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家號推出自製欄目《豐年中國》講述中國大地豐收奇蹟

2020-12-19 光明網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9月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百度百家號推出自製欄目《豐年中國》, 首次以系列微紀錄片的方式,從豐收糧食、豐收水產、豐收果實等多方面,全面記錄祖國各地的豐收美景、講述中國大地的豐收奇蹟!

中國用地球上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豐年中國》的第一集帶大家走進黑龍江,見證這片神奇的土地是如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成為如今的富饒的「北大倉」。同時通過系列趣味科普的短片,講述一碗米飯是如何從種子到餐桌的「成長史」。

首站《豐年中國》來到黑龍江建三江,在中國,每五十碗米飯中就有一碗來自建三江。三江平原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晝夜溫差大,土質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擁有其他土地所不具備的優良特性。這裡的土地有機質含量高,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到3倍,在「北大荒」你可能聽說過一句話:「攥把黑土出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非常形象的體現了黑土地的肥沃,這片土地種出的糧食,不只是口感好,營養也非常豐富。

《豐年中國》通過對建三江領導、科研人員及新農人的訪談了解到,三江平原地勢平坦,為大機械化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如今,這裡已經形成了標準化種植、機械化覆蓋等一系列全套的標準化種植操作流程。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又增加了水稻葉齡監控等信息化的技術,這些黑科技的加持,進一步實現了水稻生產的精細化精準化管理。為了保護好這片肥沃的黑土地,研究人員還通過秸稈還田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多種方式,來切實的保護黑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豐年中國》來到田間,用鏡頭生動記錄稻蟹共生田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增加水稻產量的同時,減少農藥的使用,黑土地上的種植專家還發明了共生養殖的新方法。稻蟹共生是根據稻養蟹、蟹養稻、稻蟹共生的理論,在稻蟹種養的環境內,蟹能清除田中的雜草,吃掉害蟲,排洩物可以肥田,促進水稻生長並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

百度百家號《豐年中國》微紀錄片系列旨在獻禮「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同時,展現中國農業蓬勃發展的景象,並通過趣味科普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豐富物產背後的故事。節目一經播出,即登陸百度熱榜及獲得搜索熱門展示。同時邀請影視明星高偉光成為豐年中國推薦官,為其家鄉首站黑龍江打Call。

豐收時節,稻穀飄香。農民在春天埋下感恩與希望,在秋天收穫幸福與榮耀。接下來,《豐年中國》系列還將走進全國各地,帶你領略中國大地的豐收奇蹟!(王新)

