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遊市場在疫情之下實現華麗轉身

2020-08-28 木由木由


近年來,北京旅遊文化市場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2019年北京旅遊總收入6224.6億元,較2018年增長5.1%,2015年至2019年累計增長了1617.5億元;接待遊客總人數3.2億人次,2015年至2019年累計增長4700萬元(數據來自於《2019-2025年中國北京旅遊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受新冠疫情、傳統旅遊競爭力下降和人們對文化旅遊觀念的轉變,全國的文化旅遊行業均受到巨大衝擊,北京旅遊市場同樣面臨著增速放緩的窘境,文化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亟待提速。隨著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政府部門一方面強化旅遊業相關防疫措施,一方面加大行業扶持力度,給重創之下的旅遊行業帶來希望,也給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一是落實疫情防控責任。自7月20日北京市恢復跨省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以來,全市旅遊行業以疫情防控作為恢復運營的首要工作前提,堅持「限量、預約、錯峰」的旅遊要求,逐步恢復接待遊客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至50%。對於客流較多的景區普遍採取了網上預約、實名登記、錯峰進入等措施,景區實時監測遊客人員密度和流量,必要時採取停止售票、定向疏導等限流措施。旅行社在發團前對遊客進行出行防疫指導,旅行期間對旅行車輛及時進行消毒,及時對遊客進行測溫、驗碼、提示戴口罩,同時規範遊客乘車隔位、就餐隔位、保持社交距離,遊客們普遍主動配合防疫,防範意識較高。可以看到北京對旅遊各行業提出了嚴格細緻的要求,這是落實四方責任的體現。

二是助力旅遊市場復甦。跨省遊業務恢復後,攜程、去哪網等旅遊平臺相關搜索量大幅上升,說明了大家對於跨省出行的期待在不斷提高,但是由於受疫情影響多數人仍然持觀望態度,讓旅遊企業陷入窘境。對此,北京通過對接政策服務、開發旅遊新基建、稅費減免、推出旅遊精品線路等一攬子舉措,加快推進旅遊市場復甦,比如七、八月份正是旅遊旺季,市文旅局推出了10條「漫步北京」城市休閒文化遊主題線路,讓市民感受不一樣的新北京。此外,各區結合自身特色,相繼推出豐富的線上線下推廣活動,有些地方邀請網絡大咖網絡直播互動宣傳。遠郊區縣順應疫情期間自然類旅遊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設計推出紅色記憶、歷史探尋、健康養生、山水民俗等產品線路,為遊客休閒度假提供多元選擇。

三是推動旅遊市場轉型升級。過去消費者參與團隊出行,通常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旅行團強制消費、欺詐忽悠屢見不鮮,這樣的旅行體驗差,已經不被消費者看好,也被行業所詬病。經過前期的疫情階段的錘鍊,必定加速旅遊行業轉型升級,從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再到參與旅遊的消費者都對旅遊形式、定位都會有全新的認識,旅遊習慣和傾向悄然轉變。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規模較小、旅遊線路單一精緻的小規模的旅遊團隊受到消費者青睞。同時,消費者更加注重旅行期間的體驗感、參與感和遊玩品質,也進一步推動旅遊行業開發更多適應當前形勢的特色旅遊產品。總體來說,疫情的影響是短暫的,但由此推動旅遊行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然。

