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10個中國人極夜期間在北極圈內徒步抵達北冰洋

2020-12-18 魅力城市網

2019年12月4日北京時間早晨6點24分,加拿大當地時間12月3日下午15點24分,來自中國的耿雲鵬、馬世哲、殷志勇、王妍(女)、黃偉、許明月、胡維、王也(女)、趙蓉(女)、加拿大籍華人張翼飛一行10人零下30度徒步北極圈因紐維克-圖克公路成功抵達終點,這是人類歷史上,全球首次10個中國人在極夜期間以徒步方式沿因紐維克-圖克公路抵達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圖克村(北緯69.45,東經133.03)北冰洋地標點。

趁還有夢想,總要做一次讓自己瘋狂的事情

在北緯70度,北極圈、北冰洋上,極地、極北、極夜、極光、極寒,探尋原始、蒼茫、人跡罕至、神秘、誘惑,抵達因紐特部落原住民,來一場記憶一輩子的北極圈內極夜徒步挑戰。

本次活動是由旅行故事科技有限公司、大漠商學院聯合加拿大極限地帶俱樂部策劃,由知名旅行家、中國當代徐霞客、大漠商學院創始人大鵬(原名耿雲鵬)和加拿大極限地帶俱樂部創始人飛哥(原名張翼飛)親自帶隊。

因紐特人村落(圖克村)老酋長頒發證書

整個行程歷時11天,參賽企業家從全世界各地飛抵溫哥華集合,休整一天後從溫哥華飛白馬市,然後轉機到因紐維克。從因紐維克—圖克公路起點開始徒步,第一天在零下21度環境下用時5小時適應性徒步20公裡,第二天由於降溫原因,在零下30度環境下,從抵達圖克村前20公裡處開始徒步,最終全部人員成功抵達圖克村因紐特部落村落,並受到當地因紐特人村落穿著盛裝的老酋長夫妻二人的熱烈歡迎,並給每一個參賽企業家頒發了親自籤名版的抵達世界盡頭的榮譽證書,以此證明徒步抵達終點。

大漠商學院創始人大鵬頒發活動獎牌

大漠商學院創始人大鵬(耿雲鵬)也代表大漠商學院給每一位成員頒發了活動獎牌,證明完成大漠商學院7+2課程體系的極夜徒步課程訓練。

世界盡頭:因紐維克-圖克公路

世界上穿越北極圈直達北冰洋岸邊的公路有隻有一條,就是2017年年底剛修建好的加拿大的丹普斯特公路以及延長線——因紐維克-圖克公路。

從西北領地的因紐維克市一直到達加拿大最北邊的城市圖克雅克圖克,全長137公裡。雖然它只有短短的137公裡,但卻意義深遠 —— 這是加拿大第一條能夠自駕到北冰洋的高速公路!光是北冰洋三個字就足夠震撼!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專門講述了這條頗為神奇的高速,評價這條公路是「通往世界頂端的公路」。這條路沿途所經過之處,氣候條件特殊,風景獨特而壯美,能把三大洋 ——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完整地連接在一起。

在世界地圖和地球儀的最頂端,北緯66度33分以北,就是北極圈的範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北極圈內的領土,俄羅斯是第一大,但是大多數是不毛之地,荒無人煙;其他幾個北歐國家擁有極少一部分,大多是託管;而加拿大,擁有北極圈內大概1/3的面積,而且,原住民定居點散布各地。加拿大法律規定,有居民的地方,就一定要有交通,或者是小型機場,或者是公路,或者是水路。

正因為前往北極的路困難重重,依舊抵擋不住人類那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北極圈內大部分是海洋——北冰洋,而陸地上,也一直是充滿了神秘,這裡人跡罕至,原始而蒼茫。

看北極光,也成為了可能!

我想你,站在晝夜最美的方向,

仰望天空,對你留了思念,

天空不因極光而絢麗,是我的想念,

讓夜成了白晝,讓你看到的地方不在沉淪!

