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2020-12-21 直播港澳臺

文/萬霞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

川普要去臺灣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的,這幾個月被傳了好幾次。

最早的一次是今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中國軍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發出警告,臺海一時風高浪急。川普當時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表示,自己目前沒有計劃訪問臺灣。

第二次是在10月12日,日本《夕刊富士》雜誌報導了所謂「川普可能突襲式訪臺並承認臺灣」的消息。顯然,這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9月17日訪臺掀起風浪之後,餘波未了。對此,臺當局緊急出面否認。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稱,從與美方官員互動中,並未聽到這個消息。蔡當局安全高層表示,《夕刊富士》本身以報導八卦新聞著稱,而且川普不太可能有訪臺時間。但傳聞並沒有絕跡,很快捲土重來。

第三次仍是在《夕刊富士》上,日本政治評論家宮崎正弘12月1日撰文稱,川普可能考慮在最後時刻投出「重磅炸彈」,其中一項正是閃電訪問臺灣。而川普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把拜登逼到毫無退路,讓拜登沒有修補中美關係的機會,並防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走回頭路」。

宮崎稱他的分析源自某美國前政府高官,這位高官主張,「川普如果在卸任前訪臺,將是改變現代史的大事件」,並可以和1963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訪問柏林、給予當時的蘇聯一記「重擊」,相提並論。

宮崎還指,在美國衛生部長和副國務卿相繼訪臺後,外界也在揣測,下一次可能是更高階的大人物。他還找出了川普訪臺的所謂「法理」依據,宣稱2018年美國制定的所謂「臺灣旅行法」,不但美國政府高官可以依此訪臺,美國總統也能訪臺。川普就算本人不來,也可能由副總統彭斯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代行。

弔詭的是,僅僅源於這家不靠譜的日媒的說法,島內媒體就不斷熱炒川普可能「閃電訪問臺灣」,再創「驚世之舉」。臺灣一些政治人物也在預言這種風險。

親民黨高層張顯耀就公開表示,川普訪臺「可能且機率極高」,川普如果評估,訪臺可以獲得全球鎂光燈聚焦,收割最大的政治利益,他很可能「動心」。至於後果,不用多想。川普很快卸任,留下爛攤子就丟給拜登去處理。

曾擔任「陸委會」前特任副主任的張顯耀還言之鑿鑿稱,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少將,11月22日搭行政專機抵臺密訪3天2夜,絕對不是為了交換什麼印太情報,而是為川普訪臺打前站。

張顯耀指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可能訪臺,蓬佩奧最近在很多地方訪問,發表激烈的反中言論。因為蓬佩奧背後有美國軍火商支持,蓬佩奧若訪臺,製造兩岸關係緊張、對峙,對美臺軍火買賣是有利的。

不過,對於這些傳聞,臺外事部門趕緊撇清說,「未曾聽聞,無從回應」。向來高調「提升美臺合作」的蔡當局,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一反常態地小心?

其實也不難理解。蔡英文抱緊美國大腿,是想利用中美關係從中漁利,獲得美國的保護。但如果川普真的訪臺,兩岸勢必陷入危局,大陸勢必對臺灣加大軍事威懾,甚至是直接制裁「臺獨」。這番「地動山搖」,損失最大的肯定是蔡當局。蔡英文是因為「不敢」,所以「不願」闖禍。

既然蔡當局置身事外,那到底是誰在炒作?誰希望川普訪臺?

炒作為何發端於日本,發酵於島內?

