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爆料,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計劃在未來幾天率團訪問臺灣,這將是六年來美國政府內閣官員的首次。阿扎在一份聲明中稱,他此行的目的是「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對臺灣的支持」,以及「肯定臺灣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所表現出的領導力」。
「美在臺協會」對此表示,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籤署「臺灣旅行法」,旨在派遣高階美國官員赴臺,重申「美臺友誼」,而「本次訪問為此項美國政策的一環」。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表示,這類訪問應成為例行性訪問。
消息傳到臺灣,民進黨當局忙不迭地表示「歡迎」。美國的疫情還十分嚴重,阿扎此行還要在島內舉行大型演講活動,但民進黨當局卻表示,免除代表團14天的隔離。據稱,阿扎團隊全程將採取團進團出、避免接觸民眾的模式進行,因此無需隔離。蔡英文辦公室5日也忙不迭地表示「歡迎」,聲稱這是「臺美關係」的「友好見證」。臺媒更是大大的發揮想像空間,將阿扎訪臺稱作「1979年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阿扎訪臺,的確是6年來美國政府內閣官員的首次,但絕非1979年來的首次。畢竟在美國內閣,國務卿、國防部長、司法部長、財政部長的確是有排位順序的內閣四巨頭,但其他的部長,真的是排名不分先後。
自1979年美國和臺灣中止了正式外交關係後,先後有5位美國部長級官員訪臺:1992年的美國聯邦貿易代表署代表、1994年的美國運輸部長、1998年的美國能源部長、2000年的美國運輸部長和2014年的美國環保署長。也就是說,在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執政時期,都有美國部長級官員來訪,阿扎此行,並非川普特別高看蔡英文一眼。
而阿扎此行,名義上是打著「合作抗疫」的幌子,其實背後無非三個目的:一是給大陸看,畢竟「臺灣牌」怎麼打,大陸都會難受;二是給臺灣看,告訴蔡英文,真金白銀沒發給你,畫個大餅還是可以的;三是給美國國內看,美國大選還有3個月,川普的支持率卻在大幅下滑,他急需要「反華、抗中」來鞏固自己的選民基本盤。
事實上,沒有誰的算盤能比川普打得更精。
臺美「斷交」後的歷任美國總統基本上都是透過出售武器來挺臺,甚至美國學界一直有不小的聲音,認為華盛頓應該避免給予臺灣太過明確的軍事安全承諾,否則一旦兩岸擦槍走火,美國還要積極涉入軍事爭端。站在美國角度,只消出售防禦性武器宣示力挺臺灣民主的決心,讓臺美都有面子。另一方面,美國賣槍不賣命又賺得大把銀子,面子裡子兩全,何樂而不為?而商人出身的川普恐怕比誰都更期望中國大陸拿出錢來,和平的解決兩岸分歧!
但鑑於川普的情緒性外交,以及蔡英文妄圖製造「地動山搖」的大新聞,大陸也必須時刻警惕,一方面要繼續與美國展開外交交涉,並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另一方面要正告臺當局,做美國對華戰略的棋子,最終會把臺灣引向其不可承受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