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上臺,無意中暴露出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屈從於美國

2020-12-25 火星方陣

拜登當選可能意味著,美國目前旨在迫使委內瑞拉政權更迭的強硬路線將發生轉變。加拿大是否會對馬杜羅政府做出令人尷尬的改變,從而步美國的後塵?

在過去的幾年,川普政府對委內瑞拉實施殘酷的制裁。委內瑞拉急切希望拜登改變敵對的外交政策,從而該國糟糕的經濟緩一口氣。

在競選過程中,拜登多次在推特上譴責委內瑞拉政府和馬杜羅 ,試圖把自己定位為比川普更敵視委內瑞拉領導人的人。

然而,有跡象表明,拜登擔任總統後可能會採取不同的做法。最新報導稱,他的政府可能尋求接觸委內瑞拉,以協商緩解美國對這個拉美國家經濟束縛的措施。 與此同時,拜登拒絕接聽川普任命的總統瓜伊多的電話。近兩年來,川普一直試圖讓瓜伊多擔任委內瑞拉總統。

據加拿大媒體報導,在華盛頓於2019年1月23日承認瓜伊多為委內瑞拉總統後,加拿大是首批響應的10個國家之一。渥太華在制裁方面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對委內瑞拉的政治領導人實施經濟措施,同時在利馬集團發揮主導作用,特別是秘魯本身也陷入了政治動蕩。

加拿大政府甚至邀請瓜伊多到加拿大與總理特魯多會面,特魯多表示支持「委內瑞拉領導層的過渡」。

在委內瑞拉還沒有發生這樣的轉變。但拜登政府一個月後即將上臺,這對特魯多政府的外交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拜登很可能會繼續他對馬杜羅的諷刺言論,也沒有理由認為美國放棄政權更迭的想法。然而,與委內瑞拉實際政府的任何談判都意味著承認馬杜羅,並意味著瓜伊多的「政府」的結束,特別是考慮到他在抵制國民議會選舉後,已不再擔任議長職位。

如果拜登真的像這些報導所暗示的那樣做,加拿大政府將會發現,必須收回他們對瓜伊多的支持。

隨著美國新總司令的到來,等待特魯多的尷尬事件不是唯一的一件。

本月早些時候,有報導稱,美國檢察官正在與中國談判,以解決針對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指控。在美國總統大選後,雙方的談判顯然有所加快。中國高管在加拿大被軟禁了兩年多 。

此外,中美之間的任何協議,都將使渥太華陷入允許孟返回中國的尷尬境地,這也可能意味著目前被關押在中國的兩名加拿大人可能會返回加拿大。

一些人會試圖挽回面子。但許多人將這些事件,視為對特魯多政府一再試圖否認的事情的承認——孟晚舟的拘留和引渡過程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在美國的命令下進行的政治問題。

令人信服的是,加拿大曆屆政府都順從地在推進美國外交政策目標方面發揮了作用,加拿大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更為溫順的角色。正如前外交部長、現任副總理克裡斯蒂亞·弗裡蘭就對委內瑞拉的制裁給加拿大參議院的信中所說,「鑑於我們作為一個誠實的中間人的獨特形象,沒有任何幹涉主義政策的遺產,我們的西半球夥伴正期待加拿大發揮帶頭作用。」

加拿大人不願意認為他們的政府是這樣行事的。沒有哪個領導人,尤其是特魯多,願意承認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屈從於華盛頓。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很可能是拜登在無意中引發了這一系列事件,而這些事件將清楚地向加拿大公眾說明這一事實。

