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別稱泉城,副省級城市,是山東省省會、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濟南市擁有4個大型火車站:濟南站、濟南西站、濟南東站、大明湖站。
01濟南站
濟南站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特等站,地處京滬鐵路、膠濟客運專線、邯濟鐵路三大幹線交匯處。1904年7月13日,膠濟鐵路濟南站建成。1912年,津浦鐵路濟南站建成。 1992年7月1日,老濟南站被拆除。 1994年4月,新濟南站開工。 1995年6月8日,新濟南站建成投入運營。濟南站總建築面積達120000平方米,車場規模達7臺10線。
濟南站一層主要為售票廳,二層主要為商業餐飲區,並與主站房二樓候車室連接形成一體;一層售票廳分東、中、西三部分,東側是自助取票廳、中部是自助售票廳,西側是人工售票廳。
濟南站北場站地下一層:主要包括出站大廳、長途及公交樞紐,同時具有商業、餐飲功能;地下二層:用於旅客、計程車輛臨時停靠及上下客服務區等;地下三層:為人防工程,主要用於旅客車輛的臨時停放。停車場同時配備了多部自動扶梯和樓梯,設計了10多個出入口,與火車站北廣場地面相通。
02濟南西站
濟南西站,又稱濟南西客站,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齊魯大道6號,由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是京滬高速鐵路、石濟高速鐵路和膠濟客運專線的客運站,是京滬高速鐵路五個始發站點之一。濟南西站於2009年7月12日奠基開工。2011年6月30日,隨京滬高速鐵路建成啟用。
截至2020年1月,濟南西站總建築面積為10萬平方米,站場規模為8臺17線(遠期預留1臺1線);車站設計承載量為4萬人,其中,東廣場為3萬人,西廣場為1萬人。
濟南西站站房包括主站房、高架候車廳、地下出站區和城市通廊、無站臺柱雨棚及站臺等,呈現中間高、兩邊低、沿著中軸對稱,是一種五段式結構。濟南西站主站房為地上3層、地下2層結構。
濟南西站採用「上進下出」的進出站模式。私家車和計程車可以從高架橋和緊靠著站房二層的落客平臺直接進入;步行旅客可以在站前東廣場下車,沿著廣場通道步行由高架扶梯進入落客平臺區域,再由東進站口統一進站。
03濟南東站
濟南東站 ,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隸屬於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是濟南鐵路樞紐的三個主客站之一,是集石濟高速鐵路、濟青高速鐵路、濟萊高速鐵路、濟濱高速鐵路、濟棗高速鐵路、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等多種交通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濟南新建高鐵站取名「濟南東站」,原東站更名「大明湖站」。同年12月26日,濟南東站正式運營通車。
濟南東站的站臺規模為13臺27線;總規模為17.48萬平方米。濟南東站採用上進下出的進出站客流組織模式,上下行有扶梯、電梯等方式供旅客選擇。在一樓購票完成之後,通過二樓檢票口檢驗完畢後,就可以到二樓候車廳候車;出站層主要是由出站通道、便捷換乘、地鐵以及公交換乘區域組成。
濟南東站南廣場工程分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局部夾三層)。地下部分主要由地下換乘空間、社會停車場、商業開發區域和公共空間、地鐵站廳及用房、計程車道組成。地上部分主要由換乘大廳、商業開發區域和公共空間、公交(BRT)車站場和高架橋組成。
04大明湖站
大明湖站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始建於1904年。其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風景區北門北側,是濟南市兩大輔助站之一,隸屬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原濟南鐵路局)濟南站管轄,是濟南站的副站,現為二等站。
大明湖站隸屬於濟南火車站,距離國家5A級景區大明湖風景區北門約300米,與濟南站直線距離約3公裡。車站等級為客運二等站,日接發旅客客車194列、貨物列車137列,辦理客運乘降業務的旅客列車124趟,日均發送旅客3000餘人。經中國鐵路總公司批准,自2018年6月1日零時起,膠濟鐵路和膠濟客專「濟南東站」正式更名為「大明湖站」。
大明湖站作為濟南站分流站,自2019年12月30日起,大明湖站正式承擔所有走膠濟線普速列車的旅客乘降業務,濟南站則承擔所有走南北向京滬線普速列車的旅客乘降業務。
溫州擁有3個大型火車站,是浙南中心城市、浙南交通中心
杭州擁有4大火車站,規模都很大,其中一個亞運會前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