——繡曉偉《思語繡曉偉》

在古羅馬神話中,極光是女神歐若拉,她用極光為渴望幸福的人們指引著方向,加拿大的印第安原住民相信這些夜空中流動著的炫彩光暈會給有幸目睹到的人們帶來治癒的神奇力量。

因紐維克當地時間12月3日凌晨拍攝

大自然總是不斷地創造奇蹟,而極光就是其中之一。神奇莫測的極光時刻都在彰顯著自然的神秘與偉大,讓人驚嘆不已,沉浸其中,感受它的奧秘。彩帶一樣划過天際,瞬間照亮整片夜空,一切都變得那麼光彩奪目。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永遠無法體會到極光魅力,它是大自然賜予的最震撼人心的禮物。

加拿大作為北美大陸的最北方國家,接近北極地區,因而有著大片可欣賞極光的區域。私以為,不去加拿大看極光可以稱得上是人生遺憾。

當北極遇上歐羅拉,該是多麼美的一幅畫面!

不敢想像也無法想像,

想像一下:腳下是綿綿白雪, 頭頂是流淌的極光!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追一場極光,

感受大自然那動人心魄的美!

極夜徒步的「第一次」被刷新,中國企業家徒步成了可能!

因紐維克-圖克公路終點

在通往北冰洋的道路上徒步前進,挑戰自我!19世紀,「徵服北極點」如同登頂珠峰可與之相比。而在世界盡頭極夜環境下徒步,成為了一場勇敢者的遊戲。

1908年,康有為應該算是全世界第一個中國人探訪北極的。他曾在北冰洋泛舟寫下下面的詩句:「極晝,視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實不夜也,光景奇絕也。」

2017年,全球抵達北極點的遊客有500多人,而中國人超過了一半,現在去北極點的旅行者,基本上是靠乘坐郵輪,2018-2019年,中國很多旅行企業開始了包郵輪行動。

北極圈內徒步,基本上是一些科考、探險人員的工作,而今中國企業家北極徒步因為旅行故事也成了可能!

極晝和極夜是極圈內特有的自然現象

11月底正午,太陽永遠掛在地平線上,升不上來,天空總是黑的。發生在北極圈北緯66度33分以北和南極圈南緯66度33分以南;每年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前後,北極點出現極夜。在極夜零下40度的北極圈內,因紐維克-圖克公路,越過樹線之後,目之所及,全是苔原和冰湖,抵達北冰洋岸邊的因紐特人漁村—圖克。

企業家群體,徒步行走,考驗不是極寒環境下的意志,在極限環境下,突破自我的決心,在企業經營的過程,同樣會遇到各種困難,克服了在路上的艱難險阻,才抵達事業的高度。

大漠商學院對標於美國深泉學院和日本松下政經塾,通過行走、思考企業經營管理,是一所沒有圍牆,自我管理的大學。創始人大鵬利用戶外生存經驗結合企業經營管理;通過騰格里沙漠徒步、四姑娘山登山、岡仁波齊轉山、荒島求生訓練營、鹽池明長城徒步、雨林探索穿越、林海雪原徒步七個階段加南北極二個極地訓練課程體系,解決企業的短板現象、團隊凝聚力不強、戰略方向不明確、企業文化不明晰等問題,以提高個人和團隊的耐挫折能力、領導能力、協作能力,培養企業家和團隊的創業精神、挑戰精神、奮鬥精神、公益精神等。

本次活動由大漠商學院創始人大鵬(耿雲鵬)親自帶隊,他是一個香格裡拉控,從1998年開始行走至今,走遍了全世界所有關於香格裡拉傳說的地方,北極圈極夜徒步,也是他的香格裡拉情懷。

他曾150餘次進入藏區,45次到達拉薩,並行走4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國內中生代戶外旅行家代表人物,歷經6次生死,被稱為「中國的貝爾」,也是旅行色彩心理專家,著有《行•色》、《信仰在路上》、《求生》、《青少年營地教育戶外生存標準手冊》、《變革 沙漠徒步與企業生存管理法則》。