相關焦點

  • 學者:拜登上臺後 美國對臺政策將存在三方面局限性
    (周忠菲 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美國大選已基本塵埃落定,明年拜登入主白宮應該不會存很大懸念。預計拜登上臺以後,美國對華方針不會有明顯變化。在此背景下,未來美國對臺政策走向,將以連續性為主。未來美國對臺海實施軍事幹預的意圖,不會「收手」,但會「收斂」。
  •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淺析拜登的經濟政策和對華政策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高投票率載入史冊,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以微弱優勢戰勝現任總統川普。雖然這次總統大選攻防激烈,但是從拜登的競選政策宣示和顧問團隊來看他上臺後的經濟政策和對華政策主線大概率將回歸過去,繼承並發展歐巴馬時代的經濟政策。
  • 拜登的外交內閣人選對中國和世界意味著什麼?
    然而,在美國新的內外局勢下,其政策是否依然保持民主黨傳統建制派的風格,值得打一個問號。」在對華政策領域,國際關係專家認為,在拜登國安和外交團隊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布林肯和沙利文都並非中國問題專家,而是更專注於整體外交戰略,尤其布林肯相對更精專於歐洲事務,這意味著恢復美國全球盟友體系將成為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首要之重。
  • 拜登上臺之際,川普連出兩招,美俄關係跌破冰點,全球目光聚焦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20日援引俄新社等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國務院12月10日向國會提交了關停美駐俄兩座領事館的通知,美媒在18日對此消息進行了證實報導。據美媒報導,美國會稱關閉駐俄領事館是回應俄羅斯從2017年以來限制美國外交團人數,使得美國出現了人員配備難題。
  • 重啟價值觀外交,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有多虛偽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2020年美國大選後,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稱有必要加強美國領導的西方傳統聯盟,在全球強化「自由民主國家」。拜登的高級外交政策顧問也表示,即將上臺的新政府對華政策的核心是通過「民主國家峰會」尋求建立一個明確針對北京的方案。
  • 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美國、英國記者 青木 劉玲玲 鄭可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編者的話:若拜登上臺,跨大西洋關係將迎來「蜜月」?在美國大選投票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被主流民調普遍看好,歐洲很多國家也希望拜登贏,連被視作川普最親密盟友的英國首相詹森,也被英媒爆料有此期待。
  • 即使拜登上臺,日美同盟也難徹底擺脫川普留下的陰影
    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備受世界各國的關注。對於其重要的同盟國日本而言,總統之位「花落誰家」不僅對今後日美同盟關係的發展走勢十分重要,同時也將對日本在亞洲的外交戰略、經濟政策以及產業布局選擇等產生重要的影響。
  • 若孟晚舟認罪,等於華為認罪,美國加拿大在挖坑
    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拘押已經兩年。而隨著引渡案多次開庭審理,許多細節逐漸浮出水面。近日,加拿大檢察官竟聲稱,法院應將孟晚舟法律團隊7月在引渡案中提交的歐巴馬政府時期白宮律師麥可·戈特利布的證詞刪除。2013年4月14日,他在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被捕,之後被美國司法部指控涉嫌商業賄賂,後阿爾斯通被罰7.72億美元,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被美國通用電氣收購。直至2018年9月,皮耶魯齊才得以被釋放。那麼為何華春瑩會在回答中提到皮耶魯齊?這個說法背後有何隱喻?而加拿大檢察官所說的「刪除證詞」言論,又暴露出美加兩國在孟晚舟事件背後怎樣的利益盤算?
  • 「深度」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美國、英國記者 青木 劉玲玲 鄭可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編者的話:若拜登上臺,跨大西洋關係將迎來「蜜月」?在美國大選投票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被主流民調普遍看好,歐洲很多國家也希望拜登贏,連被視作川普最親密盟友的英國首相詹森,也被英媒爆料有此期待。隨著美國大選結果明朗化,歐洲人長出一口氣,一些政要歡呼「歡迎美國歸來」。
  • 美國國內問題如何影響拜登的對華政策?
    即便民主黨拿下參議院,在安全問題和貿易議程上,拜登在總統任內也將受到本黨美國外交政策激進派的制約。美國會否遠離外交政策而專注於國內問題?畢竟,拜登過渡團隊的選前工作組始終關注的一是疫情,二是經濟危機和可能的補救措施,三是種族歧視,四是氣候變化。近年來,每當美國公共預算出現5000億美元赤字時,國防開支總是會被削減。
  • 進退失據的大不列顛:經歷脫歐和拜登上臺,英國還能找回「昔日尊嚴...