看看十月以來的這兩次炒作,都是發端於日本,發酵於島內,可見端倪。

眾所周知,日本的政界軍界以及情報組織,與美國之間關係鐵、消息靈。日媒經常被美方「反華派」利用,釋放「氣球」來測試中方反應。同時,在日本內部也有反華政客和勢力,他們巴不得看到,中美因為臺灣問題迎頭相撞。

因此,不能排除是美國和日本的「反華派」聯手放出這些消息,甚至把它當成是對華盛頓的建議,「慫恿」川普訪臺,並施加輿論影響讓蔡當局接受。顯然,這些勢力也是瞄準了島內激進「臺獨」分子內心的焦慮下手,知道他們是最期待川普訪臺的。因為藉助川普在臺海大攪局,是最「直接高效」的。

在臺灣問題上,川普的確很「瘋狂」:四年來多次並密集地對臺軍售,僅2020一年,美國就向臺灣出售118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創歷史新高,其中還有包括最新型的F-16戰機等在內的進攻型武器;出臺多部法案、升級美臺交流的層級,不斷試圖突破「一中」紅線;甚至國務卿蓬佩奧還喊出了所謂「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狂言。

美國的底線過去一直是,在臺灣所謂「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因此,即使是從美方傳統來看,國務卿蓬佩奧顯然也已經明顯「越線」了。但是,以川普不按常理出牌的個性,似乎任何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都可能做。

2020年1月15日美制F-16V戰鬥機在臺灣

川普會邁出「訪臺」這一步嗎?

那麼,川普真的會邁出「訪臺」這一步嗎?可能性微乎其微。川普是個看似魯莽、實則精明的商場老手,對於這筆風險很大的投資,他肯定會把帳算清楚。

他如果「卸任前訪臺」,等於是為「臺獨」站臺,也意味著川普事實上承認臺灣為一個「國家」,將完全顛覆中美一直以來在臺灣問題上的共識和底線,將很大可能徹底改變臺海格局。換句話說,這等於在逼迫中方「動手」,很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更大對抗。這樣的舉動絕對是風險很大、代價很高。風險大的投資,必然是期待高回報。那川普能得到什麼?

川普可能會「出個風頭」,會留下一個「歷史時刻」。除此之外,川普很清楚,訪臺並不會給他太多「加分」,原因很簡單:美國國內還有一大攤子「爛事」呢。

美國內部政局劇烈動蕩,控制新冠疫情又毫無頭緒,美國民眾對於美國之外的事務也缺少真正的興趣。典型的例子,美國環保署長剛剛取消了訪問臺灣的行程,因為疫情嚴重,訪臺行程為了防疫需要包機,費用太高,至少25萬美元,結果遭到否決。

如果川普卸任前花費太多錢,也搞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在美國國內也得不到支持。如果川普貿然行事,反而可能嚇走中間選民。另一方面,川普大選後已經無心政事,他一直把重點放在挑戰選舉結果上,要戰鬥到離開白宮的那一天;同時,為了2024年捲土重來,他最近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幹,包括抓緊特赦他的家人和親信。

所以,向來把「美國第一」掛在嘴邊,把自身政治利益放在心上的川普,如果「訪臺」無利可圖,他是不會真的「衝動」的。更何況,川普也沒有能力在臺灣問題上獨自肆意妄為。

於是,從月初到月中,「川普將閃電訪臺」在島內炒作已經半月,激進「臺獨」分子們沒有等來他們期待中的川普,卻等來了拜登團隊的「打臉」。而一直「押寶」川普的蔡英文,處境同樣尷尬。此前擺出和大陸「死磕到底」的架勢,結果現在美國「大統領」一換人,一切全變了。

美方喊兩岸恢復對話,調子變了?