相關焦點

  • 城市公用電話亭可否實現華麗轉身
    近日,媒體記者在北京走訪東四、龍潭湖等旅遊者或居民比較集中的幾條代表性街道,調查幾乎被人遺忘的街頭公用電話亭的現狀,發現地圖導航APP上顯示出來的公共電話亭如今要麼並不存在、要麼電話均已不能使用,也有能用而沒人用的情形。詢諸附近路人,多數人不用公用電話,也不知道公用電話還能用。
  • 金華東陽:李宅花燈實現華麗轉身
    原標題:李宅花燈實現華麗轉身 9月14日晚,「2018月圓中秋·情系李宅」荷花燈展璀璨啟幕,吸引近6萬人次遊客前來賞燈,獲得無數好評。 據悉,李宅花燈始於明代,由嘉靖年間的鑾公夫人程氏首創,是當地一大習俗。2015年,李宅花燈被列入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邢襄古村落實現「華麗轉身」
    保護放首位古村落保護開發與發展旅遊有機結合 對於這個歷史悠久古村落的開發,英談村也曾走過彎路,拆除石頭房子建起水泥磚房、清除路面上的石板鋪成水泥路、私搭亂建屢見不鮮。近年來,英談村轉變思路,將古村落保護放到首位,挖掘其文化內核,將古村落保護開發與發展旅遊有機結合起來。 據介紹,在進行保護開發過程中,英談村始終堅持不大拆大建、不破壞原始風貌的原則。
  • 傳統讀者服務部實現華麗轉身
    ■本報記者 閻 密在北京的「銀杏大道」三裡河路上,有一片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建築群,這裡正是由建築大師張開濟先生於1953年設計的「四部一會」大樓。在這片建築群當中,有一棟書店點綴在旁,它曾經是地圖愛好者的俱樂部--「地圖精品總匯」,經過華麗蛻變,如今成為中國首家地圖主題書店。顧名思義,地圖主題書店的特色就是地圖。
  • 世界自然遺產地梵淨山下貧困村靠旅遊華麗轉身
    中新社貴州江口10月17日電 題:世界自然遺產地梵淨山下貧困村靠旅遊華麗轉身2020年國慶假期結束一周後,在世界自然遺產地梵淨山腳下的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寨沙侗寨寨沙侗寨村民夏德發說,最近幾年都會外出旅遊,去過香港、北京、三亞等地。但在10年前,外出旅遊對於夏德發一家和寨沙侗寨的村民們來說,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 呼倫貝爾市:實現從貧窮走向富裕的華麗轉身
    呼倫貝爾實現了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華麗轉身。70年來,呼倫貝爾書寫了經濟提質、產業升級的新篇章。產業經濟體系正在從以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為支柱,向以綠色農牧林業、旅遊、冰雪、臨空、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主導的方向轉型升級。70年來,呼倫貝爾實現了從依賴資源到綠色發展的巨大變化。2018年,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植被蓋度達到了74%,是近十年來的峰值,森林蓄積量在一年內增加了2000萬立方米,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實現「雙減少」。經評估,全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量每年達6870億元。
  • 受過宮刑的司馬遷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那麼,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太監,他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我們先共同了解一下司馬遷其人的基本簡況。司馬遷系字子長,夏陽(今天的陝西省韓城)人,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早年曾經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等名家,然後,成年後又漫遊全國各地,對於我國各地的風土人情非常得了解。
  • 打好農業、旅遊、文化三張組合牌 大美鄉城實現華麗轉身
    如今的鄉城,在政府的規劃和引導下,走出了一條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結合發展的路子。大美鄉城,正逐步衝破時空的藩籬,綻放出青春的神韻和迷人的魅力,實現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撩開面紗驚人豔」的華麗轉身。
  • 習家店鎮鎮如何實現「華麗轉身」?變化太大了!驚豔!
    典型的農業鄉鎮,是如何華麗轉身,實現產業興旺、逐夢小康的?「大家快來嘗嘗我的西瓜,皮薄瓤紅,不甜不要錢!」五龍池村的瓜田裡,種瓜大戶老李邊賣邊誇,引得眾人笑哈哈!過去看天種地的莊稼漢,如今種菜弄瓜,吃產業飯走小康路,實現華麗轉身,也戴上了種植大戶、養殖能手、產業大戶的「頭銜」。
  • 香港「超人」李嘉誠的「華麗轉身」
    但在我看來,與其說這是李家「棄港投歐」,倒不如說這是李嘉誠的「華麗轉身」——從經營實業的「超人」轉變成資本運作的「股神」。    李嘉誠從事資本運作,也不是始於今日,早在1980年代,他就曾經在北美投入大筆資金,在加拿大和美國收購了28宗大型物業。其中最大一筆投資是耗費32億元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控股權,這家公司到2000年在多倫多成功上市,李嘉誠本人就獲利65億港元。