相關焦點

  • 百度百家號欄目《豐年中國》走進山東,這裡有你想聽的豐收故事
    一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正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徐徐展開。其中,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山東自古精於農業種植。勤勞的山東人,用自己的辛勞汗水,澆灌出一個又一個豐收之年! 隨著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打造,山東的糧食種植,從小麥、玉米等傳統糧食作物,逐漸向附加值更高的作物拓展。同時,不斷推出的土地流轉、人才引進等政策,使得傳統農民的種植方式也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農人」種植方式轉變。
  • 百度百家號跨國牽手Zoomin.TV 用短視頻譜寫中國故事
    通過合作,Zoomin.TV旗下的優質視頻內容將入駐百家號,雙方聯合出品《Amazing中國故事》系列視頻及IP打造,百度旗下好看視頻APP將對此進行獨家播放。據悉,Zoomin.TV是全球最大的MCN機構,擁有超過15年製作網絡視頻的經驗,超過3500名導演型攝影師分布在全球110個國家。
  • ...你對它的告白 | 中國綠髮會&百度百家號等啟動世界海洋日主題活動
    公益徵文:這次,海洋想聽你對它的告白 | 中國綠髮會&百度百家號等啟動世界海洋日主題活動 2020-05-27 0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慶豐收 迎小康,《豐收中國》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講述我們的...
    原陽的水稻豐收了,舒蘭的大米豐收了,任丘的玉米豐收了,肇興的辣椒豐收了,山南的青稞豐收了,新疆的葡萄豐收了,長嶺的土豆豐收了,武漢、陽江的水產豐收了……金秋時節,錦繡大地,豐收的喜悅在農民的臉龐上蕩漾;春種秋收,天道酬勤,豐收的幸福在家家戶戶分享
  • 「影子奇蹟」百家號價值權重預估,百家號收益規則是什麼?
    「影子奇蹟」百家號價值權重預估,百家號收益規則是什麼?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百家號出品榮獲2020短視頻大會年度獎項
    在短視頻展映活動中,由百家號出品的精品節目《地球漫遊計劃》宣傳片《神秘的中國水下世界》獲得短視頻單元公益廣告類年度突出作品,《水果獵人楊曉洋》入圍短視頻單元人物紀錄類年度作品。【戳此處觀看視頻】《地球漫遊計劃》:百度內容生態王牌品牌欄目
  • 中國蘭陵壓油溝風景區「2020年豐年大會」給你好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記者 李靜)山東蘭陵壓油溝風景區以「豐年大會」為主題的文旅品牌IP,將於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2月24日在中國蘭陵壓油溝風景區隆重舉辦,此次活動集慶豐收、趕年集、賞民俗、享童趣四個主題開展,為遊客呈現熱鬧的中國傳統節日。
  • 央視《鄉土》欄目推出大型紀錄片《手藝中國》
    中國的手工藝門類繁多,個個都是光彩奪目,對於中國傳統的手工藝來說,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手工藝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和保護。從2019年3月25日起,央視七套《鄉土》欄目隆重推出了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手藝中國》,節目剛推出就受到業內盛讚:匠心出品,手工藝界的力作,節目在中國手工藝人陣營引起了巨大反響。
  • 「詩詞鑑賞」稻花香裡說豐年,豐收節後說豐收!
    「中國農民豐收節」已經過去,每年的這個時節,對於莊稼人來說,都是疲憊又開心的,一季碩果,終於豐收了。人人都愛豐收,一如金秋的顏色,充滿希望,正如唐代詩人皇甫冉在《迎神》中所說:人心望歲祈豐年。自古以來關於秋收、豐年的詩詞有很多:宋代王安石在《歌元豐》中感慨道:"豐年處處人家好,隨意飄然得往還",而裘萬頃在《雨後》一詩中也說:「吾生一何幸,田裡又豐年」,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秋收的詩詞呢?
  • 7大權威媒體「話兩會」,百度百家號成媒體創新基地
    在兩會背景下,川報觀察近民眾、攜民手、聊民生,並與百度百家號合作,攜手燃新聞、上觀新聞、海峽導報、華龍網、大河網等多家權威媒體,共推8 期獨家紀實vlog策劃——【菜場話兩會】,探訪七座城市網紅菜市場,同一個兩會,不同的視角,讓全社會聆聽普通百姓的普通聲音。
  • 在臺灣花蓮親歷豐年節:歡慶豐收 祈願來年
    中新社花蓮7月22日電 題:在臺灣花蓮親歷豐年節:歡慶豐收 祈願來年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太平洋的海風吹走盛夏酷暑,踏著晚霞的餘暉,臺灣花蓮的少數民族吟唱著代代相傳的歌謠,迎來一年一度的豐年節。  以「大家來做客」為主題,持續三天的「2017年花蓮少數民族聯合豐年節」21日晚在花蓮美侖田徑場拉開序幕。
  • ...欄目中國農民豐收節「2020·豐收歌會」外景攝製組在我市取景拍攝
    8月20日起,央視《鄉村大舞臺》欄目中國農民豐收節「2020·豐收歌會」外景攝製組來到我市,就我市的歷史人文、群眾文化活動、非遺傳承、農特產品等進行取景拍攝,全方位展示我市「
  • 首屆「大地豐收藝術節」舉行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李小華)2020年9月22日,秋分,我市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豐收的鑼鼓敲起來,喜慶的舞龍表演舞起來……位於旅順中路英歌石的三寰牧場,一場具有傳統節慶特色的演出精彩上演,歡慶豐收,喜迎小康,大家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收穫時節的喜悅之情。
  • 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 騰訊微視「稻花香裡說豐年挑戰賽」分享...
    碩果纍纍,喜迎豐收,主題為「慶豐收、迎小康」的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到來。日前,由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提供指導,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農村網聯合發起,騰訊微視負責實施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稻花香裡說豐年視頻挑戰賽」系列主題活動正式開啟。
  • 《文旅中華》記錄美麗中國,講述文旅故事
    《文旅中華》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發現之旅》頻道推出的一檔大型人文旅遊紀錄片欄目 ,欄目極力向世界展示我國的「傳統文化、自然地理、特色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地域文化、企業文化、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民俗風情、休閒農業和社會發展」等內在的全景式圖畫,彰顯既有傳承又具有時代感的國家文旅形象。
  • 坐著高鐵看中國,享受城市朋友圈帶來的「紅利」
    相關部門推出「坐著高鐵看中國」欄目,集中推出系列報導,深刻反映71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光輝歷程、偉大實踐和寶貴經驗,講述普通人與新中國同成長、共命運的動人故事,展現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奮鬥豪情,展示中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百姓生活安定幸福的時代畫卷,進一步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向新中國成立71周年獻禮。
  • 百度百科邀「明星學長」 用短視頻講述大學時光
    百度百科邀「明星學長」 用短視頻講述大學時光 2017-06-22 撒貝寧講述北大時光  中新網6月22日電 對於大學,你有什麼話說?
  • 中國IP,豐年已至
    開播後,豆瓣評分8.0,在騰訊視頻與愛奇藝同期播放量均排名第一,共計超過130億次播放,並同時打破劇集百度指數記錄和微信指數記錄。成功的劇集,也成了IP的「放大器」。《慶餘年》播出後,原著小說在完結十餘年後重登閱文平臺暢銷榜榜首。迄今為止,小說共收穫了350萬次推薦和60餘萬次打賞。
  • 稻花香裡說豐年,這是最年輕的節日,也是最悠久的牽念!
    昨天是秋分時節,同時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最年輕的一個節日,也是一份最古老的牽念。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探索實踐聞名的浙江省安吉縣餘村,到農村改革春雷湧動四方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從2000多年來一直造福生民的四川都江堰,到后稷「教民稼穡」的陝西楊凌,全國各地都在喜迎豐收,普天同慶。
  • 銀裝素裹瑞雪豐年
    豐收在望來春美,年華不虛臨諸群。藏頭詩:瑞雪豐年文:   樂   山瑞氣繚繞展祥氛,雪中賞梅人歡欣。豐衣足食生活美,年末歲尾贊本群。藏頭詩:瑞雪豐年文:   曉林清風瑞氣盈門添祥氛,雪花飛舞慶歡欣。豐歲更顯山川美,年華似錦獨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