過去的一周,蔡英文參加了三場與美方學者的網絡會議,聽到的都是「壞消息」。

被視為拜登外交主要操盤手的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直接向蔡英文挑明了:拜登政府未來的兩岸政策,是鼓勵兩岸和平對話,將與川普激化矛盾的政策有很大差別。他明確表示,兩岸進行有成效、寧靜的對話符合,是各方的最佳戰略利益。注意這個修飾語,兩岸「有成效、寧靜的對話」,它顯然不是現在蔡當局「反中、仇中」的套路。

坎貝爾特別強調,雖然美國政府重視對臺灣的承諾,但美國也不反中,仍希望在特定議題上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美國的最終責任是維護臺海和平、穩定。

美國調子一變,蔡英文啞巴吃黃連。之前爭當「反華」急先鋒,還買了那麼多武器,就是為了倚靠川普和大陸對抗。這下拜登上來就「打臉」,說兩岸還是要「對話」,但是怎麼對話,主動權在大陸那邊,美國幫不上忙。

華盛頓一句話,就把蔡英文晾在了半路上。留下現在的兩岸僵局,就憑蔡英文,解得了嗎?只是美國已經喊話了,她還得強撐應對,宣稱不願與大陸永久對立,但「堅決捍衛自由的生活方式。」又老調重彈,「願在不預設前提下和平解決歧見」。顯然,蔡態度未變,還在抗拒「九二共識」。

蔡英文堅持要做「蠢事」,卻擋不住勢如東流。

2020 年,川普打「臺灣牌」,蔡英文打「美國牌」,結果卻「事與願違」,反而引發臺海戰略格局「突變」。最突出的表現是,解放軍在臺海附近多次發動實戰化演練,軍機開始環臺海域常態飛行,不斷壓縮臺軍的活動空間;蔡英文搞「經濟脫中」失敗,兩岸經貿在疫情阻隔下仍創貿易額新高,說明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性比以往更強。

(資料圖:解放軍軍機繞臺飛行)

《國家統一法》提上議事日程?

與此同時,對於兩岸統一,牢牢掌握主動權的大陸還在發出更明確信號。

12月16日國臺辦記者會上發言人朱鳳蓮

本周三(16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被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這兩家重要媒體提問,問題都很敏感:一是對於專家建言,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的觀點作何評價?二是大陸是否會制訂《國家統一法》?

朱鳳蓮沒有正面回應修法問題,表示和平仍是主調,「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來爭取兩岸和平統一前景。但凡有一絲和平解決的可能,我們都將付出百倍努力。」

儘管發言人言辭謹慎,但明眼人可能發現,《國家統一法》在國臺辦記者會上被提出,不排除是個信號,說明大陸對於兩岸統一可能有更主動的作為,包括在15年前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之後,進一步拿出更多有效手段反獨促統。

