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語 Kongefolesen:Konge是國王的意思,Folesen的意思是情緒;當你雙腳穩穩紮住地面,別人試圖推倒你,但是無法推倒時,此時此刻你所感受到的力量就是Kongefolesen。
(由於時間倉促,不確定拼寫是否正確,如果有誤,歡迎讀者指正~)
一、轉變:從IT女到登山勇士
58歲的蘭迪斯考特,一頭金絲已經幾乎全數褪色成白髮,但是由於經常從事體育運動和家務勞動,她仍然保持著修長結實的身材。
在這個年紀,她還是挺美的。雖然臉上刻著幾道深深的皺紋,不知道是因為多年寒風的親吻還是拜她樂觀開朗的性格所賜,雙頰還泛著兩朵可愛的小紅暈。
再加上她燦爛的笑容,整個人都帶著溫暖如春的氣息,完全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常年生活在酷寒地帶的現代隱士。
主持人Ben開玩笑說,蘭迪不像一般的挪威人那樣,給人以硬朗執拗的印象。
的確,蘭迪的外表給人以親切溫和的感覺。
實際上,蘭迪也相當「硬核」。
不然,像她這樣一個常年在辦公室裡工作的IT白領,才不會毅然決然地在44歲那年,選擇辭職,從此告別水泥森林,奔向山川和大海。
在這樣一個,我們可能會認為已經「折騰不起」的年紀,蘭迪就這樣開始了徵服世界7大峰的旅途。
然而,26年的辦公室生涯,讓蘭迪的背部落下頑疾。
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眼看還差300米就要登頂了。
但是,由於已經在之前經歷了連續14個小時的登山,蘭迪在此時感到背部的疼痛再次發作,她開始產生了要放棄的念頭。
但是,看著那300米的距離,蘭迪總感覺無限遺憾。
都已經堅持了這麼久了,再堅持一下,就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了。
後來,蘭迪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了勇氣,選擇了繼續登頂,最終順利成為第一個登頂珠峰的挪威女性。
二、泛舟北冰洋,開啟隱居生活
除了徵服山川,蘭迪還致力於徵服大海。
她曾經一個人划著獨木舟,穿越挪威北海岸。
從那以後,她就經常一個人划著獨木舟探索挪威北側的海域。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這個小島,正在出售,面積大約8.5英畝,價格約35萬英鎊。
蘭迪決定買下這個小島,從此成為一個島民。
蘭迪對於大自然的感情,來自於她的童年時代。
小時候,蘭迪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生活在農場裡。
父親總是對他們說,「快出去吧,別在這裡礙著我幹活。」
於是,蘭迪就總是在戶外玩耍。
正是因為這些在樹林間消耗的無憂無慮的時光,讓她在成年以後仍舊依戀大自然,並且總是夢想著要回到山川湖海間。
嚴格的來說,蘭迪所選擇的方式並不是完全與世隔絕的。
因為她所買下的這座小島,還是連通挪威的電網的,基本的水電供應是可以保證的。
除了從海裡捕撈海產,其他基本日用品,蘭迪會偶爾去商場採購回來。
蘭迪還在自己的木屋裡經營民宿,偶爾會有旅客前來觀賞極光,為她創造微薄的營收。
三、島民生活:苦中作樂
島民生活並不是想像中的風花雪月,而是相當艱苦的。
蘭迪住在原來島民建的木頭房子裡,並沒有加固房屋外牆或者額外裝修,還保持著原始淳樸的住宿條件。
蘭迪的房間窗戶,是兩扇巨大的木頭推門,看起來並不十分結實,密閉程度也不太理想。
蘭迪笑著說,有時候颳起暴風雪來,風會把雪花吹進房間裡面,一覺醒來,地板上鋪滿白雪。
當主持人問蘭迪如何在這樣的房間裡安睡時,她露出狡黠如同孩童的神情,歡快地掀開自己的床鋪。
原來,她禦寒的秘訣就是在床上鋪一層厚厚的鹿皮,然後在睡覺的時候再戴上登山用的禦寒的帽子,把整個腦袋包住,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對於蘭迪來說,或許是別有風味的。
誰會不想要這樣一座面朝大海,綠樹環繞的小屋。
不需要太大,可以遮蔽頭頂足矣。
在那些晴朗的日子裡,只要推開大門,就可以看到寬廣的峽灣風景。
在忙完一整天的粗重活之後,帶著渾身的酸痛,享受難得的靜謐時分。
稍走幾步路,便可以坐在海邊垂釣,釣上來的鱈魚圓潤肥美,肉質白如冰雪。