相關焦點

  • 在北冰洋漂流的75天:極夜、風暴與北極熊
    在這艘名為「極星號」的科考船上,中國科考隊員第一次來到冬季的北極中央地帶。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聯合北極科學考察項目,今年10月將正式宣告結束。隱藏在北冰洋的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密碼,也將浮出水面。
  • 「北冰洋正在死去」 這次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10月12號,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北星」號破冰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馬賽克」項目負責人 雷克斯:可以說此次考察在目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水間內,都是極地研究的一個歷史性的裡程碑。如今我們帶回來的大量數據和樣本,將永久地改變氣候研究。「極星」號破冰船船長 伍德裡奇:當我們今天抵達不萊梅港時,心裡感覺很溫暖。
  • 雪龍號破冰船首次穿越北冰洋 開闢北極新航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7日,中國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說,這是「雪龍」號執行的第五次中國國家北極科考任務,卻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國科考隊首次正式訪問北極國家。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覆蓋在北冰洋上面的則是一塊巨大的海冰,漫長的冬季裡會處在極夜的黑暗中,溫度低至零下三十到五十攝氏度,冰封千裡,形成一個約有1000~1100萬平方千米的巨大冰蓋,而到夏季則約有749~800萬平方千米,從覆蓋海洋總面積的73%縮減到23%。  海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漂移過程中,漂落到北冰洋中的浮冰山會對過往的船隻造成巨大的威脅。
  • 北極圈內居然有一個不凍港,人口還能有五十萬?
    雖然北極地域很大,由於氣候太冷,終年極寒所以人煙稀少,據不完全統計,北極地區生活的總人口不超過六十萬,基本上都是屬於一些村莊部落。通常我們說的北極地區其實主要是一片海洋就是北冰洋,雖然周邊有很多島嶼,但是北極主體卻是由冰封的海洋構成了一個冰層大陸。那裡的冰雪有數百萬年的積累,這也導致北冰洋是地球唯一白色的海洋,但就在這裡卻又一個天然的不凍港,這又是哪裡呢?
  • 北極科考人員:北冰洋正在死去
    【新華社微特稿】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
  • 寒冷與孤獨|俄羅斯的北極城市簡介
    俄羅斯有將近1/6的領土位於北極圈以內,並且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北極戰略,有意擴張其在北極的勢力範圍,而該國海軍最強艦隊——北方艦隊也部署在北冰洋。俄羅斯是一個如此看重北極地區的國家,我們來看看它的北極城市的發展情況。
  •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北冰洋的位置(圖源:CIA)(圖片來源於網絡)地理相關北冰洋大致呈圓形盆地,海岸線長約4.5萬公裡,是唯一小於俄羅斯領土面積的大洋,包括8個附屬海——格陵蘭海、挪威海、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
  • 北冰洋海冰大量融化 貨櫃船首闖北極,嘗試開闢新航道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海冰大量融化,外界關注北冰洋未來可能成為新航道,有利航運業發展。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宣布,具破冰功能的最新貨櫃船「Venta Maersk」號將於未來數天出發,從海參崴經俄以北的洋面前往聖彼得堡,預料下月底前抵埠。
  • 融化中的北冰洋讓會讓蘇伊士和巴拿馬顫慄嗎?
    一位名叫麥克盧爾的探險家為尋找失蹤的探險隊,由西部進入北極,在冰域中被困兩年,後乘雪橇棄船被東面駛來的另一艘探險船搭救,該船也成為在1854年首次完成西北航道航行的船隻。10月25日開始在漫長的極夜中隨冰逐流,1894年5月19日到達北緯81度。
  • 北冰洋周邊國家爭奪北極(圖)