回顧2020,儘管「臺獨」狂想不斷,結局卻註定是「打臉受挫」,兩岸統一卻實質推進、大步前進。應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外部,特別是波詭雲譎的臺海形勢,大陸展現出超強的戰略定力,不隨任何外部勢力起舞。對此,《解放軍報》在五中全會後有24字的精闢總結:「頭腦清醒、處變不驚,冷靜觀察、通盤考慮,科學應對、謀定後動」,進而再概括為7個字:「辦好自己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
    文/萬霞誰在炒作「川普訪臺」?川普要去臺灣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的,這幾個月被傳了好幾次。最早的一次是今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中國軍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發出警告,臺海一時風高浪急。川普當時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表示,自己目前沒有計劃訪問臺灣。
  • 炒作「將領秘密訪臺」,美臺勾連瘋狂挑釁
    對此,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23日宣稱,不會透露訪臺官員是誰,相關的議題跟行程「我們都不會證實,也沒有評論。」民進黨當局故弄玄虛不過川普政府並未真正落實,今年7月美國參議院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法案建議美軍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增加美臺高階軍事將領交流並擴大臺灣軍人在美受訓的可能。不過文章警告稱,對於川普的「臨去秋波」,臺灣不必見獵心喜,因為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都是美國利益最優先。  東森新聞則警告,美軍高官來訪也可能會帶來「開戰之嚴峻警訊」。
  • 蔡英文又跳出來送祝賀拜登了 還不忘感謝川普
    原標題:美國國會確認拜登勝選,蔡英文又跳出來送祝賀了,還不忘感謝川普[環球網報導記者趙友平]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當地時間7日凌晨確認拜登勝選後,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消息,蔡英文又出來祝賀了。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2021年開年之初,距離拜登上臺只剩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川普的「末日政府」向世人表演「最後的瘋狂」,先後拋出「臺美軍事對話」、「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
  • 硬要碰瓷,蔡英文忙著「討好」拜登
    導讀:近日,美國政壇正式敲定,拜登獲得大選勝利。果不其然,臺灣民進黨當局又開始蹭熱度了。 據悉,「臺駐美代表處」已向美方轉達了蔡英文的祝賀,並表示之後拜登正式舉行總統就職典禮時,還會再行祝賀。
  • 拜登明確表態,這回,蔡英文幻想「破滅」
    導讀:此前,蔡英文不顧民眾反對,堅持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入臺灣,引起了臺灣民眾的強烈不滿,蔡英文的民眾支持率也因此受到了影響。蔡英文選擇開放萊豬進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討好」川普,獲得美國更多的幫助。
  • 川普「失敗」後的蔡英文,臺灣交給誰「保護」?
    在民進黨當局看來,他們已經別無他法,只能將臺灣的命運交給美國,隨著美國政府開始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臺灣作為一枚有利的棋子,自然入了川普政府的「青眼」。川普與蔡英文實屬一丘之貉,二人的思路一拍即合,於是美國開啟瘋狂的對臺軍售模式,美臺之間的相互勾結,兩者與大陸之間的對立關係,逐漸形成了一張清晰的脈絡,這就是2020年的三方關係大基調。
  • 臺學者:「臺灣牌」將隨川普出局,蔡英文悵然若失
    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的訪臺臨時遭到國務院喊卡,雖然國務院聲稱,這是為了確保政府交接能順利進行,而取消所有國務院官員出訪計劃的一環,但似乎也間接顯示川普政府已不再打「臺灣牌」。而川普的亂政已嚴重影響到前述三項政策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問題是,「美臺政軍會議」已經開完,「廢除美臺官員互動禁令」也已宣布,有如覆水難收,唯一還可收回的就只剩下克拉芙特的訪臺及其他國務院官員的出訪。雖然克拉芙特訪臺是蓬佩奧所宣布,但若沒有川普的點頭,國務院也不可能收回成命。為何要克拉芙特取消訪問,當然是有比派她訪臺打「臺灣牌」刺激北京更為重要的事。
  • 川普對臺灣臨去「秋波」 蔡英文上套後該如何面對拜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該評論由前白宮國安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CSIS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葛林(Michael Green),CSIS中國權力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和美國在臺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共同撰寫。3人主張強化對臺支持,但對川普政府決策時機及做法提出質疑。