    至於美國在拜登上臺後,希望重返多邊主義,鞏固和歐盟在特定議題上的合作願景下,英國現任的保守黨政府或將直接面臨被邊緣化的命運。然而,筆者必須指出,英國未來這尷尬又悲劇的窘境,即便拋開歐盟和美國的因素,但作為喬接角色的英國,自己也是要負很大責任的。自打英國的脫歐公投通過後,脫歐的陰影就一直籠罩在英國執政者的頭上。
  • 川普H-1B籤證新規再被叫停,拜登上臺後移民政策大好!
    根據目前的形勢,川普大選前的留學生牌再打也沒用了,畢竟拜登時代即將到來。而重點是,拜登上臺後的移民和高等教育政策,會更友好嗎?疫情防控想必今年所有想要留美的學生最關注的話題,就是美國的疫情防控了。拜登在上臺後的首次發言中表示,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控制新冠疫情。他曾呼籲建議流行病檢測委員會和增加檢測站點,以保證全民可以免費進行檢測。不同於川普的復工策略,拜登更傾向於採取口罩令、短期封城、推廣疫苗等方式來控制疫情傳播。
  • 拜登還未正式上臺,歐盟就在對華醞釀壞招,向美國獻「大禮」
    今年的美國大選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發生了很多事情。隨著權力交接的啟動,拜登即將成為美國新一屆美國總統。回看川普執政的這四年,美國發生的變化還是巨大的,特別是與中國外交方面的變化最為明顯。美國不斷給中國施壓,破壞中美關係,讓兩國的關係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
  • 2021中國外交搶先布局,中歐貿易協定給拜登先行定調
    就算中歐要達成協定,至少也要等到中美貿易戰告一段落、美國人把中國人徹底收拾服了以後,歐洲才會跟中國達成協議。這是美國人的算盤,哪裡想到,歐洲頂著美國巨大的壓力,居然跟中國達成協議了。  這實際上意味著,在拜登上臺以後,他將面臨這樣一個既成事實: 往東去,有RCEP。中國人打通了東南亞,聯繫上了澳大利亞、紐西蘭,還有日本、韓國。
  • 取消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問臺灣行程是拜登團隊的「撥亂反正」嗎?
    拜登團隊不可能無視川普政府在最後的幾天裡繼續肆無忌憚的為拜登政府未來的外交政策「挖坑埋雷」。拜登團隊叫停了當前有可能會損害拜登政府未來外交政策的行程也是必然。 拜登政府上臺後,在對華強硬上不會有太大的改善,在臺灣問題上也不會比川普的立場做出大的後退。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在對華政策和對臺認識上只不過是方式方法的不同。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其最終的目標就是要與中國完全脫鉤。
  • 拜登:在與中國打交道時,美國當前的影響力還不夠
    川普上臺以後就帶領著美國,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和中國大打貿易戰,但是中國和美國本來就有著十分密切的經濟貿易關係,美國主動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也是對其國內商業運轉的破壞。美國政府換屆即將到來,而未來的拜登政府在執政策略上必然會和川普完全不一樣,那麼拜登執掌下的美國又會表現出什麼樣的執政態度呢?拜登已經開始接受一部分總統權力拜登已經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選票,這意味著他必然會在未來成為美國的新任總統。
  • 拜登上臺「板上釘釘」,中美關係已成焦點!美國學者指出一條明路
    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一直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目前,川普仍然沒有承認敗選。為了給拜登"挖坑",甚至還採取了一系列強硬的對華政策,頻頻對中企下黑手。近日,美國《外交學者》的一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中美問題的本質,也預測了未來拜登的對華政策。
  • 中美競合|當拜登面對「川普主義」
    這幾位高官都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要職,他們將是美國新政府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團隊的主要成員。這一名單的出臺,讓外界迅即產生拜登政府欲回歸歐巴馬路線的聯想,以至於拜登不得不親自出面澄清,他說:「這個團隊彰顯出美國回來了,準備領導這個世界,而不是從世界退縮;美國再一次佔據首要位置,直面我們的對手、不拒斥盟友,而是為我們的價值觀挺身而出。」
  • 韓學者受訪評估半島形勢稱:拜登上臺或加大對朝施壓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日本《朝日新聞》12月12日刊載題為《美國新政府上臺後半島形勢如何發展》的報導,針對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臺後朝鮮半島形勢將如何發展,《朝日新聞》記者鈴木拓也對韓國韓東大學教授樸元坤進行了專訪。
  • 民生宏觀:假如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對全球經濟和資產配置有何影響?
    但是中長期來看,拜登上臺會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外交政策,美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對美元形成支撐。(2)維持低利率放水,財政支持帶來的經濟增長,有利於股市;執政確定性增加,提振投資者信心;但是高收入人群和公司是稅收增加的主要群體,壓制股市和分紅收入,對股價有小幅度衝擊。(3)短期利好人民幣和新興國家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