    北冰洋周邊國家爭奪北極(圖)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12日10:09  來源:金羊網  《國際先驅論壇報》10月10日報導,丹麥將希望寄托在距離北極670公裡的格陵蘭島上,並派了一個專家組登島勘察地形。丹麥政府希望能夠證明,格陵蘭島與北極通過海底山嶺羅蒙諾索夫山脊連接在一起。  如此一來,丹麥將進一步爭論說,北極地區是格陵蘭島的自然延伸,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裡的海洋資源、北極下方及周圍海床都屬於丹麥。
  • 北冰洋「冰工廠」藏著啥奧秘?中俄北極聯合科考告訴你
    半島記者 徐傑歷時46天、遠航1.2萬公裡後,第二次中俄北極聯合科考近日完成預定航次任務返航。10月30日,記者從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獲悉,本航次科考中,我國首次實現了在北冰洋的「冰工廠」拉普捷夫海的海洋地質研究,獲得了北極「東北航道」三大關鍵海域的水文氣象資料。
  • "垂死的北極"——史上全球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滿載不幸而歸
    10月12日,全球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MOSAiC)結束389天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這趟耗資1.65億美元的探險之旅不僅帶回了150 TB的科考數據和1000多個冰樣,而且帶回了來自"垂死的北極"的警告:「如果無法改變當前氣候變化加劇的趨勢,北極很快就將出現無冰夏季。」
  • 摩爾曼斯克:北極圈最大城市被譽為北極之都 極晝極夜頗為常見
    走吧,跟著「長安逍遙遊」換個視角看世界!這裡冬季有極夜,夏季有極晝,也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勝地。摩爾曼斯克市瀕臨巴倫支海,位於白海的科拉半島上。幾乎所有土地都處在北極圈之內,有著「北極之都」的美譽。從北到南最遠的距離為400公裡,從東到西500公裡。摩爾曼斯克幾乎所有地區都被覆蓋了苔原和森林苔原,只有南部地區有部分北方針葉林,這裡遍地生長著野生漿果:黑莓果、雲莓果、 草莓、 越橘果和紅莓果。
  • 瑞士探險家孤身徒步穿越北極
    【大公網訊】據瑞士國際廣播電臺14日報導,瑞士探險家喬治﹒鮑曼將於本周開始孤身徒步穿越北極的探險之旅。他計劃獨自一人步行2000公裡,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地區穿越北極抵達加拿大北部地區。這項壯舉此前從未有人實現過。  據新華社日內瓦2月14日電,鮑曼將於15日凌晨從蘇黎世出發前往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這首題為《攜同璧(其女兒)遊挪威北冰洋那岌島顛,夜半觀日將下沒而忽升》的長詩,成為中國人到達北極的最早記錄。  100多年過去了,康有為筆下「萬載寒冰冷我軀」的北極,因為全球變暖和冰川逐漸消融,其經濟和戰略地位逐漸顯現,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熱土」。  不過迄今,中國尚沒有針對北極的政策和戰略。「中國對北極的研究剛剛起步,還有待加強。」
  • 為什麼南北極有極晝和極夜?這裡為你解答
    極晝和極夜現象只出現在北極圈或南極圈以內。在極晝的時候,太陽整天都掛在天空中,不會落下;極夜則相反,整天都是黑夜,看不見太陽。這種現象是由地球的運動方決定的。地球上光照的地域並不均衡,這是由於地球在傾斜圍繞太陽公轉的結果。
  • 一個人在北極度過120天的極夜,會焦慮嗎?
    或許,原著作者喬治·R·R·馬丁就是從南北極的極晝和極夜得來的靈感。北極的極晝就是在數月裡一直持續白天,極夜就是在數月裡一直持續黑夜。電影《光語者》就是一部講述極夜、極光、全球變暖等諸多自然現象和氣候的作品,這裡面還強調了人與自然和關係。
  • 張文敬:講不完的北極故事
    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地球上的四極我都曾多次踏足,從工作至今,我去過南極4次,到過北極3次,系統考察青藏高原50餘次。最讓我自豪的是,1998年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我作為主力隊員和隊長,率先進入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無人區,完成了組織上賦予我的任務。今年12月,我可能還要第五次前往南極,現在已收到了一些邀請。
  • 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 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考察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船上研究人員親眼目睹全球變暖對北極海冰產生的惡劣影響。他說:「北冰洋正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