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葉藍】香港立法會議員延任一年,泛民決定按民調結果決定去留問題,29日宣布絕大多數留任。
香港東方日報網29日稱,泛民與本土派就是否延任立法會議員一事出現嚴重分歧。民主黨早前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民調,包括民主黨和公民黨在內的15名議員捆綁在一起,根據民調結果決定去留。這15人包括7名民主黨議員、5名公民黨議員、社會福利界議員邵家臻、工黨的張超雄及「議會陣線」的毛孟靜。29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支持留任的佔47.1%,反對的有45.8%。這15人經政治判斷後,絕大多數決定繼續留任。不過公民黨的陳淑莊以個人理由拒絕留任,並宣布退出公民黨。她29日下午召開記者會稱,因為她的身體狀況以及想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決定退出政壇,未來不會再參加政治選舉。
此外,「專業議政」稱參考市民整體意向以及業界意見後,梁繼昌等6名功能界別議員決定留任立法會。「熱血公民」的鄭松泰29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會留任,醫界的陳沛然也稱,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之際決定延任一年,堅守醫院和議會工作。朱凱廸和陳志全則在28日宣布不再續任,即總共有21名非建制派決定留任。民主黨的林卓廷聲稱,他們留守議會有三項重要工作,包括跟進12名偷渡港人在內地被拘禁情況、阻擋建制派清算「修例風波」以及全力要求儘快重啟選舉。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泛民的決定在意料之中。首先,失去議員席位意味著會失去立法會提供給個人和黨派政治活動的諸多資源,對其政治前途衝擊不小;其次,泛民希望保持自己在社會上的曝光度和關注度,而「總辭」這一政治表態吸引到的關注只會是曇花一現。
民建聯主席李慧瓊預計留任議員會採取更加激烈的手段。她說,民調結果只是參考,令人質疑其合法性。劉兆佳預測未來反對派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轉變成「忠誠反對派」「建設性反對派」,利用未來一年修補和中央之間的不信任,走務實合作路線,這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氣;二是繼續被激進路線綁架,「但這條路註定不會有前途」。
香港立法會共70名議員,但本屆多人因「宣誓風波」被取消資格,5席懸空,使議員人數降至65席,再加上陳志全等3人不延任,議席總數減至62席。分析稱,建制派與反對派的議席變為41比21,未來一年立法會表決財政預算案、23條立法等,通過門檻是在席議員過半數,建制派本身已夠票通過;而政改、修改《基本法》等重大議案,一定要全體70名議員的2/3即47人通過才可以,反對派只有21席不足1/3,顯然已失去關鍵否決權,而建制派達不到2/3,也不足以通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