或者用刀具撬開貴妃蚌的殼,直接將鮮活的貝肉和一口北冰洋的冰涼鹹海水一起嘬進口中。
傍晚時分,還可以點一簇篝火,背靠巖石,仰望星空,手持小杯烈酒,與前來借宿的遊客一起談天說地。
四、走遍山川湖海,只為尋找「國王力量」
也許我們會以為,蘭迪選擇這樣一個條件艱苦的地方落腳,是給自己的人生創設新的挑戰。
但其實,就算獨立堅強如蘭迪,其實與常人無異,也會有需要與人群聯結的時候。
蘭迪說,自己已經一個人翻越了太多高山,看過了太多大海,也已經在內心積累了足夠多的的故事。
她現在想要停下來,找個地方,能夠把自己這的故事和別人分享。
蘭迪堅信: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心臟同處一個空間時,就會產生能量。而我們交談,分享我們的故事,就會產生更多的能量。這些能量能夠讓我們感到安心,並且有動力走接下來的路。」
令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蘭迪所提到的一個單詞:
Kongefolesen(國王力量)Konge是國王的意思,Folesen的意思是情緒;當你雙腳穩穩紮住地面,別人試圖推倒你,但是無法推倒你。此時此刻你所感受到的力量,從腳踝貫穿到頭頂的堅實感,就是Kongefolesen。
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事情,其實我們都離不開「國王力量」。
那種,可以讓我們堅實站在地面,不被動搖的力量。
因為有這種力量,無論是立足於一寸土地還是萬丈平原,我們始終可以感到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是篤定的。
蘭迪說,國王力量的獲得,需要不斷練習。
就好像她曾經有一次在劃獨木舟時,由於風浪,船體整個傾覆過來。
而在北冰洋,這是極度危險的,如果2分鐘內不掙脫獨木舟,回到水面上,就可能會喪命。
而蘭迪想起了在這之前,在自家廚房裡練習了無數次的掙脫練習。
此時此刻,她的內心是篤定的,她閉著雙眼,屏住呼吸,有條不紊地將自己從獨木舟的位置裡解脫出來。
國王力量的獲得,還需要與不同的人交流。
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去,同時也從別人的故事種獲得靈感和動力。
五、結語:回歸
一開始看《世外野人》,我只是對這些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有著高度的好奇。
但當我開始看時,發現收穫遠遠不止這些。
就好像節目主持人Ben所說的那樣,我們需要偶爾斷絕掉一些外界的聯結,讓我們能夠獨立思考和回顧自己的人生。
這些來自外界的聯結,有信息轟炸,還有新事物迭代。
我們經常被挾裹著被動地去追逐這些趨勢,沒有時間稍停片刻,思考我們到底在追逐什麼。
對此,我想補充的一點是,我們之所以要適時地斷掉一些與外界的聯結,正是因為這些都是和物的聯結,如果讓它過多的佔用了我們的生活,相對的,我們與人的聯結就會減少。
而我們真正不能斷掉的,是與人的聯結。
最近看到公眾號Knowyourself一段話,是關於「異化」與「回歸」的討論,深有感觸。
以下是我的理解:
無論是工作還是消費,無形中都會產生異化人的作用,久而久之,我們或許會不自覺地用看物品的眼光去看人。
異化之路是空虛而麻木的,它偏離了我們作為人類的真實需求,我們會在這條路上走得艱難而痛苦。
回歸,則是指回歸到我們自身,以一種注重個人精神的眼光去審視事物,從需求出發,回到線下為主,而不是線上為主的生活方式。
這個主張與蘭迪所主張的理念不謀而合。
或許正是因為她前半生的精彩職場生涯,讓她產生了「異化」的感覺。
她的內心渴望著「回歸」。
而為了對抗這種空虛感,她選擇了山川與大海。
當你開始坦然面對自己最真實的需要,你才會感到自我滿足。
題外話:
人們總是一邊恐懼衰老,一邊束手無策,被動等待年歲的流逝。
而蘭迪向我們展現了年歲增長以後的美。
雖然滿頭白髮,不再年輕,但是她無疑是充滿魅力的。
她不受年齡的拘束,勇於改變,接受新的事物,帶著閱歷賦予她的包容。
而且,你在她的臉上,可以看見那種歷經滄桑以後淡定自如的笑容。
你知道她的笑容背後,一定藏著講不完的精彩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