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正恩定調對美新政策 拜登聽懂了?
金正恩表示,今後將以「強對強、善對善的原則應對美國,樹立新朝美關係的關鍵取決於美國是否撤回對朝敵對政策」。朝鮮中央電視臺9日也播發了相關內容,朝鮮著名播音員李春姬以口播方式,宣讀了工作總結報告中的涉美內容。「我們的對外政策活動重點將放在消除革命發展的基本障礙物、使最大主要敵人美國屈服之上。」
-
拜登上臺前 臺灣為何升高兩岸對抗?
當美國政府已啟動政權交接,拜登也陸續發布新人事,代表川普已知非下臺不可。但他在下臺前夕仍持續加大制裁大陸企業,大砍旅遊籤證有效期等做出對大陸不友善行為,國務卿蓬佩奧更馬不停蹄加大與大陸的對抗。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從11月22日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海軍少將史達曼搭美軍行政專機秘密訪臺三天,推測川普下臺前夕訪臺並非不可能。
-
美眾議院建議拜登施壓塞爾維亞,矛頭直指中國
由於複雜的歷史和地緣政治原因,巴爾幹半島贏得了"歐洲火藥桶"的名聲。最近,拜登還沒有上位,美國眾議院就想要教拜登如何在巴爾幹半島"挑事",話語之間,他們又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俄羅斯。他接著麥克考的話頭就說了下去,這位教授一開講就頻頻提及"施壓",在他嘴裡,歐盟、塞爾維亞都成了他施壓的對象。他指出,拜登上臺後必須要和歐洲人一同商討巴爾幹地區的問題,對歐盟施壓,制裁主張塞族共和國獨立的實體,同時,美國應該阻止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幹涉"波赫內政,甚至幫助"波赫"加入歐盟。
-
韓國立法禁止反朝傳單,美國吵著開聽證會是什麼梗?
12月14日晚,韓國國會通過了《韓朝關係發展法》修正案,規定禁止和嚴懲國民在軍事分界線以南、平民控制線以北地帶散發反朝傳單和擴音器廣播。不難理解的是,這一法案自始至終受到韓國脫北者利益代表---國民力量黨的強烈反對與抵制,但罕見的是,美國國會某些議員揚言召開聽證會施壓韓國政府,這著實令人咂舌。
-
韓國立法禁止反朝傳單
12月14日晚,韓國國會通過了《韓朝關係發展法》修正案,規定禁止和嚴懲國民在軍事分界線以南、平民控制線以北地帶散發反朝傳單和擴音器廣播。不難理解的是,這一法案自始至終受到韓國脫北者利益代表---國民力量黨的強烈反對與抵制,但罕見的是,美國國會某些議員揚言召開聽證會施壓韓國政府,這著實令人咂舌。
-
郭臺銘快閃未受訪,與鄭文燦密談15分鐘
[新聞頁-臺海網] 臺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1日下午出席桃園市府主辦的「桃園航空城產業論壇」,原本預期會跟主辦方、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一起受訪,不料最後只留鄭面對媒體。郭董準備離開會場,面對媒體團團包圍搶拍與搶問,郭只以「疫情戴口罩」為由,沒有回答任何問題。
-
教皇方濟各重申有意訪朝推動半島和平
(觀察者網訊)據韓聯社11月12日報導,韓國駐梵蒂岡大使館當地時間11日消息,教皇方濟各上月23日單獨接見了履職結束準備返韓的韓國駐梵蒂岡大使李百萬,重申了有意訪問朝鮮以推動實現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立場。 韓國總統文在寅曾在2018年10月訪問梵蒂岡時向方濟各轉達了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期待其訪朝的意願,方濟各表示若朝方正式邀請將會前往。
-
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表態稱對此「完全不同意」後,卡倫鮑爾於17日反駁馬克龍,再度稱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歐洲將無法保障自身安全。拜登成為美國「當選總統」可以說是讓德國上下如願。早在美國大選前,德國就對拜登寄予厚望。德國西韋輿論調查公司(Civey)的選前調查顯示,只有13%的德國人希望川普連任。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
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稱,從與美方官員互動中,並未聽到這個消息。蔡當局安全高層表示,《夕刊富士》本身以報導八卦新聞著稱,而且川普不太可能有訪臺時間。但傳聞並沒有絕跡,很快捲土重來。第三次仍是在《夕刊富士》上,日本政治評論家宮崎正弘12月1日撰文稱,川普可能考慮在最後時刻投出「重磅炸彈」,其中一項正是閃電訪問臺灣。
-
拜登還未正式上臺,歐盟就在對華醞釀壞招,向美國獻「大禮」
隨著權力交接的啟動,拜登即將成為美國新一屆美國總統。回看川普執政的這四年,美國發生的變化還是巨大的,特別是與中國外交方面的變化最為明顯。美國不斷給中國施壓,破壞中美關係,讓兩國的關係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
-
拜登上臺後,介入臺灣的力道將變小