  • 拜登勝選,蔡英文打了「第一通電話」
    導讀:臺灣地區對於美國大選可謂是尤為關注,畢竟對於緊抱川普政府大腿的臺當局來說,如果川普無法連任,可能之前對川普政府的付出都打了水漂。而最終的結果是,拜登贏得了美國總統大選,民進黨的算盤全盤落空。
  • 克拉夫特去不了臺灣,與蔡英文通話談什麼?|北京觀察
    當地時間1月6日深夜,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放出消息,為反映美國「支持香港人民及所有渴望自由的人」,美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訪臺。之後,民進黨當局高調炒作,稱這是首次有現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訪臺,「象徵臺美全球夥伴關係的進一步提升」。然而,幾天後,1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所有外訪計劃,其中包括克拉夫特訪臺行程。
  • 蔡英文的全面失控,從美軍將領「訪臺」開始
    美政客「訪臺」,民進黨當局上演失控局面雖然本身實力不佳,但民進黨當局似乎特別擅長文宣戰。自從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便試圖掌控輿論的走向,這一點從封殺中天新聞臺就可以看出。蔡英文等人甚至威脅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利用網軍來誣陷反對黨諸多粗暴的手段實在令人不齒。
  • 美高官訪臺,蔡英文聯手川普,要搞一個「地動山搖」的大新聞?
    美國《華爾街日報》爆料,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計劃在未來幾天率團訪問臺灣,這將是六年來美國政府內閣官員的首次。阿扎在一份聲明中稱,他此行的目的是「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對臺灣的支持」,以及「肯定臺灣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所表現出的領導力」。
  • 美高官訪臺,這次蔡英文為何遮遮掩掩?
    臺軍方知情人士則透露,因本月初美方派海軍陸戰隊赴臺授課的秘密行動被公開,引起美方強烈不滿,再加上和川普作風完全不同的拜登即將執政,蔡當局在還沒弄清拜登的各項政策前,只能低調再低調,一切聽命美國的指令行事。
  • 拜登作出重要表態,蔡英文夢想破碎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瑾涵據美媒此前報導稱,美國政府今年「對臺軍售」,再次刷新歷史記錄,消息傳出,這也導致了島內不少民眾再一次對民進黨當局大失所望。事實上,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之所以提倡美豬開放政策,以及一再遭到被島內民眾聲討的軍購問題上執意妄為,罔顧民眾福祉,為的就是爭取籤署所謂「臺美經貿協定」,而就在最近,拜登在接受訪問時發表的言論卻讓民進黨當局迎來一記當頭棒喝。
  • 蔡英文正洋洋得意,卻不知美國已經把她賣了
    作者:年負前段時間,《紐約時報》報導,原定於12月5日率團「訪臺」的美國環保局局長惠勒,由於此次「出訪」有浪費納稅人的錢之嫌,再加上川普即將下臺,「出訪」意義不大,所以已經取消了「訪臺」計劃。緊接著,由於美軍印太司令部J2少將情報處長史達曼的低調「訪臺」被曝光,在此之後緊急離臺。據報導,這很可能是因為民進黨當局為了「大內宣」,炒作美國高官「來臺」,觸怒了美方改變計劃。
  • 拜登即將上位,蔡英文公然叫囂:將繼續爭取美國支持
    文丨萊維 審丨瑾涵自從蔡英文上臺後,臺灣與美國之間的來往愈加頻繁,除了擁有臺灣大手筆的軍購訂單之外,利用臺灣問題遏制中國大陸的發展才是美國聯繫臺灣的主要目的惠勒「訪臺」終成泡影臺灣一直希望和美國建立起平等且密切的夥伴關係,但是美國方面一直表現得不太積極,「美臺」之間的貿易談判直到今天都未曾召開。
  • 黎建南:川普絕對想來臺灣,但蔡英文不敢請他來
    不過,這不是民進黨當局第一次向拜登示好,在拜登贏得大選之後,蔡英文就在推特上「祝賀拜登勝選」,卻遭遇了拜登「已讀不回」的尷尬。民進黨當局是在彌補早前「一邊倒」地為川普搖旗吶喊的尷尬嗎?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臺政策又將如何? 臨下臺的川普政府則繼續狂打「臺灣牌」,蓬佩奧妄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又釋放出要與臺灣開展「經濟對話」的信號,目的是什麼?
  • 臺當局搞「聯美脫中」太幼稚丨北京觀察
    9月開價,11月對話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9月17日,克拉奇就率團訪臺,是1979年以來,訪臺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18日晚,克拉奇一行受到蔡英文的設宴招待。克拉奇出發前一天(9月16日),美國國務院發布的聲明裡只提到克拉奇出訪的一項行程,即參加李登輝的追思儀式。
  • 臺灣人「笑了」,蔡英文「愁了」
    導讀:蔡英文為了討好川普,付出了許多臺灣利益,也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如今,川普政府面臨落選後的倒臺,在此關鍵時刻,蔡英文笑不出來了。而原定於12月份的前往臺灣地區「訪問」的美國環保署長惠勒,也宣布取消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