達著音樂中的真摯情感,迎來陣陣掌聲與喝彩。

相關焦點

  • 北京:邀請城市副中心建設者到人民大會堂觀新春音樂會
    人民網北京1月12日電 (尹星雲)1月11日上午,北京團市委、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工程辦領導,北京新春音樂會總編導劉國超攜參加音樂會的青年歌手郝亮亮、王紫菲、劉迪等一同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工地,開展「兩節送溫暖」慰問活動,將100張新春音樂會的門票送到青年突擊隊代表們手中,邀請寒冬中奮戰在建築工地一線的建設者們小年夜走進人民大會堂觀看「北京新春音樂會」,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
  • 市民登臺國家大劇院聯歡,今年首次亮相城市副中心
    每年春節前夕,北京市民都有機會在國家大劇院登臺參加「市民新春聯歡會」。1月14日,2019「我愛北京——市民新春聯歡會」公布今年演出安排,1月30日及2月1日,將推出一場專場音樂會和一場綜合演出,後一場將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上演,這也是市民新春聯歡會首次在城市副中心上演。
  • 帶您走進城市副中心—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
    作為臺湖演藝小鎮「龍頭」的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啟用兩年多以來,不但是名副其實的舞美「夢想城堡」,更吸引熱愛藝術的城市副中心市民頻頻打卡。今天的「網紅打卡地」帶您走進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臺湖西路6號,總建築面積59781 m2,包括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露天劇場、臺湖公寓和地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臺湖劇場主要承擔國家大劇院及駐京藝術院團等演出製作機構劇目合成排練,還承擔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臺湖演藝小鎮各類演出活動,藝術院團租場演出的生產任務。
  • 呂思清攜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走進北京冬奧組委
    為響應中央號召,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做好新時代文藝輕騎兵,國家大劇院作為「文藝小分隊」之一,於今年5月3日至5月21日期間,策劃了21場五月音樂節「走出去」公益演出,藝術家們走出劇院,走進百姓生活中,用美妙的樂音為市民送上一份音樂祝福。
  • 北京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作用漸顯
    ,彰顯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框架正在有序拉開。截至11月底,城市副中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9億元,同比增長12.7%;建安投資490億元,同比增長2.3%。今年城市副中心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080億元。建設者們發揚工匠精神,努力將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城市建設的典範。
  • 劇院項目率先衝出地面,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入建設新階段
    日前,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的劇院項目首段正負零頂板按計劃澆築,率先衝出地面,這也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入了建設新階段。按照工程計劃,三大建築項目預計2021年年底前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完工。
  • 劇院項目率先衝出地面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入建設新階段
    記者 唐建/攝本報訊(記者 陳施君)11月21日,伴隨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降雪,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的劇院項目首段正負零頂板按計劃澆築,率先衝出地面,這也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入了建設新階段。按照工程計劃,三大建築項目預計2021年底前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完工。初雪過後,最低氣溫降至零下。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項目工地上卻是一派火熱場景。
  • 國家大劇院首演獻給建設者(附圖)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已經基本落成 9月25日至10月13日試演出    北京晨報消息:舉世矚目的國家大劇院繼6月15日外沿整體亮相之後,已經於9月基本落成。從9月25日至10月13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8周年和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際,國家大劇院將以慰問和測試為主題,舉行試演出。
  • 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開播!北京城市副中心媒體矩陣...
    當天,北京日報推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報》試刊,北京廣播電視臺電視端推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聞》專欄,北京日報和北京廣播電視臺所屬新媒體同步聯動,共同助力副中心報導的全媒體傳播。新的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平臺升級改版、集中亮相,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媒體矩陣全面起航。
  •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感受文藝範兒
    圖為在宋莊華卿畫室,來自安徽藝考生聶書雯專心作畫。本報記者 趙樹宴攝北京環球城市大道(效果圖),其所在的北京環球度假區將於2021年春季試運營並擇期開業。北京環球度假區供圖在臺湖演藝小鎮,北京交響樂團的演員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排練。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打造輻射京津冀市民文化新地標
    本文轉自【光明網】;【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董城悠悠運河水,為北京通州積澱了濃厚的文化氣息,也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留下寶貴文脈如今,在大運河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建設已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三大建築項目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公園西北部,與北京市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
  • 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主體結構施工
    坐落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三大新地標即將拔地而起。昨天,記者從北投集團獲悉,劇院項目首根工程樁近日順利開鑽,這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工程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計劃春節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三大建築共享配套項目效果圖 北京通州發布供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好項目建設。」
  • 這些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打卡地」
    天安門向東30公裡,京杭大運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長啥樣?形如「赤印」的圖書館,「帆船」模樣的博物館,「糧倉」構造的劇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的三大建築外形別致,充滿「未來感」,讓人耳目一新。
  • 他山之石丨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標——通州臺湖演藝小鎮
    11月28日,「雙雙」和參加全國百家媒體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攝影採訪活動的140餘名記者走進了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總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是一座集設計製作、排練合成演出、服裝道具展示、藝術創作、技術交流研討和倉儲於一體的「夢想城堡」。
  •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進入主體施工;將連接兩條地鐵;地下商業設施將融合餐飲服務等功能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將「崛起」三大建築——劇院、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長啥樣?
    形如「赤印」的圖書館,「帆船」模樣的博物館,「糧倉」構造的劇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的三大建築外形別致,充滿「未來感」,讓人耳目一新。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效果圖(北投集團供圖)塔吊林立、鋼柱聳立,千餘名工人正在澆灌混凝土、搭建腳手架、綁紮鋼筋……寒冬時節,記者探訪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施工現場,一幅繁忙的施工圖景展現眼前。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總經理陳宏達介紹,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全面衝出「地平線」。
  • 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打造母子基金群
    北投集團在城市副中心承擔項目超過150個,總投資約3200億元,已完成城市副中心規劃方案的國際徵集、潞城鎮棚戶區改造、東方廠周邊棚戶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綠心、保障房等重大項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建設的城市副中心劇院、博物館、圖書館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也由該集團全過程代建,項目整體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
  • 地標項目再傳捷報 北京城市副中心進入建設新階段
    來源:中國經營報地標項目再傳捷報 北京城市副中心進入建設新階段本報記者/夏晨翔/北京報導11 月 21 日,伴隨著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降雪,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的劇院項目首段正負零頂板按計劃澆築《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率先衝出地面的劇院項目,與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項目是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屬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城市綠心即城市副中心 「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中的「一心」, 定位為打造一處集生態修復、市民休 閒、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城市森林公園」地標。
  • 北京副中心197項重大工程齊頭並進,萬畝城市綠心十一前開園
    潘之望/攝 資料圖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萬畝城市綠心,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環球主題公園……2020年副中心集中推動的重大工程總計197項,重點聚焦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產業、行政辦公四大領域。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新名片—臺湖演藝小鎮
    中國日報網12月4日電(記者陸中秋)日前,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組織全國百家媒體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攝影採訪活動在北京通州區舉行。來自中央、省、地市縣主流媒體的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和團體會員單位代表140餘人走進了臺湖演藝小鎮。臺湖鎮位於北京市東南部,通州區西南部,鎮域面積81.3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