眼看美國的川普政府即將期滿離任,拜登團隊即將入駐白宮之際。各方對於美國的對外政策以及國際關係局勢因美國總統換人而產生的變化都開始進行分析。其中臺灣地區「中研院」的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廖年仲表示,拜登上臺執政後,美國政府對臺灣的「友臺」政策或將改變,介入臺灣的力道也可能隨著變小。
-
「深度」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德國外長馬斯也在祝賀拜登的推文中稱,期待與下一屆美國政府合作,尋求一個新的跨大西洋關係起點。德國防長卡倫鮑爾近日也成為焦點。美國投票日前一天,她在美媒上發表「歐洲仍然需要美國」的署名文章,表示歐洲未來短期內仍然需要依附於美國的軍事保護,應強化跨大西洋關係。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表態稱對此「完全不同意」後,卡倫鮑爾於17日反駁馬克龍,再度稱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歐洲將無法保障自身安全。
-
推特現朝鮮個人帳號:簡介自稱朝官員 用四語發帖
在這段時間裡,各國領導人紛紛祝賀拜登宣布當選總統,韓國總統文在寅於12日致電拜登談及朝鮮半島和平與無核化等問題。但朝鮮至今對美國大選結果沒有任何反應。在金正恩沒有露面的這些日子裡,韓國正為半島無核化與持久和平不懈努力。11月12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美媒宣布拜登勝選後,首次與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通了電話,雙方重申兩國對美韓同盟以及朝鮮半島和平的承諾。文在寅表示,他將與新一屆美國政府密切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第三次仍是在《夕刊富士》上,日本政治評論家宮崎正弘12月1日撰文稱,川普可能考慮在最後時刻投出「重磅炸彈」,其中一項正是閃電訪問臺灣。而川普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把拜登逼到毫無退路,讓拜登沒有修補中美關係的機會,並防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走回頭路」。
-
美國50個州確認大選結果 拜登大勝對股市的影響
報導稱,拜登預計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而川普預計將獲得232張選舉人票。選舉人票總計有538張,而要獲得總統職位,需要270張票。關於美國大選下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是12月14日,屆時選舉人團將開會投票選舉下一任美國總統和副總統。
-
臺媒又開始搞事情,稱拜登上臺後大陸就會出兵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16日報導,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即將在2021年1月份的時候正式入駐白宮,成為美國新一任的總統。因為拜登與川普處理事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現在國際上都在關注美國新政府的動態。
-
特雷莎·梅首訪日本談「脫歐」 分析稱其在拉東京牽制歐盟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30日抵達京都,開始對日本為期三天的訪問,這也是她以首相身份首次訪日。梅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首腦會談,主題涉及朝鮮核問題以及英國「脫歐」對日本企業的影響等。英國《金融時報》30日稱,在英國與歐盟重啟脫歐談判背景下,梅率領經濟代表團訪日,旨在加強雙邊經貿關係,強化日本繼續投資英國的信心。
-
俄媒評美對臺軍售:難改兩岸軍力對比,專家稱大陸應強硬對臺施壓
他們強調,沒有任何美國軍事裝備能夠改變臺灣海峽有利於中國大陸的力量平衡,稱大陸有能力應對臺灣的「軍事化」問題。大陸能對臺灣軍事化作出實質性和強硬回應。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其政府已進行了11輪對臺軍售,僅今年就進行了6次。12月7日,川普政府宣布對臺出售「野戰資訊通信系統」,並知會美國國會。
-
執行安理會對朝制裁決議 中國本年度暫停進口朝鮮煤炭
據稱,這是為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對朝制裁決議而採取的措施。 公告稱,為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2321號決議,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和商務部、海關總署2016年第81號公告,本年度暫停進口朝鮮原產煤炭。 2321號決議系譴責朝鮮2016年9月9日核試驗,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器和飛彈計劃,對其實施制裁。
-
拜登效應!前移民官員預測:移民美國人數將暴增
舉報 美國前代理移民暨海關執法局總監霍曼(Tom Homan)認為,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