  • 滴滴上線日本大阪,期待通過華麗的轉身,實現生存的逆轉?
    滴滴打車,從其投放市場以來,確實給大家的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可,因體制問題、乘客安全問題、司機素質問題、個人隱私及涉及諸多方面利益問題,無論做了或不做什麼,都飽受社會及消費者負面評論壓力。從而,導致國內很多地方停止或縮小經營區域,公司財務一直難以支撐發展。
  • 中國製造業的華麗轉身!你被驚豔到了嗎?
    一輩子都在做冰激凌的父親深知製造業的不易,市場環境之下雪糕廠不過只能在縫隙中負重前行。一支冰激凌兩塊錢他都要絞盡腦汁去賣,兒子竟然說「你賣兩塊錢,我賣二十塊啊。」這在他眼裡這簡直天方夜譚。而王海達想的是接手上一代的任務,這一代該如何創新。
  • 齊齊哈爾甘南縣興隆鄉人居環境實現﹃華麗轉身﹄
    下一步,他們還將加大整治力度,切實發揮群眾的主體力量,創造乾淨、整潔、宜居的生活環境,徹底實現人居環境的「華麗轉身」。
  • 有特色就是旅遊資源,論新疆石頭村華麗轉身。
    君不見現在的城市人,開始羨慕西部有特色的、風景秀麗的草原牧場、鄉村農舍,旅遊已是國人休閒娛樂生活的一部分。一是城市人在尋找旅遊資源,我們周圍的同學圈、戰友圈、朋友圈天天都有人在旅遊景區,發照片拍視頻,這是人人皆知的旅遊熱體現。在新疆石頭村裡的農家樂、燒烤園文化廣場、刺繡合作社充實著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吸引著絡繹不絕的疆內外遊客。
  • 烏魯木齊妖魔山的華麗轉身
    於是,人們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說山上有妖魔作怪,妖魔山據說也是《西遊記》裡牛魔王的寓所,傳說青烈龍、赤龍興風作浪被西王母壓在妖魔山和紅山之下,但當時烏魯木齊河卻經常泛濫成災,百姓以為二龍作祟,就在妖魔山和紅山上各造一座九級塔鎮妖,以祈豐年。
  • 疫情之下 常州恐龍園集團組合拳迎戰市場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是我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的第一個小長假。這個五一,人們旅遊消費的熱情開始回溫,旅遊市場在寒冬之後漸行漸熱起來。  5月5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文旅產業已經入「慢熱」爬升狀態。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以及跨省旅遊及學生出遊受限,目前旅遊市場尚未真正恢復,文旅企業仍需要多舉措生產自救。
  • 京畿重鎮 華麗轉身
    來自全國各地的140餘位媒體記者聚首通州,用鏡頭對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文創、設計、演藝、非遺文化等特色亮點進行集中拍攝。 通州是首都北京的東大門,地處長安街延長線東端。2019年1月3日,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和批覆正式公布;1月11日,北京市級機關正式入駐,副中心真正成為了北京的行政中心;1月12日,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副中心建設體制機製取得重大突破創新。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京畿重鎮的通州,在新時代正經歷一場華麗的蛻變與轉身。
  • 疫情之下,內蒙古出臺多項舉措「激活」旅遊市場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1日電 (記者 李愛平)疫情之下,如何激發旅遊市場,讓更多的民眾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8月1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獲悉,目前,當地正在大力度地苦練內功,並推出多項舉措,以此激發文旅市場消費。在當地政府出臺的《關於支持文旅產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記者注意到,「大力提升旅遊品質」已被提升至重要位置。
  • 科學網—「土黃金」的華麗轉身
  • 小漁村華麗轉身 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6月強勢登陸青島
    在青島的西海岸,幾個小漁村用4年的時間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是國內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電影之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區域內的一個龍頭產業項目,東方影都4月28日全面開業,而這裡也將成為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的舉辦地。  昔日小漁村華麗轉身 「電影之都」全新亮相  圖片說明:青島西海岸風景。