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長沙,喜歡旅遊的可能會先想到嶽麓山、橘子洲;吃貨也許會想到口味蝦、臭豆腐、糖油粑粑、火宮殿;喜歡看電視的可能會想到湖南衛視、金鷹卡通直播。今天我將丟掉這些長沙的常見標籤,帶領大家通過數字看一個不一樣的長沙。
長沙風光
長沙雖然是國家首批歷史名城,但是1938年的文夕大火基本把長沙燒得乾乾淨淨。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設為湖南省省會,當時一窮二白,經濟結構非常單一。蘇聯援建的156個國家基礎項目,武漢建設了8個,株洲布局了4個,而長沙一個都沒有。傳統的名校湖南大學也被拆分調整。
長沙美味
20年前,長沙都還不算特別突出,長期排在30名開外,1990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億,位列全國第37位。直到長沙1990年前後,先後實施「興工強市」、「服務業倍增」等發展戰略,打造千億產業,長沙的經濟才開始強勢崛起。1990年到2003年,長沙GDP從不到100億到突破1000億元用了13年的時間;2003年到201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用了14年時間。1990年到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長沙在全國的城市排名從第三十七名快速上升到第十六名,上升了二十一個名次;在主要城市中增長速度更是僅次於特區深圳,足足增長了117倍。
長沙GDP變化
上表顯示,除了特區深圳,長沙是近年來逆襲發展最為成功的城市,沒有之一。為什麼是長沙?一個既不沿海,又無特殊政策支持的普通中部省會,也不是國家級的計劃單列市,更非享受部分省級權限的大區中心城市,長沙憑什麼?
十五個副省級城市
一是長沙巧妙的利用省會優勢,整合了一批省內優勢企業(菸草王牌常德捲菸廠,鋼鐵巨臂華凌鋼鐵,建工龍頭三一,湖南汽車火種長豐獵豹等),讓企業在長沙由於有更好的資源和市場,讓他們進一步做大做強,至今,仍然是長沙的骨幹企業。可惜湖南的酒鬼酒,當年火遍全國,現在卻困於湖南一偶。
三一企業
二是利用世紀初大學整合的機會,打造了工科強校中南大學,連同傳統名校湖南大學共同為為長沙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尤其是兩校的機械專業和中南大學的材料專業為長沙中聯、三一、山河智能等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持。
中南大學
三是緊緊把握了國家戰略發展機遇。從「一帶一路」到長江經濟帶,從中部崛起到粵港澳大灣區,曾經不東不西的長沙「左右逢源」,抓住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成為裝備製造業的重要基地。2008年國家大力推行基礎建設,作為建工機械之都的長沙實實在在的抓住了一波紅利。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的建成,讓長沙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高鐵樞紐城市之一。湘江航道的渠化讓長沙港2000噸級貨船能上溯至衡陽港,2019年長沙港吞吐量1263萬噸,相比2018年暴漲39.7%。
長沙南
四是長沙房價平穩,成為了聚集省會城市房價的「窪地」。當許多城市靠賣地財政,患上土地財政依賴症的時候,長沙市保持了「產業興城」謀發展的定力,抵擋住了「土地財政」的誘惑,沒有被房地產綁架。低房價是長沙吸引湖南人才回流的法寶之一,本人的長沙小區,光深圳的有聯繫的業主群裡就有200多位,部分鄰居已經回長沙發展。從近幾年來看,長沙城市淨增人口分別為16年21.34萬,17年27.29萬,18年23.66萬,19年23.98萬人,充分體現了低房價的吸引力,也給這座城市注入了充足的後續發展動力。
長沙五一核心區的親民房價
六是打造「文化創新」新高地。長沙的文創產業是湖南文化的一面旗幟,形成了「廣電湘軍」「出版湘江」等一系列品牌娛樂之王湖南衛視的上市,給湖南廣電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和更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 「北有中關村,南有馬欄山」,2000多家視頻文化企業註冊落地,讓其躋身於首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2018年就已實現產值400億元,成為了湖南文創經濟增長的新增長極。據騰訊網報導,全國動漫百強,長沙佔一成。長沙的文化產業以起步早、發展快、活力強和影響大的特點而聞名全國,是長沙的知名標識。
湖南衛視
七 長沙的醫療也非常有吸引力。在今年發生的這新冠狀病毒疫情當中,在我國醫學界有非常著名的四所傳統醫學院 「北協和,南湘雅,西華西,東齊魯」,就在這次疫情期間會師於武漢。在長沙,湘雅醫院一共有三個,湘雅醫院(18)、湘雅二院(16)、湘雅三院(76)。三個醫院都有各自的優勢學科,附一神經科;附二心血管、內分泌科;附三移植、婦產科等。
湘雅排名
八是湖南省的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湖南一直以長株潭為建設核心,並以此來引領長沙的發展。雖然這一戰略部分群眾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實實在在的做強了長沙,提高了長沙在湖南的首位度。其實湖南北有武漢,南廣州、深圳,如果不大力打造自己的經濟中心長沙,在現有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下,湖南將會被虹吸得一乾二淨,人才、資源、政策也不會分布到湖南其他中小城市,湖南發展將更加艱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幾百萬長沙市民「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