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9月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百度百家號推出自製欄目《豐年中國》, 首次以系列微紀錄片的方式,從豐收糧食、豐收水產、豐收果實等多方面,全面記錄祖國各地的豐收美景、講述中國大地的豐收奇蹟!
中國用地球上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豐年中國》的第一集帶大家走進黑龍江,見證這片神奇的土地是如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成為如今的富饒的「北大倉」。同時通過系列趣味科普的短片,講述一碗米飯是如何從種子到餐桌的「成長史」。
首站《豐年中國》來到黑龍江建三江,在中國,每五十碗米飯中就有一碗來自建三江。三江平原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晝夜溫差大,土質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擁有其他土地所不具備的優良特性。這裡的土地有機質含量高,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到3倍,在「北大荒」你可能聽說過一句話:「攥把黑土出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非常形象的體現了黑土地的肥沃,這片土地種出的糧食,不只是口感好,營養也非常豐富。
《豐年中國》通過對建三江領導、科研人員及新農人的訪談了解到,三江平原地勢平坦,為大機械化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如今,這裡已經形成了標準化種植、機械化覆蓋等一系列全套的標準化種植操作流程。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又增加了水稻葉齡監控等信息化的技術,這些黑科技的加持,進一步實現了水稻生產的精細化精準化管理。為了保護好這片肥沃的黑土地,研究人員還通過秸稈還田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多種方式,來切實的保護黑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豐年中國》來到田間,用鏡頭生動記錄稻蟹共生田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增加水稻產量的同時,減少農藥的使用,黑土地上的種植專家還發明了共生養殖的新方法。稻蟹共生是根據稻養蟹、蟹養稻、稻蟹共生的理論,在稻蟹種養的環境內,蟹能清除田中的雜草,吃掉害蟲,排洩物可以肥田,促進水稻生長並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
百度百家號《豐年中國》微紀錄片系列旨在獻禮「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同時,展現中國農業蓬勃發展的景象,並通過趣味科普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豐富物產背後的故事。節目一經播出,即登陸百度熱榜及獲得搜索熱門展示。同時邀請影視明星高偉光成為豐年中國推薦官,為其家鄉首站黑龍江打Call。
豐收時節,稻穀飄香。農民在春天埋下感恩與希望,在秋天收穫幸福與榮耀。接下來,《豐年中國》系列還將走進全國各地,帶你領略中國大地的豐收奇蹟!(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