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隊,是二戰時期,組成日本軍隊的最主要軍隊編制,屬於一級作戰單位;日軍的軍旗,就是聯隊旗,由日本天皇親自授予。
聯隊以上的編制,比如旅團、師團等,都是由若干個聯隊所組成,而旅團、師團卻都沒有軍旗,是日本軍隊所特有的現象。
戰時,日本軍隊騎兵並不多,戰前的17個常設師團,大都擁有騎兵,步兵聯隊一般有3800人,聯隊長為大佐軍銜;而騎兵相對於步兵兵力至少要少一半以上,頂多只有1600人,但已經被其他交戰國軍隊普通步兵團1500人規模要大多了,騎兵聯隊長為中佐軍銜。
騎兵聯隊,是清一色的騎兵,除了戰馬、32乙騎兵軍刀、44式6.5mm騎槍等最基本的裝備以外,還有6.5mm歪把子輕機槍、4-6門射程8.3公裡的41式75mm騎炮,或4-6門射程2.8公裡的97式90mm輕迫擊炮等武器。
炮兵聯隊,人數相對步兵聯隊要稍少些,一般有3000人規模,每個炮兵聯隊又分成了3到4個炮兵大隊,裝備有不同口徑的火炮。
4-6門射程2.8公裡的92式70mm步兵炮、4-6門射程8.3公裡的38式75mm山炮、4-6門射程10公裡的38式105mm野戰炮,極少數常設師團擁有4-6門射程11.5公裡的96式150mm榴彈炮(實際上的重型野戰炮)號稱亞洲戰場最優秀的火炮等,總而言之,分得非常細。
一個日軍的炮兵聯隊,裝備有數種不同口徑、不同射程的火炮,既無法大面積壓制對手,又無法形成有效配合,是日軍機械化能力不足包括裝備雜七雜八的原因所導致。
由於日本軍隊在亞洲戰場上的對手,都沒有強大的炮兵,因此,日本陸軍炮兵可以在最主要的中國戰場耀武揚威。
在諾門坎戰役、太平洋戰場上,日本陸軍炮兵聯隊的火炮,在與蘇軍和美軍的炮戰中,就小巫見大巫了,基本上被蘇美軍隊的炮火所覆蓋,打了徹底沒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